APP下载

也谈“李约瑟问题”

2015-06-11李工

读书 2015年6期
关键词:李约瑟学术界学界

李工

邓曦泽同志的大文《“李约瑟问题”还是“任鸿隽问题”》(以下简称“邓文”)将“李约瑟问题”解释为“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学”是不准确的,文中一些相关说法与事实相去甚远,基本观点也很难让笔者苟同。

“李约瑟问题”在国际学界形成后,没人理解为“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学?”学界的共同说法是:“中国古代文化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近现代科学?”—“李约瑟问题”的中心题旨鲜明地指向中国古代文化。“有没有发展出科学”与“有没有科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指向不同意义的范畴。“邓文”怎么会如此概念不清呢?

读罢“邓文”发现,作者其实并不清楚围绕“李约瑟问题”的相关事实:

一、“李约瑟问题”并非像“邓文”所说的那样,是李约瑟本人提出来的—李约瑟在其著作及各地演讲中大力推崇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达,所以李约瑟的研究生(中国人)向他请教:既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像您说的那么发达,居世界领先水平,为什么后来没有发展出人类近现代科学?这位学生的问话后来被简约为“为什么中国古代文化没有发展出近现代科学?”连同李约瑟的解答在学术界很快地传播开来。

二、应该指出,凡看过《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人,都因书中叙述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灿烂辉煌而惊叹不已—在这样的阅读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化没有发展出近现代科学”自然会引起大家的浓厚兴趣,进而引发学术界的热烈讨论,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当然这个现象在初始阶段并没有形成以“李约瑟问题”为概念的命题,学术界仅仅是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那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与李约瑟的解答进行商榷。随着讨论的广泛深入,人们这才在莫衷一是的众说纷纭中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很难找到让大家一致信服的答案,无法形成学术共识,各国学者所说的那些原因都有道理,又都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于是大家不得不承认,原来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于是国际学术界不约而同地将其谓之“李约瑟难题”或“李约瑟问题”。应该看到,“李约瑟问题”是国际学术界经过几年的讨论自行演变而成的一个无奈的“命题”。其实除了“邓文”作者误以为“李约瑟问题”是李约瑟本人提出的外,未见学界有其他人这样“误以为”。至少在我读过的上百篇围绕“李约瑟问题”的文章中,无人讲过“李约瑟问题”是其本人提出来的。甚至无人关心这个“问题”是谁提出来的。李约瑟因其在国际学术界的重大影响,他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倒是事实。然而没有一个学者完全赞同他的看法。

所以“邓文”以为“李约瑟问题”是其本人提出来的,说明作者对“李约瑟问题”的来龙去脉缺乏起码的了解。只是望文生义地将“李约瑟问题”等同于李约瑟本人了。显而易见,“李约瑟问题”不过是国际学术界对(“中国古代文化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近现代科学”)这个问题未能达成共识的无奈概括。“邓文”望文生义出来的看法很难切合事实,讲的道理亦难服人—一个国际学术界的著名问题,因为是一个西方学者“提出来的”,便与“话语霸权”挂上钩了。这种“挂钩”让人想起了四十九年前中国所有的学术问题都被推上了阶级斗争的祭坛,作为过来人的笔者不能不十分警惕。

最后想说的是,随着陈方正教授的大著《继承与叛逆》在六年前的问世,“李约瑟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了。也就是说,“李约瑟问题”已经由《继承与叛逆》做出了让人信服的解答,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个“句号”中有两句话很有意思:讨论一件未从发生的事是没有意义的;人类近现代科学出现在西方,是西方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没有出现在中国,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现象。

猜你喜欢

李约瑟学术界学界
国内学术界马克思民生思想研究述评
国内学界关于日本“印太战略”分析的研究综述
李约瑟与浙江大学的渊源
汉语典籍文化专有项英译研究
新时期红军长征研究文献综述 
中外天文交流史研究方法及其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