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2022-11-25吴旭闽
吴旭闽
音乐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艺术文化活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优化音乐教学内容与流程,能够让学生体会音乐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对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和促进全面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使用声势律动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参与学习互动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实践能力,也是增强学生体认音乐节奏感的有效方式,本文将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展开简要分析,以作探讨。
一、声势律动教学法的概述
声势是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动作或姿势,发出声响的相关形式。最常见的是跺脚、响指、拍手等动作方式,这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以及交流或互动过程中,有效传递情感的方式,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传递情感的方式。声势律动通过肢体动作,能够和着音乐形成一种节奏感,对于小学生这一较为依赖实践操作的群体而言,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会进一步得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由此得到保障。[1]声势律动也被称为动态律动,在其教学目标设计阶段,教师要关注学生对音乐创造性的理解,让学生做好肢体动作与身心的合一、协同,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节奏感,实现对音乐知识的有效理解与记忆。
相对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声势律动教学有自身的优势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声势训练,学生能完成对不同音乐作品的聆听,了解不同音乐之间的关联性;在分辨与学习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听力能力;在互动与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多元思维的发散,学生对音乐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在声势律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反应能力的训炼,引导学生能够根据音乐所传递的知识、信息,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将抽象化的音乐知识,转变成一种具象的身体动作形态,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学习能力,还能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产生积极影响。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个体差异又较大,教师要想做好声势律动教学,就要结合音乐教学目标,灵活调整课程教学策略,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克服传统音乐课程教学的弊端,构建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让小学生能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夯实发展自我的机会。
二、声势律动应用于小学音乐课堂的策略
(一)注重学生兴趣培养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声势律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对音乐知识充满了探索欲望,肢体动作与大脑的思维有效结合起来,便能更好地完成音乐知识的巩固和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选择一些结构简单、节奏轻松、旋律愉快的歌曲,让学生通过声势与音乐的相互配合,增强音乐感知能力,实现有效的情感代入。[2]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让学生跟随节奏,做一些简单的拍手动作,让学生学会打节拍,此时课堂教学氛围便构建起来,学生很容易融入音乐氛围中,不由自主地参与律动学习与探究。
教师要了解班级学生的音乐学习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音乐互动小组。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小组之中学生会用不同的动作去体验或表现歌曲,教师要尊重学生对音乐的独特理解。手部的节拍动作是开展声势律动教学的基础,在基础动作中产生音乐兴趣,能够激发小学生构建自我的音乐理解兴趣,为引导学生开展更为复杂的适宜的声势动作打好兴趣基础,学生就可以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葆有学习音乐曲目的热情与动力。
(二)构建良好的音乐学习情境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声势律动教学,就要帮助学生深刻地感知和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将学生带入音乐情境。不同音乐作品的主题或内容有一定的区别,所表达的意境也有所不同。教师要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可以设计声势律动的辅助内容和动作方式。例如,教师讲解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以下简称“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小红帽》这一曲目时,可带领学生感受作品的背景,理解歌曲的内涵或思想;在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特色的声势动作融入其中,如摘帽子、戴帽子、耸耸肩等富有趣味的元素,这样一来关于本曲目的知识传递更加灵动、有趣味,学生在这种简单的声势动作影响之下,能够体会音乐学习的快乐,自主构建音乐欣赏的意境。
(三)注重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将音乐内涵与学生的肢体动作有效配合,就能通过趣味性的声势律动练习来渲染课堂的艺术氛围,让学生对音乐作品形成一种良好的情感共鸣。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要设计富有节奏感、规律性的声势动作,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并掌握动作要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蛤蟆》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手指点数并抬左腿的组合动作,让学生通过动作体会歌曲所富含的充沛情感。教师利用简单的声势动作,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生不知不觉地提升了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但是教师要认识到,过高难度的技巧动作可能会削弱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度的动作量会导致学生在音乐欣赏、音乐实践中产生负担,混淆技术策略与教学目标间的关系,导致喧宾夺主,此时学生的音乐体验感会降低,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音乐知识,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鼓励学生通过声势律动感知节拍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尝试演唱曲目等活动,是较为常见和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但是这种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形式过于枯燥乏味,学生会逐渐丧失音乐学习的自主性,要想发展学生自我的音乐素养将面临诸多困难。[3]因此教师要结合声势律动,优化课程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实践性课堂,让学生深度感知音乐节拍是重要的教学主线。
例如,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动物说话》一课,这一曲目的节拍明显,为此,可以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声音,让学生深入体会音乐节拍的变化。通过设计声势律动的环节,让学生在做动作的同时,完成小动物声音的模仿,在节奏演绎之中,学生能体会音乐与律动之间的紧密联系,对音乐节拍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教师在讲解音乐课程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加入相关动作就是声势律动教学了,而是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了解不同学生的差异,找出更适合音乐课堂教学的律动方式。
三、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五育并举对音乐艺术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加强音乐素质教育是教师必然肩负的重任。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适度、科学地融入声势律动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学习的敏感度,也是帮助学生强化自我艺术感知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在实践之中反复摸索,探索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以声势律动为基础,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学科综合能力,契合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