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出血产妇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对出血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2022-11-25刘桂娥

今日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缝线进针出血量

刘桂娥

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指产妇在胎儿娩出24h后出现大量出血现象,其中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出血量达到500ml及以上,剖宫产手术分娩产妇出血量达到1000ml及以上,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可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1]。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产后出血发生率约为2%~16%。目前临床大多数产后出血均是由子宫收缩乏力引起,无法对子宫体血管产生有效压迫作用后可发生产后出血,因此在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时采用子宫按摩、缩宫素等非手术治疗方法,针对上述治疗措施无明显止血效果的患者则采用手术治疗。子宫压迫缝合术是产后出血手术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采用吸收线对患者子宫肌层进行缝合捆绑,从而对子宫体及子宫底部的血管造成持续性压迫,从而使血管内血流速度减缓,逐渐形成血栓,从而起到良好的止血效果[3]。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子宫压迫缝合术也在不断完善及优化。本文现针对产后出血产妇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对出血量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综述内容如下。

1.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进展

子宫压迫缝合术的概念最早见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B-Lynch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趋势正式开始发展,同时随着B-Lynch缝合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产科临床针对药物无法治疗的产后出血处理方面的概念,为后续一系列子宫压迫缝合术的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4]。子宫压迫缝合术采用可吸收线对子宫肌层进行缝合及捆绑处理,经过处理后可吸收线可对子宫体产生压迫作用,从而使子宫体及子宫底部的血管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内逐渐形成血栓,最终使血管栓塞,起到止血作用,但该治疗方式不会造成任何部位宫腔的闭合,因此宫腔内积血、残留物及炎性分娩物仍可正常排出,不会对子宫的复旧造成影响,且可吸收线可自行吸收,对子宫组织造成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5-6]。

2.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2.1 B-Lynch缝合术

B-Lynch缝合术是临床最早应用于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子宫压迫缝合术,手术过程如下:将患者腹腔内积血清除干净后,选择1号缝合线进行缝合,进针部位为子宫切口右下端3cm,进针时需使缝合针垂直于子宫体,于切口距子宫右侧4cm处穿出,之后将缝合线向上牵拉,绕过宫底后沿子宫后壁下行,与子宫体呈倾斜关系,自左侧子宫后壁骶韧带处进针,缝合线垂直进入子宫前壁[7]。治疗原理为减少盆动脉压,机械性纵行挤压子宫平滑肌,使子宫壁的弓状血管被有效挤压,从而血管内血流减少减缓,使血流凝成血栓起到止血作用;同时止血后血流减少,子宫肌层出现缺血现象,从而促进子宫收缩,对血窦产生压迫并使其关闭,进一步增强止血作用[8]。临床将B-Lynch缝合术应用于产后出血治疗中[9],结果显示,缩宫素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术后24h出血量为353.87±36.88ml,而使用B-Lynch缝合术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术后24h出血量为181.96±19.36ml。

2.2 Cho缝合术

Cho缝合术是于21世纪00年代初应用于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一种新型手术方式,主要通过贯穿四个进针点,缝合后形成方形,因此又被称为多个方形压迫缝合术[10]。手术过程如下:术中穿刺点的选择主要跟病情有关,将出血最严重的部位作为第一个进针点,第二个进针点位于第一个进针点左侧或右侧4cm处,第三个进针点位于第一、第二进针点上方4cm处,第四个进针点位于第三进针点左侧或右侧4cm处,使四个进针点排列为方形,所有进针点进行缝合时均贯穿子宫前壁,于后壁缝合[11]。治疗原理为通过局部缝扎止血,在子宫体做多个方形,离缝线近的血管可直接结扎,而离缝线远的血管在缝线有效挤压下,可对肌纤维造成刺激,使其收缩,从而压迫血管起到止血作用,同时Cho缝合术可将弓状动脉主干垂直结扎,使弓状动脉血流阻断形成血栓,达到止血的目的[12]。临床学者对此进行研究发现[13],应用Cho缝合术可使止血有效率提高至97%。

2.3 Hayman缝合术

Hayman缝合术是一种改良的B-Lynch缝合术,与B-Lynch缝合术不同,术中采用了两根缝线,分别应用于子宫左右两侧,之后将两根缝合线水平交叉打结[14]。手术过程如下:将患者的膀胱腹膜反折,经阴道分娩的患者进针点为宫颈口上方4cm处,剖宫产手术分娩的患者进针点为子宫右侧缘3cm处,于子宫前壁进针,出针点为子宫后壁,将缝线绕至子宫底部打结,对侧采取同样的缝扎方式[15]。临床学者纳入11例产后出血患者[16],其中10例患者成功止血,止血有效率为90.91%。

2.4 子宫下段缝合术

子宫下段缝合术是一种可有效避免因子宫下段收缩性差导致子宫切除的治疗方式。手术过程如下:将患者膀胱子宫腹膜下推,使子宫下段充分暴露在手术视野中,于宫颈口上方2cm,右侧缘3cm的部位进针,进针后不穿透子宫后壁,沿子宫下段前壁宫腔方向走,经过距宫口位置的子宫下段后壁后,于距宫颈口4cm的位置出针[17]。治疗原理为对子宫壁弓状血管形成纵向机械性压迫,使血管内血流减少,并形成局部血栓,从而起到止血作用,此时子宫肌层处于缺血状态,对子宫收缩造成刺激,使收缩强度增加,压迫血窦使血窦关闭,进一步增强止血效果。通过分析相关研究报告发现[18],采用子宫下段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可有效降低子宫切除率,未采用子宫下段缝合术治疗时子宫切除率约为5%,采用子宫下段缝合术治疗后子宫切除率下降至2%。同时针对子宫下段缝合术减少出血量的效果进行研究[19],结果显示,子宫下段缝合术术后2h子宫出血量为526.34±53.74ml,术后24h出血量为216.34±22.74ml。

3.小结

产后出血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分娩期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随着近几年来产后出血发病率的不断增长,其治疗也受到了临床的重视,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种类型,手术治疗可针对非手术治疗无法处理的产后出血起到良好止血效果。子宫压迫缝合术是目前临床治疗产后出血最常见的方式,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展,其手术方式也逐渐多样化,B-Lynch缝合术、Cho缝合术、Hayman缝合术及子宫下段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均起到了显著止血效果,使临床有效止血率显著提高。同时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子宫压迫缝合术目前已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几种,可应用于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子宫压迫缝合术发展更加良好,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需求进行选择。

猜你喜欢

缝线进针出血量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缝线抗议
捆扎钢丝结合缝线引导指屈肌腱断端回缩的临床应用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