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分析

2022-11-25赵苓杉

科学咨询 2022年17期
关键词:美术传统小学生

赵苓杉

(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江苏苏州 215300)

美术学习能够激发创新精神,提升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础的美术素养,陶冶情操,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完善人格。渗透传统文化元素既是新时期对美术教学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手段,美术教学要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改进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小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所以其人格和修养对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美术学习阶段,需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获得古人的智慧与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格涵养与修养,让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工作有着更好的帮助。小学生涉世未深,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个阶段的正确引导非常重要,美术学习要使学生养成对世界的善意认识,拥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塑造健全的人格。例如,在对某些名画鉴赏过程中可以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情怀与精神,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及经典故事,具有浓厚的文化深度。教师需要选择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将其渗透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利用传统文化的厚度来陶冶小学生高尚情操,抒发其浓厚的文化内涵来教育学生。另外,通过将传统文化的奥妙深刻体现出来,有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价值,充分发挥其社会正能量的作用,促进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笔宝贵财富,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内容,为小学生日后的成才奠定基础,小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将来是属于青少年的,因此,对于小学生人格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小学美术学习阶段,应适当地融入传统文化,使小学生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熏陶出一定的文学修养,引导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一)在欣赏中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美术作品也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因此,教师要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融入传统文化要素,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强化对美的感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多媒体技术达到对欣赏教学和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利用互联网积累丰富的知识,开拓知识面。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美术色彩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需在课前精心准备,收集适合小学生的材料。因为小学生对多彩元素更感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传统节日中的色彩元素,调动学习兴趣,在多元背景下学习色彩知识。教师提出问题:“在春节时人们一般使用什么颜色”,同学们回答道是红色,然后教师让学生聊一聊对红色的感悟,加强对色彩的理解。还能够适当引入古代色彩丰富的民间元素,比如建筑、艺术品等,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更多其他色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重视对传统文化的融入,使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学生的理解,有助于全方面发展[1]。

美术课堂教学离不开备课,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美术知识的掌握水平,根据教材内容展开分析,做好备课工作,对教学节奏进行准确把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让传统文化体现在教学中的每个环节,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可以借助美术学习,更加热爱传统文化。教师要研究学生的美术功底,按照美术核心素养的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文化素养有所提升,明确未来发展道路,教师应有目的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让教学活动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教师要把握契机,增加美术教学实效性。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课本是主要教学资源,小学美术教材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其中包含的美术知识与作品,都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但一些美术教师往往忽略了这部分内容,没有很好地进行渗透,要转变传统观念,深挖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二)在新知中了解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包含很多传统文化元素,在教学阶段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元素进行新知教学,丰富学习内容,助力学生全方位发展。教师需对教材深入研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行新知学习,这种方法既有利于学生学习,还让其更为了解传统文化。

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教学领域,使教育迎来了升级,多媒体技术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多种多样,只靠单纯的文字描述,无法展示出多元化的一面,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出生动的内容,调动多重感官,提供最佳的体验,强化对传统文化的体会,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大荧幕上展示经典文物,以供学生欣赏,树立学生保护文化的意识,让学生了解保护文物的措施,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文物的美感,欣赏之后,再根据图片进行模仿绘制,通过直观的画面强化感官体验,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民族传统纹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形状,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民族传统纹样,使学生意识到这些都是艺术瑰宝,懂得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探究纹样的发展背景与原因,增长学生见识。

(三)在鉴赏中感受

小学生不具备很好的空间想象力与抽象思维,多媒体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出来,进行多感官刺激便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加强知识传递的准确性。

我国具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是一个文化大国,中国画在世界范围内都有较大的影响力,拥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国画作为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在培养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以视频的形式将名画进行展示,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对其进行讲解,国画更为重视笔画的勾勒与色彩的搭配,小学生思维逻辑不成熟,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要尽量挖掘出国画的魅力,让小学生受到感染。教师观察画中的特点,详细观察画中线条的构成,体会线条的魅力。提高学生的用线水平,在传统文化教学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内容上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接着对绘画工具进行介绍,如笔、宣纸、颜料、墨等,使学生对国画艺术有足够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2]。

中国绘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每个朝代的绘画艺术,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呈现出对应时代的人文历史、艺术成就和文化内涵,名画赏析的过程,能够使学生对各个历史时期的绘画作品有足够的了解,体会到富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学习传统历史,在教学阶段,不只要学习绘画技艺,更应了解创作背景,品味作品中所蕴含的魅力,同时,让学生欣赏多位大师的画作进行对比,感受相互之间的差异,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国的陶瓷工艺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时下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子产品,小学生大多沉溺电子游戏,导致对传统文化缺乏关注,在美术教学阶段可适当引入传统艺术,介绍传统技艺,使学生了解古代玉器瓷器的种类,在课件中展示古代的青铜玉器,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引出了我国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实现传统文化和美术鉴赏相融合的效果。

(四)在动手中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只传授理论知识是不可以的,要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在传统文化教学阶段,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使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特别的“美”。从美术学层面来看,美术是无处不在的,很多著名的画家会选择时间与地点下乡,观察农民的耕作与日常生活,再将自己所见记录在画纸当中,让学生感受到朴实之美。

技能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同样重要,在进行技能教学阶段,为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好的体验,使传统文化获得继承与发扬。在讲解泥塑的制作方法时,让学生与自己的想法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强烈的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国民间美术》相关的视频,了解到精美器物的制作工艺。值得注意的是,在讲解技能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层次与美术教学大纲,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我国的传统文化非常丰富,但美术课程所能涉及的内容毕竟有限,要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建立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传统文化,让学习传统文化成为一种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比如,可举办书画比赛等课余活动,提高学生的发现、欣赏与创作能力,将优秀的画作进行推荐,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赏析,可播放有关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将其中人物的服装、头饰当做美术教学的载体。尽可能地把美术课堂引入到学生生活当中,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传统文化,例如,公园雕塑的造型、线条都蕴含着美术元素,春节的灯笼、年画中都含有传统文化的气息,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术教学会影响学生的情感、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文化的渗透更有利于开展德育教育。

不可被课堂所束缚,要定期组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只靠课堂的讲解无法使教育价值最大化,教师应不断创新美术教学方法,提供更多能够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提升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能够根据京剧这一国粹进行课外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拓展课外知识,延伸文化探索路径,学生要先了解京剧的基本特点,进行家校结合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京剧艺术表演中心,经过亲身体验,更加了解京剧的脸谱特点,另外,还可在网络上查找关于京剧脸谱的相关知识,或到图书馆进行学习。传统文化是美术教学的支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美术知识和传统文化的整合,促进文化意识的形成。

教师能够定期组织学生下乡体验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要细心观察,并且讲述一些农村趣味故事,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更加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提升教学趣味,教师再给学生们留一个需要小组合作的课后作业,让其将眼中的风景通过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来。在上课时,每组派一个代表予以展示和讲解,随后教师进行认真点评,并给予肯定。让学生深入了解民间传统文化,通过合作学习,加强沟通,提升绘画水平。在逢年过节时很多地区都会表现特别的民族风俗,比如利用年画、剪纸、纹样等方式进行庆祝,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剪纸、皮影,知晓这些技艺的来源,深化传统文化学习[3]。例如,在教授小学生编制花篮时,首要让学生搜集编花篮歌曲的背景故事,了解其民间手工艺制品;接着向学生展示各具特色的小花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带领学生共同观看、拆解和编制花篮。在此过程中,不但有效锻炼学生动手创新能力,更是提升其欣赏和创造民间艺术美的运用能力。

(五)在创作中创新

小学美术课程旨在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想象思维,使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内容、构图、装饰方面的构思,展示出传统文化独特的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在教学阶段,优先让学生了解美术学习的重点,熟练掌握绘画技巧,教师通过创建优质的创作环境,使学生独自进行创作,在作画中传承与创新,让作品更有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创新比知识更为重要,创新能推动着世界进步,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发散思维,在认识事物时易同其他事物建立联系,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天赋,在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脑海中创造一种新形象。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点,从传统文化中得到想象力,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放映一些创新传统文化类型的电影,比如《功夫熊猫》、《花木兰》等,找出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借助电影的形式进行创新,在观看完电影之后,让学生结合传统文化创设一个新的卡通人物形象,并讲述出思路。

教师可以设置水墨情趣课程,使学生在课上能够任意涂抹,大胆尝试,感受水墨画的意境。对小学生来说,意境创设较为困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绘画,培养独立创作的习惯,充分发挥想象力,把传统文化加入水墨画教学之中。教师在课前展示齐白石先生的《虾》,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并说出体会。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绘画技巧画虾,再与齐白石的虾进行比较,清楚两幅作品的差异所在。教师讲解名画中值得学习的方面,端正作画态度,在创作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制作出新颖的绘画作品。

结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引入到小学美术教学当中,有助于体现美术元素和意义,让学生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美术教学需深挖传统文化教学中的美术教学资源,从多方面开展教学,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高艺术涵养的美术人才。

猜你喜欢

美术传统小学生
美术篇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清明节的传统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