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嵌入”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探索
——以湖南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改革为例

2022-11-25何璐

科学咨询 2022年17期
关键词:理论课校园文化思政

何璐

(湖南工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为高校全面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亲和力,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还提出“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其中“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提出,为思政课实践课教学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如何突破陈规,大力推行思政理论课和实践教学改革,打开思政教学的崭新空间,是思政教学过程中一项艰巨的任务。

湖南工学院2007年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简称“05课程方案”)以来,努力实践、积极探索、稳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两嵌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10余年来,我们着力于探索和研究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边实践,边研究,边探索,建立了全新教学模式,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视角更加完善了高校人才素质教育培养体系,提升了高校思政课教育质量与教学效率。从效果来看,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

二、大格局的顶层实践教学框架

2013年学校正式出台了《湖南工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在政策、经费、平台、人员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2014年成立思政理论课实践指导中心,依托一个运行机制、一个专门机构、一门独立课程、一项专项经费、一个考核评价体系,以“基地教育、社会实践、专业实践、阅读实践、校园文化、研究实践”等六大类型为基础,不断扩展实践形式,借此更加有针对性地来开展“两嵌入”工作。

(一)顶层运行机制的构建。

1.顶层运行机制的设立是思政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保障

学院党委、行政应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院党委直接领导、院行政负责实施,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具体负责的思政课管理机制,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实践建设领导小组,统一规划学校的思政课建设、改革和发展。

2.立体的教学视域是思政实践课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托

培养人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关键。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开启了“大思政”时代。“大思政”的基本内涵是思政教育以“三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为基本着眼点,无限拓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将学生的课内课外,学习与生活,专业与人文,将思政教学专职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教学与管理等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全员育人的协作教育共享平台。“大思政”的教育观念是一个广泛性和针对性共存、封闭性与开放性互生的崭新育人系统。高校的思政课教育教学也应与时俱进,在这个大背景下,必然催生高校思政课各种教学改革研究和探索。其中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亦是思政教学改革中值得关注的话题。

“在大思政工作格局之下,要强调‘协同效应’,做好‘顶层设计’;实现知识内化,注重价值引领”[2]“两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就是把注重顶层设计放在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

三、系统化的实践课教学体系

(一)专门机构的设立

作为一项具体的教学工作,必须设立专门的实践课教学管理机构:即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中心,基本建制为学科教研室形式,配备专门的指导中心主任,负责思政课实践的计划、日常安排、实践监督检查、实践经费运用、与各学院工作的统筹协调、基地建设、教师实践素质的培育等等的具体工作。

(二)独立实践课程的设立

“两嵌入”式思政实践教学改革,是从各门思政课的理论课时中按科学百分比拿出相应课时,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认识论原理,让相比较而言显得枯燥的理论课讲述变成实践的源头活水,让理论在实践中开出鲜活的花朵。以湖南工学院为例,具体做法即: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课程安排不进课表,学生分二个学期完成,每学期20课时。具体的实践实施计划,由实践指导中心根据本学期的思政教学新特点和国际国内思想政治动态要求,拟定更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方案。比如:十九大召开后,各高校的思政教材尚未来得及有所反应,我们的实践教学却很快安排了与新的时代精神一致的相关实践教学,为2018版教材修订后的理论教学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实践认识基础,思政实践课进一步印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一科学的真理。

单独的实践课的设立,学生的思政理论联系实际,使得思政实践教学有了制度上的保障。

(三)科学考核体系的构建

考核体系中的评价制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总体评价,甚至影响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发展。实践考核体系的科学建立,应该以现代教育理论的科学原则为依托,既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强调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实践践履,并将之置于考核体系的核心位置。思政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既要追求科学的结果,又要追求教学的过程,甚至要将教学过程的重要性置于教学结果之上”[3]。

“两嵌入”式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考核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以个案分析来展现实践教学体系的考核结构:譬如,本学期的实践课任务主题是探讨“红色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地位和影响”,考核的主要着力点为:1.实地参观。参观考察以展示到当地收集的第一手资料和参观过程图片记录为准。2.小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对所见所闻进行思考和学生间的交流,做出讨论记录。3.拓展研究,根据在参观和讨论中出现的一些理论或事实情况,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者实地重点访问,撰写读书笔记,或采访记录。4.撰写实践日志,学期期末,以“社会调查报告”“读书心得”“研究性学习成果”等方式,结合实践过程,进行本学期的全方位的展示。四个着力点,即将过程考核放在重要位置,又注重传统的结果考核。

“两嵌入”模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与学相结合、学与思相结合、学习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知与行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多维复合考核体系,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四、多样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途径

(一)推行多层级的基地教育,增强思政教育效果

作为一门实践性质的课程,应该要有分门别类的各式实践基地,才能真正保障这门课程顺利稳定地开展。按照思政课开设课程的性质要求,我们巩固了老基地(一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开设了新的基地类型。

1.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充分利用高校周边的红色资源,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和巩固老基地建设。通过红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学习,开展现场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大学生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深情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历史的深沉与厚重无不使同学们经受思想的洗礼,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增强了思政教育效果。

2.新农村劳动教育基地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诸多新农村发展的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农村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卫生教育等诸多方面成果显著,是结合《概论课》相关章节讲述的极好形象鲜活的实践教学资源。注重高校周边农村教育资源的利用,对思政理论课的讲述产生较大的辅助性作用。在我们学校周边有许多这样的美的新农村,如中国百强特色小镇茶山坳、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工联村,工业博物馆等等,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带领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壮丽篇章和丰功伟绩。

3.专业实习基地与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合二为一的“双基地”

通过顶层设计建立专业实习与思政实践相统一的“双基地”。“双基地”承载着学生专业实习和思政实践双重功能。“双基地”必须同时建设、同时运作,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各专业学生的实训实习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实践过程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良性互动、合力育人。

思政教师在“双基地”的嵌入教学,一方面与同担班级教学任务的专业老师进行了必要的沟通,更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各自学科的教学,同时在实践中增进了师生感情,加强了学生专业实习时期教师管理的强度和力度。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集中指导学生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实践

社会调查是高校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方式。体验式教学萌芽于古希腊苏格拉底,形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成熟于美国教育家大卫.库伯。其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实践应用、尝试、改造等方式创设教学“情景”,学生在情景的体验中获得知识重构,从而实现“知、情、意、行”四者统一,让学生获得“真知”的教学方法。这个教学方法在思政实践教学中尤为适用。实践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鲜活的体验过程。

“体验式教学模式符合学习的本质,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因此,在思政实践课的教学中应该改革传统方式。将对学生的社会调查方法传授作为一门学科来重视,并不断探索体验式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

(三)思政教师嵌入专业实践,让思政教育不留死角

“嵌入式”教学模式多渠道发挥了思政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建构主义理论来看,教师的作用是“主导作用、导向作用和组织者”。思政理论课程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很容易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脱节,为了使我们的思政育人教育覆盖学生学习成长的每一个环节,我们的思政实践课采用了嵌入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的方式,开展思政实践课。

(四)注重课外阅读实践,延伸课堂理论教学空间

“阅读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密切,是人成长与发展的‘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将大学生课外阅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可以培养“阅读育人新视野”,可以促进高校图书馆资源最大程度地有效利用,培养阅读习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增进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通过阅读实践活动,使得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统理论,了解党的政治思想,提高了政治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乐读书,从而更好地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并进。

(五)嵌入校园文化育人,合力打造“大思政”育人平台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校园文化打造了高校独特的个性特征,同时,也是孕育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土壤。“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思想政治引导着校园文化的正确方向,校园文化也是思想政治的载体之一。”因此,思政实践课教学必须注重并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在“两嵌入”实践教学模式里,在学校的顶层机制保证下,思政教师积极参与各学院、职能部门与学生有关的各类活动,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政治方向,弘扬正能量,指导学生进行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活动。追求“协同效应,联手”打造丰富多彩、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

“两嵌入”的实践教学改革是新时代下一种立体的教学视域更理性更具实践性的思维:依托思政实践课指导中心、强化思政实践课教育教学基地功能、打造思政实践课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活动和职能管理部门、学生所在院部的管理育人机制协调,校内、校外社会实践并进,思政课实践与专业实习统筹、个性化与集体统一相结合,增强了实践育人的实际效果,将思政育人实践育人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理论课校园文化思政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