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探索及实践

2022-11-25李晓颖

科学咨询 2022年17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市场营销中华

李晓颖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化精华,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包括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想信仰、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在不断扬弃中获得新生,并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匠人。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是各类课教师的职责所在,各类课程与课程思政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的高职教育,需要不断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为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注入时代的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导我国高职人才成长的特殊思想体系,其与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有效提升了学生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专业技能的培养效率,二者的融合应体现于教学组织的各个环节[1]。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特点

(一)学生特点

1.理论学习能力差,可塑性强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理论探讨方面的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意愿较低,文化基础薄弱,加上高职院校有较多空余时间,而学生自控能力差。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对手机、电脑、平板过度依赖,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网络游戏上。学生所表现出的自控力,与其文化基础和理论探讨能力的提升存在因果关系。笔者发现,高职生在思想上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期待表现自我,并且能够轻易融入学习氛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需要教师抓住学生思维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2.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喜欢追逐新鲜事物

进入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高职生能够接触到的网络信息丰富。这些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对高职生所造成的影响是多元化的,他们会通过网络信息开阔眼界,也会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一些消极思想会影响其正确价值观的确立。丰富的信息产品使得学生业余生活日渐丰富,网瘾少年层出不穷,给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实施造成阻碍作用,急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同时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易班等网络平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建立积极的思想观念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就业特点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所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斩获与本专业相适应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并形成思想体系。线上线下的一体化发展,产品和服务配套增值服务多样化,市场营销推广精准,跨界竞争越来越激烈和普遍[2]。网络是把双刃剑,高职商贸课程教学既要规避网络信息对学生思想体系形成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又要借助网络化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与现代商贸模式相匹配的信息素养。这种情况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势在必行,高职生只有具备相应的职业信念和价值观才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效发挥岗位职能。

(三)课程特点

市场营销作为财经商贸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业务基础和理论基础,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方面,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促进基础性作用的发挥

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目标集中在能力、素质、知识三个方面。教师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熟悉营销活动的操作方法和基本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促使学生形成商业信誉和良好的职业素养。高职市场营销课程的内容涉及市场营销环境分析、营销观念、市场定位、营销组合策略等多个方面,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完善理论体系,借助理论体系的完善形成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各方面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市场营销课程应与国内和国际大环境接轨,引导学生在环境分析和营销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从而实现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市场营销课程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应以培养学生职业文化素养和技能素养为导向。

2.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升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

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面向就业的高职教育在立德树人,培养学生优秀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培养其优秀的思想品质,帮助其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和良好职业道德。网络虚拟市场的出现促使全球经济竞争进一步加剧,为了生存和发展,恶意竞争、低俗营销、虚假营销等不道德的经营手段层出不穷[3]。显然,这些行为使得企业获得一时之利,却令企业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商贸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相信自己、相信产品、相信企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职业道德状况对商贸行业的直接影响作用,引领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

(一)融合原则

1.辩证原则

传统文化的发展意味着扬弃,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前提是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而放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鉴于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课时容量和人才培养目标,传统文化不可能全部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这就需要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师结合学情,对传统文化进行有选择地渗透。对于大部分高职商贸类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商贸领域的精英,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时应把握辩证原则,选择学生容易理解,与商贸类岗位相联系的部分进行融合,如此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上也是市场营销学中要贯彻的“顾客导向”观念,企业和市场营销人员必须要从满足顾客需求出发设计和生产产品,作为专业人士应为顾客提出意见建议,解决顾客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强买强卖。当顾客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提出意见时,应该从企业自身出发,积极主动承担责任,为顾客解决问题。

2.与时俱进原则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思想文化特色,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融、发展需要与当代社会环境和人才需求保持高度一致性。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内容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即使时移世易,其中的很多思想仍然对当地高职生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有某些元素与我们现在的生产生活脱钩,即中华传统文化也具有两面性,消极与积极并存,所以不能全盘肯定和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和抛弃,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传统文化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的渗透中,应结合当代社会发展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特色对传统文化进行解读,从而令其在新时代的商贸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要借助新媒体渠道,如抖音、朋友圈等平台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其为现代社会提供服务。

3.深入浅出原则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重在应用,其与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是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途径之一。高职教育面向就业,二者之间的融合重在帮助学生形成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故而教学应从深入浅出的原则,利用生活化的案例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例如,一个优秀推销员应该树立爱岗敬业、诚信至上的精神,企业发布的广告应该实事求是,不能过分夸张,要遵守相关法规和职业道德。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形成思想体系指导学生自我行为,促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坚守职业道德。教师需要结合高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基础,对渗透内容有所侧重。

(二)融合方式

1.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培养学生使命感

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体系。传统文化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融合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言具有积极意义,比如爱国、明智、持节、自强、诚信、知耻、改过、厚仁、贵和、敦亲、重义、尚勇、好学、勤俭、务实、奉公等传统文化的渗透[5]。高职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采用合适的手段,将这些传统文化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相融合,促使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前途相联系,令他们积极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使命。例如,将传统文化学习融入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将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应从教学目标的建立开始,培养学生满足顾客需求的信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职业道德,促使学生建立积极自信的人生态度。传统文化渗透与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目标的融合,从源头上促使教学内容和方式上保证了职业道德培养的可行性。同时,使命感的形成也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更加明确目标,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2.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传统文化是一种持久的,深沉的文化力量,无时无刻不在以各种方式丰富着人们的人文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长具有深远影响。《庄子》写到“庖丁解牛,技进乎道”、《尚书》写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不断追求技艺精湛。这种对技艺的追求,正是高职生所需要的。这部分传统文化应无痕地融入到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模块,都为学生展示经济焦点和社会热点,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变化,促使他们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的应用。比如,产品品牌模块引入实践教学,用中华老字号产品和优秀中国企业营销案例,激发学生对“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由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由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的深入理解,启发学生树立品牌强国理念,树立工匠精神,杜绝假冒伪劣商品。在渠道策略模块,引导学生理解维护渠道成员利益的意义,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守诚信、讲仁爱、求大同、尚和合的思想精华。让学生体会中国渠道建设的强大,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3.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

学习需要重复,但是这种重复对于学生能力的成长而言是螺旋形的,学生在重复中巩固旧知识、技能,并获得新的成长。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温故而知新”理念,倡导教师引导学生从旧的知识中发掘新的知识。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中,关注知识的连续性,引导学生以旧的知识为基础,对新知识进行主动探究。比如,笔者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在课下,学生需要对上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检测,并根据老师的指导自行对新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前预习查找资料。同时设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手机小游戏、实践活动等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环节。相比于单纯的复习活动,这种学习模式兼顾知识的连续性,让学生在连续的学习内容中获得能力提升,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之间的纵向联系。学生在课下完成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在课上教师只需要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预习中所产生的问题即可,有效提升了课堂时间利用率[6]。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应准确把握人才紧缺与经济建设的矛盾问题,在日常教学实施中渗透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高职教育关注学生就业,二者之间的融合应体现职业教育特征,传统文化的选择应与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相适应,这就需要高职教师综合考虑各种人才培养影响因素,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润物细无声”,引导学生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知识迁移,并最终实现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市场营销中华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新发展格局下建筑行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创新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
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双创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