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学生评教体系研究
2022-11-25孙军涛王德国肖付刚张永清张智超
孙军涛,王德国,肖付刚,张永清,张智超
(许昌学院,河南许昌 461000)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跨界整合能力,引导前沿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新经济的强实践、高综合、善创新的复合型“新工科”人才[1]。教育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如何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已成为高等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教师不但要了解本学科专业,还要关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状况,要深入企业生产实际,具有解决生产实际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爱岗敬业、具有高尚职业素养[2]。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高等学校结合学校特色和定位,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其中学生评教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最具说服力,建立并完善高校教师教学学生评价体系,提高学生评教的真实性,引导教师进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提高教学质量[3]。
一、学生评教存在问题
新工科教育背景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评教可以客观、公正、直接地反映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质量的存在问题,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但目前应用型高校学生评教存在一定的问题[4-8],具体如下:1.学生评教指标设计不合理。评价指标更多是突出教师的“教”中心地位,未突出高等教育新形势下“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2.学生评教授情感因素影响。为了保证评教率,部分学生存在被动参与,对评教工作有抵触情绪,导致学生根据个人喜好应付评教、草率评教,甚至恶意评教,评教结果不理想。3.学生评教结果与评教初衷违背,过多与绩效政策和人事管理政策挂钩,偏离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出发点。学生评教的初衷是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而现有的评教结果更多与职称晋升、评优评先、项目申报等人事政策挂钩,不利于教学质量内涵提升。4.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评价制度中缺失。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教学评价体系的制定者、组织实施者、结果评判者,对教学一线的实际情况缺乏深入了解,而教学活动真正执行者的一线教师在制度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缺少话语权。5.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严重。量化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普遍性特征,科研评价易量化,而教学是个良心活,教学评价量化较为困难。6.评教信息反馈不及时。学生评教活动只重视学生评教数据的汇总、统计和分析,而忽视或淡化了向教师和学生及时反馈学生评教信息,导致学生评教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评教体系构建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传统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协作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围绕学校的转型发展,针对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建立新的评教体系,引导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参与教学研究,真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培养出更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一)评教指标体系的构建
大部分高校学生评教都是采用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案,没有实施分类评价,教师没有自主选择权,不能根据自己教学的不同特征选择相应的学生评教指标及方案。随着教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现代大学课程教学的要求,对多样化课程教学的评价应有多元的评价标准,应该按照学科、专业、课程性质、学生特征、教师教学风格等的不同,分门别类地设计评教指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完整性、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原则,从授课教师的教学师德、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设计,注重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教师的工作敬业度、知识传授度、思维启发度、能力培养度、教学组织度。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反映了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基于OBE理念体现成果导向,强调学生学习效果[9]。学生系统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给予教师更大的自主权,鼓励教师教学改革与创新[10,11]。
建立健全学生评教相关规章制度,积极探讨建立符合学校自身特色的教师职业发展、教务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真正调动教师的教学激情与热情,弱化绩效分配和职称评定对教师教学的“指挥棒”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教育生态环境。弱化评教结果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项目申报等方面的权重,注重教师职业发展,尊重教师个性发展,积极引导教师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评价方法的构建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评教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强对学生学业情况的评价和分析,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通过课堂随堂评价、过程性评价、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开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教师教学评价 。
随堂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掌握程度,老师及时了解自己授课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引导老师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使教学活动真正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12],APP、网络在线、微信等多种信息化技术实现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实时评价,增加师生互动,也能够及时将评教结果反馈给教师[13]。过程性评价强调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评价,贯穿教学计划、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的评价,包括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教学质量的评价,试卷分析,教学目标达成度和教学效果的满意度[12]。调查问卷评教按照教学态度、专业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分类设计调查问卷,从学生、教师、课程三个层面梳理评教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教师教学持续改进。访谈评价采用座谈会、邮件、电话、视频通话等方式进行,广泛地收集教师教学学生评价信息,集中讨论在教学评价中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从教师个性化、专业水平、师生互动、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建立反映学生需求的评价内容。
(三)第三方评教模式构建
根据学校发展定位、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特点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教学部门制定学生评教的政策和标准,学生评教工作可以由教学部门组织,或者通过第三方机构来执行开展。第三方机构开展评教工作时,根据职能部门学生评教的政策、标准、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科、不同课程设计出合适的评教方案,借助信息化平台、问卷调查或访谈等方式,根据预设的评教方案收集学生评教信息,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评教报告。评教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学部门相关人员,并根据老师的授课评价情况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评价持续健康发展[14]。
(四)评教信息的反馈
建立学院-教研室-班级-学委四级反馈机制,形成质量控制体系的闭环,通过此质量监控闭环系统能及时有效地将学生、教师、教学部门无缝衔接起来,针对学生、教师、管理部门教学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发现、解决、反馈,保障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评教结果可以作为评价老师教学的重要标准,但不能当成唯一标准,学生评教不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简单肯定或否定,而是要通过学生评教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帮助教师扬长避短,发扬优势,改正缺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高学生培养质量。评教信息反馈要详细且及时,评教信息及时整理分析,并反馈给学院、教研室、教师、学生,并对评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若干针对性的建议,做好后续的教学改进工作。
三、结论
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确保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根据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迫切需要建立并完善高校教师教学学生评价体系,做到定量与定性指标结合,尊重课程差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全员参与,维护学生主体地位和学习利益,实现学生评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引导教师进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为培养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