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发展思考
2022-11-25王立智
王立智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酒泉 735000)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的就业率直接体现了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成败与核心竞争力[1]。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体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时常面临“用工难”,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岗位供小于求,受学历、专业素质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中处于劣势地位,就业率低且薪资远低于平均水平。近些年来,社会大众越来越关注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因为它不仅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切身利益,还关系着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加强就业指导并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2]。当前时期,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能盲目乐观,在实践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就业指导与学生实际需要不符、就业指导的内容与社会实际情况不符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就业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不足,无法给高职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导致学生的就业观念落后,由此可见,加强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一、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的重视程度不足,认为这一课程并没有实际意义,只会浪费教学时间,而在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开始关注就业指导,但就业指导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收到显著成效,许多教师并未明确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并不全面,不知采用何种方式教学,同时,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社会大众对就业指导教师的认可度较低,这导致授课教师的社会地位低下,教师对职业发展前景的看法较为消极,教学积极性较低,存在消极怠工现象,这些都影响了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而通过教师队伍建设,可以让就业指导教师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工作内容与工作职责,有助于建立现代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同时,这可以减少因分工不明、思想混乱而造成的人力、财力资源浪费,降低高职院校的财政压力、管理难度。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并不只是增加了教师的就业知识、技能积淀,也在政治立场、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培训,帮助他们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政策,这显著提升的教师的综合素质,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方面指导,让他们更好地应对愈加严峻的就业形势。
(三)有利于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减少专业人才的流失
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高职院校的制度建设并不完善,有的照搬其他高校的管理制度,有的初步构建了管理制度,但制度的设计存在漏洞与缺陷,这在一次程度上影响高职院校的经营管理效率。制度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可以从晋升评优、薪资福利、激励等方面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既有助于完善高职院校的管理体系,提升办学水平,也可以增强教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减少不必要的人才流失。
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缺少政策支持且资金投入不足
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但其主要内容局限于就业观念的培养、创业扶持等方面,缺少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就业政策存在问题,这影响了后续的工作,许多高职院校不重视教师培训,降低了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需要长期投入人力、资金资源,如,培训活动、调研、人才引进、基础设施建设等,这增加了高职院校的经济财政压力,甚至还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想要完成预期的就业指导任务,政府部门必须给予资金政策支持,但在实际情况中,财政部门并未增加预算,这限制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队伍结构不平衡
想要发展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综合性人才,需要有高素质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而高职院校的建校时间普遍较短,缺少必要的教学经验,与其他高校相比,在基础设施、管理水平、经济实力等方面处于劣势地位,社会形象较差,这些都降低了高职院校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这一局面下,高职院校下调了教师招聘标准,虽满足了教学需求,但教师队伍的结构并不平衡,首先,年龄结构不平衡,现有教师的年龄有一半以上超过50岁,缺少继续学习的动力,有的教师想要学习就业知识,但精力不足且存在思维局限,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先进的知识、技能;其次,学历结构不合理,由于学校职称限额紧缺,这部分教师职称晋升无望,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甚至失去信心。大多数教师为专科学历,本科学历占比较少,研究生学历更少,而且大部分是非师范教育类专业,专业水平不高;最后,专兼比例不平衡。高职院校虽设置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主要从其他科目调任,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足,习惯灌输式教学,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率,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影响了整体的教学进度,直接影响学生就业效果。
(三)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且培训方式不合理
高职院校经常强制性分配教学任务,教师的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没有充足的时间参与相关培训活动,同时,教师对就业指导的兴趣较低,存在得过且过的心态,参与意识弱,这些因素阻碍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大部分教师依旧认为就业指导教学只需讲解课本知识、为学生提供招聘信息即可,缺少职业规划教育,学生未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不知如何面试,也不知如何寻找合适的工作,这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专业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但部分高职院校对培训的认识不合理,常采用集体培训的方式,模式单一,缺少企业实习、实地调研等社会实践机会,教师的专业水平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三、改进措施
(一)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
1.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想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必须明确工作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为之后的工作提供思想引领。提高教师招聘标准,保证教师的质量。对现有的就业指导教师进行统一测评,科学评估教师的综合能力,依照专业方向和教学需求重新分配教学岗位,同时,重视校外招聘,可以与高校合作,也可以聘任社会人才,以此优化高职院校的教师结构。高职院校的领导层要明确就业指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确定就业指导教师时,不能随意指派,必须征求教师的个人意愿,还要考虑就业指导教师的整体结构,保证年龄、专业方向、教学经验等保持在科学范围内,为了更好地选拔教师,可推行竞争上岗制度,通过内部竞争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2]。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根据教育部门的要求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制定就业指导课程考核目标,不定期测评并依照教师的实际表现打分,这一过程中,要主动搜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师的专业素养,将评分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薪资待遇绑定。通过制度建设,可以帮助就业指导教师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职责,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这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队伍建设的质量。
建立激励与保障机制,激发就业指导教师的工作热情。高职院校可按照自身财政水平,健全激励制度,增加教师的收入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教师的认可度和归属感,这可以减少专业教师人才的流失。始终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对于考核评测中表现较好的教师,可进行公开表扬并给予物质奖励,为其他教师树立榜样。值得注意的是,就业指导课程具有特殊性,高职院校不能采用统一的测评标准,而是要根据其特点制定考核指标,适度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在学校评优选先、职称评审过程中,根据工作实绩,恰当给予倾斜,增强教师的荣誉感。
2.明确专业素养要求
与传统科目不同,就业指导课程所涉及的内容较多,这类综合性科目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科特色明确专业素养要求,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方向,就业指导课程的专业知识技能主要包括:教师依照学生的个人特点和专业方向为其制定相应的职业发展规划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定位;为学生讲解与就业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帮助他们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科学评估就业前景,让学生主动发现自身的不足;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求职、实习过程中遭遇的问题,适时提出指导性意见,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快速完成角色转换;主动搜集与就业有关的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析整理,为学生提供参考;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消除消费主义、自由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帮助学生完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就业和职业道德观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企业,推动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平台。
(二)改进教师培训
1.健全培训制度
对于新入职的就业指导教师,提前开展专项培训,帮助教师初步了解就业指导课程的相关内容,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新环境;根据就业需要和教育部门的要求,适时开展针对性培训活动,让教师有机会了解最新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指导知识,提高专业素质;不定期开展教学研究会,发散就业指导教师的思维,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鼓励教师进行实地调研,学习模范院校的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也可进行企业实习,了解各行业发展情况,同时,鼓励教师考取各类资格证书,提高自身学历水平,如,心理咨询师、考取硕士学位等。
2.完善培训流程
在开展教师培训时,高职院校要根据本院校的发展方向和学校定位确定培训目标,从而增强培训效果,不能盲目学习其他高校,这会浪费人力物力资源,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演讲、面对面交流等方式了解就业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明确培训内容。培训过程中,可依照年龄、学历、发展规划、兴趣爱好将就业指导教师分为不同学习小组进行针对性培训,因材施教,可以在短时间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也能调动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只进行灌输式培训,高职院校领导层需要与教育机构合作,尽可能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趣味性与实用性并重,如,一对一讲解、校本研训、顶岗实习、置换研修、学术讲座等。
3.重视培训成果转化
教师培训不仅在于知识的传输,更在于应用创新。部分院校只重视教师培训,重视培训的课时量,却忽视了质量,却忽视了培训成果的转化,这降低了培训的实际效果。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领导层要转变观念,建立健全培训成果转化机制,可根据培训内容制定工作计划,即,何时、何种方式、何种工作任务,也可以为就业指导教师营造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有机会运用新知识、新技能,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奖励机制,对转化率较高的教师优先评优评选,通过这些方式,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进一步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三)建设就业创业基地
在建设教师队伍时,除了完善各类制度,高职院校还要加强就业创业基地建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高职院校可以与政府部门、企业合作,建立高职学生就业创业基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将理论与社会实践集合,提高就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为了减少成本,高职院校也可以与科技工业园、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合作交流,形成系统性就业机制,让学生有机会获得最真实的创业就业体验,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短板和缺陷,在以后的学校工作中得以加强改进,这样也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弥补不足,逐步提高就业指导能力。
四、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简单阐述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作用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然后从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改进教师培训、建设就业创业基地三方面提出改进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才能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提供高水平的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