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智症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与教学应用体会

2022-11-25李少娴严晓华唐晓琳吴小芳

科学咨询 2022年17期
关键词:病例标准化康复

李少娴,严晓华,唐晓琳,吴小芳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 528000)

失智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表现为认知功能和行为问题的缺陷[1]。其特征在于记忆、思维和语言能力等逐渐丧失[2],早中晚期症状不一,越到后期症状越多越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大约有5000万名痴呆症患者。如果按照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25388万人的基础数据计算,测算出我国老年人中的痴呆症患者数为1013万人[3]。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重,患有失智症的老年人数量也在逐年上升,推算到 2040 年我国患有失智症的老年人将达到2200万人,这将是所有发达国家患有失智症的老年人数量之和[4]。面对如此庞大的失智症患者,我国迫切需要壮大从业人员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培养失智症的康复治疗和照护人才。另一方面,为了贯彻实施《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和《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推进 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多所院校组织开展了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工作。失智老年人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大纲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内容有较多相关和重叠,通过整合考试内容和教学内容,我们开展了失智症康复治疗的课堂教学。现就教学过程中对失智症的标准化病人培训及其教学应用体会进行总结。

一、失智症标准化病人的培训

(一)失智症病例的收集

注重专业建设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学校周边医疗单位、养老机构建立教学合作关系,完善见习、实习及兼职教师等管理制度。首先,在收集失智症患者病例的过程中,可积极与合作单位沟通和联系,以医疗机构康复科及本地养老机构为主,列出病例特点和要求,让合作基地在工作中收集病例,包括收集病史、病人典型表现的一些视频及康复治疗的视频等。其次,可在医学院教职工家属或本地学生家属中寻找合适的病例,经过病患同意后收集相关病例信息。再次,通过资源库及其他网络平台搜索失智症病例,整理病例资料。通过以上途径,可收集到大量失智症病例,充分满足教学需求。

(二)失智症标准化病人培训脚本的撰写

收集失智症病例后,需要整合病例信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撰写失智症病人培训脚本。脚本撰写主要分成教师信息、学生信息和病人信息三部分。教师信息主要列出了教师表演过程中的情景说明、病例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和学习目标。学生信息主要列出了学生表演过程中的情景说明、学生承担的职能、主要的工作任务和案例相关的基本知识。病人信息主要是列出病人的基本病情(包括病史、症状、个人简介、社会关系等)、病人的情景说明,病人的性格特点或心理感受、可能发生的谈话内容等。脚本每个部分的内容需要清楚明确,每个人的对话在主题和目的明确的基础上是可以自由发挥的,不必把每个人的台词列出来。临床实际也是变化和灵活的,可培养学生应变能力。

(三)失智症标准化病人的培训

失智症患者以丧失记忆力、定向力、判断力、计算力、抽象思考力、语言等认知障碍的症状为主,同时可能出现干扰行为、个性改变、妄想或幻觉等精神症状。其标准化病人的培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对象,优先选择年龄相仿的失智症患者家属,其次选择跟病例情况相仿的“真病人”(早期失智症患者),再次是学生标准化病人。培训一般不少于三次。第一次培训主要说大致的情景和流程,让参演者熟悉失智症病例特点,明确任务分工。教师此时需要帮助失智症病人将角色融入课堂中,让其多想象失智可能的情况,引导其表现,或是带入自己的一些相关的经历、情绪的情况等。教师也需要帮助学生进入角色中,把自己当成真正的“治疗师”,明确角色职责和任务。第二次培训就是案例模拟,教师引导病人和学生模仿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景,如不同特点的学生,乖巧地按照要求去做的,搞怪捣蛋的,要分别指导标准化病人去配合。教师还需要指导标准化病人一直在这个角色里面,尽量不要被学生所影响,让学生感觉这真的是个病人,要敬畏,要有职业素养。第三次主要是强化,让展示过程更加熟练,有时间也可以多练几次。整个培训及展示过程,教师要能察言观色,如标准化病人笑场、不会或不想回答某些问题时,教师应尽快控场,主导整个演示顺利完成,起到正向的引导。

(四)失智症标准化病人培训注意事项

1.通过课前布置任务,利用网络平台及资源等,让参与教学的所有人员均提前充分了解案例,了解失智症病人的特点及心理、生理状况等。2.失智症案例要典型,设计要符合临床,脚本要规整,特别是技术操作时,学生收集信息问什么病人就答什么,学生操作按步骤取得病人配合,减少病人情绪的涉及和波动,避免出现意外情况。3.在出现特殊情况时,如真实的失智症标准化病人出现情绪不佳,教师要积极及时应对,让情景更加接近临床而不是课堂。过程中注重正向引导,不要让病人尴尬,不要让学生害怕和退缩,让整个演示能继续顺利开展。4.下课前让标准化病人去反馈,谈谈学生们的表现,谈谈“病人”的感受。课前,教师也可以培训标准化病人如何开展反馈,明确反馈要点,要具体明确地说,如具体说学生做的情况,做得怎样,自己的感受等,注重鼓励学生,给予更具体更正面的要求和建议。

二、失智症标准化病人的教学应用

(一)失智症标准化病人在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1.失智老年人临床表现直观恒定

由于学生入学前对失智症的了解甚少,不足以深刻理解和认识失智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也容易忽视失智症早期表现,甚至认为老年人都是这样的。因而仅从书本了解失智症的相关知识有一定困难,治疗开展也容易不到位。经过病例筛选整合以及对失智症病人的培训,把失智症不同时期的表现通过不同的病案在课堂中表现出来,临床症状更直观恒定,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失智症。此外,课堂上安排失智症标准化病人,可减少见习安排,避免病例的不确定性,也避免见习中可能出现的医患矛盾。

2.开展实训操作接近临床,提高实训效果

使用失智症标准化病人开展康复治疗,从评估到治疗均能让学生亲身感受或体验,从治疗开始到治疗结束整个过程连贯一致,能让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和操作实践结合起来,流程清晰,对日后工作的开展大有裨益。在课后实训过程中,同学们也可模拟或复制标准化病例,互相实践,根据真实的工作情景开展实训,能更接近临床,提高实践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失智症的评定及治疗的操作技能,熟悉整个治疗流程,做到心中有数,能自信地开展康复治疗。

3. 有利于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及人文素质

在应用失智症标准化病人教学中,教师着重营造的是一种中立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是在跟病人互动,是在治疗,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深切体会到失智症患者的特点和无助,了解他们沟通的方式方法,从中学到成功的经验,增强治疗的信心。在脚本撰写和培训时,虽然是有主题和导向的,但对话并没有固定,这需要失智症标准化病人和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临场发挥,互动的过程需要学生与失智症患者开展有效沟通,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同时,通过密切接触,能与失智症患者感同身受,学会关爱老人,尊重病患,提高职业责任感,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二)失智症标准化病人在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 病例难以全面展示失智症的临床表现

因失智症持续的时间较长,症状呈渐进性加重,不同时期会有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的表现,教学中分别选择了早期、中期、后期失智症患者的典型病例开展教学。尽管如此,在课堂中展示的病例仍然难以全面地反映失智症患者的全部表现,只能把主要的常见的大部分症状展示出来。因而,课前还需要充分利用资源库及网络学习资料帮助学生课前自学,课中还需要教师先明确学习内容及目标,把要求掌握的学习内容先简要讲授,提出问题,再进行标准化病人的表演,表演结束后结合标准化病人的反馈,教师再归纳总结教学要点。还需要学生课后复习和课后实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制作失智症的宣传册用于社区宣传,到养老机构参与社会实践,进一步了解和巩固学生对失智症康复治疗的认识,提高专业技能,培养职业认同感。

2.失智症标准化病人培训过程耗时长

失智症的康复治疗涉及的不仅是技术操作,还有人文关怀,因而失智症标准化病人的培训比一般的标准化病人培训要求更加具体,培训时间也更长,课前培训一般不少于三次。培训中或者表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很多,需要规范培训。此外,如果要满足课后实训的开展,还需要增加标准化病人的数量。为此,我们利用标准化病人培训协会,特意成立失智症标准化病人培训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高年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开展失智症标准化病人的招募和培训,系统整理病例,协助教师指导标准化病人培训,减轻教师工作量。同时,培训中把标准化病人的表现摄录下来,供反复观察改进和学习。针对实训时标准化病人不足的问题,则选择简化教师培训的脚本,更加侧重失智症的评定和治疗实操部分,让学生按照简易脚本表演失智症,易学易演,充分利用标准化病人完成实训,提高实训效果。

3.失智症标准化病人在教学应用中对教师要求高

应用失智症标准化病人能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起着核心作用。从病例的收集和整合、脚本的撰写、失智症标准化病人的培训、标准化病人课堂教学展示、课堂组织管理,课后实训等各个环节,都对教师有严格的要求。1.要求教师对失智症的认识足够深刻,对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烂熟于心,明确教学目标。2.要求教师具备“编剧”和“导演”的能力,必要时还要充当“演员”。培训过程和展示过程中,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要有预判和解决的能力,能察言观色,对表演中存在的不恰当的话要及时发现并指出来,给予正向引导,并给出非常具体的中肯的建议,让标准化病人或者学生能去实施。如学生很紧张,不能简单地跟他反映,希望下次不要那么紧张,可以说:“刚才你说话时,眼神有些闪烁,身体左右摆动,看得出你有些紧张,这样作为病人会觉得对你没有信心,可能不能很好地配合,建议你下一次真的比较紧张的时候,眼睛可以选择看着病人眉心,不一定要看他的眼睛,身体就尽可能站直,或者是用手稍稍依靠床栏或是椅背。”提出具体的建议,学生下次就能做到。3.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课堂管理能力,能有序推动课堂教学,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正向引导,让课堂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协调好标准化病人、参演学生、其他上课学生及标准化病人协会成员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减少摩擦,增进沟通。

三、结束语

失智症康复治疗教学中,有效应用标准化病人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更直观地了解失智症的临床表现及康复治疗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及人文素质。值得注意的是,失智症标准化病人培训需要教师收集整合失智症病例,撰写脚本,组织标准化病人及学生进行失智症康复治疗演示,整个过程耗时长,花费精力多,对教师的各方面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具备失智症的康复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同时具备康复治疗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本文浅谈了失智症的标准化病人培训及教学应用中的体会,希望能为失智症的康复教学提供参考,提高失智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猜你喜欢

病例标准化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吃肉频率能体现乡村治理水平? 走形的标准化徒增负担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病例”和“病历”
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例以下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