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2022-11-25张庆伟

现代交际 2022年10期
关键词:自然界资本主义文明

□张 琛 张庆伟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 泰安 271018)

20世纪70年代,全球生态环境每况愈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开展绿色生态运动。生态社会主义源于这场运动中的左翼部分,他们致力于将绿色运动与社会主义相结合以应对生态危机,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当·沙夫(Adam Schaff,1913—2006)、本·阿格尔(Ben Agger,1952—2015)、安德列·高兹(Andre Gorz,1924—2007)、大卫·佩伯(David Pepper,1940—)、乔尔·克威尔(Joel Kovel,1936—)等。在全球生态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做出了“双碳”承诺,提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倡议,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大国的担当与责任。尽管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孕育于资本主义社会,但与我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而且,由于日益紧迫的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现状,我们有理由期待它将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向中占据先机,甚至有可能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中成为主流的社会发展模式。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拓展了它的生态维度,更进一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五位一体”社会发展理念的轴心,演变成贯穿其他四种文明样态的灵魂。因此,梳理、述评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可以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

一、生态社会主义的产生

随着生态问题日甚一日地尖锐,人类的心灵与身体健康受到威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逐渐恶化,促使人们开始思考生态问题。学者们分析生态危机在资本主义国家及在苏东社会主义国家产生的原因,并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在传统社会主义基础上与生态原则相结合的构想,即生态社会主义。

1.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

一方面,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例如在20世纪30—60年代,轰动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追根溯源是由于空气和水资源受到工业污染。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工业化生产所导致的。首先,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产阶级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扩大生产。由于当时人们并无环保观念,对于各种污染物的影响缺乏了解,同时自然界具备以邻为壑的广阔空间,再加之当时科学家对于技术发明的负面影响关注不够,进而随着机器大肆排放生产废料,使自然界承受巨大压力,对人类的健康生活也造成严重破坏。其次,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资产阶级进行生产活动的范围逐渐扩展到世界各地,对全球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发与利用。再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是凭借其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先进科学技术轻易地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为保护本国生态,将污染程度较高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同时大量开采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而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

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生态危机,一些学者认为摆脱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便能从根本上避免生态危机。但在苏东社会主义模式下生态危机依旧未能避免,这促使学者们产生新的思考。首先,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或是受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或是由于冷战因素的驱动,对工业化情有独钟,优先发展重工业。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经济和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但低效率必定伴随着高能耗,随之而来的便是资源的大量消耗。而且,在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条件下,自然资源皆归属国家,国有企业直接从事资源开发与利用,企业为追求总产量的增长,便毫无节制地开采自然资源,而且坐落在广袤富饶的土地上,更不会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进而导致大量自然资源浪费。其次,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不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工业废弃物的肆意倾倒与填埋对河海及土壤造成严重污染,伏尔加河、叶尼塞河、贝加尔湖、里海、波罗的海等均受到污染[1],工业废气还导致城市空气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对苏联生态造成严重影响的当属放射性废物,苏联在生产核武器过程中产生大量放射性废料,这些废料并没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处理,而是就近排放到河湖中去,尤其切尔诺贝利核泄漏更是对苏联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再次,苏联出现严重的生态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资本逻辑在作怪。苏联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受到资本逻辑的渗透,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没有彻底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如: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并不是马克思设想的公有制,而是国家所有制[2],而且没有真正贯彻社会主义民主,没有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环境承载力,不仅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更加速了苏联解体。

2.承袭马克思恩格斯思想

生态社会主义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批判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寻找一条区别于资本主义、能解决生态问题的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是其主要理论来源。

首先,马克思对资本本性的揭示与批判是生态社会主义学派批判资本主义的重要思想武器。马克思在论述资本增值原则时,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无限性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从而得出资本的反生态性。因此,生态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是导致生态问题的罪恶之源,在资本主义框架下,生态问题无法解决,于是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解决生态问题。

其次,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3]52,阐释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及不可分割性。一方面,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生存与发展所需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3]48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无法离开自然而独自生存。另一方面,人的实践活动又是有意识的。人类可以通过实践改造自然,“通过自己的劳动占有外部世界、感性自然界”[3]48,“通过自己的劳动使自然界日益受自己支配”[3]55。实践是人类与自然界交互联系的中介,通过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实现人与自然界的辩证统一。因此,生态社会主义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主要发展目标。

此外,还包括新陈代谢断裂理论。马克思借助自然科学中的“新陈代谢”概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阐释。“新陈代谢”这一理论概念最初是生理学家解释生命体维持生存通过呼吸与外界进行的物质交换,而后“有机化学之父”李比希将这一概念应用到农业化学领域,提出归还学说,并对资本主义农业进行批判。李比希指出,资本主义农业对土地的使用缺乏对土壤的补偿,只是单方面地从土壤中获取营养,并没有给予相应的返还,由此造成土壤肥力的下降,造成新陈代谢循环的断裂。而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新陈代谢理论与李比希的归还学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马克思认为,人类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整体,人类通过劳动与自然界之间进行物质交换,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新陈代谢循环。人类依靠自然界维持自身生存和繁衍,通过排泄物返还给自然界,即从自然界中索取物质,也要返还给自然界,这样才能实现新陈代谢的循环。而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下,人类只顾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没有关注到对自然界的返还,向自然索取的速度超过了自然界的恢复速度。大工业生产对自然界造成的破坏超过了自然的承受能力,导致新陈代谢循环的断裂,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由此被打破。马克思关于新陈代谢断裂理论的阐述被生态社会主义学者约翰·贝拉米·福斯特(John Bellamy Foster,1953—)充分挖掘与发展,并将其作为建设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二、生态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

生态社会主义是受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的影响,以及在吸收先进理论的基础上孕育而生的。针对生态危机现象,学者们开始探索危机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应对措施。

1.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

面对绿色运动中人类应服从自然、人类应征服自然的两个极端方向,生态社会主义从“人的尺度”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提出不放弃“人的尺度”,即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4],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方面,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生存所必需的条件。人类离开自然界将无法生存。因此,人类必须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理念,尊重自然、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对自然界怀有敬畏、感恩之心。另一方面,人的实践活动对自然具有能动性。人类的各种活动都会对自然界产生相应影响,因此人类应当发挥对自然的能动性作用,在维护生态环境意识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生态社会主义坚持人与自然相统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认为人类不应该失去“人的尺度”而完全服从自然,也不能抱有完全征服自然的幻想。生态危机的产生正是由于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对自然毫无顾忌地索取与破坏,加深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必须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地改造和利用自然,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生态问题的发生。

2.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

生态社会主义将资本主义制度看作生态危机的根源。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使得工人的劳动逐渐异化,工人的劳动越来越不属于工人自身,从而引起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而且资本主义在生产过程中对利润的关注远远超过生态环境,如此便加重了生态危机。

资本逻辑驱动下的技术使用是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革新,机械化生产能够提高原料的利用效率,降低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利润率。在资本逻辑的驱动下,资产阶级在生产过程中普遍引进先进工业技术。由于资本疯狂追逐剩余价值和最大利润的本性,资产阶级为降低生产成本不择手段,将自然界视作低成本原材料,肆意掠夺与破坏,表面看来先进技术提高了原材料利用率,实则加速了资产阶级对自然资源的索取,扩大工业生产规模,对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现象置之不理。技术作为资产阶级获取利益的工具,在资本主义的错误利用下,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此外,资本的全球扩张使得生态危机延伸到世界各个角落。资本主义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扩大市场范围,凭借自身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技术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掠夺,为保护本国生态,将污染危害较大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加剧全球生态危机。而且,资本主义由于其内部无法调和的矛盾会导致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危机发生。在这个过程中,大量资源被浪费,对自然界造成极大的破坏。

3.社会主义模式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举措

生态社会主义学者通过深刻剖析,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是引起生态危机的根源。资产阶级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忽略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大肆索取自然资源,仅仅做出改良是不起作用的。生态社会主义学者克威尔指出,资本的存在是生态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且,他反对各种改良资本主义。他认为,资本主义做出的改良只会加速对生态的破坏。因此,应当提倡推翻资本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从根本上化解生态问题。

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实现共产主义,可以有效化解生态危机。这是因为一方面,共产主义社会有着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人类得到解放,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消除劳动异化的现象,进而人与自然的异化也得以消除;另一方面,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被废除,其固有的矛盾所引起的经济危机现象得以避免,就不会产生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浪费,自然界也将免于迫害。私有制消失,人们便不再为追求物质利益而不择手段地索取与破坏自然,产业之间、资本家之间、国家之间的资源争夺也将不复存在,整个生态系统将趋于平稳发展。

三、生态社会主义对我国生态建设的启示

对于生态社会主义我们决不能照搬,其理论内容固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西方国家的发展状况与我国发展实际并不完全一致,而且生态社会主义受理论及时代等条件的限制有其局限性。因此,我们应当有取舍地借鉴,对于生态社会主义中与我国发展宗旨理念相符合的理论内容应积极学习,将理论与我国生态建设的实际状况相结合,以更好地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1.绿色发展推进“双碳”目标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双碳”目标,并且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又再次强调中国会履行好“双碳”目标的庄严承诺。要实现“双碳”目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抓好“减碳”这一根本工作,只有减少碳排放量,“双碳”目标的实现才能指日可待。

降低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需要通过绿色低碳发展来推进。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绿色的发展理念,全方位构建绿色发展格局,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必须摒弃“唯GDP论”的发展模式。资本主义国家正是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生态问题,对自然资源无限索取,产生大量污染物,从而对生态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因此,我们要引以为戒。降低碳排放,关键在生产方面。企业必须以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来指导生产实践,改变以往“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生产模式,促进传统产业结构创新升级,开发清洁环保的新能源,推动以节能、减排、降耗为主的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低碳、高效、可循环的生产技术,真正实现绿色低碳生产,从源头上低碳排放。在生活方面,公众应坚持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树立正确消费观念,杜绝异化消费现象的产生,倡导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此外,还应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教育建设,增强民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同感和主动性,同时借助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扶持,加快推动生态法治建设,全方位、多角度地促进绿色发展,如期实现“双碳”目标。

2.科技发展助力生态建设

马克思十分重视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恩格斯曾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5]科技作为生产力的一部分,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其创新与发展必然会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改善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并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借助科学技术,助力生态建设。第一,应当树立正确的科学伦理观。科学技术就其本身属性来说是中性的,关键在于如何去运用。马克思曾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势必引起科学和劳动的分离”[6],即资本主义引起科学技术的异化。而且,在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由于“技术的资本使用”而引起,资产阶级利用技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造成生态危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指导理念即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7]因此,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观,坚决抵制工业文明理念对科学技术的指导,应当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融入科技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对生态建设的积极作用,真正做到利用科技造福人类。第二,应当推动科技创新与发展。应利用科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摒弃以往高污染、高消耗的生产方式,发展绿色产业,使用循环技术减少排污,开发使用清洁能源降低资源消耗;利用卫星云图、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对自然资源进行监管与防治,降低资源问题与自然灾害等现象的发生率。科技既能对生产环境造成破坏,也能对生态文明建设起重大推动作用,我们应当协同推进科技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的步伐。

3.警惕资本逻辑对我国的负面影响

苏东社会主义模式下的生态危机,归根到底是资本运行的规律,即资本逻辑在作祟,但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资本就其本身来说充满着矛盾。一方面,资本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条件下,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通过改革开放完成了其他国家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奋斗目标,同时加深了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扩宽了世界市场,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另一方面,外资企业乘着改革开放的快车在中国发展起来,在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许多负面效应,如将污染转移到我国、形成行业垄断、抑制我国创新水平、排挤我国自主品牌等,对我国本土产业的发展产生许多不利影响,使我国本土产业受到资本逻辑的侵蚀。同时,还存在一些不法企业家为获得更大利益违法开采自然资源、排放废弃物,使用各种催熟化学药剂和饲料,全然不顾对我国生态环境和人们健康生活造成的严重破坏;此外,资本逻辑的驱动导致异化消费现象的出现。异化消费是指工人阶级受到异化劳动的摧残,从而产生的一种扭曲的消费行为。现如今,这种盲从、非理性的消费现象逐渐凸显,一些虚假、夸大其词的广告受资本逻辑的推动,捏造虚假消费需求,误导大众视角,刺激大众的消费欲望,使人们忘却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资本逻辑还渗透在节日中,衍生出各种纪念日、消费日等,致使节日礼物和仪式被吹捧,引发人们对节日消费行为的痴迷。异化消费引起盲目消费,还导致过度生产,造成资源浪费,加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随着我国的高度发展,资本逻辑充斥在我们周围,资本在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也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如生态破坏、消费异化、技术异化等现象。因此,在新时代我们应当运用资本主义的某些合理之处,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是手段,发展社会主义才是目的,警惕资本逻辑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等其他领域的渗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4.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问题无国界。生态问题不是某个地区或国家面对的问题,而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人类共同生存的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到目前为止唯一的家园。”[8]建设全球生态文明,这与世界各国的利益一致。自18世纪以来,资产阶级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工具,不断进行资本积累,压榨工人,并且逐渐产生征服自然的理念,从而对自然界进行大肆破坏,再加上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使世界各个地区逐渐成为一个整体,生态问题成为整个世界所面临的挑战。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资源枯竭等一系列危机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并敲响了生态的警钟。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一方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另一方的变动。整个世界更是一个整体,在生态问题面前不应有界限之分,生态问题应是全人类共同努力去克服和应对的挑战。因此,保护人类共同生存的家园,是全体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

2020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指出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社会和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性,并提出坚持生态文明等倡议[9];2021年10月10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中国为促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所进行的各项体系建设,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应对生态环境问题[10];2021年10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强调,“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做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11]……这些会议与行动展现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面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各种困难迎难而上,通过不懈努力取得积极成效,也充分彰显了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目标的决心与责任心。

四、结语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对生态建设与保护等方面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当前党和国家将生态建设提高到战略层面。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化体制改革,制定各项法律法规保障生态建设。因为良好的生态事关人民健康生活的福祉,我们党要做到“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就必须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

生态社会主义自产生以来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理论体系也得到不断的丰富与发展。虽然其理论的形成深受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还是有着一定的逻辑联系和契合之处,因此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我们应当对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辩证地看待,汲取其中与我国发展方向相符合的理论内容,并结合我国的生态实际状况,正确地运用到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之中,主动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也应当吸取苏东社会主义模式下产生生态危机的反面教训,防止资本逻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域的渗透,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完成“双碳”承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猜你喜欢

自然界资本主义文明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对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辛勤探索的力作
——《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基于国际理论家的视角》评述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
盘点自然界最土豪的动物
文明歌
漫画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