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游戏有效指导策略研究
2022-11-25彭爱霞
彭爱霞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西城区幼儿园,甘肃 定西)
幼儿天生喜欢玩游戏,游戏化的课堂能让幼儿情绪高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需要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感知语言材料,正确理解和表达语言,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下文具体从语言游戏的本质特征、语言游戏指导原则以及语言游戏指导策略三个层面展开,深入分析有效指导幼儿主动参与语言游戏活动的方法。
一、语言游戏的本质特征
第一,语言游戏强调幼儿的游戏体验性,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但是并非是对幼儿的智力训练。很多教师对语言游戏存在理解偏差,主要在于语言游戏侧重训练性而忽视了游戏性,所以,教师要更多注重幼儿在语言游戏活动中的游戏性体验,激发幼儿的主体性。如幼儿行动自由、思考自由,能够基于自身的兴趣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和游戏方式。
第二,语言游戏侧重语言本身而非操作性。很多教师会将语言游戏指导成操作游戏,让幼儿通过动手实践操作,锻炼幼儿的智力和思维。比如,教师会给幼儿提前准备好拼拆或装卸类的玩具、五子棋、跳棋等。通过操作性强的游戏形式来激发幼儿的主体性,这与语言游戏完全是两种模式。语言游戏更多是以调动幼儿的眼睛、耳朵、嘴巴等感官为主的智力类游戏,如猜谜语、讲故事等,其核心是语言材料,游戏是运用和理解语言材料的载体和媒介,如果幼儿离开语言材料所参与的游戏活动就不能算是语言游戏。
第三,语言游戏需要教师的指导,虽然游戏会最大限度给予幼儿自由探索内容和形式的机会,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但是并非随意让幼儿开展游戏。语言游戏有具体的规则,幼儿需要在遵循游戏规则的基础上对获取的语言信息加以理解,并在自主探究基础上进行表达。但由于幼儿掌握的词语、句子有限,幼儿的言语表达更多带有情境性特征,以直观思维为主,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需要教师的指导,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语言信息。
二、幼儿语言游戏的指导原则
(一)优先考虑游戏性体验,将幼儿智力发展放在其后
一直以来,幼儿园的语言游戏活动中教育指导存在思想偏颇,过于偏重对幼儿智力的发展和指导,而对幼儿游戏性体验有所忽视,教师更多是从智力训练角度加强对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有限的时间内记住更多的词语、句子,并且在语言输入和输出过程中快速反应与表达。教师往往会通过主动揭晓答案或者反复进行语言学习强化训练,让幼儿能够记住正确答案和规范行为。但是这样固化的指导策略容易弱化语言情境的丰富性,使幼儿以机械化理解和输出语言的方式参与语言游戏活动,幼儿自主理解和自主表达语言的机会被限制,迫使幼儿按照教师理解语言的思路进行探索,这种片面追求智力发展的语言训练会严重影响幼儿对语言游戏的体验感,限制了幼儿语言、行为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语言游戏的本质,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兴趣、思维习惯等,从以下问题展开思考,以此确保幼儿在语言游戏中产生游戏性体验。例如,幼儿在语言游戏活动中是否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幼儿是否可以根据需求自主选择活动的方式;幼儿自身的能力、知识基础是否能够达到及完成相应的游戏任务。教师需要在指导过程中学会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和自主探索的机会,学会放权和从旁辅助,使幼儿可以自发参与游戏,获得游戏体验,并对不同的语言内容和游戏形式进行探索,让幼儿的语言综合能力呈现多元化发展,而不是按照以往一套固定的指导模式执行,这样会限制幼儿的个性发展。
(二)优先展示语言材料,将直观材料放在其后
很多幼儿教师在指导幼儿语言游戏时总是将语言材料与直观材料在同一时间呈现给幼儿,但是这种指导方式会降低幼儿参与语言游戏的主动性。因此,教师需要转换思维,先为幼儿呈现语言材料,促使幼儿对这些语言信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自主加工、组合与应用。而将直观材料置于语言材料之后,主要作用是辅助幼儿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使他们能够更准确和熟练地表达。因此,教师需要把握好语言材料与直观材料呈现的节点,如果语言材料呈现时间较早,但是直观材料呈现的时间较晚,则无法有效发挥直观材料的辅助作用,反而会让幼儿在学习和理解语言材料过程中因对语言信息无法理解而降低学习信心,甚至放弃语言游戏活动。反之,如果教师给出的语言材料较晚,直观材料又过早地呈现给幼儿,幼儿会因缺少足够的理解和思维转化时间,造成对汉字、词汇、句子的机械化理解,无法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优先把握幼儿的游戏主体性,将教师的指导放在其后
语言游戏指导的核心在于幼儿是否能够在游戏中激发主体性,这也是语言游戏的本质特点。所以,教师需要以幼儿的主动性、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和形式为出发点,基于幼儿自身的兴趣、对言语的认知经验等自主探究,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获得良好的游戏性体验。为此,教师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语言游戏指导:第一,给幼儿自主发展的机会和时间,增强幼儿对语言游戏的主动性和投入度,在设计语言游戏活动时,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强加给幼儿,这样设计出来的游戏情境和游戏方式无法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第二,营造有利于幼儿安全、自主发展的心理空间。教师在指导语言游戏时,要尊重个体差异,以差异化指导思想进行游戏,学会站在幼儿的思维视角考虑问题,而不是当幼儿表达不同的想法或者新奇的观点时,以一套刻板的训斥方式,随意批评和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三、建构适宜幼儿认知发展的指导策略
(一)合理投放游戏材料,丰富幼儿的认知体验
教师合理投放游戏材料,是建构语言游戏的基础。投放语言游戏材料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思维特点、认知方式和兴趣特征,按照小班、中班、大班学生特点,每学期定期开展语言游戏活动。并以此为出发点,设立短期学习目标和长期学习目标,以幼儿阶段性成长特点和目标作为开展语言游戏活动的参与依据,然后针对性布置和配备各种游戏所需要的工具以及材料,并完善好游戏环境,在自由、适宜的游戏环境下满足幼儿当下智力发展和获得游戏体验的需要。此外,教师可以结合幼儿接受的限度和认知基础,拓宽幼儿的知识面。比如,在大班下学期,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和组织幼儿以游戏的形式感知、涂画、涂写、模拟运用文字或符号,培养幼儿的书写能力以及与书写有关的态度、期望、情感、行为技能等,注重幼儿对书写的体验或经验。
(二)运用不同方式,创设游戏情境
创设游戏情境,可以让幼儿更容易融入语言游戏氛围中,教师可以结合以下三种方式来展开:第一,用物品创设游戏情境。教师可以利用与语言游戏活动相关的物品。例如,进行“打电话”游戏时,教师要先布置家的环境,再出示电话玩具。第二,用动作创设游戏情境。有时物品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去找,教师如果在短时间内没办法找到那么多物品,可以借助动作表演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想象游戏角色特征,教师表演一个动作,然后幼儿猜一猜教师在做什么。第三,用语言创设游戏情境。教师通过自己所说的话,直接描述或指出游戏中的角色以及所处的环境。
(三)指导幼儿探索,培养幼儿综合能力
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启发式语言引导幼儿,如果幼儿遇到难理解或者无法展开行动的语言信息,教师可通过示范、参与游戏角色、从旁协助指导等方式,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在语言信息组成的游戏活动中,教师语言的有效指导是通过语言介入方式展开,一般教师会采用部分信息的提示、问题引导、言语鼓励或表扬等方法来介入,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可以结合不同阶段的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来定。比如,小班幼儿由于刚进入集体生活时间不长,面对陌生的环境容易害羞,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或者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采取言语鼓励或表扬的方式,当幼儿被肯定、被表扬时会容易打开心扉,与人主动沟通。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也能表达他们所想,教师可以言语提示方式牵引幼儿进一步探索,减少对幼儿的干预性指导,也能从旁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让幼儿有兴趣继续探索语言游戏。
幼儿由于年龄因素,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还不成熟,更多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欠缺,这时教师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在进行游戏活动时,教师要以幼儿的年龄、个性、兴趣为出发点,通过观察,利用物品、动作、语言等形式,将幼儿带入游戏情境中,对自身的角色有一定了解,能够发挥主体性、能动性,自发探索各项语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