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学生健康行为培养实践创新
2022-11-25何丽花陈翔
何丽花 陈翔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无锡 214000)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立徳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要求学校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教育部也紧跟党的教育方针,与世界教育相结合,于2019年底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基于以上教育指导思想,体育学科作出积极响应,相继提出了体育课程育人的教育功能,通过学校体育,担当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提高了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结合全新课程标准,优化体育活动育人方式,提出了在体育技术学习的同时,培养高尚人格的体育人才,以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为主要教育目标。在高职院校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学除了技术内容外,还有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内容,这些主要内容都与当前提出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相吻合,都是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而逐步达成的。高职学生的体育健康行为习惯是我国培养高素养人才的标准之一,是衡量其高素养的重要标志。
1 课程思政对高职学生健康行为影响的作用
健康行为是学生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必须具备的品质与关键能力,好的健康行为习惯是个人修养的标准,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对其的家国情怀、责任心、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都能起到促进作用。体育健康行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体育学科的学习与坚持不断地进行体育运动中积累而成的,是学生在今天或者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所需要的基本行为习惯、运动能力、健康卫生行为。良好的健康行为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必须教育内容。
2 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健康行为的价值体现
2.1 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根本
体育课程是指通过学生的身体参与,培养学生的健良身体、提高身体技能、磨砺品质、调节心理等综合素养的课程,体育课程的这些独特功能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课程。可见,体育与健康的内容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资源。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体育与健康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它既具备基本的教育属性,又具有典型的从健身性、技能性、娱乐性、社会性等多重属性。因此,在学校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要求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将思政的元素与体育学科中的多重属性相互融合,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既掌握体育的多个属性的教育,更能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学会通过自主加强体育运动锻炼和体育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顽强拼搏精神,提高运动能力与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
2.2 是学生体育道德品质形成的主要方法
体育就是身体的教育,身体的教育应该包括身体的教育与心灵的教育,身心同步教育才是体育。身体的教育是技术的形成与技能的提高,使学生能形成一定的体育运动技能,进行相关的运动与比赛,最终形成终身体育,为以后的健康生活做好铺垫。心灵的教育即思想品质的教育,在从事体育学习中形成的与体育品德相关的价值观主要有尊重自己与他人、自尊、有信心、有责任、有担当、沉着、冷静、公平、守规则、坦诚、不骄不躁等。体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与形成运动能力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该将体育教学内容、方法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准确运用运动规律,抓住教育契机,巧妙地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学的各方面之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1,2]。
2.3 是构建教育强国建设的需要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本条件,良好的教育培养优秀人才,才能为国家建设贡献更强大的力量。通过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到职业教育、高校教育,各个阶段的教育都受到国家高度重视,我国坚定不移地将国民教育放在战略的高度,特别是“十三五”规划以来,重视教育的程度前所未有。在新时代的要求之下,高职院校更重视育人、育才,加大了实践与探索力度。与此同时,课程思政作为对高职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放在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范畴之内。在体育与健康教育过程中,无论是普及体育技术,还是为提高体育成绩的能力,都需要学生在反复而长期的练习中形成的,而在这个长期练习的过程中,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运动是痛苦的,可是痛苦之后的喜悦又是常人所不能体会得到的,体育学习与训练需要经历痛苦,在痛苦中产生克服困难、坚韧不拔、挑战自我、顽强拼搏、遵守规则等优良体育精神与思想品德。因此,高职院校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素养的好机会,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实现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的教育目标。
3 课程思政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健康行为的创新实践策略
3.1 新的体育课程设计理念与新的体育教学观念相统一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提出了4个领域的教育目标,体育与健康教学应该在设计时与之相吻合,首先要制定出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学的展开也是以此设计为主要依据,所有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此目标。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以提高学生的健康行为为主导来构建体育课程的整体目标,把教育的本质搞清楚。健康行为的培养是体育课程教学的细化,只有学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之后才能理解其含义,才能形成正确的健康行为,并将健康行运用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应依据新的课程理念,并与新的教学观念相统一,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功能,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在“立德树人”的教育下成为拥有正确健康行为的人。
3.2 课程思政专题教育与健康行为提升相统一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学标准,同时指出在立德树人教育过程中培养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统一,切不可割裂。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主要在技术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行为,在达到身体健康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与能力,从而完成复合型的体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体育人才培养是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与培养正确的健康行为相统一的过程。为了实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行为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要将体育文化、价值观念等思想的传授融入其中,并以多方式、多内容等形式进行多元化传播。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专题化教育时,在内容上可以加入体育强国专题、健康中国专题、奥运会专题等,在活动组织上可以加入体育赛事等多种体育活动内容,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有效渗透,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感[3,4]。
3.3 构建体育教师激励保障机制与提高教学质量相统一
很多体育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完成基本的体育教学任务是本职工作,而忽视了自己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的职责不光是向学生传授基本学科知识与技能,而是还要承担其他教学任务。高职院校的教师有更为特殊的任务,面对的学生也较为特殊,所以有义务,也有责任,协助学生推进课程思政课程实施。学校组织体育教师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思政培训,引导教师积极在学校体育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高教育水平。让体育教师参与有关课程思政的研究课题,提高教师的理论指导实践能力。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中,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表彰,将培训、工作等计入课时,设立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标准。鼓励教师在科研、教学、指导学生等方面积极参与,在这方面做出成绩的教师发放证书,并及时推荐到上级部门,给他们发挥教学能力的机会,为以后职称评定创造更多机会。教师做的每一项工作都记录在案,发现工作积极、有突出表现者进行表彰,树立典型。通过对教师的激励性保障鼓励,激发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性,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教育中,提升了教师的工作能力,也为教师的快速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3.4 丰富体育社团文化与活跃体育气氛相统一
学生的健康行为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不断实践才能逐步形成,仅凭课堂不足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体育健康行为应该贯穿于整个校园体育文化中。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形成体育健康行为习惯,除了在体育课堂上对学生实施教育,还要将教育走出课堂,走向课余,甚至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去实践,需要进行课内外的联动机制,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与健康行为习惯。学校制订课程实施计划,促使各院系不同程度地组织各种校园体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在院系的支持下成立体育社团,让学生在体育社团活动中进行体育锻炼、合作锻炼、思想品德锻炼等,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充分发挥校内体育类社团组织的功能。学校各部门应该重视社团的组织,并进行激励性帮助,结合学校的学习环境与学生实际,深入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各项体育类活动,引导高职学生主动参与,对做出重大贡献的学生进行表彰,对优秀的社团组织进行大力宣传,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给社团提供更多的活动方便。另外,学校还要优化社团指导教师队伍结构,让更多的体育教师、领导加入到社团活动之中,通过专家培训,体育明星互动等方式,让社团学生有机会接触培训,得到明星与专家的指导,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带动校园体育文化的蓬勃发展[5,6]。
4 结语
高职学校体育教学是整个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承担着身体教育的重任,也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任。体育与健康教学既有基本的运动能力教育,同时又有健康行为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学校大环境下德育、智育、美育等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提出的课程思政的理念下,体育教学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被重视,体育的魅力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更为明显,体育教学不仅提高学生体质水平与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还要在高职院校多元文化影响下,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多元化的教育资源相整合,使其价值在课程思政教育中得以有效发挥,既符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