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学生体能训练方法研究
2022-11-25韩李美萱
韩李美萱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南京 210000)
自《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颁布后,高校学生体能发展情况受到社会高度关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校学生,其体能素质呈现出下滑趋势,这也凸显出高校体能训练的迫切性。就现下高校体能训练情况来看,整体并不乐观,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该文通过对体能训练内涵的分析,结合相关训练实践,就如何对高校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提出一定建议。
1 体能训练的概述
体能是指运动体能、健康体能,运动体能通常是指从事体育活动需要的灵敏性、耐力、速度、力量等素质,而健康体能主要包括柔韧性、身体成分、肌肉耐力、心肺耐力等[1],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体能训练是指借助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展开运动训练,从而发展运动员运动表现能力以及身体的心肺功能、骨骼肌等,达到提升机体目的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拥有健康的体能是高校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基本保障,也是他们未来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的基础与前提。与此同时,所有运动都需要运动员有一个良好的体能作基础,只有将技能与体能相互结合起来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一般来说,体能训练方法运用于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以及学校运动训练队的训练,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练员需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强度的体能训练,从而达到增强后者身体素质,提高其专项运动技能和运动能力的目的。
2 高校学生体能现状与原因分析
现下高校学生体能状况并不乐观,而且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在日常体育课上或开学军训上,经常有学生由于身体素质欠缺而出现晕厥、呕吐等问题,还有部分学生表示体育课上各种测试项目难度太大,达标率也比较低。除此之外,高校学生的近视率、肥胖率也一直居高不下,甚至在不断上升,这些都反映出高校学生体能较弱,也侧面突出了体能训练的迫切性。
造成高校学生体能下降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学生对体能素质缺乏认识。很多人对体能的认识比较片面,他们认为柔韧、耐力、速度、力量等素质的作用仅仅是支撑运动技能的提升,与身体健康没有关系。实际上,体能指标中的身体成分、肌肉力量、柔韧性、心肺耐力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这是人体健康的保证与基础[2]。第二,学习、就业等各方面压力。从教师到家长,从学校到社会,都以“分数”为核心,虽然素质教育强调要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但是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却呈现出“口头上重要、行动上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在“分数”的指挥棒下,高校学生在曾经的求学生涯中将几乎全部的精力放在文化课学习上,尤其到了高中阶段,几乎没有时间、条件进行体能锻炼,因此,他们的身体素质基础十分薄弱。进入高校后,不仅要面对学业上的压力,还要面对求职甚至情感上的压力,这让他们对体育锻炼几乎丧失了兴趣,日常锻炼时间接近于零[3]。第三,缺乏良好的运动习惯,没有掌握科学的运动技能。体能的提升不在于一日两日,它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见成效,这就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运动习惯作支撑,而且要掌握科学的运动技能。然而就现下高校体育课教学情况来看,教学要求比较放松,学生在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后,通常自由活动,自主打发时间。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通常注重体育知识、动作技巧等内容的讲解,甚至直接“照本宣科”,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去教学,指导学生掌握某项动作的技巧、注意事项等,忽视了对终身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也忽视了体能训练[4],没有将技能教学与体能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让很多学生虽然熟练地掌握了运动技巧和方法,但是没有强健的身体去支撑。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在体育运动中很难展现出自己的最佳水平,而且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的问题。
3 强化高校学生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第一,适量的体能训练可以提升学生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提升学生的承受能力。体育锻炼可以满足身体肌肉活动的需求,促进血液循环,这是众所周知的,它能够促进人体心血管系统的改善[5]。实践表明,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可以增大运动员血容量,增厚心脏心肌,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心脏负担[6]。近年来,不断有高校学生或职场新人猝死事件发生,究其根源是身体素质状况不佳,难以适应强度大的活动。然而,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以及未来,高校学生即将面对的社会竞争与压力将会越来越大,他们走出校门,需要面对快速、紧张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这需要学生有良好的体能素质作支撑,有效应对工作生活以及课业压力。对高校学生进行适量的体能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他们心脏抗压能力,很好地锻炼其心脏功能,为学生身体健康提供可靠的保障。
第二,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让学生思维敏捷、头脑清醒,有助于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科学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大脑皮层兴奋性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与主导部分,有效改善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与均衡性,运动后大脑分析综合能力也会因此提高。进入高校后,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更多,不仅知识面拓宽而且所学习的知识难度也有所加大,这要求他们有更高的大脑灵活度。特别是不断增加的课业灵活性,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鉴别能力以及自主分析能力,这样才能有效面对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切问题。要想在大学期间游刃有余地面对学习与生活,具备敏捷的思维反应,学生需要有良好的综合分析能力,而这些应建立在科学的体能锻炼基础上[7]。长期静坐学习会导致血液循环变慢,人的思维和大脑也会反应迟钝,继而影响生活与学习。因此,需要让高校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体能锻炼,这样才能提升他们的个人素质,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精干、聪颖、理智的高素质人才。
第三,定期的体能训练会让学生充满激情与活力,助他们摆脱懒惰,还能调节学生的心理。在当前这个互联网时代,尤其在电子设备普及的今天,高校学生或多或少都沉迷于网络,逃课玩游戏的现象也不少见。原本锻炼时间就十分有限的高校学生,在网络游戏的吸引下更加拒绝户外运动,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有效、定期的体能训练能够增加学生的活力,让他们拥有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挑战与机遇。
4 高校学生体能训练的具体措施
4.1 提高对体能训练重视程度,奠定高效训练的基础
在现下很多高校中,体能训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学校没有从根本上重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学校将有限的资源与精力主要放在专业课上,忽视了体育课,尤其是学生的体能训练,这让他们的训练效果受到影响。从另一方面来说,一线教育工作者没有认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他们更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将主要精力和资源放在技能训练上,严重影响了学生体能训练结果。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及时调整传统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强调教师要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为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深刻认识到人才培养并不只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关注他们身体素质的发展情况,让学生成为具有强壮体魄和坚定意志品质的优秀人才。一切的努力、成就都建立在健康的身体之上,为了让学生将来稳定、持久地前行,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体能训练。除了从学生当下以及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还需要认识到即使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他们的运动水平,仅仅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也是不够的,只有技能教学与体能训练搭配在一起,才能保证学生熟练地掌握运动技巧和方法等[8]。不管从哪一个角度考虑,教师都必须提高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为高效训练的实施筑牢基础。
4.2 立足实际优化体能训练内容,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高校体能训练中,训练内容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从某种程度上,内容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训练状态以及体能训练最终效果。就现下高校体能训练情况来看,训练内容存在单一性、盲目性等问题。就单一性来说,部分教师为了省时省事,长期对学生进行单一的体能训练,如器械训练或者无器械训练,这让很多学生对体能训练产生抵触心理,而且这不利于他们身体技能以及协调性的发展。再则就盲目性来说,部分教师为了建立完善的体能训练体系,在体育课上引进了丰富、多样的体能训练内容,但实际上,有些体能训练项目对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并没有特别的帮助,反而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让学生原本可以进行有效训练的时间被占用。究其根源,教师对于不同体能训练的作用与功能缺少认知,造成训练工作事倍功半。因此,高效训练视角下,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优化体能训练内容,既要坚持体能水平提高,又要保证学生训练兴趣培养[9]。例如,部分高校为了激发学生训练兴趣,近年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引进了诸多的训练项目,如拉丁舞、轮滑等。实践表明,这些项目在高校中深受学生的喜爱。然而,这些以自主练习或游戏手段为主的体育项目,虽然受到学生的喜爱,但是在练习强度以及练习密度上存在严重不足。具体来说,在体能训练中引进这些项目往往让学生汗流浃背,因此教师可以进行适当改进,除了以高校学生的兴趣点为切入点,还要保证设置和选取的教学内容有合适的强度与练习量,确保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要求得到满足。例如,厦门大学开设的爬树课,还有近些年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的越野课、攀岩课等,这些都是有着较强实用性的项目,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不仅深受高校学生的喜爱,而且能够满足体能训练的需求[10]。
4.3 采取多样化的体能训练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
在传统高校体能训练中,教师采取的训练方法十分枯燥,这也是很多学生都畏惧、抵触体能训练的重要原因,在他们看来,体能训练就是机械地重复同一动作,所以参与度不高。新课改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教师需及时、有效地创新体能训练方式,做到与时俱进。当然,不同体育项目所需要的体能有所区别,因此在体能训练方法上也要进行区分。该文以高校体育教学中深受学生喜爱的篮球运动为例,针对篮球运动的体能训练分享几种有效的训练方式。
4.3.1 力量素质训练
力量素质训练是篮球体能训练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包含速度强度、最大力量以及力量耐力等,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应根据高校学生实际情况选择训练方式,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针对高校学生的力量训练,主要是上下肢力量训练,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运动强度以及负荷的把控。首先,对于手臂、手腕、手指的肌肉力量训练。篮球运动中很多动作都需要运动员用手臂、手腕以及手指完成,如接球动作、投篮动作、传球动作等,对运动员手腕、手指、手臂肌肉力量要求比较高,在日常训练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即学生以两人为一组,对传实心球,这样可以训练手臂、手腕等部位的肌肉。与此同时,还可以采取器械训练法,让学生手握哑铃、握力器等进行训练,以此增强肌肉力量。其次,对于腹部、腰椎的肌肉力量训练,篮球运动对运动员腹部和腰椎肌肉力量要求较高,强健的腰部可以让学生在篮球运动中保持平衡,还能促进身体发力,有效驱动身体其他部位,因此,教师要重视并加强训练学生腰部肌肉,可以采取仰卧举腿、山羊挺身、空中折体、空中转身等方式。与此同时,如今训练器械种类越来越多,教师可以使用器械训练法,让学生通过器械做体前屈,从而科学训练腰部力量。
4.3.2 速度素质训练
速度素质训练在篮球体能训练中占据重要位置,它能够增强学生在运动中的反应能力。为了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速度素质,教师必须提升他们的起跑能力以及跑动能力,在日常体能训练中应加强步法练习,如高抬腿、快速小跑、绕滑梯、跳跃、交叉步和踢腿等。为了增强训练实效性,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法,比如让所有的学生围成一个圆圈,而教师站在中间,在发出信号后将手中的篮球抛出,周围的学生听到信号后去接球,观察谁的反应最快,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可以显著提升学生速度素质。当然,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组队进行游戏,从而实现对他们速度素质的训练。
4.3.3 耐力素质训练
篮球运动对运动员的耐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耐力素质的训练。在耐力素质训练中,教师可以采取以赛代练的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以此代替机械、重复的训练。在真实的比赛中训练,学生会更加专注、投入。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无氧代谢能力以及有氧代谢能力均能得到增强。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运动员心率的测试,正常运动心率范围是150~170 次/min,若是遇到异常情况,则进行科学调节,有效增强学生的耐力素质。
4.4 建立完善的体能训练评价体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考核评价在体能训练中最容易被忽视,实际上它有着很高的价值,既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考验,也是对学生体能训练情况的考验。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增加学生的紧张感,从而促使他们更积极地进行体能训练。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考核评价结果,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体能训练上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案,使学生进行更加科学、更具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推动体能训练质量与水平的提升。首先,在评价主体上,教师除了自己实施评价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自我反思以及生生互评,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中,同时借助一些监测仪器等,这样可以提升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确保学生体能训练的情况真实地被反映出来。其次,在评价内容上,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具体来说,既要关注学生体能训练结果,还要针对他们训练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训练态度、近期进步情况等,以此提升考核评价的全面性,使学生清晰、深入地了解自身锻炼状况,为他们有的放矢地弥补不足以及调整体能训练方法筑牢基础。
5 结语
在高校学生成长过程中,体能训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让学生有强健的体魄与健康的人格。对高校学生加强体能训练是迫切需要,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为推动他们高质量发展以及体育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学生体能训练并加大教育力度,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训练内容并采取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推动高效体能训练课堂的构建,为社会培养更多思维敏捷、体格强健、充满活力的接班人与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