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培训的机遇和挑战

2022-11-25朱丽婷冉建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双减机构青少年

朱丽婷 冉建

(成都大学 四川成都 610106)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1],对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学生三方作出明确规定。在杜绝过度学科压力的同时,要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也支持和鼓励孩子发展体育、艺术、科学类,全面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1]。2021年7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明确指出,在开展校外培训时,体育(或体育与健康)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2],意味着体育不在“双减”范围内,反而得到政策的支持。立足“双减”政策,反思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迎合学校、家长实际需求,在大一统行政班教学中无法满足学生个体实际需求时,会积极投身校外青少年体育培训中,无疑给青少年体育培训带来了曙光,但在这“夹缝”中发展也面临着多重挑战。

1 双减政策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培训在“夹缝”中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根据“双减”政策文件内容和学者走访,从国家政策、学校、学生、家长等多个维度探讨青少年体育培训迎来的新一轮发展机遇。

1.1 相关政策出台,为青少年体育培训发展提供政策红利

“双减”政策中明确指出,减轻学生课内作业负担,给予孩子充沛、可支配的时间,把时间适当分配给“非学科”教育,在寒暑假、周末等时间组织体育类、艺术类等的学习培训,鼓励孩子学习体育,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增多[1]。2021 年8 月3 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中强调深化体教融合,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各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同时提出了到2025年将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5万亿元的发展目标[3],加之新中考制度中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考试分值增加到60 分[4],多项举措同步开展,为青少年体育培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1.2 学校课后服务市场为青少年体育培训创造新的服务场景

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共有10万余所学校开展课后服务,部分大城市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超过90%。由此可见,当前教育部门对学校课后服务的重要程度和推动力度。但课后服务仍然存在经费保障不到位、师资力量不足不精不强、时间较短、项目吸引力不足等问题[5],“双减”政策中明确提出“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当校内的兴趣类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个体需要时,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由教育部门负责组织遴选,供学校选择使用,并建立退出评估机制[1],为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的体育服务进校园迎来一定程度的增量空间,让青少年体育培训从校外向校内转移,促进校外优质资源回流校内,同时致力于课后服务内容与学校特色、校内课程相结合,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增强体质、培养兴趣、发展特长、释放天性,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新模式,使得每个孩子在校内能享受到优质的教学服务,从而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6]。

1.3 学生校外可利用时间增多,为青少年体育培训提供契机

目前,一些学校作业多、质量低、功能异化,没有明显的效果,并且占用了学生大量的可用作休息、运动和娱乐的时间。“双减”政策明确指出:减少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提高作业布置的质量,坚决克服机械化的无效性、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校外培训机构开班时间将面临严格管控,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期间严禁组织[1],释放了学生花在学科类培训上的时间,将时间更多分配给非学科类培训,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会相应增多,体育培训的项目有更多的时间发展。

1.4 家长非学科教育的资金投入加大,需求升级,促进青少年体育培训精细化发展

社会、学校、家长对学生体育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学校实行大班化体育教学,受场地、器材等限制,锻炼项目不够系统化和系列化,无法满足青少年体育加餐和项目化学习的需要,从而造成体育教育的供需矛盾。随着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对于素质教育、体育育人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入,愿意为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付费。此外,“双减”政策中严禁教师给家长布置检查、批改学生作业的工作,从而家长余暇时间增加[1],同时在体育课留作业、中小学生每天两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等要求下,家长为提高青少年的体育成绩,会产生多样化、个性化的体育需求。在时间精力金钱充裕的情况下,家长会更加重视孩子对运动的参与,学科类培训释放出来的家庭资金也会相应被用到体育项目上。

2 双减政策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培训面临的多重挑战

根据“双减”政策文件内容和学者走访,从管理部门、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青少年体育培训师资和场地和学生多个维度探讨青少年体育培训面临的多重挑战。

2.1 管理部门全面规范培训行为,对青少年培训机构的规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双减”政策明确指出:坚持从严审批机构,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培训类别、培训质量、培训范围、准入机制、运营制度和训练内容等作了严格的要求[1]。意味着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亟须解决其规范性,如办学资质、管理制度、教练员资质、服务行为、课程体系、常态运营、收费项目及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等,体育培训机构逐步透明化。未来能在体育培训行业生存下去的一定是价值观正确、运用现金流方式和客户口碑良好的机构,这也符合社会的整体利益。

2.2 服务升级落后消费升级速度,迫使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升级优化

“双减”政策公布后,大量体育培训机构涌入市场,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如何确立品牌特色,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扩大竞争力,迅速抢占机构的项目市场,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目前,多数体育培训机构服务升级速度没有跟上消费升级的需求,采用“租赁场地—招教练员—招学员—技能指导”的单一化经营模式,缺乏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缺少比赛资源[7],而家长不再满足单一的运动项目培训,更倾向于青少年能够在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获得额外的增值服务[8]。其一,加快师资培训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升级速度。素质教育项目在扩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碍就是教师的师资服务能力是否能跟上,目前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师资培训体系不健全,如何快速培训出优质教师、后期进行职后培训学习成为衡量机构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需要完善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课程体系,凸显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时计划的特色。其二,多数体育培训机构对于运营这一板块缺乏经验,没有抓住运营的核心,没有充分挖掘属于本机构培训项目的价值主张和素养品格,学习过程、教学结果没有外化,服务流程没有形成可视化,信息反馈不及时,同时没有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如上门授课、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上课方式、展演比赛等平台的搭建。对于体育培训机构来说,未来更多依靠线上裂变实现高效获客,在线上完成对人员的组织、课程质量的把控、学生安全的监管等工作,并在线下完成课程和服务的付费,从而提高机构管理和服务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当下是“流量为王”的时代,培训行业需要寻找流量、维护流量、转化流量,培养“网红教练”和“网红学生”,提升机构的知名度和网红效应。可以引用学校的家长会,传达机构教学理念、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要求、教学计划,同时掌握家长的需求,促进有效沟通,提高家长的满意度,但极少培训机构引用“家长会”机制。同时,还可以建立学生的个人运动数据库,指标量化,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具有可追溯性,对于体育中考、体育高考的评价提供更为合理、科学的依据,多方位提高消费者的体验度。其三,对于社会突发事件的预防和管理体系需要优化。体育是一项重视互动、体验和场景的项目,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受疫情影响停业后,资金链断裂,开展线上体育培训,但状况不容乐观。同时,疫情致使各大赛事暂停,各培训机构的学生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准备的比赛作品无法参赛,容易引起家长的不满情绪,也意味着一些中小型培训+赛事机构面临无赛可办的困境,在此形势下,造成体育赛事领域所需要的人才流失[9]。此外,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疫情结束后消费者对机构稳定性会产生相应的担忧。因此,体育培训机构首先需要精简团队,进行人员和成本的优化。其次,灵活设计课程,拓展线上教学,利用机会扩大产品线,对场地空间较小的项目,比如体能、跳绳、亲子游戏、体操可转换成线上培训。最后,构建创新体系,开拓多元市场,完善和创新管理制度体系,推动体育市场多元化发展,形成良性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线上+线下体育教学新常态。

2.3 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增量,体育培训专业人员的缺口巨大,体育培训运动场地资源缺乏

其一,据调查统计,2020—2025 年,体育培训专业人员的缺口巨大,高达600万人,体育产业面临巨大的人才需求。培训班中的“速成教练”既不具备体育专业知识,个人素养也无法保证,运动能力和教学水平不高。此外,还出现兼职人员多于专业人员的现象。因此,在填补体育培训专业人员的同时,提高体育培训行业教练准入标准。其二,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增量,大量培训机构涌入,由于受场地制约,对于体育场地设施需求增大,同行竞争激烈,加之,国家对从事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的组织缺乏场馆设施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场地成本高[10],倘若中小型体育培训机构无法支付场地费用,则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但体育培训机构之间可以整合场地资源,在学员集中的区域或交通便利的区域设立教学点,上门授课,在不同时间段使用同一块场地,减少人群交叉聚集,降低机构的房租和装修成本,并提高教师人效。

2.4 青少年体育培训如何抓住学生的空余时间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对学生课后服务的实践要求,在课后服务时间内,可进行补习答疑、综合素质培训等活动,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延时托管服务,意味着小学的放学时间会延迟1h以后,初中学校会更多地提倡晚自习或推行寄宿制,说明学生周内的在校时间会增加[1]。另外,“双减”政策要求学校教师提高作业布置质量,减轻课业的总量和时长[1],为学生的休息日、寒暑假、法定节假日腾出了大量可自行支配的时间。“双减”政策虽然是针对学科类减负,为校外培训、家庭、家长、学生减轻负担,但政策文件刚发布,学生需要时间去消化“双减”政策的落地,改变过去固化的应试教育模式,将周内、周末、假期等空闲时间用在非学科教育上。

3 青少年体育培训业在“夹缝”中迎新思考

基于国家宏观政策支持、家长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青少年人口基数大、体育参与率低等现状,可着力创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组织体系[11]。其一,选择遵循青少年特征的运动项目,保证运动项目选择的多样性、适龄性、针对性,保证体育活动参与的基础性、科学性、阶段性、可持续性和全面性,逐步实行“线上”+“线下”体育培训新模式,利用大数据、AI人工智能等科技为青少年打造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课程,对个人运动数据进行追踪。其二,组织融合身体素养的体育活动,构建校内校外体育活动参与机制,为举行青少年校内校外多元化体育互动模式搭建平台,实现校内外资源互通、时间互补,促进培养方式的阶段性、连贯性、科学性、体系化。其三,打造以体育主题公园为特色的场地设施,向人们提供更专业、科学、安全、符合运动需求的园林环境[12],健全师训体系,融通共建培养精英人才。其四,打造好青少年体育发展软环境,加大监管、预评估、准入标准、考核体系等力度,进而通过体育培训破除抢跑文化,缓解教育焦虑和教育内卷,转变应试教育观念,实行多元评价体系,拓宽学生的成才选择。

猜你喜欢

双减机构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