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理念下社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平台构建及策略研究

2022-11-25王玲刘洁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体医全民康复

王玲 刘洁

(菏泽学院 山东菏泽 274000)

目前,慢性病在世界上属于首要公共卫生健康问题。我国慢性患病率也逐年升高,成为导致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加重了慢性病的发病态势。慢性病的主要患病群体是老年人,老年慢性病群体十分庞大,为医疗卫生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且用于疾病治疗的费用高昂,也同样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战略主题,其中大力倡导“治未病”,因此,对目前的传统医疗体系进行优化,与体育和卫生等部门加强合作,构建体医融合健康服务平台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将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入全民健身,那么投入到卫生医疗资金的支出就会相应减少。健康中国是全民健康的蓝图,全民健康体现了国家综合实力,标志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想要实现全民健康,就需要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在健康中国理念的内涵中融入体医,就是一个为全体人民的健康提供服务的过程,随着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全民健身计划已经进入到国家战略,但目前仍旧有许多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1 我国“体医融合”开展现状分析

1.1 体医融合发展的历史机遇

目前,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对慢性病的认识更加全面,更愿意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并逐渐形成了主动健康的主观能动性。体医融合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中,政府也制定了多项政策,推进体医融合的发展[1]。未来我国的医疗卫生工作重点将从关注疾病治疗和计划生育转移到促进“大健康”上。此外,目前我国已经逐渐步入经济变革的关键时期,这些变革也将使健康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上台阶”式的发展机遇,体医融合将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2]。

1.2 体医融合发展的实践已经初见成效

(1)顶层制度设计逐步健全:目前国家和地方已经出台许多重要规划和重大决策,用以促进体育和医疗的融合发展。(2)体育与医疗卫生部门协同合作:各级体育和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已经在尝试合作,对现有的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共同努力促进体医融合的发展[3]。(3)临床机构惠及百姓:部分医疗临床机构开设了体医融合项目,前来就诊的患者可以享受运动健康服务,个别医院甚至已经在医保系统中纳入运动处方。(4)推进落实到基层:以基层为重点,下移全民健康工作重心,保证城市社区居民可以享受到方便快捷的运动健康指导服务[4]。(5)举办健康宣教活动:各级政府部门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公益性健康和健身知识宣教活动,注意要选择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保证活动的趣味性。

1.3 我国体医融合的现行模式

(1)政府与市场相结合模式:这种模式十分典型,需要对特定慢性病人群进行筛选,组织接受体检,根据体检结果,结合国民体质健康监测标准,为特定人群提供医疗医护和运动康复处方。为了保证健康干预可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还需要在线上线下对特定人群进行健身指导[5]。(2)医院健康指导中心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主体为医院,主要针对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由具备专业水平的医师展开医疗和运动康复培训,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客观的药物指导和主观的个体指导,以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健康。该模式实际上并没有长期发展下去,原因主要在于受运动处方特质的影响,无法获得经济利益,从而对体医融合模式的实施造成了不良影响。或者虽然开具了运动处方,但后续没有做好监督工作,导致效果大打折扣。政府并没有在资金、管理和政策等方面对体医融合进行持续关注和引导,缺乏专业的运动医学人才。(3)社区体质监测中心模式:社区通过特质监测中心,为居民诊断疾病,并在此基础上,开具运动处方,指导居民科学健身[6]。

2 基于构建全民身体健康大数据的体医融合服务平台探究

2.1 构建平台原则

2.1.1 全面性

之所以要开展体医融合,就是为了评估全民健身运动风险,以便获取科学锻炼、营养和康复指导信息。全面性原则是指除了体育和健身方面的相关资源外,还需要获取医疗和卫生资源信息,以便对体医融合提供支撑和保障,通过监测体育健康行业等综合整理服务平台,使用户感受到便利性和省时性的原则。

2.1.2 需求性

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心理需求也随之增加,国家也更加关注人民健康和人们的健康需求。对目前群众的健身项目需求和健康需求、心理需求等进行了解,可以保证构建出科学可行的体医融合平台[7]。

2.2 构建平台功能

2.2.1 查询信息

查询信息的群体主要是管理员和用户,用户主要需要查询自身身体信息及所属社区的体育场馆和体育公园等数据。

2.2.2 数据智能分析

数据库分为自身身体数据信息、所属社区体育场馆、体育公园、体育健身器材信息、体育和医疗专业人员信息、全民健身信息和慢性疾病数据信息5 个方面[8]。通过数据库可以整合这些相关的数据信息资源,搭建统一的体医资源信息体系,用户可以在其中选择适合自身的针对性运动健身方案和运动场地设施[9]。

3 如何构建体医深度融合平台

3.1 体医融合专科化教育

临床医学逐渐向预防疾病的方向发展,体育领域运动康复业和卫生医疗业之间的“融合性”较强,但需要再次考量其从业人员。目前,大部分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的体育学院都开设了“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培养出来的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的专业度均较高,未来的工作方向就可以是科学健身指导、运动损伤防护和治疗。但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多从事医院的临床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遗忘学过的康复知识。体育院校的毕业生,虽然可以在学校或体科所工作,利用课余时间指导社区群众的健身活动,但受到本职工作的限制,导致大众的健身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在国外学校的运动和医学结合类学科学习中,教学十分重视临床实践能力,所设置的课程均为毕业参加工作后,会遇到的实际问题[10],而我国相关院校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还没有真正将体育和医疗进行有机结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校将会不断细化体医结合的专业类别,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体医结合类人才。

3.2 体育医疗机构制度建立

我国竞技体育这些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运动员进行科学化训练和医疗保障,目前许多地方的体育训练基地都配备了运动员康复中心。而在实际应用中,常出现设施闲置的情况,十分浪费资源。虽然许多康复中心也想在空闲时对外开放,但因为其医疗行为和目前的医疗机构准入制度不符,所以难以有效开展。医疗机构准入制度要求机构具备至少100张住院病床,且除了基本科室外,还需要配备放射科和药剂科,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少于120名。

与其他国家相比,德国的康复医院虽然病床不多,但联合社区诊所形成了“医联体”模式。社区所设立的诊所包括神经康复、心血管疾病康复和运动骨科康复等[11]。每一个康复诊所都配备了特定的人力资源和医疗器械,这样做可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使患者可以享受到更加精准的康复[12]。康复医院也会定期安排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出诊,这样社区诊所就不需要常驻大量治疗师和护士。

但在我国来说,只靠体育部门是不可能按照上述措施来解决问题的,还需要有医疗部门的配合,共同协作,消除鸿沟。我国卫生部门已经认识到了“体医融合”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建立公共卫生机构的健身指导部门,而体育部门也可以利用医生的权威性,鼓励、指导百姓进行体育锻炼。

3.3 相关人员执业准入标准

目前,国外已经有一套完整的职称评审体系。以美国为例,物理治疗师想要晋升为运动临床专家,需要完成2000h运动方向的患者治疗或防护,其中详细规定了所处理的患者的接触性或非接触性损伤,只有同时具备上述条件,才能晋升。后续的每种认证考试,需要完成规定时间内的规定工作量后才能参与。而我国目前尚无运动康复认证体系相关标准。需要吸取国外的经验,设立专业职称序列,评定时,严格执行晋升标准,以保证可以提升全民健身服务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并使其具备较高水平的工作积极性。

3.4 竞技体育科技的转化和利用

竞技体育是最高体育科学水平的代表,只有竞技体育才能满足医学对运动指导的各种严苛要求,所以未来需要竞技体育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群众体育服务。以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体能康复中心为例,作为一个体医结合部门,集运动损伤康复和身体功能训练于一体,成立时间最早,国家队驻训运动员平均每年在这里接受超过一万次的康复治疗和体能训练服务,其经验十分丰富。在里约奥运会前夕,在这里利用核心稳定训练,结合临床医学技术中的物理因子治疗和整脊术,对存在慢性腰痛的运动员进行治疗,疗效十分显著。由此可以看出,如果能将这项科研成果大众化,必然能够为目前发生率较高的慢性腰痛的治疗进行辅助。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刘国永曾介绍,一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退休后开始练习健身气功,练了20 多年后,腰痛得到有效缓解,患者还自行在其所在社区开设辅导站,为更多同类疾病的病友提供帮助。这件事也提示人们,未来是否可以考虑在社区服务中心或慢性病患者较为集中的社区医院和康复医院中建立试点[13],吸纳优秀的体育专业技术人员,并与专科医生进行合作,共同为患者制订健身辅导方案。此外,政府也需要鼓励私人机构为试点提供资源支持,由非营利组织参与其间,监督资源的使用情况,让政府、居民、私人机构和非营利性组织联动起来。

4 结语

体医融合是重要的“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手段,融合了体育锻炼与预防、康复和治疗,有助于提升全民健康整体水平。体医融合的本质在于使我国的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全面、高效、便捷,这就需要多个部门和机构共同合作,同时政府还要做好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宣传工作,保证实现全民参与,在大众生活中融入体医融合,为大众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

猜你喜欢

体医全民康复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全民·爱·阅读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