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能力视角下贵州中小企业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研究
2022-11-24王站杰
王站杰
(贵州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1 引言
在当下全面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治理格局及协调区域经济环境发展的背景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推动贵州经济发展从灰色、黑色增长转向低碳绿色增长的重要途经,而中小企业则是助力贵州省区域经济绿色发展,融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关键所在。因此,基于利益相关者能力视角,探索贵州中小企业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路径与绩效,对于推动贵州“大生态战略”发展、实现“碳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以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目前,关于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研究成果较丰富,多集中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影响因素[1,2]、协同治理机制的构建[3~5]、协同治理绩效的测度与评价[6,7]等方面。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过程中地方政府一般发挥主导作用,而企业的环境治理效能和质量则一直受人诟病,如企业未形成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发展理念,在参与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不够积极主动、环境治理投资较少[8]、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低[9]等问题。另有研究指出,要提升企业生态环境的治理绩效,必须积极调动各方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协同治理能力,构建基于“绿色价值”的协同治理体系[10]。综上所述,虽然关于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成果较为丰富,但从利益相关者能力视角出发,基于协同治理理论评价企业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的相关研究仍较匮乏。
因此,本文将以贵州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为研究主题,基于利益相关者能力视角,构建贵州中小企业生态环境的协同治理主体能力对企业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的影响机制,通过实证检验得出相应的结果,最后提出促进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的保障措施。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股东能力与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
股东作为企业内部投资者,不仅具备强劲的资本能力、决策能力,还形成了紧密而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首先,股东通过向公司出资或认购股份方式享有资产收益等权力,对公司重大战略制定、经营活动开展、生态环境治理等都有较大决定权[11]。其次,股东作为企业的战略决策者,具有长远的战略发展眼光、统筹全局的思维和相应的商业伦理道德[10],这意味着股东需要把关注点聚焦到公司长期性成长方面,能够在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时刻做出最佳判断。再次,企业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和其它企业或者单位的相互影响,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对于股东来说就是掌握了更多本行业内或是其他行业的优质资源[12],股东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能力对于企业的持续性环境治理也是十分必要。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1:股东能力对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有正向影响。
2.2 员工能力与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
企业任何问题的解决、工作任务的执行都离不开员工,员工的知识、能力和活动是企业实现价值的关键[13]。对于员工来说,有七种能力是显得格外重要的,为可就业能力、自主能力、可利用能力、创业能力、反应灵敏能力、善解人意能力、创新能力[10]。其中,自主能力强的员工会设定可行的生态环境治理目标并对实现目标负责[12];可利用能力是指员工通过培训和教育获得的生态环境治理的经验和知识,将其总结、创新和应用到生产运作流程中来提升环境治理效能;反应灵敏能力则意味着面对生态环境问题时的敏锐程度,员工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环境问题;员工创新能力则是引入新的环境治理和产品生产方式并将新方法、新技术或新原料应用到具体的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生产过程中,增进绿色产品或服务的能力[10],最大程度的实现企业生态环境治理过程的实时监督。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2:员工能力对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有正向
2.3 非政府组织能力与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
非政府组织是指除政府之外的其他不具有营利性质的社会公共组织[11],如社会援助组织、红十字会等。非政府组织往往通过充当那些处于边缘地位群体的中介和代自然环境发声的方式为价值创造活动和生态保护做出贡献,特别是在商业活动的生态和社会影响方面[10]。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利益相关者之一,按照法规和社会规范监督企业的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为企业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和维持稳定的外部环境[12]。作为回应非政府组织的价值交换过程,企业将提高其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通过使其透明行动以允许非政府组织评估其运营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或通过缴纳税费、环保治理费和慈善等方式支持生态环境治理[13],非政府组织的相应能力可能会对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鉴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3:非政府组织能力对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有正向影响。
2.4 消费者能力与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
消费者的商品购买能力、环保信息获取能力甚至对商品品质的判断力都会对企业生态环境绩效产生影响[12]。消费者是企业利润创造来源的主要群体,其绿色产品购买力强弱、购买行为频次、商品和服务品质要求的高低和反馈能力等都会影响企业当期的经营绩效以及后期发展规划。同时,消费者获取企业所属商品低碳绿色信息的能力对企业生态环境治理也可能会产生影响。消费者会通过多方渠道获取企业生态环境治理信息,解读产品具体生产工艺、生产环境质量认证等信息,以此作为判定产品是否属于绿色产品、企业是否履行环境保护责任[13]。最后,消费者的权益意识的强弱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产生一些影响[14]。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经过计算,预应力管桩主筋采用13φS12.7,螺旋箍筋采用冷拔低碳钢丝φb5@100,并在管桩吊装一端设置箍筋加密区,长度为1m,以此满足施工阶段桩体抗拉承载力及抗裂要求。
H4:消费者能力对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有正向影响。
2.5 供应商能力与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
供应商是指向企业及其竞争对手提供其所需资源的企业单位或个人,长期与企业建立直接经济关联[10]。因此,供应商能力的强弱会影响企业的经济绩效和生态环境治理绩效[13]。供应商通过技术创新或原料优化以提升原料质量或服务销售能力,这将从产品生产的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14];供应商积极融入生态环境之中,节约资源、尊重自然的理念和价值观也将传递给合作企业,这也会一定程度间接提升其生态环境治理的强度和广度。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5:供应商能力对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有正向影响。
3 研究设计
3.1 变量测量
(1)利益相关者能力。参考学者Garriga 等[10]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群体能力划分研究,从股东能力、员工能力、非政府组织能力、消费者能力、供应商能力五个层面进行测量。其中,股东能力包含“股东决策能力”等4个测量题项、员工能力包含“员工创新能力”等7个测量题项、非政府组织能力包含“非政府组织应变能力”等3个测量题项、消费者能力包含“消费者信息获取能力”等4个测量题项、供应商能力包含“供应商创新能力”等6个测量题项。
(2)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根据顾姝姝和徐林萍[12]的研究,将从金融环境治理、政策环境治理、生产环境治理、市场环境治理四个层面进行测度。共包含“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等18个测量题项。各题项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测度,1表示非常低,5表示非常高。
3.2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本文的调查问卷采用线上和线下调查两种形式进行问卷发放,调研区域和对象为贵州省境内的中小企业,受访者以企业内部的员工、股东,外部的消费者、供应商、非政府组织等5个利益相关者群体为主要目标群体。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500份,经过对问卷的筛选和剔除后,最终得到407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81.4%。有效样本数据特征如表1所示。调研对象中民营企业占大多数,而外资及控股企业占比最少,这从某种程度上表明贵州中小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是民营性质,外资企业则相对较少。企业规模分布在1000万以下和1000万至5000万左右的两类企业占比64.7%,表明受访的大多数企业是中小型规模,该样本比较贴合本研究需要。
表1 样本特征分布表
4 实证分析
4.1 同源方差与效度检验
基于Harman 单因素检测方法,采用探索性因子对所有变量的题项进行分析。在未指定抽取特征值与旋转方法的条件下,结果萃取出多个公共因子(大于1),而最大公因子解释的总方差为28.39%,小于总方差解释的1/2,即同源方差问题不存在。然后通过使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考察变量之间的区别效度,结果如表 2所示。由表中变量组合模型的拟合程度可知,六因子模型的拟合程度最佳,这说明变量之间具有较好的区别效度。
表2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4.2 相关性分析
表3对变量的均值、标准差、相关性和信度系数Alpha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各变量 Alpha值都在0.782以上,即数据可靠性值都在一个较理想的区间内,通过了信度检验。另一方面,变量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除了股东能力和非政府组织能力的相关关系在10%的水平上显著,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也一定程度上初步支持了所提出的理论假设。
表3 变量的信度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假设检验
使用AMOS21软件对构建的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整体模型的CMIN/DF 为 1.473,表明拟合度较好。GFI值为0.874,NFI值为0.879,CFI值为0.957,说明适配度优良,RMSEA 值为0.034,小于0.05,证明模型适配度较好。具体假设检验的路径结果如表4所示。股东能力到治理绩效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77(P<0.5),表明股东能力对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意味着股东能力越强,企业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取得的效果越好,假设H1得到验证。同理,研究假设H2、H3、H4、H5也都通过检验。
表4 假设验证结果
从各利益相关者能力影响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的差异程度来看,股东能力到生态环境治理绩效的标准化系数最高,为0.177(P<0.5),这说明股东能力对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最大,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股东是企业重要的投资者,在企业内具有较大的决策权、话语权,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和威信力。供应商能力对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次之,标准化系数为0.171(P<0.5),这可能是由于供应商虽然是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但其与企业之间时常保持着原材料、技术和再制品的经济行为,其原料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技术的节能减排效能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态环境治理绩效。而消费者能力到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的标准化系数最低,为0.142(P<0.5),这表明消费者虽然同是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但是其通过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对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产生的影响较小,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和为绿色环保产品支付高价格的意愿仍未引起企业的深度关注。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基于利益相关者能力视角,使用SPPSS20和AMOS21软件对贵州中小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的407份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各利益相关者能力影响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的强弱,得出以下结论:一是股东能力对中小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有正向影响。具体体现在当其决策能力、企业家精神、资本能力、社会关系网络等能力显著提高时,会促进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的提高;二是员工能力对中小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有正向影响。具体体现在当其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显著提高时,会促进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的提高;三是非政府组织能力对中小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有正向影响。具体体现在当其创业能力、自主能力、应变能力等能力显著提高时,会促进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的提高;四是消费者能力对中小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有正向影响。具体体现在当其信息获取能力、权益意识能力、判断能力、购买能力等能力显著提高时,会促进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的提高;五是供应商能力对中小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有正向影响。具体体现在当其融入社会能力、自主能力、绿色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显著提高时,会促进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的提高;六是对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影响较大的利益相关者不一定都存在于企业内部。如供应商能力的大小就对企业生态治理产生了比较突出的影响。当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产生很多交互关联时,其能力的强弱也将对企业的生态环境治理绩效效果发挥较大影响与作用。
5.2 政策建议
首先,要增强利益相关者的自身各项能力。中小企业的内外部利益相关者都必须重视自身能力以及与中小企业生态环境治理之间的关系。利益相关者能力的差异对生态环境的直接治理绩效以及协同治理绩效效果各异,各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所属中小企业提供的一些平台或者渠道提高自身的能力,查缺补漏,然后再通过提升自身能力的方式回馈中小企业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其次,企业要重视对各利益相关者的管控。中小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对企业生态环境治理影响较大的利益相关者及其能力的管控,并积极参与利益相关者的协作过程。中小企业在进行生态治理的过程中找出各利益相关者能力的差异,实时关注各利益相关者及其能力的发展状况,并进行最优的环境治理决策和部署,努力形成使企业和利益相关者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即达到生态环境治理的“双赢”效果。
最后,政府要发挥环境治理的引导作用。政府作为中小企业生态环境治理的又一重要外部影响因素,需要在中小企业进行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引导职能作用,及时有效地出台适应新环境新变化的政策来支持和加速企业发展,如给予税收优惠、减轻税收负担和融资负担等,以此辅助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缔造更加清朗、和谐的企业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