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协同视域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机制研究

2022-11-24

今天 2022年17期
关键词:家校心理健康青少年

苏 蓓

(武威第九中学 甘肃 武威 733000)

青少年正值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心理方面的诸项条件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从而导致他们非常容易出现情绪和精神认知方面的巨大波动,进而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滋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工作的执行力度并不充足,开展形式和内容也不够全面;而很多学生家长在这一领域更是未能形成有科学的态度和处理思路,在家校合作上的表现亦普遍欠佳。因此,教师必须要将家校合作的观念引入到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工作中,以期能够从更大程度上为学生的平安、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1.家校共育模式下心理健康干预工作的意义

1.1 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

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各自家庭的重要——乃至核心成员,他们的心理状态无疑会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和自己的家庭氛围造成很大的影响。就学习方面来说,初中阶段的课程无论在数量、知识密度、考查维度还是运用形式方面均有着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要以完全投入的状态认真应对,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也才能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而在家庭当中,青少年常常是自己父母的精神寄托,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一不牵动着家长的神经,使父母的情绪跟着自己发生同质性的变化,严重影响家长的情绪。而严重心理问题的存在,不单单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率,导致他们出现成绩下滑;而且还会为学生家庭带去大量的“负能量”,极大地阻碍亲子间和谐关系的构建与家庭的稳定性。

借助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心理健康干预,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获得满足自身工作开展需求的良好客体情绪条件,让教学工作的过程和结果得到进一步优化;而家长也可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获得更为良好的家庭体验感和生活情趣,促进良好家庭氛围的营造;此外,在这项工作当中,教师和家长也能建立起更为亲密的关系,这对于家校关系的有机构建也是很有帮助的。

1.2 保障青少年综合素养的提高

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不少青少年都存在着“高分低能”的问题,无法很好地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操作当中。这一问题的出现固然有着多方面的复杂诱因,但学生个人对于自我心理和行为价值之间关系的认知匮乏所起到的影响无疑是颇为巨大的。在这种状态下,不少青少年在心理问题的长时间作用下均出现了不愿参加正常社交活动的表现,并对书本之外的知识和技能缺少正确的价值认同,难以对生活中的直观存在产生基本的情绪理解,使其更难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和生活。

凭借家校共育模式下的心理健康干预工作,教师和家长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展开有效的引导与指导,更好地帮助他们充分地摄入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精神和情绪养分,同时对个人、家庭、学校与社会间的关系形成辩证、积极的理解和态度,这将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机提高注入十分强劲的动力。

2.家校共育模式下心理健康干预工作的有效开展策略

2.1 建立良好的师生和亲子关系

心理问题的产生基本上都是交流不到位的结果,而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也要以有效的沟通为主要路径,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建立起与学生之间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以前的一段时间里,很多教师和学生家长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的手段比较粗放、单一,常常停留在“命令”式要求的层面,甚至还会动用体罚等错误方式。这些行为不仅不能让学生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发生行为和心理上的转变,而且还会导致师生、亲子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恶化,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因此,教师和学生家长首先要建立起稳定的交流平台,就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问题成因和解决方法展开深入的沟通交流,互相分享有关的信息素材和知识、方法认知;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和家长要互相提醒、勉励对方,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保持一个和善、耐心的状态,以平等的关系来和孩子对话,认真倾听孩子的所思所想,并以建议式的口吻提出自己的主张与意见。这样一来,家长和教师之间都可以获得以对方为依托的更为完备的心理干预知识、经验储备,而学生也可以感受到来自家长和教师的尊重与关怀,从而为后续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

比如,教师可以在家校交流群中经常分享一些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资料或案例分析,也可以将学生近期所面临的学习压力和校园事务及时单独透露给家长。在主持或参与班会时,教师要更多地以询问和建议的方式来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具体的事务,征求并认真倾听学生们的建议和想法;同时还要鼓励家长在居家生活中多重视孩子的建议,针对孩子的特长和爱好等,适当给予他们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让其发展;等等。

2.2 引入具有警戒效果的真实案例

尽管已经有不少教师和家长认识到了通过警戒案例来告诫学生注意自我调控之方法的价值,然而这项工作的开展却长期停留在口头形式中,并没有给学生带来具有足够警戒效果的主观影响。因此,教师要和家长合作,首先就个体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问题焦点和认知习惯共同得出一个准确的定论,而后一起选择一些真实发生的、有说服力、能够在最大限度上触动学生心灵的案例作为教育素材,最后在注意保证学生情绪稳定和平等关系的前提下和学生举行一次“三方谈话”,利用这些案例来引导学生深刻意识到调节个人情绪、控制个人心态的重要性。

例如,有些学生有“恃强凌弱”的坏习惯,则教师可以利用家访的机会和学生、家长一起坐下来交流这个问题,并介绍下面这个真实的案例:2019年暑假期间,四川某地青少年胡某某在下学路上突然被男子厉某用匕首当街刺死,据警方调查,厉某是胡某某同桌的父亲,因为听说胡某某经常欺负自己的孩子,故而在当天趁着酒意想给胡某某一个“教训”,结果失手导致对方死亡。在讲述完毕后,教师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调出有关新闻报道给学生看,并对这一事件所反映出的“恃强凌弱”可能给多方带来的危害做深入分析,让学生有深刻的认识,改变自己坏习惯。

2.3 家校及时沟通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大多与家长的教育能力有直接的关系,影响较大,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很多都来自于家庭。为及时有效对其出现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预防,并让家长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可以与家长及时联系沟通,成立家长委员会,适时组织家长专题讨论会等,通多种形式,把家长们聚在一起,尤其是心理问题的学生家长尽可能让他到场,与教师和其他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使他们对青少年当前的成长情况进行分享,共同探讨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有效的解决策略,提升不同家长的教育能力与认识能力,促进青少年在家庭中更好的成长。

例如,在召开“如何与青少年沟通”为主题的讨论会,要求家长从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孩子的生活细节入手,畅所欲言,共同交流,以便探讨出与青少年沟通的更加有效途径。有的家长说,自己由于忙,几乎与孩子没有交流,也不知道孩子的想法等,有时想与之沟通一下,也无从谈起,也就放弃了;还有的家长说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跟孩子聊天了,认为双方之间有代沟,无法沟通;也有的家长说,与孩子每次聊天,只是围绕其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进行,通过两者间的对话,发现自己与孩子之间有遥远的距离,感觉自己无法捕捉孩子的心理动态,也就更无法恰当教育孩子;更有家长表示,与孩子沟通很难。根据讨论,我们总结得出:家长与孩子在沟通的过程中欠缺方法,沟通时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各位家长明白,教育沟通需要适宜的方式方法。基于此,需要提升家长教育的有效性。于是老师就分享了中学阶段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引导家长尽量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与孩子交流时要选择适当的方式,还要从孩子们的其他生活细节为切入口,真实了解孩子的心理情况,在平常细致观看:他们情绪是否稳定,是否有规律的饮食与休息习惯,他的爱好是否发生改变,与哪一类学生交往密切等,通过多方面观看,正确评估孩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而精准研判孩子的状况,而不是一味的讲道理,引发孩子的反感,而是借助学校与老师个沟通与指导,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有针对性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更加顺利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使他们度过心理上的迷茫时期,适应目前的生活等,加强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与人生目标,并消除不良情绪,拥有健康人格与稳定情绪,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与自我管理能力,健康成长,快乐学习与生活。

结束语

健康的心理能够带给人们平和的态度、乐观的状态、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这些不仅有助于人们综合健康状态的获得,还能够为其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提供强大助力。教师要从根本上认识并大力践行这一点,在日常工作中重视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将家校合作机制有效引入到这一领域中,认清目前青少年普遍面临的心理问题,了解心理健康干预的重要意义,并围绕建立良好的师生和亲子关系、引入具有警戒效果的真实案例以及开展丰富的家校联动实践活动等主题制定系统性的策略,帮助学生排解不良情绪、矫正心理偏差、转变消极状态,使他们的未来能够充满阳光和快乐。

猜你喜欢

家校心理健康青少年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