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生历史时空观念培养策略
2022-11-24杨颖丹
杨颖丹
(启东市大江中学 江苏 启东 226200)
随着南通市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历年初中历史中考中与道德法治、化学学科并驾齐驱,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但由于历史学科的知识点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历史时空观念让部分学生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把中外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主要人物与发生的时间、地点混淆不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笔者作为落实“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历史时空观念培养研究”活动的第二主持人,深感责任重大,现借此交流平台,随谈一些肤浅的心得体会,以达抛砖引玉之愿景。
1.“核心素养”与“初中历史时空观念”的基本含义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主要涉及学习基本功、技巧和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核心素养既是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又是全面贯彻教育部颁发“双减意见”精神,是课堂高地建设中的重要目标。
初中历史时空观念主要包含时间和空间两大领域,主要涉及历史地理和时序等方面的内容,不仅体现了中外历史发展过程中上发生重大事件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而且显示了相应的位置和时间之间的交汇现状。因此,初中生只有掌握历史时空观念,才能轻松理清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时空关系,才能逐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2.培养初中生历史时空观念过程中的存在问题
奋斗于三尺讲台上的初中历史老师是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载体,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唯“分”是图,为了提高学生的平均分、增长率和优秀率,就热衷于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多花时间把背诵所学的重点与难点,结果造成不必要的学习资源浪费,学生即使对知识点进行反复记忆,也不能逃过瞬间记忆后迅速遗忘的被动局面。
由于部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缺乏有效的策略和相应的技巧,所以,他们不能真正掌握时空观念的内涵、本质,所学的知识几乎囫囵吞枣,一旦遇到较高难度的问题是就一筹莫展,历史知识点之间出现混淆现象,从而产生悲观消极情绪,学习历史的效率不尽如人意。
一些学生在应用历史空间观念解决具体问题时缺乏全局性观念,常常把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完全割裂开来,没有正确使用文本中历史地图(插图),从而造成断章取义的求知现象,不能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一落千丈。
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历史时空观念培养研究的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3.1 主要观点:
(1)历史基本要素就是包括时间和空间,教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只有积极营造适合学生树立“时空意识”环境,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本研究活动立足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意识,通过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活动,逐步实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3)检验学生是否具备历史时空意识是,只有通过课内外的思辨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信息反馈等方式予以科学论证,才能确保学生核心素养的稳步提升。
3.2 创新之处:
(1)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意识虽然不是我们首次提出的研究项目,但在义务教育“双减”形势下,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空观,进一步优化校本课程资源,也许为我市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效率提供范式。
(2)在参考相似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时空意识培养研究活动。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个案研究法的应用,从优质教案展示、好课评比等方面入手,努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学习效果显著提高;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与教研水平,初步形成了共同关注时空意识培养的良好教学氛围,教学与教研效果喜人。
(3)通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时空意识培养的案例分析、交流与总结,扭转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观武断的现象,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时空意识,努力拓宽学生的时空视野,学习兴趣倍增;同时,紧密结合学科特点,以理论研讨和实践应用有机结合为导向,也许成为本市课堂高地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重点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时间轴,为学生系统性掌握历史知识铺平道路。年代尺是正确使用可以发挥通俗易懂、加强记忆的两大优势,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标注于年代尺上,从而把诸多历史事件有机地串联起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4.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初中生历史时空观的具体办法
4.1 借助直观教具,化抽象为具体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初中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不能靠纸上谈兵,务必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出发,适度借助直观教具开展教学活动,逐步实现抽象化向形象化转化。诸如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历史轴线就是不错的选择,也就是围绕一定的时间顺序,把某一时段发生的各种历史事件用直观的形式显示出来,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促使轻松把握各个历史阶段发展的脉络。从某种意义而言,文本的插图(地图)也是带有直观性的教具,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在观察地图的时候学会横向比较,即:联系几张相关的地图进行比较,正确找到它们的异同点,真正体现历史地图的时序性,从而充分发挥文本中地图的作用,逐步提升学生历史时空观念。
4.2 结合古今历史,树立时空观念
学习历史虽然都是已经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或者人们已经得出的历史发展的规律,但学生除了研究过去之外,还必须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实际。正如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曾经指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认为:历史与现实有内在的联系。可见,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只有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原则,才能树立时空观念:一方面,有的放矢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汲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并更好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另一方面,让学生运用时空观探索历史问题,进而总结出更加完美的见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是虽然描述的是过去的学子的心态,但从某种角度而言,也不能完全排除当今少数学生心态。随着“双减”精神的全面贯彻,中小学生的考试压力有所缓解,学生可以温馨的校园里学习文化知识、陶冶道德情操。可见,把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深度认识的认识,值得大家一试。
4.3 勾连历史阶段,形成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是比较复杂的工程,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了解较遥远历史的发展状况,让他们通过学会把不同历史阶段的要点予以整合起来的方法,自觉树立历史时空观念;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师生互动与思辨活动,这样才能达到更佳的整合效果,学生能从整体角度感知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人物和意义。
例如:当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的知识后,笔者就趁热打铁,鼓励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串联起来,并畅谈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的情况,逐步感悟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为了巩固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果,笔者要求学生运用时间轴把该单元的前后内容串联起来,分别标注出如下内容:一是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相应的政治制度;二是秦朝统治者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制采取的重要性变革措施;三是从鼎盛的汉朝到兴旺发达的元朝分别采用一些措施强化中央集权统治;四是明清时期建立军机处,不再设立宰相府,皇权统治更加牢固。这些内容横跨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假如学生没有把相关内容串联起来,那就不能正确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不能轻松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4.4 围绕历史概念,渗透时空观念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历史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历史性、共识性是历史概念的显著特征,所谓历史性,就是正确反映某一历史事件时间完整的发展过程的,也属于线性特点的外在表现;共时性是指某些历史概念与其他概念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共存于在同一个时空领域。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为了搭建横向和纵向的历史知识网络。教师只有对历史概念进行纵横交错式有效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例如,在笔者在执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一课时,首先抓住概念教学环节,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加深对历史概念内涵的理解,深层次感悟新概念的特征和意义,逐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4.5 运用思维导图,把握知识脉络
掌握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时空意识的关键环节,教师只有帮助学生不断丰富历史知识,才能够轻松厘清各个历史时段的线索,逐步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但在传统化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依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加强记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乎忘记得一干二净。因此,可以发挥借用思维导图的优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思维导图适合各个学科,可以通过图像、颜色、符号等媒介进行,尤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把相应的历史事件与重要人物串联起来,从而把学生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统一起来,巩固学生的记忆效应,高效完成学习目标。同时,务必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人翁地位,尽量安排学生动手自行设计思维导图,以利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诸如学生学习近代史时,可以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针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发生的时间、代表人物和主要影响方面以树状图的形式画出来,从而构建一张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
4.6 立足生活实际,树立时空意识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然而,对于初中生而言,比较难以理解这些知识,因此,必须引导学生立足社会实际,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历史重大事件的发展真实面貌。因此,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灵活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着手,并通过分析与比较,逐步提升历史时空观念。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发挥时空观念的优势,才能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