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项目式区域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2022-11-24刘奕君
刘奕君
(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对于幼儿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有重要帮助。但是在传统的区域活动中,很多教师将各区域功能进行了分割,导致区域功能比较单一,从而影响了区域活动教育作用的发挥。近些年来,随着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的不断的深入,项目式区域活动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项目式区域活动能够更好的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能提高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幼儿良好品质和能力的提高。对此教师应加强对项目式区域活动的认识和重视,并采取有效的开展对策,为幼儿打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空间。
1.项目式区域活动相关概述
1.1 项目式区域活动的内涵
所谓项目式区域活动,具体来说就是指将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围绕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共同的探索和研究,同时并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作用,让幼儿自主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并实现认知的自我构建[1]。
项目式区域活动理论更加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倡导教师扮演幼儿的同伴,与幼儿共同参与到区域活动中,经过公共的思考和谈搜,并及时为幼儿提供相关的帮助,引导幼儿进行深入的学习、思考和 探索。项目式区域活动,可以强化各区域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深入,有利于调动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主动性,帮助幼儿构建完整的知识经验。
1.2 项目式区域活动开展的优势
传统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大多是以教师的角度为出发点,无论在内容、材料还是环境创设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教师主观色彩,而且区域活动的分布多以散点式的形态进行分布,导致区域间的联系不足,在这样的区域活动下,幼儿所获得的知识或者学习经验也十分零散,不利于形成系统化的认知[2]。
项目式区域活动可以弥补传统区域活动的不足,更能突出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总的来说项目式区域活动主要具备以下的优势:第一,项目式区域活动可以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并从幼儿兴趣和关注点出发,选择其中的一个内容作为中心任务,并以这个中心任务为主加强各个区域间的横向联系,进而开展系列活动,项目式区域活动的内容源于幼儿,更能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第二,活动材料的开放性和自主性更加明显。传统区域活动下,活动的材料一般都是由教师进行设计,而项目式区域活动的材料则具有明显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幼儿可以根据区域活动的需要自主收集活动材料,而且在活动过程中,随着活动的推进,材料也会不断的发生调整和改变,可以更好的发展幼儿的创造性;第三,项目式区域活动的进程是动态推进的,在整个区域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主导者,而且可以成为幼儿学习中的合作者和伙伴,可以带领幼儿构建更加丰富的活动内容,能够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实现自我的提升。
2.幼儿园开展项目式区域活动的有效对策
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卡通时装展”项目式区域活动为例,探索和提出项目式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对策。
2.1 结合幼儿兴趣点,设置项目主题
手工区的各类手工制作活动,是大多数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很多幼儿在日常学习或者生活中,喜欢利用生活中的常用材料,为卡通人物制作一些时装,废纸、塑料等材料在孩子们的手中,可以制作成各类好看的小衣服,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也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就感。经过调查,很多幼儿对于制作衣服都有较高的兴趣,对此选择以“卡通时装展”为主题,组织幼儿开展项目式区域活动,让单向的区域活动组织形式和内容得到全面的优化,教师与幼儿共同将手工区域活动作为一个项目,并开展与之相关的区域活动[3]。
2.2 根据问题设计项目探索内容
在确定项目式区域活动的主题后,要调查幼儿的兴趣点,然后引导幼儿们建构新的问题,利用这些线索为幼儿的活动探索提供新的线索。幼儿们根据“卡通时装展”这一主题,提出了很多与之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维持幼儿参与活动兴趣的关键,同时对于幼儿在区域活动的进步和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收集,并将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筛选,从中选择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让幼儿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比如说教师可以将“为哪些卡通人物制作时装?需不需要制作门票?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时装?”等问题为主,并根据这些内容为幼儿创造具有探索价值的内容,然后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幼儿有目的性的开展探索活动,让幼儿受到问题的启发,积极投身到区域活动的探索中。
2.3 根据发展需要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开展区域间合作
随着项目式区域活动的推进,教师也能掌握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发展对策,并不断的解决活动中的问题,从而促进活动的途径,让幼儿获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也就是说教师要对幼儿的活动过程进行观察,善于挖掘幼儿的优点,并根据幼儿活动的具体进展,为幼儿提供所需的工具、材料,如彩带、剪刀、彩纸等,让幼儿在实践中对各类材料进行比较,满足幼儿探索活动的发展需要[4]。
同时还应该指导幼儿开展区域间的合作,增加区域间的联系性,可以通过创建情境的方式,提高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探索活动的深度。比如说当幼儿们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卡通人物后,纷纷到美工区域画出卡通人物的形象,然后到数学区活动对卡通人物进行测量,再到手工区域开始思考需要使用哪些工具制作服装。由此可见这样流程增加了各个区域间的联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还要根据幼儿们活动的进程,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帮助。比如说美工区的幼儿想要为时装展设置一个舞台布景,但是在设计和制作环节中遇到了问题,这时教师就需要及时为幼儿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让幼儿可以顺利进行后续的活动。
2.4 结合已有经验拓展项目探索的方向,引导深度学习
当这个项目式区域活动已经开展到一定环节,教师还需要加强幼儿参与活动的表现,并加强思考,如何让幼儿保持长久的探索欲望和热情。在项目式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挖掘吸引幼儿的新兴趣点,并结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采取有效的介入措施,来拓展探索的内容和方向,引导幼儿进行深度的学习。比如说可以为幼儿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才能让服装更加的立体?怎么才能利用好彩带?如何让服装吸引人的眼球?等,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幼儿展开新一轮的探索活动,并适当的为幼儿提供指导,帮助幼儿突破活动中的瓶颈,让幼儿保持长久的积极性,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的思考和探究更加的深入,而且也为幼儿的深度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机遇[5]。在此期间,幼儿也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和需要,这时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对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观察,预测其在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在恰当的时机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自主性、创造性的发展,而且还能维持幼儿的积极性,以便强化幼儿参与探索活动的热情。
2.5 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调整项目探索的内容和方向
在整个项目区域活动开展期间,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表现,并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判断是否需要帮助幼儿调整探索的内容和方向。幼儿积极主动的表现,可以体现在幼儿对活动有强烈的兴趣,并且能够在活动中自主提出新的问题,而且能够根据问题加强解决方法的探索。比如说当教师发现提供的材料难以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或者探索的内容远超幼儿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这样是很难达成项目式区域活动目标的,对此教师就需要对探索的内容和方向进行及时的调整[6]。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并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以便帮助幼儿及时解决问题,比如说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彩带这一材料,幼儿们利用彩带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物品,有的幼儿制作出围巾,有的幼儿则制作了裙子,还有的幼儿将彩带制作成了装饰花朵等,但是制作出的东西大多千篇一律,缺少新意,很多幼儿由于想不到新的创意就不愿意利用彩带这一材料了,这个小小的插曲就会给幼儿后续活动的探索带来影响,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从其他的角度去利用好彩带这一材料,比如说彩带不仅仅可以用在服装上,也可以用在舞台装饰上,通过给幼儿提供多种彩带的用途,让幼儿可以学习到更多新的创意,这样才能推进活动的进行,才能让幼儿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并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品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对幼儿的表现进行适当的点评,给予幼儿一定的鼓励和赞扬,让幼儿可以维持更大的热情参与到后续活动的探索中,这样才能让整个项目式区域活动有序有效的进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项目式区域活动兴起和发展,给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开辟了全新的思路,不仅弥补了传统区域活动的不足,而且更能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热情,对幼儿的学习、成长和发展来说大有裨益。对此教师应该认识到项目式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并严格执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探索有效的项目式区域活动开展方法,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