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浅谈

2022-11-24王一平

读写算(中) 2022年9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解决问题教学活动

王一平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浅谈

王一平

(高邮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江苏高邮225600)

近年来,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新的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显然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传统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单一型人才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存在问题解决能力较弱的问题,这并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也不符合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应该从现有的教学实践活动出发,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进行创造性的变革,真正推动新课标背景下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研究

数学是小学阶段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正视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开展方式,要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必须要从“解决问题”策略的应用出发,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然而,目前解决问题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普遍,所以教师应该从现有的教学模式中寻求突破,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层面

1.教师基础知识不扎实

与传统的教学策略相比,“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较晚,同时对教师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素养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小学数学教师要将解决问题的策略落实到现有的教学实践中就必须要具备更强的知识底蕴,这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然而,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知识基础很难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目前很多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呈现出青年化的倾向,这就意味着其中有很多教师都处于学习阶段,自身的教学知识基础尚未实现沉淀。此外,部分学校也忽视了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能力培训,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入职以后很难得到有效的提高,这自然也不利于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贯彻和落实。所以,小学数学教师的知识不扎实和教学能力不足成为目前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2.对教学任务重视度不足

由于义务教育体系的存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并不存在升学压力,所以大部分小学阶段的教师对于教学任务都会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忽视。然而,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学生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中,数学课程的知识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育思维的藩篱,真正意识到教学任务对于教学质量提高和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实际作用。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真正重视的教学要求。所以,对教学任务重视度不足的问题不仅严重制约着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并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实际要求。

3.教学方法单一、老套

教学方法的单一和老套也是目前困扰很多学科教师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使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依然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也始终存在着创新度不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数学等理科类的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意义并不完全在于知识的传授上,教师在落实教学活动的时候更应该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大部分小学数学坚持和使用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并没有较大的帮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性发挥,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原有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内容之中,这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所以,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改革进程已经迫在眉睫。

(二)学生层面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

学生是学生成长的初始阶段,也是学生学习的积累时期,这意味着小学阶段的学生必然会存在着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的问题。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他们的思维也相对活跃,在课堂学习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走神的情况,小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更加关注对学生知识基础的夯实。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由于统一化教学进度的限制,大部分教师都只是一味地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活动,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这就导致学生的知识基础并不牢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也会因为知识基础较薄弱而导致问题解决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等问题。

2.学生思维能力单一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转变和提高的关键时期,由于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的限制,小学阶段的学生也难免会存在着思维能力单一的问题,这也给教师的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贯彻和落实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小学阶段学生的具体直观思维正在向抽象思维转变,学生渐渐地对教师讲解的模糊概念开始理解。而小学数学阶段的很多知识较抽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难免需要对这些抽象的知识进行讲解,此时学生的单一思维能力将会很难真正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

3.学生缺乏生活实践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会存在着生活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这意味着学生在面对很多生活性的实际问题时很难进行有效的思考。小学数学课程讲解的大部分知识内容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必然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出现理解上的困难。教师要在小学数学阶段贯彻落实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就必须要尊重学生生活实践经验缺乏的现状。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目前很多学科教师都会积极运用的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从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出发,以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课堂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全面发展。当然,在落实解决问题策略的时候,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可以与教师设计的教学问题密切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又能够将原本复杂的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直观化,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课堂理解能力的提高。

比如,教师在讲解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的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克”和“千克”这两个生活中常用的计量单位形成更加清晰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中寻找一些学生可以接触到的事物,同时准备一个计量秤,在课堂上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将原本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如教师可以先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我是小小称重员”的活动题目,同时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书本、苹果、椅子、人等的图片,然后提问学生:“大家认为屏幕上展示出来的这些物体都应该以什么样的计量单位进行重量的表示?请大家简单地估计一下屏幕上这些物体的重量,并且搭配上合适的计量单位。”在提出这一问题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印证彼此的答案。集体讨论结束以后,教师可以邀请部分学生走到讲台上来写下自己的答案,并且将选择的事物放在计量秤上进行实际称重。例如,教师可以邀请一位学生来黑板上写下自己估算的一个苹果的重量,然后引导这位学生将提前准备好的苹果放在计量秤上,将最终得到的结果与自己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也真正理解了“克”与“千克”的概念,这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理解能力的发展。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情境创设教学法与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密切结合起来,这能够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利用计量秤进行物体称重的应用能力。

(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贯彻和落实时,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应该从问题解决的各个环节入手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审题是问题解决的重要前提,要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行强化训练。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都忽视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反而一味地贯彻题海战术,这就导致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屡做屡错,甚至会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教师必须要真正找到学生解决问题时出错的根源,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提高。

比如,教师在讲解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相关知识时,由于这一单元既涉及到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也涉及到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学生在进行解题练习的时候很容易因为审题错误而出现问题的运算错误。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应用解决问题策略的时候应该就学生平时解题过程中喜欢出错的关键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小明去买水果,已知苹果5.60元一斤,梨子6.30元一斤,小明买了12.4斤梨子和3.2斤苹果,100元够用吗?”在计算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会因为粗心将梨子和苹果的购买重量弄反,进而导致后续的计算过程出现问题。而且,学生在小数乘法的运算过程中本来就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尤其是在小数点的移动上,很多学生在进行应用题计算的时候都会因为计算失误而出现解题错误。在最后的计算汇总时,很多学生也会因为错误运用四则计算而出现计算错误等问题。所以,教师应该将学生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罗列出来,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进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构建思路,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较差,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因为逻辑和思维混乱等原因而出现题意理解错误等问题。因此,要开展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教学,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问题解决思路进行引导和梳理,确保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向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在传统的应试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告诉学生如何解题,而并没有告诉学生应该如何思考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解题。那么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就应该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

比如,教师在讲解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的相关知识时,由于这一单元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属于重难点的知识内容,教师必须要真正培养学生的方程思维,提高学生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出:“大货车的载货量是20吨,比小货车载货量的8倍少4吨。这辆小货车的载货量是多少吨?”在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如何下手,那么教师可以一点点引导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继续展示出这样几个思路:①未知数X应该怎样设?②题目中的相等关系在哪里?③如何表示8倍少4吨?在这个思路下,学生能够很清楚直观地看到,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先设小货车的载货量为X吨,根据“大货车的载重量比小火车载重量的8倍少4吨”的相等关系进行方程式的构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进行方程式的表达,而是通过思路引导的方式循循善诱,一步步带动学生的思维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够真正体会到思考的重要性,这对于学生后续的问题解决过程来说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重视反思,巩固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和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进行问题解决教学的时候也应该重视对问题解决的反思与评价,进而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实际作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教学现代化发展和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真正意识到学生解题能力提升与教学评价环节之间的密切联系,以教学反思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解题能力的提升和巩固,这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比如,教师在讲解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圆》的相关内容时,由于很多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圆这一平面几何图形的相关运算,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系列的思考问题。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在屏幕上展示出学生平时容易出错的一些题型,引导学生在评价和反思的过程中对这些易错题型进行总结。例如,教师可以先在大屏幕上展示出这个问题:“已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在这个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很多学生在解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会因为绘错图,将正方形的周长当作边长,又或者是将圆的面积计算成圆的周长等错误而导致运算出错。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容易出错的这些地方以错题本的方式记录下来。错题本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错题本上学生能够写下解题时犯错的原因,这能够为下次解题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引导,能够减少学生的此类错误,自然也就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问题解决教学的时候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提高,从审题、思路引导以及反思等多个方面入手促进学生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当然,由于学生个体的学习基础较差等原因,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路引导,在尊重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解题思维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思维和思考进行问题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极大的锻炼,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王钦厚.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施初探[J].学周刊,2019,10(06):15-16.

G622

A

1002-7661(2022)26-0121-03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解决问题教学活动
“画图”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混合研修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共同体成长的研究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