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与探究

2022-11-24王洪金

读写算(中) 2022年9期
关键词:探究过程数学

王洪金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与探究

王洪金

(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福建福州350300)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教学内容与方式也在逐步地改进。在初中数学领域,教师在课堂上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从多维度分析问题,帮助提高学生自身的数学创新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学生通过探究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提高,其思考空间在解决过程中不断地被打开、被释放。在此过程中,教师只需做到有效地引导即可。基于此,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教学的价值出发,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的策略。

初中数学;有效提问;实践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对未知世界存在好奇心与探索欲的时期,各种奇思妙想充斥在他们的脑海之中,故而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教学时要紧抓学生的特性,并采取积极手段引导学生正向发展。因此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设置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与数学思维能力。而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进步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教学的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初中时期的学习与小学时期的学习有着很明显的差异,不仅仅是在学习内容上的增加,其学习的进度相比小学更甚之。因此在课堂之上学生需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才能够学好、学通教师讲授的内容。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探究,在此过程中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是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课堂上通过有效的问题提问,使得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更加认真专注,提升学生的上课听讲效率。数学知识相对于其他的科目来讲,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考验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具有一定的框架性,通常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四个过程,这四个过程中都不可缺少学生的参与,可见课堂注意力对于初中数学授课效率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堂授课的时候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无须考虑学生的答案是否规范正确,只需要做到让学生的思路朝向教师希望的方向发展即可,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保持高度灵敏性。

(二)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话应用在数学问题解答的方式上最合适不过。学生在数学课上学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只能解决相对应特征的一类问题,而对于其他特殊类型的问题,就无法运用此种方式再次解决。因而在进行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解题方法,更需要通过有效的提问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锻炼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通过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利用教师课堂讲述的理念与思考模式为基础,寻找正确的答案。即使一个学生再怎么聪明有智慧,如果他只学习课本中的知识,不会灵活变通,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索能力,那么他便会越学越迷茫,最终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只有注重思考,可以自主探究问题的人,才能有所成就、有所收获。

(三)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中,开始逐步推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旁引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下,教师给予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进行相互之间交流互动。教师通过分配学习小组的方式,在学生之间开展小组学习讨论,但在这个过程中,最终学生的学习状况究竟如何,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是一个难以掌控的问题。但教师通过有效提问的方式,可快速掌握学生的讨论情况与学习成果,迅速了解到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学习误区,之后可以进行针对性地讲解指导,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让学生对知识点内容更加快速地消化理解。

二、现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环节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现如今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都极其重视问题的提问。显而易见的是,现如今的提问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提问,它不仅是对于本问题的提出,更是要注重问题背后的潜藏价值。该问题是否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朝着正向的方向思考发展,是探究该问题是否是一个好的问题的标准。故而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初中数学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回答是否合理正确,更需要仔细考虑问题是否具有正确的导向性。但就目前形势来看,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仍然会存在许多的问题,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一)提出的问题欠缺深度与广度

问题对于提问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因而问题的选取更需要前后兼顾,既要有深度更要有广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数学教师在课堂问题的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知识储备不相符的情况,问题本身不能够有效地兼顾到学生本身的知识储备基础。这是由于教师在问题的设计过程中只考虑了课堂任务的需要,而未考虑到是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是否与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了有效衔接。这种教学方式从而导致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只在意解题的常用套路与结论,并未真正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技巧传授给学生,学生进而也领会不到数学的思维方式与解题技巧,进而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率。除此之外,教师的提问在课堂上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懂得,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无法被教师的问题带动,不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长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习,会致使学生慢慢失去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失去了在数学方面的进取意识,更甚之会有厌恶数学的情绪出现,不愿意再继续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互动,进而无法在数学方面有所进益。

(二)教师提问的目的被滥用

提问本身是一种教师在教学授课过程中的辅助手段,它是连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桥梁,更是决定一堂课程好坏的关键。授课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课堂上进行自我展示的机会,并帮助他们在自主思考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技巧和数学思维,问题的提出就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动,学生的回答可以帮助教师快速获得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学生的思维出现误区或盲点时,教师可用一个具有正确导向性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向,并以此控制课堂教学的进度与方向。而现如今的课堂提问,最多的现象则是被用来当作一种惩罚学生的手段。当教师注意到在课堂上某位学生听课出现不认真或“开小差”的情况,就会采用点名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解答问题,将提问用作为训诫的手段。

(三)教师授课过程中自问自答的提问模式

在现如今的初中数学授课过程中,部分教师每天重复着机械性教学,铃响上课来教室,铃响下课离开教室。他们在课堂授课时将提问环节当作教学任务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在讲课提问时间段提出问题,并未留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机会与独立思考的时间就直接将答案公布于众,并将解题技巧与解题思路一下子全部塞给学生,让学生简单记忆解题公式即可。这样即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利用公式解决问题,但并未真正理解公式的来源与公式的意义,这表示学生仍未将问题学会。教师采用这样自问自答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通常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无法进行有效的自主思考,学生并未真正地融入到数学问题的解题环节中去。由于在课堂提问环节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致使学生无法形成应有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无法独立解决一类数学问题。同时教师自问自答的提问模式,也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过分的依赖性,每到提问的环节学生也会不在意,因为最后教师都会给出答案,不必动脑思考,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动力,失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一)控制问题难度,增添进步空间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环节,教师在课堂提问的问题设计环节需要用心把控好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进步空间,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对于问题设计本身,教师需用心把控难度,问题既不能过于随意,又可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在广度和深度都顾及的范围内发挥。问题本身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深意,不可过于浅显,尽可能避免出现问题无头无尾,或是问题不具有指向性,从而致使学生在自主讨论和思考的环节找寻不到衔接点。同时教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需要整体对课堂的进度有所把控,在某一特定的时机引入某一特定的问题,用某一特定的问题衔接课堂授课内容,并同时引发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为了更好地达到需要的效果,教师也可以通过渲染情境等方式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目的,比如现如今的多媒体视频等方式。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进行简单的故事讲解、图形结合,以及探索延伸等多种方式设计问题的内容。通过这些有效问题的加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前后知识点的关系,了解整个课程内容上的串联性,从而进一步帮助提高其动脑思考的主动性。

例如在《反比例函数》这一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函数的学习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反比例”却是一个新的概念。授课教师在课前可让学生进行预习,提前了解反比例的概念,再让学生借助网络课程的讲解简单理解一些有关反比例函数的基础性质。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可先通过讲解一些基本函数让学生回顾其相对应的图像与性质特征,帮助学生回忆其图像的对应点是如何求解、其函数的增减性是如何判断、其图像的位置关系如何、是处于第几象限。随后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教师开始引入反比例函数。此时教师可先给出一个具体的反比例函数,再在上面取两个定点并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判断此两定点在图像上的位置。假设该函数为y=8/x,设两个定点A,B分别为(4,y1),(10,y2),要求学生通过用图像的方式判断y1、y2的大小。通过这种循序渐进与对比的学习方式,既帮助学生复习了前面所学的函数内容,巩固了函数基础知识,又帮助学生引入了新的概念,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迁移,在巩固旧知识的前提下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问题涵盖重点,助力学生攻克难点

初中数学在内容上涉及很多重点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在初中有用,到高中甚至大学都是需要的,可以说初中数学的大多数知识点内容都是未来学生学习更高端知识的基础。因此需要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还需要其可以做到熟练运用。此时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需尽可能地为学生找寻相似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问题的精髓所在,并使其领悟到数学的缜密性与严谨性,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性。此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关联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突破难点,攻克重点。

比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章节时,为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在讲解前为学生设立一个与其日常生活相关的情境。首先将学生分为各个学习小组,课前每个小组分别准备三根80厘米长的细线,课堂上小组内成员两两结合进行实地操作。首先教师让学生讨论如何将这根80厘米长的细线摆成一个正方形,学生们很容易就做到。之后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如何将这根80厘米长的细线折成一个长方形?折成这个长方形是一定的吗?”在让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之后,教师可适当地再往下延伸问题:“无论大家用怎样的方法将这根细线折成各种长宽不同的长方形,最终长方形的长边长和短边长和为多少?”等待学生再次讨论出结果之后,教师再次对问题进行延伸:“如果老师要求其中一条边长为10厘米,那么此时大家折成的长方形是否统一呢?”随着问题一层一层地深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逐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由来以及它的价值所在。

(三)提升问题的趣味性与实践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课堂的重心应该放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上,让学生自发地探究解题的过程,找寻解题的思路。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课堂的设计内容与教学任务,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可以引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问题,问题尽量在课堂上具有可操作性,方便学生加以实践验证,提高说服力。比如教师在上一节课结尾可以预留问题,设置一定的小任务让学生在课下手动完成或准备道具,在下节课带来或解答。教师可适当地给学生加以提示,让其在书本中找寻与题目相关的答案,设置一定的悬念,引发学生深入探究,帮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探究精神,追寻真理,不断深究。比如一些概念上的混淆,学生对新旧概念容易出现错误的理解或偏差。此时教师可对两种新旧概念进行提问区分,比如学习有理数、无理数的概念时,又或者在学习立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平方根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先对其问题进行辅助式的提问式复习,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巩固和加强记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也不忘对旧知识的加强与巩固。正所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新旧知识体系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整理清楚整个知识框架,建立更完整、更笼统的知识体系,并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加稳固、扎实。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课堂提问环节不仅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更是教学改革上的一项有效方式。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用心在课前设计提问的问题,需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广度和深度,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并通过问题的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而便于进行下一步有效的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1] 孟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2020(32).

[2] 周晓芳.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与研究[J].好家长:创新教育(31):1

B013

A

1002-7661(2022)26-0097-03

猜你喜欢

探究过程数学
设问引导探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错在哪里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