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进展
2022-11-24黄维健李小寒
黄维健,李小寒
(中国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3)
据调查[1],全球花费约2.5万亿美元用于心理障碍治疗。既往调查[2-3]显示,在中、低收入国家,仍有约76%~85%的重度心理疾病患者未接受治疗,心理疾患呈现患病率高、就诊率低的现象。心理健康知识缺乏、污名等因素阻碍了心理疾病患者寻求治疗[4],因此提升公众心理健康素养是重要途径。本文拟从心理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研究奠定基础。
1 心理健康素养的概念
2000年,Jorm[5]提出心理健康素养概念,即有助于人们识别、管理或预防心理障碍的知识和信念,主要包括识别特定或不同类型心理障碍、关于风险因素和原因的知识和信念、关于自助干预知识和信念、关于可获取专业帮助知识和信念、有助于认可和适当寻求帮助态度、有关如何寻求心理健康信息知识6个维度。
2 心理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研究
2.1 年龄 目前,关于年龄是否为心理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尚存争议。O’Keeffe等[6]认为,青少年正确识别心理健康状况的能力低,另有研究[7-8]认为,年轻人(15~24 岁)与老年人(65~74 岁)相比,拥有更强的识别心理障碍能力和更准确的知识。分析差异原因可能与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或不同研究设计有关,未来可研究证实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
2.2 性别 Hadjimina等[9]研究显示,女性心理健康素养更高,且比男性有更好的自我管理技能。Ebert等[10]发现,男性更倾向于使用酒精来解决心理问题,提示研究者可针对不同性别人群实施干预措施。
2.3 个人经验 Pang等[7]研究认为,个人经验或接触心理障碍的相关经历会影响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心理学知识能够增强个体对人格障碍的识别。Piper等[11]证实,与心理障碍患者的亲近程度可预测总体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与精神障碍患者关系密切的老年人更有可能拥有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可能是因为近距离接触,使其对精神疾病症状、预防技巧和合理治疗有了深入了解。因此,增加对心理健康的讨论,减少污名,使人们更愿意分享心理障碍经历,可作为提高心理健康素养的重要举措。
2.4 社会支持 Kim等[12]以≥65岁的社区老年人596名为对象进行调查。被调查者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越高,且更容易认识到自身心理健康问题,并获得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信息和资源。另有研究[13]显示,社会支持可提高人们获取和理解医疗信息以及利用医疗保健系统的能力,参与社会团体的人通常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素养。这提示医护人员可通过识别孤立个体,鼓励并帮助其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以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干预效果。
2.5 健康素养 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具有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维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14]。Lee等[15]调查显示,健康素养是心理健康素养最强预测因子。此外,健康素养水平与心理疾病的患病率呈负相关,如父母健康素养低,则可预测其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16]。Coffman等[17]发现,健康素养低的人群在寻求心理疾病专业帮助方面主动性较低。上述研究提示,医护人员应更关注健康素养低下的人群,采用通俗易懂语言、多种形式相结合实施心理健康素养宣教。
3 心理健康素养的干预研究
3.1 基于社区的干预项目
3.1.1 全国性提升社区心理健康素养干预项目 “走出抑郁-国家抑郁”倡议[18]由澳大利亚国家、州和地区政府资助。它包含社区意识和定位、接受护理者支持、预防和早期干预、初级保健培训、支持及应用研究5个领域。采取分发海报、手册及明信片、提供网站信息、电视广告、平面媒体广告和教育录像等形式。项目实施后,居民抑郁症相关的心理健康素养有了很大提高,识别抑郁症能力更强,对接受抑郁症治疗的信念更积极。
3.1.2 提升社区领导人心理健康素养干预项目 Arthur等[19]采用半结构访谈对“基于问题解决和故事桥的心理健康素养计划”的实用性进行了定性评估。研究对象是非洲加纳的25名社区领导人。干预组接受聚焦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心理健康素养培训,共3 h。该计划由经过心理学培训的博士生主持,采用印刷材料、消除精神障碍“神话”的视频、分享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个人经历、PowerPoint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并用故事桥练习加以辅助。故事桥由一系列图片组成,描述了利用所获知识从最坏情况到最好情况转变的心理健康故事。参与者认为该计划有助于克服对感知危险的恐惧,有助于增加参与意愿,有助于产生对心理障碍人群的同情心和树立不评判的原则。部分参与者还建议增加社区领导人对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人的耻辱和歧视方面的培训内容,并在更广范围内开展。
3.1.3 开展社区父母心理健康素养干预项目 Hurley等[20]将540名青少年运动员的家长分为两组,干预组参加青少年心理健康简明教育工作坊。工作坊由获得心理健康急救认证的负责人主持,持续时间50~75 min。内容包括寻求知识和帮助的态度、识别心理障碍症状、寻求专业帮助和治疗选择的知识、帮助他人的能力、预防和自助策略、帮助的知识和能力6个方面,分别设置干预目标。此外,还向父母提供项目链接和其他在线资源。结果显示,干预组父母寻求帮助的可能性提升;寻求信息和沟通心理健康的信心均有提升;父母心理困扰水平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信心均有所改善。
3.2 基于学校的干预项目
3.2.1 非学校教师提供的心理健康素养课程 Lindow等[21]开展了增进青年心理健康意识活动。由经过认证的项目实施人员(非学校人员)主导,共提供5个50 min的会议及相应支持材料,即三个角色扮演会议、两个心理健康互动讲座、一本学生信息手册和六张海报。活动主题为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自助建议、压力和危机、抑郁和自杀想法、帮助陷入困境的朋友以及心理健康资源或寻求帮助的信息。结果显示,与干预前相比,与朋友谈论抑郁症频率和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有所提升,向教师或其他学校工作人员报告抑郁症或自杀念头的频率提升。
3.2.2 学校教师提供的心理健康素养课程 Milin等[22]将534名高中生随机分为课程组和对照组,课程组接受心理健康课程培训,由经过培训的学校教师授课。大约6 h,包含6个模块,即对精神疾病的污名化(模块1)、了解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模块2)、有关特定精神疾病的信息(模块3)、精神疾病经历(模块4)、寻求帮助和支持(模块5)、积极心理健康重要性(模块6)。每个模块都有完整的课程计划,包括嵌入式课堂活动、核心内容和补充资源。模块1和4通过数字故事和对患有精神疾病青年的视频采访来减少耻辱感;模块2为对心理健康和大脑功能的理解;模块3为精神疾病和治疗;模块5和6为寻求帮助的行为和心理健康自助能力。干预后学生的精神疾病污名化得分降低,对精神疾病的积极态度增加,知识得分显著提升。Ojio等[23]开发并评价由学校教师主导的简明心理健康素养项目,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产生了积极和持久影响。该项目为45 min的课程,包括心理健康问题很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与生活方式有关;向可靠成年人寻求帮助是找到解决办法的关键等。参与后,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状况认知、寻求帮助意愿提高。
3.2.3 在线学校心理健康素养干预 2014年,Taylor-Rodgers等[24]采用针对抑郁、焦虑和自杀污名的简明在线心理教育干预策略,为期3周。包含抑郁、焦虑和自杀3个主题。每主题培训包括情景案例、描述和症状、挑战污名化观点、治疗和帮助选项等。情景案例基于DSM标准,信息来自于心理健康相关网站。此干预策略在有效提高年轻人寻求帮助的积极态度及意向的同时降低了抑郁污名程度。
3.3 基于工作场所的干预项目
3.3.1 教育工作者培训 Wei等[25]介绍了“看门人”项目-“教育工作者培训”。该项目致力于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和能力,帮助其识别、支持和分类可能经历心理障碍的学生,建立在学校内部和从学校转诊到社区的途径。采用幻灯片、视频、小组活动和讨论等形式,包括介绍环节(1 h)、心理健康原因和基本流行病学(1 h)、普通心理障碍和早期识别策略概览(4 h)、治疗和支持性原则(1 h)、与父母联系(1 h)、核心培训师实践(4 h,可选)6个部分。干预后,教师心理健康知识水平提高,污名程度减低。
3.3.2 体育工作者培训 Sebbens等[26]开展了运动心理健康工作坊,两名注册心理学专家负责实施,参与者为教练、培训师、支持人员(如营养师,物理治疗师)以及管理人员等。该计划包括识别、接触、转诊、支持。应用特定运动视频,案例研究和角色扮演等形式,涵盖焦虑、抑郁和自杀干预等内容。4 h的工作坊活动主要为参与者提供知识和信心去帮助可能经历心理问题的人。结果表明,短暂干预也可有效地提高体育环境中关键人员的心理健康素养和信心,并可促进早期干预和及时将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运动员转诊给适当的专业人员。
3.3.3 康复行动者对雇主的心理健康干预支持 Lexen等[27]制定了一项为期3 d的“康复行动者对雇主的心理健康支持”干预项目,纳入康复专业人员,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急救、当前工作和心理健康研究的授课和讨论及在与心理障碍员工及雇主会面时使用的策略和沟通指南等,结果显示,该干预项目显著提高了康复专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知识,并改善其对有心理健康问题人群的态度。
4 小结
国外学者在心理健康素养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心理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等方面均提供了可借鉴模式和思路。但心理健康素养干预方案实施地点多集中在社区、学校和工作场所,由医疗机构实施的干预方案较少。心理健康素养干预对于发生于特定人群的特定心理疾患,如产后抑郁关注度较少。未来可明确不同人群心理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制订有理论依据的、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素养综合干预措施。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干预
doi:10.3969/j.issn.1008-9993.2022.06.020
【中图分类号】R47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993(2022)06-00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