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荟萃
2022-11-24李姣黄委委陶林张磊杨锋
李姣,黄委委,陶林,张磊,杨锋,2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 712046;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咸阳 712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属中医“腰腿痛”、“痹症”的范畴,主要是因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导致纤维环韧度降低,继而引起部分或全部纤维环断裂,髓核自破裂的纤维环中突出,对神经根或马尾造成刺激、压迫等,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坐骨神经痛,以及弯腰、背伸、翻身等功能受限,甚者站立困难,卧床不起。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本病可发于多个年龄阶段,尤以青壮年和老年人居多,不仅增加了社会经济负担,同时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目前中医针对本病治疗方法多样、费用低、疗效好,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文主要以国医大师、各省市名中医为研究对象,从病因病机、临床辨证分型、治法方药等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研究,旨在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辨证及用药特点,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LDH的临床疗效。
1 谨守因机,痹为关键
关于LDH病因病机的阐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是各名老中医的共识,因此本病之病机主要责之于“痹”,而肝脾肾亏虚、跌扑损伤致腰部经络瘀痹,进而引发腰部疼痛是本病发作的又一重要因素。而部分名老中医认为,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才是本病发作的关键。如上海施杞教授[1]根据中医对骨病的演变发展认识,明确提出该病发作之本为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正虚血瘀致督脉不通失固护之功,进而外邪侵入、痰瘀互结导致经脉闭阻,内外因合遂成痹。南京许建安教授[2]认为,肝肾亏虚是该病发病的根本原因,也即是内因,该病的诱发因素多属外伤劳损或风寒湿热等外邪所致,即外因。甘肃杨建新教授[3]认为,“久病入络,新病在络”,三阴为本、邪实为标,而亏虚之肝脾肾分属于足三阴之脉,韧带、纤维环等属筋之范畴,认为足三阴经筋维系腰椎关节功能与结构的稳定性,从这一角度出发,本病的发病与三阴经筋之为病有关,故筋痹是关键。湖南刘忠明教授[4]则认为,足三阴虽分属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但其本在肾,肾精肾气不足,无以濡养筋骨筋肉,腰府不固而外邪入侵,成内因发病的重要条件。湖南刘忠明教授[4]亦强调,肾之精气不足、固护失职,必致外邪侵袭而发病。
在因瘀致“痹”方面,名老中医强调痰浊、瘀血合风、寒、湿邪瘀阻经络为痹,并认为痰浊多由脾阳耗伤而运化无力,或久涉湿地或冒雨而行,久之则聚湿成痰化生浊邪;跌扑损伤脉络或寒邪阻滞血脉,血脉不畅而凝聚成瘀。例如,江苏姜宏教授[5]、辽宁刘元禄教授[6]、河南洪素兰教授[7]一致认为,痰浊与瘀血互结为标;成都朱明双教授[8]依据“肥人多痰湿”,认为体质、地理以及生活习惯是导致痰湿邪气内生的主要原因,痰瘀粘滞重浊,随气流行,无处不到,阻碍气血流通而形成腰痛。河南郭维淮教授[9]、黑龙江滕义和教授[10]、浙江潘子毅教授[11]、辽宁刘海起教授[12]、江苏李宇卫教授[13]皆言明“跌扑损伤致瘀痹”的又一关键因素;广东邓晋丰教授[14]另有“虚瘀互结”之说。
2 严格辨证,尤重分期
2.1 辨证分型
对于治疗LDH的辩证方面,多数名老中医遵循“脏腑”辩证、“经络”辩证和“气血”辩证理论,审慎求因,严明病机。其中,脏腑以肝脾肾三阴经脏腑为首,部分名老中医求本重肾,如陕西李彦民教授[15]、天津王金贵教授[16]、黑龙江滕义和教授[10]、安徽项昌盛教授[17]、辽宁刘元禄教授[6]则根据表里寒热虚实,将本病分为寒湿阻滞、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肝肾亏虚四型。辽宁刘海起教授[12]则认为,肝肾亏虚为内在发病关键,兼感风寒湿邪及跌扑损伤等外因,将本病分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气滞血瘀、风寒湿痹、风湿热痹五个证型。四川伍光辉教授[18]根据因机病史等,将本病分为气滞血瘀、风寒湿、肾虚型三种症候。
2.2 分期论治
多数名老中医指出,本病发作多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但部分认为本病呈阶段性进展。浙江李义芳[19]按发病特点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腰部气郁的气机紊乱阶段,第二阶段为腰部血瘀的稳态重建阶段,第三阶段则是腰部肾虚的稳态破坏阶段、也即是本病的终末阶段。天津王金贵教授[16]运用时相性辩证结合疾病的症状变化规律,提出了三期动态演变症候:分别是“瘀血阻滞证”即早期发病,“经络瘀阻证”即缓解期,“筋脉挛急证”即恢复期。甘肃谢兴文[20]凭借多年临证经验,将本病的发病过程概括为功能障碍期、疼痛期、恢复期三个阶段。
3 理法方药,必循根本
3.1 治病求本,兼顾其标
中医在治疗LDH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首先,名老中医皆是在严谨辩证的前提下,辨之有理,理之有据,法随证立,方随法出,药随方遣,特色鲜明,独具疗效;并在内服中药的基础上佐以外用之法,内外兼治明显提高了对本病治疗效果,且侧重点不同,各具风格。如上海施杞教授[1]所创立的“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兼顾,肝脾肾同治”的理论,并确立以“化瘀、益气补肾”的治法。陕西李彦民教授[15]认为,诊治的灵魂即是辩证与辨病,依据肝肾亏虚,寒湿邪气入侵机体而痹阻督脉,创立了“益气通阳,补益肝肾,通络止痛”之法。浙江李义芳教授[19]依据肾亏体虚致气机紊乱及劳损外伤致结构失稳,在治疗过程中始终围绕腰部稳定状态的重建为重点进行论治。江苏姜宏教授[5]认为,气血失调为发病之根本,痰、湿、瘀相互搏结腰府致病,创立以“益气利水、逐瘀通络”的治疗大法。河南郭维淮教授[9]将治气、瘀、痰三者结合,主张气血辩证和从痰而治,并强调温脾强肾为治痰之源。河南洪素兰教授[7]强调个体差异,灵活辩证、同病异治,将个体化治疗与综合调理有机结合,主张以“益气温阳、化瘀祛痰通络”之法施治。
3.2 因证立方,随方遣药
广东邓晋丰教授[14]根据岭南特殊的地域环境、气候因素以及岭南人脾虚夹湿热体质特点,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灵活用药特点,补益肝肾、益气扶正多甘平之药,以治病求本;惯用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安神,并佐以祛除风寒湿、通络化瘀之药,湿邪去而正不损,体现其学术思想的科学性与中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高度契合。浙江李义芳教授、甘肃杨建新教授非常依据病位经络循行,极其重视引经药物的应用。如善入阳明经之白芷、葛根,善入少阳经之柴胡、川芎,引经药可直接作用于病邪所犯经脉,使其直达病灶,从而起到治疗目的。江苏姜宏教授[5]依据“益气利水、逐瘀通络”治法创消髓化核汤,方中重用生黄芪行血旺气,化瘀兼固护正气;防己、当归、白芥子等同用,共奏健脾利水湿、活血化痰瘀之功。辽宁刘海起教授[12]重视辩证选方,灵活用药,惯用乳香、没药等活血化瘀药物,疾病早起即开始启用,贯穿整个病程;且病情分寒热,用药亦当辨别,对症用药尤为重要。湖南刘忠明教授[4]用药灵活,不拘一格,活用活血药、善用藤类药、慎用虫类药。浙江潘子毅教授[11]临床辩证治疗,创立腰突1号方治疗气滞血瘀型,腰突2号方治疗肝肾亏虚型。
3.3 佐以外治,效如桴鼓
早在《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已有“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之说,即明确提出了合治之法[21]。上海施杞教授[1]、陕西李彦民教授[15]强调在内服中药的基础上,主张采用内服药的药渣装袋笼蒸或加陈醋后笼蒸,使疗效得以进一步提高。黑龙江滕义和[10]教授、辽宁刘元禄教授[6]、四川伍光辉教授[18]、河南洪素兰教授[7]也一致认为,在内服中药的同时配合中药或熏洗或热敷,对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名老中医强调,病人的自我调养也极为重要,应根据病情坚持腰背部肌肉锻炼,从而增强肌肉机能,但应适度。另外,卧床休息以硬板床最佳,且应严格注意腰部保暖,避免负重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4 小结
综上所述,名老中医运用中医药治疗LDH多从肝脾肾三脏论治,并认为风寒湿邪侵袭机体为“痹”是发病的关键。正如《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指出:“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其论证、治疗总体围绕肝肾、气血、经络等方面进行。具体而言,各家大多认为本病普遍见于青壮年和老年人,或素体肝肾亏虚、或跌扑损伤,兼感受风寒湿邪,亦与痰湿密切相关。名老中医运用中医药治疗LDH,多以内服药物为主,而其中又以补益肝肾、祛风散寒、活血化瘀、化痰利湿类药物为主,同时以外敷中药以及适当的运动疗法为辅,临床疗效确切。
目前,关于名老中医治疗LDH的研究多以经验总结为主,亦有部分涉及临床观察方面,各家治疗该病的辨证施治规律大致相同,但又各有侧重,如论治分型、分期、用药特点等,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了中医药治疗该病的论治体系,不仅有利于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传承,并使得中医学学术内涵得以丰富,更推动了中医骨伤科学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