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助力大单元背景下深度学习
2022-11-24黄晓倩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
黄晓倩(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
通过恰当使用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整合多种资源,使学生经历和完成复杂的、有挑战性的任务,丰富学习体验、达成意义建构、促进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实现学生进行大单元背景下的深度学习。
教材分析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选自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三单元第五章第2节。课标要求: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碳氧平衡,概述绿色植物为很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本节内容中探究过程和科学思维的养成尤为重要。要能够以植物呼吸为例,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构建“在生物体内,细胞通过分解糖类等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一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能够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实验现象中,推出绿色植物在黑暗中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承上启下引出对呼吸作用过程的探究。
教学目标
一是验证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二是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三是形成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获得能量并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稳态与平衡的观念。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新课导入。联系前知,展示光照和黑暗中的植物叶片经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的现象:证明光照下叶片中存在淀粉,黑暗中植物叶片无淀粉或很少。学生结合前认知说明黑暗中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提出问题:呼吸作用仅仅消耗了有机物吗?播放新闻报道“夺命地窖”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思考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真实生活案例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
探究实践,思维成长。科学推测——探究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出示科学资料认识“氧气的特性”,并结合农民的经验之谈,作出科学推测: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学生通过希沃白板进行模拟实验设计,再选用实物器材进行实验,同时利用海天地实物投屏演示实验,使学生全方位观察实验过程及现象,据此得出结论、表达并交流。科学验证——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依据物质守恒原理得出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同时又产生了二氧化碳。提出问题:你能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吗?结合评价量规指导合作,展开实验探究。依据现象得出结论:呼吸作用释放了二氧化碳。思维进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并产生水。出示能量可以转换的特点以及实验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方案;借助物理学科的传感器工具演示实验,通过数据曲线分析实验的真实结果。完整构建——构建呼吸作用反应式。学生结合实验结果,梳理呼吸作用的原料、场所和产物。利用希沃白板自主构建呼吸作用反应式,描述呼吸作用的全过程。
迁移应用,概念进阶。小组合作,探讨表达:植物呼吸作用对自身而言有何意义?对生物圈而言又有何作用?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也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吗?这又有何意义呢?微课播放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细胞内线粒体中正在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加深理解。解释原理,迁移应用:(1)晚上睡觉时卧室中最好不要摆放植物,为什么?(2)家中盆栽的花盆底部往往留一小口儿,为什么?(3)大雨之后,农民伯伯要为农作物翻土,为什么?(4)久置的萝卜、白菜为什么会空心?(5)把手伸入堆放的粮食中会感觉很热,为什么?(6)粮库中为了将贮存的粮食保持更长的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达标检测,巩固提升。整理实验,完成达标测试。通过AI智慧课堂高速扫面功能将学生试卷当堂扫描,反馈评测本节课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