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2022-11-24闵冬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育人

闵冬梅

(亳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安徽 亳州 2368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实质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发挥教师的主体力量,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2],让学生的内在德行和自身精神系统得以升华。目前课程思政研究范围包括课程思政的体系改革[3]、教学内容和方法[4]、课程思政融合路径[5]等,研究对象集中在工科、理科、人文等学科。旅游管理专业开放性和综合性较强,直接或间接影响我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因此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在建设中一定要寓德于课、人文立课和价值引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育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挖要掘人文元素[6],丰富人文素养教学内容,传达人文精神,以综合素养课、专业教育课和实践课为载体,助力学生拥有健全人格,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强化价值引领,体现明确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培养爱国忠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旅游管理人才。

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一)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保证

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客观需要。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专业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想信仰和道德风范,要丰富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思政知识元素,开阔学生的视野,传递知识蕴含的正能量,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良好道德品质,引领学生价值观和思想政治导向,激励学生求真务实投身社会事业,用实际行动彰显德与善,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观念,使课程思政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形成合力,达到同向同行的育人效果。因此,旅游管理专业课要蕴含丰富的立德树人思政元素,专业教师实施课程思政要协同共进,责无旁贷的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二) 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

教师要发挥教育主导作用,将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结合,教书与育人结合,将价值观贯穿其中,以德施教,使学生勇担历史使命,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旅游管理人才,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同频共振。教师要在价值引领下传授知识,传授知识要立足于价值引领,专业知识传授要有温度,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教师对学生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丰富学生知识内涵,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塑造学生的品格和品行,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沟通应变、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教师要立足于科学的专业知识进行价值观教育,学生要习得系统化的专业知识,能够清晰理性的认识客观世界的真理性,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融入文明礼仪、价值观、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专业知识通过价值引领得到深化和升华,内化成学生自身品质,发人深省的价值观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价值观根植于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传授知识时渗透思政教育,促进专业知识和价值引领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崇高理想信念,提高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三) 企业用人诉求促进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从学生养成机制和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趋势分析,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职业道德形成。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除了教授专业知识,还应与旅游企业合作共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助力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具有社会性,学生需要从外修到内化逐渐养成,因此要根据学生认知、专业发展、企业和市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统筹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环节。重点体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形成。教师在要进行专业统筹课程教学时,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让学生获得知识时逐渐发展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同时,企业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帮助学生顺利毕业和就业。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不仅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促进学生职业道德价值观形成,更能有效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养成、职业道德鉴别能力,所以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能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全民发展。

三、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机制层面缺乏目标性和导向性

首先高校要做好顶层设计。严密且高水平的顶层设计决定高等教育效果,目前多数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总体规划不清晰,保障设施不健全,推进速度太慢,课程思政专项经费无法落实。因此,领导要站位高,抓得准,做好对课程目标、课程教学等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规划,各部门根据具体要求将规划内容落实到实处,评估实施效果,并积极推动和宣传课程思政改革;其次高校要提供组织制度保障。目前高校发布的课程实施方案很难落实、资金没有保障、师资培训力度不足,无法保证课程思政有序推进和良好效果。因此课程思政文件要引导教师主动从事课程教学,积极参加课程思政比赛,踊跃参加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表彰等活动;最后建立课程思政育人成效的评估机制。当前课程思政育人评估机制难以落实,课程思政改革的主力军是教师,评估主体是学生,建立评估学生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育人成效评估机制至关重要,另外对教师育人成效考核不仅要参考课时量、获奖等情况,也要融入师德师风,思政育人等因素。

(二)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认识有待提升

教师和学生要认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学校层面对课程思政重视度虽然在逐步加强,但是对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的规划、实施计划、适应性教学和创新性教学等管理制度落实程度有待加强,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要逐步融入思政元素。教师层面要明确理解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方向、目的和产生的影响,教师的认识深度不够,持久性不强,教学中仅传授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没有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紧密结合,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对学生引导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专业课教师要掌握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教学能力,把握思政元素融入的切入点和技巧,提高学生课程思政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学生层面对课程思政认识不清晰、不全面,学生通过互联网低成本获得差异化文化信息,对教师生搬硬套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和精神世界的教育无法产生思想共鸣,学生已经接受了繁重的专业课程教育,对进一步加重的思政课业和学业学习积极性有待加强。

(三)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有待提高

首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最终培养的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高职业技能的学生,因此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际教学中,根据专业综合性、实践性特点,教学安排在强化专业课程教育时,不能“因书设课”“因人设课”,也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教学设施设备加强实践教学课程思政教育,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其次完善旅游管理教材。目前高校旅游管理教材实践内容较少,理论性较强,景区实训和实训室实训课程较少,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合度不高,导致实际与课程思政脱节,课程体系系统化和内在化联系不足,不能有效地进行整体内容的学习;最后创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高校专业课教师重专业轻教育,教学方式传统且单一,专业课程思政被边缘化,教师讲授未与思政元素结合,割裂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因此要建立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结合、教学与研究结合的双向整合模式,挖掘社会热点,通过翻转课堂等方式激发学生热情,引起学生共鸣。

四、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一)提升专业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重点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提高教师认知水平和理论水平。提升教师对教书育人的认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要协同共进,不可只重视知识传授,忽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生高尚人格和优秀品质全方面素质的培养;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思政实施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旅游管理专业是服务型和管理型较强的专业,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帮助大学生提升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推动课程思政发挥更大作用。二是要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落实课程思政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是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激发自身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系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从社会需求角度,助力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塑造学生价值观和道德素质,增强学生国家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师要将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搜集切合专业实际的思政元素,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因材施教,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

(二)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思政教育需要重点关注课程建设,深入挖掘旅游管理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把思政教育内容贯穿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实施立体化教学。首先,课前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一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要立足于国家文化,红色旅游,自然和人文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旅游管理专业知识,把握学生意识形态,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学生服务意识,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二是把国家取得的成就等红色旅游资源融入课程,把家国情怀和民族铸魂结合一起,开展爱国教育,生命教育等,激发学生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其次,课中要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要让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走出去”,增强文化软实力,彰显中国旅游形象,同时,要客观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求同存异,借鉴和吸收有利于中国发展的文化思想,抵御负面的文化渗透。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优秀文化选择的传输系统,让学生保持清新的文化自觉性和强烈的文化自豪感。最后,课后要运用学科竞赛讲好中国故事。开展“普通话导游大赛”等比赛,依托中国的大好河山等丰富的旅游文化,讲好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站稳“中国立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法

旅游管理课程思政育人要多维并举,实现学生全方位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紧密联系,育人维度在空间和方法上全覆盖。一是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形成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师可运用显性教学方法,直接对学生输入思政元素,也可以运用隐形教学方法,通过情景教学等方法,将生硬的理论知识进行转化,引导学生探究文化内涵深层结构、文化差异,提高学生对价值观和信仰的理解力。二是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实习实践课程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通过专业实训实习课程,搭建旅游景区、实训室等教学场地和教学平台,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开展实践育人教学,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创新,拓展网络教学资源,通过VR技术、慕课等网上教学形式,创新联系学生的方式,将专业课程思政课堂与社会课堂相结合,充实丰富教学内容, 灵活运用互联网,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通过体验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基地和实训室平台开展实践育人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发散学生思维,在自然习得中学习中国文化和课程思想政治知识。

(四)创新专业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回归教育本质和初心,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与激励机制。不能仅仅通过卷面成绩、实践报告、论文等检验课程思政教学成果,课程思政考核评价非常复杂,要将课程思政评价内容落实到各方面。一是制定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健全和完善师德建设、教师考评等机制和细则。二是在新近教师入职培训和专业培训时,强化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育人能力,培养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思想政治育人的意识,学校在人才引进、师资培养时要强化课程思政激励机制。三是对课堂效果评价时,不仅要反映课堂中教师思政元素和价值观的引领,也要考核学生对教师实施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满意度。四成绩评定要通过课上和课外考试、 校内和校外考试的融合,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感等思政元素融入考核内容,注重课后练习、课后测验环节,采用动态评价、过程评价等方式,加大课程思政的考核力度,建立多种课程考核机制,充分反映教学水平,引导教师和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视,促进教师思政育人能力的提升和学生专业课程思想道德学习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思政育人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