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暂坐》中的都市想象及现实主义探讨*
2022-11-24唐令
唐 令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 基础学科部, 安徽 合肥 230001)
《暂坐》对都市的日常生活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同时也刻画出了别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写实性的描述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暂坐》作为贾平凹众多乡土文学中的一部城市之作,以女性为中心向读者展现出了一幅写实性的城市众生相。这部小说以西京城为写作视角,呈现出了一幅逼近真实的俗世景观图,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1]。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西京城中各色人物的形象都被呈现出来,具有丰富的社会、人文信息。小说中存在的都市和生活在都市中的各色人物构成了某种关系,贾平凹对都市的想象和现实主义之间也构成了某种关系,为了正确看待《暂坐》对都市想象、百姓生活的描述刻画和现实主义文学之间的关系,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便于从中深入剖析贾平凹文学世界中的现实主义理念。
二、《暂坐》中的都市想象方式
贾平凹作品《暂坐》主要将空间化的叙事、关系构建和细节描写作为都市想象的方式。这部小说每章的标题都是以空间场所或者人物来进行命名的,并且首章和尾章都是“伊娃·西京城”,这达到了一个首尾呼应的效果,使得整篇小说的结构也更加完整。在小说的章节布局中,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故事的发展进程以及发生地点。对于小说的章节设置,贾平凹认为这样更能够体现出故事发展的真实性,并且也有利于长篇小说的叙事。《暂坐》具有多条线索,清晰明了的叙事方式既有利于作者的写作,也有利于读者对于故事情节的把握[2]。贾平凹在构筑都市空间的过程中又分为了主空间和次空间两个层次来进行叙述。“茶庄”这一地点是故事展开的主空间,连接了各种核心人物,将外界信息与故事人物连接成为了一个网络,形成了一个看似密闭,实而开放的空间。而其他诸如火锅店、街道、医院等于人物相关的地点则是小说的次空间,勾连着故事发展的大小情节。茶庄这个主空间和各种大大小小的次空间共同构成了西京城这个都市空间,并且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上升成为了一个具有伦理性的文化空间。按照贾平凹自己的说法,小说中铺设的人物关系网络能够让每个人物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身份,作品整体上的空间闭环结构使得小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空间诗学”的特点,并且也具有散点透视的文学效果。结合空间诗学的特点和《暂坐》文章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到小说中女性角色寻求自我认同的方式以及建构自我的路径,这便是贾平凹作品空间诗学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
不仅如此,《暂坐》中的时间也是在空间结构中缓慢移动的。主空间和次空间通过人物的活动联系到一起,使得人物和社会的关系隐藏在时间当中,这为人物形象的刻画及具体故事的讲述奠定了良好的空间基础。以茶庄为例,主人公去茶庄喝茶建立起与茶庄的情感联系,并将茶庄当作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茶庄的消失反而会造成自己生活的不适。光顾茶庄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完整的生命历程和自己独有的情感故事,在属于这个人物自己的时间中,每个人的故事都是摆放在明确是空间位置上的。《暂坐》这部小说有着三条主要的叙事线索,首先是主人公伊娃在西京的往返,其次是茶庄的发展和消失,最后是夏自花的生病和离世。每一条线索几乎都与茶庄有关,贾平凹正是以茶庄为切入点,去观察并描绘人心的。《暂坐》的三条故事发展线索主要强调空间上的叙事结构,并且弱化了时间感,形成了一种近似无时态的叙事结构。这部小说在一个自然形态的时间环境中去描述女性人物的故事,个体化的时间与历史有一定的差别,世俗化的空间叙述往往会造成对历史时间的模糊。小说中的都市想象在人物描写中切换场景,实现了不同空间的自由挪移,增强了小说文本空间的立体感。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更善于在个人、社会、民族的张力关系中发展自己的文笔,从空间和关系的角度进行都市想象是80年代贾平凹创作小说的基本路径,他认为文学是为了表达生活,自然就需要进行关系描写,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是以某个地点作为人物活动的空间,并进一步勾勒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社会、人物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在《暂坐》古城的都市想象中,时间仿佛被停滞了一般,读者看不到它的过去和未来,只能看到被分割开来的城市碎片[3]。这部小说中所蕴含的社会、政治信息大多是通过女性角色以及茶庄老板呈现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反腐意义,能够侧面反映出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与贾平凹的其他作品相比,《暂坐》的篇幅相对较短,文字也较为平实,具有大量关于人物心理、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这些不起眼的生活细节漂浮于都市想象生活化的叙述空间中,具有一定的表现张力。在人物刻画上,细节能够巧妙地表现出人物性格和性情上的微妙变化;在情节表现上,细节能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构成一种本质化之外的真实感。细节所具有的功能意义是为故事情节的发展营造出一种氛围,这种氛围是情境性的,而非时间性的。借助于空间、关系和细节描写,《暂坐》这一作品向读者展现出了一种未经简化的都市生活情态,以及一种去除观念化的现实主义。贾平凹如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塑造出了一幅充满世俗烟火气息的都市景象,展示了一张张生动鲜活的人物面孔,这让小说描写更加饱满、更具艺术张力。
三、作为“方法”的现实主义
《废都》作为贾平凹作品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部都市小说,其都市想象保留了城市和乡村的二元框架,认为城市和乡村在文化方面具有同构性,尽管社会现实的变动十分急剧,但是城市居民依然保存了原有的传统性,会带有一定的乡土风情和民间文化。因此,贾平凹在《废都》中描绘的城市便是一个喧嚣的都市形象。《暂坐》延续了这样的写作风格,并对男女人物的主次关系进行了翻转,使得女性形象成为故事情节的核心,小说既描写了女性角色时尚的都市生活方式,也刻画了她们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以及婚姻不幸中的孤独感。与《废都》相比,《暂坐》所展现的现实主义更加平静有序,少了一些纷杂的城市喧嚣。作者的主观感受渗透进了小说的人物世界当中,使得人物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连接了历史和现实,具有了现实主义的典型化特征。贾平凹围绕着茶庄和女性人物进行叙事线索的构设,在零散的分支故事中构建出了一个完整的大故事。在贾平凹的作品当中,《秦腔》和《带灯》也属于描写社会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尽管《暂坐》延续了同样的碎片化特征,但也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它更加关注人物的命运,注重围绕角色铺设故事线索。这部小说中的女性故事并没有停留在碎片化的叙事结构中,总体上依然沿着时间序列铺展开来,时间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牵引作用。从叙事功能来看,《暂坐》中的茶庄、火锅店、街道、医院等地点都与人物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展现出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言行举止[4]。空间伴随着人的移动,直接关联着人物情节的发展。沈从文、张爱玲等作家在写作的过程中会背向历史,远离历史而去书写现实。贾平凹则不同,他是在面对着都市的繁杂现实来进行经验性的书写,与众多关注中国现实的作家一样,他们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展现复杂的现实世界,用自己的哲学观去理解世界,从而实现自身生存哲学与文学创作经验的完美对接。
在处理人物心理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时,贾平凹选择的是个体与社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中间地带,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生机全都交织在这一区域。在写作的过程中,贾平凹既不想刻意回避社会问题,又难以直接切入现实的命脉。因此在人物心理与社会现实之间,《暂坐》将“世道人心”作为连接个体和社会现实的中间介质,并借此揭露社会现实问题。这部小说以女性心理为情感联系,通过人物之间的交流对话展现人物的心灵空间,通过描写发生在西京城、茶庄、火锅店的故事,向读者展现出那些都市现实生活中自然发生的情感和意味。生活的本质就是生着、活着,这是作者体验生活的独特方式,也是他所要抵达的人心。贾平凹从他自身的生活体验中获得了观照人心的视角,这是他作为书写着的记忆,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的社会记忆。历史在文本中的呈现方式往往并不是直观而显性的,更多时候,它是以一种“潜文本”的方式存在的,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历史存在方式是直接干预,这是史诗化文本的主要特征,文学与历史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与其它长篇小说一样,贾平凹直至保持着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而没有超脱于现实之外,这一方面深化了小说本身的哲学内涵,另一方面则体现出作家本身的情感关怀和人本道义[5]。
根据《暂坐》对茶庄、街道、贫民区的描述以及对都市各色人物的生活的记叙,能够看出这是一种反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非常朴实地展示着西京城中的日常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暂坐》是把社会现实拉入了自身本文结构当中,这种深入生活的写作方式源自本就处于生活当中的创作者本身。作者用他的文字来认同生活,活在世俗当中,但又不同化于世俗,贴近现实,但由于现实保持了一定的距离。这种微妙的张力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陌生化效果,是以一种美学的效果来超越现实,从而更有效地加深读者对现实的体验并对现实产生一定的影响。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分析,可以把文学作品理解为作者的潜意识。西京城中的社会生活正是《暂坐》创作当时的社会现实。贾平凹处在心灵内部和社会外部的中间地带,是现实的生产者和制造者,《暂坐》的文章结构、叙事方式、文本形式都是表达作者潜意识的方式,也是进入小说文本的通道。
四、《暂坐》中的现实主义
对于现实主义的呈现其实是一项未竟的事业,贾平凹认为作家本应当十分注重内在心灵,文学作品的创作既要使自己愉悦,也要使读者愉悦。在他看来,作家应当以自然而不做作的心态去创作文学作品,这既是一种创作心态,同时也是对于文学品格的追求。作家对于文学作品的刻画应当尽量朴实,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够更好地向读者展现故事情节。深入生活对于小说创作十分重要,作家要写什么角色,就必然需要提前去了解这个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够写出有内容的作品。深入生活不应当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而应当落到实处,在搜集细节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如果打算写工农兵题材的作品,就需要先去与工农兵一起居住一起劳动一段时间,这样写出来的作品会更贴近现实。小说的创作仅仅停留在作者自身的内心世界还是不够的,更需要突破障碍,达到与更多的人相通的境界当中去。对于贾平凹来说,个人的记忆和国家的记忆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反而在个人的记忆中能够展现出国家的记忆。贾平凹十分注重作品的审美性和艺术性,能够在历史与现实之间自由穿行,可以说是一个历史的同行者。《暂坐》以贯穿式的笔法和视野写出了西京城中的市井百态,把市井人物的命运和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作品主空间中的茶庄是西京城最为兴盛的茶庄,很多有身份的人都会光顾这里,但随着腐败案件和爆炸事件的发生,茶庄慢慢衰败下去,小说中原本亲密无间的姐妹也因为利益原因产生间隙,最终由聚而散。对于时代命运的惨淡无常和故事人物的最终结局虽感苍凉,但也淡然处之。小说的整体风格不拘形迹,包含着作者对历史的切身思考,能够看到现实中的生命真实。
贾平凹小说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琐碎的都市想象中呈现着社会现实,向读者传递着大而虚的作品主题。因此,贾平凹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社会现实中个人的生命史、生活史。伴随着现实主义的发展,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也得到了重新的审视,在某种程度上文学也是历史的一种补充。这种发展趋势说明当下社会对文学的焦虑,那些具有总体性视野,能够在历史的总体性视野中记录生活、展现生活的现实主义文学更受读者欢迎。借助叙事来赋予生活和生命以特殊的时代意义,正是包括贾平凹在内的诸多作家重构现实主义的动力所在。《暂坐》在叙事形式和内容上更多的是采用了“说话”的方式,能够展现出生活的原本形态。在人物的对话交流过程中,能够道出世间的是非曲直和幽暗人性[6]。这种书写方式平静而幽微,能够突破传统现实主义的束缚,最大限度地描述生活但又避免了单纯的现实批判,在更高的层面上体现了作品的时代感和生活感。并且以“说话”为记叙方式更能够在传达出故事内容的真情实感。长篇小说的成功不在于结构、形式、题材,而在于是否能够平常而真诚地说话,并让读者产生一种亲切感。这种“平常的说话”是贾平凹的一种创造形式,破除了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叙述成规。
《暂坐》这部小说以日常对话的结构方式平淡地叙述着生活中的故事,文笔朴素但又真情流露,在平常的叙事中娓娓道来,随性而自然地向读者诉说着每一个角色的生命日常。贾平凹认为自己并不能称作是一个完全的现实主义作家,因为《暂坐》在某种程度上并不符合现实主义的标准,逻辑和形式都较为分散。但其实用现实主义这套标准来衡量贾平凹的作品,反而是削弱了小说原本的个性。贾平凹作品总展现出来的“人学”更加贴合其自身的旗帜和他思想上的现实主义,因此可以说贾平凹既是传统现实主义的叛逆者,也是秉持着现实主义精神重构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他将写实与现实主义联系起来,深入都市生活,对人物内心进行细腻而敏感的描述,更能够道出作者心中的人道主义情怀。在他看来,作家的责任是记录生活,表达时代,让普通角色在庸常的生活中生发出梦想的翅膀。在文学的变革中,贾平凹始终坚持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寻找现实主义的超越之境,在这一目标没有实现之前,现实主义始终是一项未竟的事业。
五、结语
《暂坐》这部小说在对时间、空间的描绘中体现出了贾平凹在现实主义文学中的独特位置,并从中可以窥探出中国现实主义的多样形态。贾平凹将自己对都市的想象和对现实主义的理解都融入了这部小说当中,在这部以女性角色为中心所铺展开来的城市众生中,能够看出贾平凹对于现实主义的突破和重构,他的叙事超越了日常化的生活描写,而更追求高层次的精神思想。在贾平凹独特的文学世界中,现实主义的宏大叙事已经编织进入了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