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闻叙事视野下公众舆论引导研究*

2022-11-24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网络新闻话语舆论

隗 玮

(安徽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信息传播开辟了全新的渠道与方式,由此也为新闻报道及公众舆论的形成与引导带来了诸多机遇与挑战,以融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新闻叙事在声音、结构、话语等多个维度呈现出全新的特点与模式,同时也深刻地影响和干扰着公众网络舆论的生成、发展机制及引导模式[1]。网络新闻叙事与网络舆论正由于新媒体技术的介入而形成一种全新态势,网络新闻叙事以多种符号系统与话语方式的综合应用来陈述事实,并进行信息的交流传播、公众舆论的干预与引导,它的多主体、多形式、多手段等特征使其与网络舆论间的关系也日趋复杂而多元,舆论引导效力由此而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目前学界专家对这方面的研究十分重视,从多个切面对于新闻叙事、舆论引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便于更好地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引导社会公众舆论。而本研究则立足于网络新闻叙事的范畴,对于公共舆论问题进行充分分析,从网络新闻叙事声音、叙事结构、叙事话语等方面探讨了具体的对策,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现实价值。

一、以网络为媒介的新闻叙事建构与网络舆论引导

(一)网络新闻及其特点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来临,信息传播的渠道与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主导下的媒体融合工程的深度推进逐步使网络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阵地,由此也为新闻报道依托网络来构建叙事模式创设了良好的条件。以网络为媒介的新闻叙事建构简称为网络新闻叙事,它指的是具有相关资质的网络媒介机构运用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符号,凭借网页、社交平台、客户端等各种途径而发布的新闻与评论[2]。而对于受众来说,只需借助联网设备即可即时获取各类网络新闻信息,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使人们从传统媒体的视听环境中迁徙至网络世界,也使新闻报道的内容构建与意义扩散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范式,日益表现出多主体、多形式、多手段等诸多特征。网络与媒体的深度融合使新闻与生俱来的舆论引导效力也发生了深刻变革,使网络新闻叙事与网络舆论间的关系也日趋多元而复杂,正如德国传播学家伊丽莎白·诺尔所指出的,舆论是社会的反映,舆论如果受情绪盲目支配,势必会造成无序的网络暴力,因此更多地关注与研究网络环境中的舆论引导显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网络新闻与网络舆论引导间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曾指出,新闻报道的根本目的在于“经常而深刻地影响舆论”,舆论的形成既与大众自身观念有关,也与有目的、有计划的外界的引导有关。新闻叙事建构意义,并最终作用于广大受众,向受众传递事件、观点、态度等信息,从而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3]。网络新闻作为一种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新的叙事形态,相较于文学等文本更容易影响与干扰人们的观念与情绪。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姆斯所提出的“议程设置”理论也认为媒体的新闻报道与信息传达活动会影响人们对周遭事件重要性的认知与判断,根据该理论,媒体虽然对公众如何想无能为力,却对其想什么有极大话语权,网络新闻可通过对事实内容的安排、组织、调动及对议题细节的放大或忽略来有效左右公众对事件的关注侧重点,即干扰公众舆论的选择与方向。此外,网络新闻事件的叙述者,新闻文本的作者,甚或新闻报道的接受者无疑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类个体,他们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思维习惯等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认知特点与价值观,由此则势必干扰新闻叙事的客观性。因此,无论新闻媒体如何标榜独立、客观、公正,以自我意识与观点为表现形式的主观性在本质上是难以规避的,正如陈力丹所言,“个人的情绪与观点或多或少都会渗透于新闻叙事之中,新闻的真实,只能表现为一个认识过程”。

二、网络新闻叙事声音对网络舆论的影响与引导

(一)网络新闻叙事视角对舆论的引导

首先,叙事视角即新闻叙事中对“谁看”问题的描述,它是叙述新闻的观察点或视点。由于叙述视角的选择与确定与叙述人的认知特点、是非评判倾向、情感情绪等存在着内在的难以规避的关联性,因此尽管新闻叙事强调对真相与客观的还原,但仍不可避免地带有意识形态特征与主观性意识。在传统媒体中,记者与新闻机构往往对新闻叙事的观察与叙述角度有更大的掌控权,而在新媒体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各种信息源头的叙事主体更为复杂,由此也使得新闻叙述视角更加多样化,从多个维度影响和引导着网络舆论。

其次,叙事视角建构了网络舆论主体的认知,正如李希光所提出的“框架论”,在新闻叙事中,叙事者的观察点犹如一幅相框,读者所能见的只是相框中的内容,而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进入相框或排除在外,则受制于叙事者对新闻事件的主动选择,在很多时候即便叙事者想努力保持客观公正,但仍难以完全杜绝个人情绪或观点对新闻叙事或多或少的介入。因此在本质上新闻叙事是难以与客观世界实现同质同构的,而叙事者对叙事视角的选择与确定会直接影响舆论主体看待问题的方式,相框的形状、大小建构了受众对事实的认知。

(二)网络新闻叙事聚焦对舆论的引导

首先,如果说叙事视角描述的是“谁看”的问题,那么叙事聚焦则是在阐述“什么被看”,具有相当于议程设置的功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个新闻事件可以具有不同的观察重点与观察面,而叙事焦点的选择则决定了最终将什么样的内容展现给受众,对叙事焦点的判断与选择固然取决于事实真相,但也深受叙述者的主观意愿与情感倾向等的影响[4]。何纯认为,“新闻叙事聚焦不仅要展示一个真实的世界,且要展示一个意义的世界”,在信息时代下,网络新闻叙事聚焦的种类和范围日趋多元,同一事件可具有不同的聚焦落点,由此而影响和决定着网络舆论的对象与发展方向。

其次,叙述者是网络新闻聚焦行为的发出者,他们在建构新闻报道时,会受自身知识背景及立场倾向的影响,有意识地强调或突出新闻事实的某一方面,从而影响受众的关注与认知侧重点。在新媒体语境下,由于线上舆论场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力,且传播速度快,信息更迭迅速,网络新闻单个焦点的热度维持时间较为短暂,为受众提供议题需要不断地更新与补充。此外,不同舆论议题所产生的舆论效果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叙事聚焦对舆论效果的引导差异有两种基本情境。其一,某一时段内不同的叙事聚焦之间效果不同,如根据鹰眼舆情观察室统计2018年11月的舆情热点主要有51个,其中双十一购物狂欢节、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国际进口博览会位居前三。其二,由同一新闻事件所延伸出来的不同舆论议题其舆论效果也不尽相同,如针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即延伸出“相关机构的回应”“伦理问题”“政策法律”等不同维度的议题,且新闻叙事焦点与网络舆论关注点之间呈现亦步亦趋的互动引导关系,也就是说新闻聚焦越多,舆论关注也随之越高,新闻叙事的议题聚焦与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舆论传播效果,由此也为网络新闻报道叙事聚焦的选择与切入发出了重要启示,即新闻聚焦与报道需事先对舆论走势有精准的把握,特别是对一些重大议题的报道,更应注重主流价值观念对舆论走向的引导。

三、网络新闻叙事结构对舆论的影响与引导

(一)基于时效性主导的填充型网络新闻叙事结构对网络舆论走势与发展方向的影响

网络新闻的叙事结构即新闻文本对叙述内容的组织、串联安排方式,它是叙述法则与思维逻辑的外在体现。网络新闻叙事中,叙述者在坚持真实性的同时会无可避免地将自身的主观认知、表达意图、情感倾向等渗入到对事件之间的关联与安排中,即介入到新闻叙事结构中,由此而使叙事接受者对事件的认知及舆论的发展走势产生一定影响。新媒体语境下,时效性对于网络新闻叙事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为追求时效,网络新闻叙事结构的组织多以压缩时间为主导,突出线性时间流程,但很多时候事件最初的发展与呈现总是不够全面与完善,为此亟需动态跟进事件的发展实况,在后续报道中对事实进行找补和填充,由此即形成了网络新闻叙事的填充型的叙事结构。而舆论即会随着事实的变动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为对先前已经形成的舆论认知的进一步发散与强化,其二则产生与之前观点看法相反的认知,即产生舆论反转[5]。网络新闻的这种填充型叙事结构使舆论也同样呈现阶段性的特征,伴随着新闻报道对事实不断的补充,网络舆论也极易形成新的聚焦热点。

(二)基于故事性主导的纺锤型网络新闻叙事结构对网络舆论走势与发展方向的影响

如果说时效性主导的填充型网络新闻叙事主要针对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且易导致舆论反转、损害媒体公信力等问题,那么以故事性为主导的纺锤型的叙事结构则同时兼顾了时效与深度,更多被应用于一些深度报道领域,它以故事性的叙事方式及对事件内涵的深度挖掘使报道更具感染力与传播力。这种报道结构通常在事件之初围绕核心进行简要报道,后随着事件的发展而对相关背景进行深度解析,以故事性来串联事实材料,呈现具有人情味的冲突、悬念与纠葛,最后作补充与延伸,报道热度逐渐下降,由此而形成结构安排与内容体量的两头少、中间多的纺锤型的叙事结构。在这样的结构设计下,公众对事件的关注、舆论焦点的形成与发展也会与报道形成联动效应,受众的代入感更强,情绪的积累与爆发紧跟新闻的议程设置,报道的展开与深入不断影响与推动着舆论的发展。

四、网络新闻叙事话语对网络舆论的影响与引导

(一)互动性叙事话语及其对官方与公众声音的协调

首先,新闻叙事话语是新闻叙事文本的表达形式,是叙事者进行文本生产与意义建构的载体,它作为诸多话语类型中的一种,具有新颖、客观、规范、时代性、包容性与广泛性等特点。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叙事话语多由一定的语言符号系统构成,且较为稳定,而融媒体时代,新闻叙事话语则加入了多种符号媒介,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皆被纳入其话语体系之中,且伴随着传统单一叙事话语的改变,新媒体技术对新闻叙事的介入也深刻地影响了文本与受众间的关系,受众获得了即时参与信息发布与传播的平台与方式,加之社交平台与新闻评论机制的引入,新闻信息传播具有了社交属性,新闻叙事也呈现出更多的互动性叙事特点[6]。

其次,网络新闻中的互动性叙事话语对于官方与公众声音的协调及矛盾冲突的化解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互动性叙事话语使受众以直观的形式介入新闻叙事,由此而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了受众对新闻叙事的信任感。此外,互动性话语使官方与公众间的距离得以拉近,受众的表达与沟通需求得以进一步满足,公众对官方声音的认知与解读也更趋理性,网络舆论由此也更为正面、平和、积极。

(二)生产性叙事话语及网络舆论的非理性倾向与引导

首先,融媒体时代新闻的内容采编与意义建构的专业性属性被消解,广大受众既是新闻报道的接受者也是其生产与传播者。传播学家菲斯克指出,受众因其自身知识、经验、理解而生产制造带有自身观念倾向的内容即具备了新闻生产力,在融媒体时代,普通网民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时依托新媒体平台发布、评论、转发对事件的观念、看法、态度,对事件核心加以补充与丰富,即形成了新闻叙事内容的生产与话语建构,由此而赋予了网络新闻叙事生产性的话语特点。

其次,属于公众的生产性叙事话语由于不受专业的新闻叙事框架与语法限制而在内容建构与形式表现上更为自由随意,其本质是对全民记者理念的践行,是一种民间性的叙事话语。相较于官方媒体话语,它的叙事视角、聚焦选择更贴近大众生活,更接地气而灵活多变,文本内容的差异性与多样化也更为凸显,但与此同时由于专业性的缺乏及更多的主观认知支配,生产性叙事话语常表现出鲜明的情感性、倾向性、非理性特点,易引发受众的理解偏差,造成舆论的极端化,对网络舆论形成负面的引导作用,为此对于生产性话语的新闻叙事应给予一定的管控与引导。其一,应注重公众媒介素养的提升,引导其独立理性地思考,做到敢于质疑但不盲从,克服偏见认知,对自己的话语负责。其二,网络媒体应积极发挥对生产性话语信息来源的审核与把关能力,健全信息把关机制,避免因追求时态或迎合受众而导致的媒介失范现象的发生。应审时度势,契合主流价值观引导网络舆论发展方向。其三,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网络话语生态建设,有机统一言论自由与制度规范,建立舆论响应机制,使网络新闻生产者日趋多元。在新闻信息来源与覆盖面不断拓宽的当下,永葆主流舆论的地位与主导性,把控非理性、极端化舆论的发展,加强对虚假信息的管控,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建立良好话语秩序,引导网络正能量的形成与弘扬。

五、结语

信息时代的快速来临,使新闻报道的内容建构、叙事方式及舆论引导效力都发生了深刻变革,表现在叙事声音、叙事结构及叙事话语等维度上,即是网络新闻的叙事视角及叙事聚焦、填充型及纺锤型的叙事结构、互动性及生产性的叙事话语,这都会左右公众的关注侧重点,进而影响公众舆论的选择与方向。作为一种以新媒体技术为核心的叙事形态,网络新闻叙事与公众舆论间的关系更为紧密也更趋复杂。

猜你喜欢

网络新闻话语舆论
画与理
加强网络新闻的监督与管理
浅议网络新闻传播的实现途径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新时期如何做好网络新闻的编辑工作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