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野下人民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2022-11-24苏天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差距城乡

苏天从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目前我国处于中等偏上的中高收入国家水平,并且预计将在2035年发展成为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并在20世纪中叶发展成为一个足够富裕的经济体。在展望未来的同时还必须清楚地认识我国当下的经济发展水平[1]。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并且主要来源于城乡差距。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的城乡差距在不断地缩小,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依然存在,农村的收入水平依然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要想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就必须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尽量缩小。尽管当前的城镇化水平还在不断提高,但依然有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如果不解决农村居民的收入问题,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也很难达成。对此,本文将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入手,找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原因,并探索当前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并对此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推动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乡发展现状分析

(一)城乡发展不平衡突出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的长久问题,对我国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造成了严重阻碍。在整个国际环境中,我国的城乡差距远远高于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甚至比非洲的一些低收入国家还要严重。城乡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全国收入差距,这是造成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只体现在收入层面,在教育、医疗、就业、交通等民生保障方面的差距同样不容忽视。以2020年的教育资金投入为例,我国在农村的教育投入是人均1116元,但城市的教育投入则达到了人均1939元。不同教育阶段的资金投入差距也是不同的,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人均资金投入差距最大,高等教育方面的人均资金投入差距则相对较小。除此以外,城市人均医疗资金投入是农村的1.68倍,城市中的人均养老保障金甚至达到了农村的8.59倍[2]。由此看来,无论是早期教育、中期就业还是老年养老,城乡之间的差距都是很明显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日益强烈,不同地区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差距严重阻碍了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

(二)农业现代化水平偏低

城乡产业结构差异也是造成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农村的现代化水平依然偏低,农村地区还有待发展,这对城乡地区共同富裕目标实现造成了一定的障碍[3]。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农民就业问题较大。农村的土地资源和人均耕地面积有限,农民通过务农所获得的收益也极为有限,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和科技化水平较低,规模也难以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我国谷物类农产品的总产量虽然很高,但是出口量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却很低。对比鲜明的是,我国是粮食净进口国家,而美国、欧盟等粮食产量不如我们的国家却是粮食净出口国家。我国在粮食进口方面存在一定压力,并且也不具有粮食出口的优势,只有不断加大国家的财政支农力度,才能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较大的财政负担。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提升十分重要,对于农村地区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农村低收入人口偏高

不仅是城乡之间,农村内部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贫富差距。尽管2020年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目标,但真正的贫困并没有终结。虽然我国的绝对贫困已经得到了全面消除,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农村依然存在着大量的低收入人口。要想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就必须重视农村低收入人口问题的解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推动农村低收入人口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能够对以往取得的脱贫攻坚成果进行有效巩固。世界银行提出要在2030年促进低收入人口共享繁荣,可见低收入人口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被重视的。我们国家更应当充分重视对于农村低收入人口问题的解决,为农村低收入人口提供足够的民生保障,促进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共享繁荣。乡村振兴战略对于保障低收入人口的发展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然而在其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阻碍,如果这些现实困境不能被及时解决,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4]。

二、乡村振兴视野下人民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

(一)市场存在制度壁垒

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要素市场化改革却没有跟上脚步。城乡之间的资本、劳动和土地这三种生产要素的交换与市场配置规律并不相符,农村地区的要素资源存在利用不够充分的问题,对乡村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障碍。首先,资本要素存在下乡经营壁垒[5]。城市资本和农村土地资源的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实现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协同发展,但是资本下乡不仅管控严格,还面临着农业生产收益低、风险低的难题。其次,劳动力要素在城乡流动中也存在着隐性壁垒。城市就业中存在的户籍制约与城市生存压力导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速度有所下降,但留在农村的劳动力所从事的依然是小规模的农业经营,难以取得较高的收益,以至于阻碍了乡村振兴路线的发展。最后,城乡之间的土地要素分配差异也形成了一定的城乡差距。农村地区的规模化经营无法大规模展开,也不能像城市居民一样拥有对住房的抵押、出售等财产权益,这就导致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地利用,乡村振兴也缺乏发展动力。甚至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劳动力向城镇地区的转移,导致大量土地被闲置。土地是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是农村中最丰富的资源,如果土地要素市场不能被充分利用起来,那么就会延缓农村经济的发展脚步。

(二)农村生产条件落后

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需要配套的生产条件,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产业融合体系的落后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首先,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落后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目前在很多农村地区,砂石路面、滴灌、喷灌、冷库、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普及率依然较低,尽管近年来农村生产型基础设施的投入量在逐步增加,但依然存在使用效率低和维护成本高的问题。没有硬件设施的保障,就难以谈经济发展。因此,为了保障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还需要加大对生产性基础设施的投入效率。其次,农村地区在人力资源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从事农业经营的人员整体学历较低。农业地区人力资源水平的落后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业技术的传播和培训,不利于农村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最后,有些农业地区的农业生产不具备系统完善的产业融合体系,难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当前农业地区的农业生产体系以种植业为主,农业经营所占的比例很小,并且是以小农经营为主。农产品缺乏与消费市场对接的经营模式,就会导致农产品的附加值降低。为了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还需要建构一套系统完善的生产经营体系。

(三)农村民生保障不足

推动农村社会的发展,仅有硬件设施和生产条件的保障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农村生活条件保障。对比来看,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远远不足,这将对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造成很大难题。一方面,农村地区的生活性基础设施存在不足。从三农普调查的数据来看,全国仍然有的乡镇地区没有幼儿园、托儿所等学前教育场所,甚至集中供水的自来水系统也没有全部普及。农村地区连基本的教育、卫生条件都无法得到满足,那么久而久之还会衍生出与城市之间更大的机会不平等。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也需要得到完善。当前政府为农村提供了一定的社会保障,但却极为有限,给付水平很低,根本无法达到真正的医疗和养老保障效果。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养老保险占比实在微乎其微,存在很大差距。长此以往,农村的各项发展都会落后于城市,农业经济落后于非农经济,农村收入落后于城镇收入,城乡民生保障不平衡,这都是我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需要攻克的重点难题,也是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重大阻碍。

三、乡村振兴视野下人民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顶层设计,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各级领导部门都十分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了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更需要认真贯彻落实相关的乡村振兴政策[6]。首先,为了给农村居民提供平等的受教育和就业机会,相关部门应当取消教育、就业过程中对户籍的限制,使得农民工子女也能够享受到和城镇学生同样的教育、就业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其次,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也需要得到保障,为农村地区提供与城镇居民均等的教育、医疗、养老服务,逐步优化提升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地区土地制度的顶层设计,逐步完善与土地增减相关的制度,保障农民的收入稳定。最后,乡村振兴政策的主体是农村居民,政府应当为农民提供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公共服务,从而使得农民愿意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确保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二)激活要素市场,加快市场改革进程

为了解决当前城乡发展二元分割的现状,应当加快城乡要素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最为主要的就是要激活城乡之间要素市场,突破影响要素市场形成的各级障碍,充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到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中来,加快市场中各种要素的流动速度。当前城乡之间的户籍制度也需要进行改革,要降低户籍制度对城市就业和城镇公共服务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乡之间劳动力要素的往来流动。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土地制度同样需要加快改革,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来改进城乡用地指标的增减制度,加大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最为关键的是要加快城市资本下乡的改革,使得下乡资本得到充分利用并创造出更多的农业经营模式。总而言之,城乡要素市场改革是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的关键之举,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村地区的市场竞争力。各种要素在平等交换的过程中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城乡之间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也就会更容易实现。

(三)实现政策倾斜,加强农村产业建设

针对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进程中存在的农村地区生产条件落后的现实困境,应当加强农村地区的产业型村庄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是产业兴旺,农村地区的产业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农村生产的基础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短板,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并且农村人才流失所造成的人力资本薄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动力。针对此种情况,政府更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支农政策,使得农村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都能够得到更新换代。不同的农村地质存在差异,全部使用大水漫灌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撑,而且也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建设集约型村庄这一举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分散的小村庄,使村庄的规模得到扩大,促进基础设施的合理分配以及公共服务的协调安排,这样不同的地区也能够发展各自的优势产业。在建设集约型村庄的过程中,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可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生产经营体系,可以有效提高农业地区的产业管理效率。集约型村庄随之带来的是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格局,这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对于城乡居民共同富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提供收入补贴,改善民生保障服务

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人的发展,农村居民的各项权益应当得到平等保障,否则农村社会也无法留存住人才资源。改善农村民生保障服务是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的前提条件,只有从生活性基础设施入手,逐步加强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各方面服务设施的保障和投入,推进城乡供给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平衡,在保障公平的前提下合理配置优质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尽管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达成,农村地区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但仍然有很多低收入人口需要得到政府的补贴和帮助。因此,还需要对农村地区的低收入人口给予补贴并适当提高补贴补贴标准,尽量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农村民生保障问题是推动城乡居民共同富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任务,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坚持改善民生保障服务,使城乡居民具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从而更好地为实现人类共同富裕的目标。

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重要历史时期,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了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人民共同富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为了解决人民共同富裕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此,只有尽快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市场改革进程,加强农村产业建设并改善民生保障服务,才能够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差距城乡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企业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与共同富裕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多去“扳手腕”——实际是跟差距较劲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课桌和电脑的差距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