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1+X”阅读教学路径探寻

2022-11-24蒋小红

读写算(下) 2022年9期
关键词:核心文本素养

蒋小红

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1+X”阅读教学路径探寻

蒋小红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东门实验小学,福建泉州36200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现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融入了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而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于阅读教学进行优化,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成效,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对于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径进行了探寻。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1+X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视野下,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不能再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而是要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路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了解核心素养的深层内涵,并且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分析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语文教学的初级阶段,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应用能力。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语言教学至关重要,而阅读教学正是输入语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渠道。除此之外,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情趣以及语言能力等,这都是学生核心素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一)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最核心也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积累语言知识,也需要掌握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与应用方式,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地运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进行阅读教学,能够实现良好的语言输入,让学生通过积累逐步掌握汉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

(二)语文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利用阅读,除了能够积累更多的知识,同时,阅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其中蕴含的内涵和思想感情。为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不能仅仅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教学,还应当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能够通过语言文字进行联想和想象,并且能够从中分析出有价值的内容,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目的,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审美鉴赏能力

我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并且包含着丰富的韵味和美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重点就在于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语言文字感悟作品形象,并且受到正面的熏陶,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于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能够充分放飞自己的想象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1+X”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语言能力的初期,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可塑性非常强,在核心素养视野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一篇带多篇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学作品。这些丰富的语言材料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也可以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需求结合进行吸收,在不断积累词汇、语言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应用能力。这些都能够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有助于提升阅读教学的成效

在核心素养视野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进行拓展,有助于通过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提升阅读教学的成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对于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当前文本中的内容,同时,还能够迁移到其他的文本中,通过对于不同文本进行整合和对比,实现个性化的解读,促进思维能力的成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思考就会更加深入,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成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有助于健全学生的审美观念

我国的语言文字有着自身独特的美感,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意义重大。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审美能力的培养。而在核心素养视野下,就意味着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观念,通过阅读教学为学生构建出富有美感的画面和意境,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美感教育。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多篇阅读教学能够为学生打开广阔的美丽空间,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发现美、欣赏美,并且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四)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把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拓展的内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在帮助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渗透人文精神,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多篇阅读教学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微观的世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把自身的情感融入进去,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的情感世界会大大得到丰富,同时还能够把语文知识与自身的体验结合在一起,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体味教学内容。

三、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1+X”阅读教学的路径

(一)问题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都是教师带领学生对于文本进行逐句逐段地分析。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虽然能够实现对于教学内容的全面理解,但是也很容易对教师形成依赖,无法应用自身已有的知识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一旦换了文本内容,学生仍然无法自主进行分析,也无法独立地对文本内容进行研究。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没有合适的引导,学生很难自主领会其中的内涵,并且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偏离。因此,想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深入研究和探究其中的内涵,又不会偏离方向,教师应当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和思考。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对于文本内容了解得更加深刻,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取一些富有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展开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主动性,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阅读学习中,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剃头大师》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谁给谁剃头?剃头大师在这篇课文中指的是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自然会积极思考文章中的内容,并且找到问题的答案,是“我”给小沙剃头,这篇文章中的剃头大师指的是“我”自己,因为其中有描写: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文本内容上,并且通过阅读基本掌握文章中有哪些主要人物、整体情节是怎样的?教师还可以针对性地选取一些相似的文章,比如桂文亚的《走在回家的路上》,学生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式对于文章的脉络进行梳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本身的魅力和乐趣,为后续阅读教学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结合生活,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对于同一篇文本表达出了不同的看法,并且与“标准答案”存在差异时,教师的第一反应就是否定学生的想法,并且将学生的想法向着“标准答案”的方向进行引导。这样的方式不仅对于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没有益处,同时,还在有意无意中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可以想像,在这样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只能是千篇一律的,更不用谈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了。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核心素养的理念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首先就否定了以往的教学方法,以及所谓的“标准答案”。这主要是因为对于不同人来说,生活经验不同、性格特点不同、理解能力不同,面对同一个文本时的感情自然也是不同的,这也就决定着学生在面对文本时产生的感悟必然是存在差异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死板,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有不利影响的。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且尊重学生对于同样一篇文本的不同看法,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如果对于文本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恰恰说明学生对于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都是非常有益的,能够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文本的阅读,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匆匆》这篇课文时,课文的本意是告诫人们珍惜时间,有些学生在其中体会到的可能是时间的重要性,以及怎样珍惜时间。也有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认为不管怎么过,时间都是一样的。针对学生给出的不同看法,教师不要急于否定,首先可以肯定学生给出的不同看法,并且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会这样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对于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明白,虽然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同样的,但是只要学会珍惜时间,总能多挤出一些时间,而这些时间如果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将会使人受益无穷。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赵丽宏的文章《光阴》。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学会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出发对于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同时,也有助于在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实践教学,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语文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而小学语文阅读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只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开启语文世界的大门。语文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想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达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依靠这些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并且结合小学生的情况来看,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还相对不稳定,缺乏足够的自我约束能力。如果在学习后的一段时间内,没有进行相应的复习和巩固,学生在学习了新的知识后,这些原有的知识很容易就会被遗忘。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对于教学的后续开展是非常不利的。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在课外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同时,也应当重视实践活动的作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这样不仅能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及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阅读当中,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这也是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例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时,课文主要讲述了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与日寇斗智斗勇的故事,表现出了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当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后,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其他的抗日故事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比如《海娃巧送鸡毛信》,让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进行阅读,体会其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还能够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增加自身知识储备的同时,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巧,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四)转换角度,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当积极转变自身的观念,对于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对于学到的知识和内容进行思考,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创新能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压制,难以形成独立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为了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就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多篇文本的融入全面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大幅度发展。例如,在学习《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大家觉得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速度能够比猎豹更快?”这种问题属于发散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在回答时也需要充分放开自己的思维,才能够给出多元化的答案。此外,还可以与文章《奇妙的动物语言》结合起来进行阅读。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探讨。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不同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也可能会有一些存在矛盾的看法,思维产生碰撞的过程恰恰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在激烈的讨论过程中,不仅能够为枯燥乏味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学会从更加全面的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创新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核心素养视野下开展“1+X”阅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阅读教学的成效,同时还能够健全学生的审美观念,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对于促进学生的长远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通过问题导学、结合生活、实践活动以及转换角度等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1] 赵笛如.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J].小学生(下旬刊),2021(12):84.

G622

A

1002-7661(2022)27-0019-03

猜你喜欢

核心文本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