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心条件和溶血对高敏肌钙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

2022-11-24张永华黄勇翔张成磊

宁夏医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低浓度高浓度标本

张永华,黄勇翔,张成磊

近年来,高敏肌钙蛋白(hs-cTn)以其更高的敏感性、更低的检测限,有效提高了临床检测精确度,在心肌梗死(M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等一系列心血管事件的诊断和危险分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此外,在大多数健康人群中可以检测到hs-cTn浓度,因此,hs-cTn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定期监测、潜在疾病的早期发现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1-2]。目前,hs-cTn检测已经在国内外各大临床检验中心大范围应用,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检测结果受检验程序如离心时间、溶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导致hs-cTn检测结果准确度下降,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研究旨在分析检验程序的多种因素对hs-cTnI检测结果的影响,以期为hs-cTnI检测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胸痛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清晨患者空腹采集静脉血5.0 mL,检测hs-cTnI(3 000 r/min,5 min)结果,根据结果分为低浓度组(0~30 pg/mL)80例、中浓度组(1 000 pg/mL~5 000 pg/mL)80例、高浓度组(10 000 pg/mL~20 000 pg/mL)80例。另外选择高浓度的hs-cTnI标本40例,用于不同溶血程度实验。

1.2 仪器与试剂:采用美国雅培I4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hs-cTnI,试剂为原装配套试剂。离心仪器为湖南赛特湘仪离心机公司生产的DDL-5M型低速冷冻离心机。检测步骤和仪器操作均严格按照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1.3 方法

1.3.1 不同离心时间和速度实验:所有标本采集后立即用1.5 mL Eppendorf管分装4支,其中3支在DDL-5M型低速冷冻离心机上以3 000 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离心时间分别为5、10、15 min。另外1支标本以4 000 r/min的速度离心5 min,分别检测其中的hs-cTnI水平并进行比较。

1.3.2 不同溶血程度实验:选择使用真空促凝采血管采集的不同程度的溶血标本,与已知高浓度的hs-cTnI标本混合,调配混合血清中hs-cTnI的最终浓度为H(10 000 pg/mL)、M(1 000 pg/mL)、L(100 pg/mL)3个水平,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0 g/L、2 g/L、4 g/L、6 g/L、8 g/L、10 g/L,每个条件下标本数为10例,检测不同混合血清中hs-cTnI水平。

2 结果

2.1 不同离心速度、时间对结果的影响:低浓度组标本经5、10、15 min离心后,结果偏移分别是13.51%和15.48%,大于中浓度组(5.78%和10.17%)和高浓度组(1.88%和4.28%)。低浓度组中3 000 r/min离心5 min与其他条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浓度组中3 000 r/min离心5 min与15 min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溶血程度对结果的影响:在不同溶血程度条件下,检测结果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L组结果增高幅度最大,6 g/L、8 g/L、10 g/L时结果偏移分别是10.57%、15.45%和20.65%;而M组仅在8 g/L和10 g/L时偏移大于10%(10.72%和16.29%);H组偏倚很小,不超过1%。另外,L组中各结果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中除2 g/L外,其它各组结果与0 g/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与日俱增,预计到2025年,全球死亡人数将超过500万[3]。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居首位,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逐年剧增[4]。hs-cTn是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首选标志物,敏感性是传统cTn的100倍[5],目前已被作为Ⅰ~Ⅴ型心肌梗死(MI)的诊断标准之一[6]。近年来针对hs-cTn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检测标准和临床应用方面。检验标准方面包括敏感度、阳性率的复核,不同厂家检测方法的比较,第99百分位参考上限以及性别特异性[7-9]。临床应用方面主要是hs-cTn与各类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包括ACS、Takotsubo综合征、瓣膜性心脏病、心律失常以及肾脏疾病、系统性硬化症等非心血管疾病[10-14]。随着hs-cTn研究和应用的广泛深入,作为研究和应用的前提,hs-cTn的检测准确性不容忽视,应当将其提高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予以重视。

作为医学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检验前、中、后程序中的各种因素直接影响着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来源于对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在本研究纳入的3个因素中,离心速度和时间属于检验中程序,由医学实验室把控,相对容易改进和优化;溶血则属于检验前程序,多由采血操作不当或运送不规范等原因导致,相对不容易把控,是常见的检测结果影响因素。有研究发现60%左右的检验误差发生在检验前,标本采集和运送是质量控制的第一环,也是基础的一环。

本研究中各组标本经3 000 r/min离心后,低浓度组各时间点之间偏移较大,高浓度组偏倚较小,提示离心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与hs-cTn浓度相关,低浓度的hs-cTn应坚决保证离心时间,减小检测误差。除此之外,本研究设定4 000 r/min、5 min离心条件,增加离心速度减少离心时间,与常规离心条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中、高浓度组中,4 000 r/min、5 min离心条件下的检测结果与其他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众所周知,对于ACS患者尤其是AMI患者,时间就是生命,时间与并发症、预后直接相关。因此,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对于ACS患者,可以用4 000 r/min、5 min条件代替常规的3 000 r/min、10 min条件,能缩短标本检测时间,更快获得检测结果。

溶血是常见的检测结果影响因素,与采血、运送等环节有关。红细胞破裂导致血红蛋白等成分溢出,通过影响吸光度最终导致检测误差的出现。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溶血程度的增加,各组的检测均有上升,偏倚逐渐增大,最大偏倚甚至超过20%。通过不同溶血程度间的差异分析可以看出,hs-cTn结果较高时(H组),轻度溶血对检测结果不会产生影响;只有当血红蛋白≥10 g/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可以看到,M组中血红蛋白≥4 g/L会使结果产生明显差异,而L组的不同溶血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对于任何标本,都应当强调检验前程序中的规范化操作,并持续追踪改进,以避免标本溶血的发生。

猜你喜欢

低浓度高浓度标本
低浓度二氧化碳快速集获器面世
留在现场的血型标本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高浓度农药废水的治理方法
低浓度粉尘测量仪检定装置的应用及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铁炭微电解预处理高浓度酵母废水
不同生物膜滴滤池处理低浓度污水的效果
城市低浓度污水处理工艺研究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