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理论构建

2022-11-24易艳华

关键词:政党政治纲领政党

易艳华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伟大实践、历史进程及其本质规律为研究对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为什么要进行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如何开展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是其基本问题。党的政治建设本体论、地位论和目标论是它的理论基石;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是它的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一般原理与具体运用是它的主体框架;政治纲领、政治路线与政策策略是它的基本范畴。以共产党政治建设基本经验为依据,形成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体系的主要观点。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体系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对一定事物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规律的探索。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体系是对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建设实践经验、历史进程以及本质规律的反映。

(一)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伟大实践、历史进程和本质规律

理论是对实践的概括,又指导实践。历史与逻辑是一致的,理论逻辑又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从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以来,共产党一直是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发展壮大过程,从未离开过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就是要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在政治上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实践、历史进程和本质规律,及其在不同国家、不同阶段的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作为一种历史科学与理论科学,不是系统研究无产阶级政党解放斗争的历史进程和本质规律,而是专门研究无产阶级政党如何制定纲领、路线和政策策略的,以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科学,它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上,共产党一经建立就确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最为根本的问题。遗憾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后来发展中,党的共产主义理想目标没有得到一以贯之的坚持,出现各种修正主义者对党纲的修改和背离。即便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建立起来的共产党,如苏联共产党、东欧各国共产党,也在后来所谓革新的过程中,实行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相继放弃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在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谷、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遭遇重大挫折时,中国共产党在全世界人民面前仍然高举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旗帜,坚持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低纲领,发挥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流砥柱的作用。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历史过程的梗概。

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体系,从纵向来看,是以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历史为基本线索,总结和概括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范畴和观点如何形成、如何发展,以及如何被各国共产党具体运用。从横向来看,一是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其它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与党的建设的其它方面的相互关系,阐明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二是要比较分析各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实践,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总结党的政治建设的一般规律。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必须解答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有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也有自身要研究的基本问题。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为什么要进行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如何开展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等基本问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本质规定性的揭示。围绕这一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展党的建设实践过程中,厘清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内涵和外延;概括出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本质要求,包括制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纲领、政治路线、政策策略等。

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就是围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纲领、路线和策略等,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政治上加强自身建设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规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1](P286)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在于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类解放的高度,提出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建设的目标,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必然性和科学性。列宁、斯大林为代表的俄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建设的一般原理为指导,独立探索俄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道路和方式,形成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中落后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原则。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先后围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代课题,制定和执行党的纲领、路线和策略,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点的党的政治建设理论,以新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体系。

2.为什么要进行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

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存在和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也是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顺利推进的现实需要。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从党内自身建设上探因,就是因为苏联和东欧共产党削弱党的政治建设,导致党的纲领、路线和策略都出现了严重偏差,背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

围绕这一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同程度地论证过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2](P415)。列宁也认为看一个政党是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只有根据这个党的领导者以及它的行动和政策策略的内容才能确定。毛泽东强调党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3](P1298),深刻阐述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邓小平“确立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同时紧密联系这条政治路线开展党的建设”[4](P956),“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5](P404)。

在继承已有成果基础上,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对于如何建设好党,习近平强调“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6]。因此,党“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7],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环。

3.如何开展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

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研究的落脚点。把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作为研究主题,目的就是要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历史过程,总结出一般规律,用以指导在实践中如何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这一问题,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时代化、民族化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方法论问题。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方法论的总原则。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是普遍性原则与多样化道路的统一,各国共产党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基本原理、一般原则为指南,从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主题和现实问题出发,探索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民族化、时代化的实践路径和特殊规律。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

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理论基石、理论精髓、主体框架和基本范畴,构成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使之区别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其它方面。

(一)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本体论、地位论、目标论

理论基石是对事物最深层本质和最基本规律的认识[8](P117)。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石,它们反映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一般规律,是对其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的本质性认识。内容含括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本体论、党的政治建设地位论和党的政治建设目标论。

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本体论,是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这个基本问题的解答,揭示在政治上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涵盖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主要内涵、基本要求、发展历程,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其它方面的关系等本体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地位论,是对“为什么要进行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这个基本问题的解答。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政党,就是围绕自己的政治纲领、按照自己的政治路线、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政治集团。不讲政治,离开了自己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目标,也就不成其为一个政党了”[9](P360)。这一重要论述,阐明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是党之所以为工人阶级政党,之所以是一个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政党的前提条件,是党坚持和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纲领的根本路径。

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目标论,是对“如何开展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这个基本问题的解答,揭示在政治上怎么样建设党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使私有财产制度……被共产主义制度所代替,后者是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在这种社会组织下,一切劳动工具将人人有份”[10](P773)。列宁把它称之为党的最高纲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也坚持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一以贯之。因此,对于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最为根本的是始终坚持共产主义最高纲领,并根据最高纲领、具体国情、时代特点和人民意愿,确立和执行相应的最低纲领、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推进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民族化、时代化,为逐步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纲领而不懈奋斗。

(二)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

作为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全过程。

其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不断结合的过程。从马克思、恩格斯阐明党的最近目标是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党的长远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到列宁制定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再到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不同时期的基本纲领和坚持共产主义最高纲领的整个历史过程,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从创立、丰富到发展的内在逻辑,蕴含着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辩证统一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3.发生高淀粉酶血症或AP的危险因素: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与肿块位置有关,但与患者性别、年龄、胰腺炎病史、肿块类型、细针规格以及穿刺次数和内镜操作经验无关(表1)。发生AP的7例患者情况见表2,肿瘤位于胰头部的患者术后发生AP的风险高于肿瘤位于胰体部患者,但无统计学意义[1.09%(6/548)比0.25%(1/393),P=0.249]。胰腺实质性占位与囊肿占位、初学者与有经验内镜医师操作的术后AP发病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63%(5/795)比1.37%(2/146),P=0.298;1.28%比0.57%,P=0.374]。

其二,“统一论”是这一理论体系唯物辩证法的集中体现。以“统一论”为基础,党的政治路线、政策策略也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精神。“统一论”的辩证法精神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纲领理论、政治路线理论、政策策略理论,与不同历史阶段制定的具体行动纲领、路线和政策策略的辩证统一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纲领理论、政治路线理论和政策策略理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形成的具有世界观意义和方法论价值的一般性理论原则,对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各个时期的具体行动纲领、路线和策略具有理论依据的指导作用;各个时期产生的具体行动纲领、路线和策略则从实践层面既检验一般性理论原则是否正确,又以新的经验丰富已有的理论原则,从而推动着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其三,“统一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历史的、具体的。党的最低纲领会随着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变动,“统一论”就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和新的世情、国情、党情去把握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具体统一。

(三)主体框架: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一般原理与具体运用

主体框架由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历史与现实维度交织构成,要反映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一般原理与具体运用,要揭示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最终目的的一致性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具体道路之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一般要求,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纲领理论、路线理论和政策策略理论中普适性的理论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借助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确立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从而奠定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理论基石。列宁、斯大林等俄国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纲领理论,提出要制定一条反映党纲基本要求的政治路线,并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建设党;提出党的纲领、党的政治路线需要依靠党的政策策略去贯彻执行,因而党的政策策略正确是党的生命。

其次,各国共产党形成具有本国特点和时代特征的政治建设的具体方式与实践经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各国共产党人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这些基本原则,才有可能制定出“明确的积极的纲领”。但是在实践中,不同国家在不同阶段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就有所不同,那么党的最低纲领、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的具体内容也必然有所差别。以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一般原理为指导,各国共产党政治建设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具体方式,形成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实践经验,并上升为理论观点,以此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理论体系。

第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也构成这一理论体系的主体框架。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策略的内在的有机的联系。具体来说,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纲领是制定政治路线的基本依据。当党的纲领基本属性确定了的时候,它就是制定政治路线的基本依据。二是根据党纲制定的总路线由于其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它是制定党的具体纲领的依据。三是党的纲领、党的政治路线是制定党的政策策略的依据,党的政策策略是在实践中对党的纲领和政治路线进行落实的具体方式。

(四)基本范畴: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策策略

1.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纲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纲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范畴,是这一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起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纲领分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最高纲领是制定最低纲领的依据,是判断一个政党是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标准;最低纲领是最高纲领的阶段性目标,为实现最高纲领服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体系一对最基本的范畴,决定着这一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二者的辩证统一又是这一理论体系的精髓所在。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历史的、具体的辩证统一过程,促进这一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路线:总路线与具体路线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路线,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实现党的主要任务而制定的行动纲领和基本准则,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体系发展中形成的基本范畴,它是总路线与阶段性具体路线的辩证统一。

从马克思、恩格斯“多国同时胜利”的总路线,到列宁“一国首先胜利”的总路线;到毛泽东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到邓小平制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从大时代背景下的总路线到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具体路线,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路线呈现出连续性与阶段性、总体性与局部性相统一的特征。总路线是制定具体路线的直接依据,具体路线是为总路线而制定的阶段性目标和具体实现方式。具体路线还包括不同工作领域的具体工作路线,它也是根据总路线制定,受总路线制约并为其服务。总路线与具体路线统一于共产主义最高纲领的实现过程之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总路线与具体路线的历史的统一过程,是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实践发展和理论发展的重要工具。

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策策略:总政策与具体行动策略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策策略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的具体化,是纲领和路线从确立到实施的关键环节和操作手段。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策“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党的政策分为总政策和具体政策”;策略是“为达成一定历史时期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而实行的原则和手段”,在“总政策的许可范围内,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标,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11](P22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策策略也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体系发展中形成的基本范畴,总政策和具体行动策略的辩证统一过程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形成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拓展了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的政治建设六个方面内涵,包括首要任务、政治路线、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政治能力、民主集中制。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对党的政治建设提出了七个方面的要求:“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12]。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范畴,包括4类主要范畴、15个主要概念和70多个与党的政治建设相关的词汇[13](P103)。这些概念和范畴赋予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新的时代内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构建的主要内容

根据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理论构建的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的最终意义在于实现全人类解放

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不是单纯地指党在政治上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的意义,而是具有最彻底的意义,即实现全人类解放。共产党领导的阶级斗争是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重要方式。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指出,公社“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14](P59)。也就是说,劳动的解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结果,是彻底的革命的结果。而进行彻底革命,必须要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对此,马克思、恩格斯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在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必须建立一个国际范围内的政党,认为它“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1](P291)。 到70年代,马克思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经验时认为,没有一个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作为领袖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无论是形成一个国际范围内的政党,还是形成每一个国家的独立政党,其彻底的意义都在于通过阶级革命实现劳动解放,即全人类的解放,即共产主义。

当然,“‘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促成的”[1](P75)。资本主义社会实现了人的解放的第一步,但是这也经历了一个长久的历史过程,直到工业革命,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时代才真正来临,人们才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获得了第一次解放。人类要实现彻底解放,只有共产党领导的政治革命,只有共产主义纲领和目标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社会主义生产力。所以,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纲领。只有当人们从繁重的、简单重复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人们才能够彻底摆脱物的奴役,获得第二次解放,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政治建设的历史责任所在。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

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它为全党指明斗争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道路。《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完备的纲领性文件,它向全世界阐明无产阶级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从中夺取政权;无产阶级要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把生产工具集中在自己手中,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最终达到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的目的。马克思恩格斯还为无产阶级政党规定了实现共产主义纲领的基本道路,就是暴力革命,当然,如果有条件能用和平的办法达到目的,共产主义者也不会反对。1864年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是共产党的又一个纲领文件,它总结了1848年以来的革命经验,进一步揭露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剥削的本质,说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利益对立,指明无产阶级必须在自己的独立革命政党的领导下,夺取政权。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进一步细化了共产主义纲领,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行动纲领,并描述了共产主义不同阶段的经济政治特征。认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有一个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只能实行无产阶级革命专政。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由于还带有资本主义旧社会的痕迹,还不得不按照“资产阶级权利”,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分工已经消失,且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后;在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且自身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个人实现全面发展,生产力巨大增长起来,集体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之后,社会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14](P306)。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制定了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的原则性纲领,还亲自指导了德国、法国等国家制定无产阶级党的政治纲领。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

(三)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党的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其中,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和中心环节,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性质、方向和效果。离开了政治建设,党的思想路线、织路线就会出现偏差和失误。在民主革命时期,强调着重从思想政治上建党,是毛泽东建党思想和建党实践的鲜明特色。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在实践中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调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建设党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党建工作的根本原则。江泽民也指出:“我们党历来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是我们党提高自身凝聚力、战斗力的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坚持拒腐防变的一项根本性措施”[15](P166)。胡锦涛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源于对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目的和党的宗旨与性质的深刻理解,在内容上与党的共产主义长远目标是一致的,体现了胡锦涛对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视。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项建设,是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方法论特点,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体现在“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之中,以政治上的加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16](P2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党的政治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在坚定政治信仰、增强‘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17](P92)。历史表明,注重从政治上建党,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和基本经验。

(四)“两个维护”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从目标的角度来看,党的政治建设是总目标与具体目标的统一,党的政治建设的总目标是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具体目标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16](P3)。具体目标为总目标服务,坚定政治信仰是为实现全党思想上的统一;强化政治领导是为实现全党组织上的统一;提高政治能力是为实现全党行动上的统一;净化政治生态是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的政治条件[13](P103)。而实现党的政治建设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都离不开党中央的权威,离不开坚强的领导核心,这正是为什么要把“两个维护”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的依据。一百年来,在党的最高政治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和推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从总结经验的角度,根本原因在于全党在完成和推进这些大事的进程中,能够坚决维护历届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者在党中央的核心以及全党的核心地位。在党的领导下,坚决执行党的政治路线,进而实现党的历史使命。

(五)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建设党

围绕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经验总结和基本原则,党的政治路线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和前途,决定着党建科学化水平。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建设党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党的政治路线正确与否决定党及其所领导事业的成败。党的政治建设史表明,当党的政治路线正确,并且在党的建设中得到有力执行,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才能前进一步,我们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执行,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执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坚持与执行,促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当党的政治路线错误,且党的建设又围绕这条路线进行,党的建设也会受到损失,如我们党对八大二次会议制定的“大跃进”路线的执行,导致三年饥荒的严重后果。二是党的正确政治路线的确立与执行,依赖于党的建设状况。正确政治路线的确立首先需要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路线为前提;正确政治路线的执行需要一条组织路线来提供动力和保障。三是党的政治路线确立以后,党的各方面建设就要紧密围绕它来开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将“政治路线”拓展为内涵更加丰富的“把准政治方向”,指出“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17](P93)。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党的建设的“政治指南”。

猜你喜欢

政党政治纲领政党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抗战宣言书:《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中西方党际监督比较研究及启示
英国政党政治与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共识
新时期中国参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内涵探索
处理同事关系的九条“纲领”
第二届中欧政党高层论坛第一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