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伟大建党精神对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育*

2022-11-24李巧巧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苗 苗,李巧巧

(山西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1]2立足新时期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任务,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的行路人,其理想人格的培育至关重要。大学生理想人格是指一个社会中由国家倡导和推广、被人们推崇和认可的大学生的完美人格。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教育动员大会上对新时代青年提出了六点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构成了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重要内涵。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实践的精神之源,以其逻辑严密的层次架构和历久弥新的精神效用为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育提供助力。

一、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作为伟大建党精神逻辑架构的认知层次,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以什么样的真理旗帜,朝着什么方向迈进的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自觉和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的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的理想是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熔铸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2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为工人阶级提供实现自我解放思想武器的马克思主义真理,根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作为源头活水不断中国化和时代化,在革命性实践中得到检验,在时代问答中得到发展,不断开辟新境界,赋予时代新内涵,作为行动指南指导中国共产党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接续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习近平指出:“只有铸牢理想信念之魂,才能经受得住各种考验。”[2]4-15在向共产主义伟大构想一步一步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以强大无比的崇高信仰和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的坚定信念,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危机和挑战,前有李大钊:“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的慷慨就义,后有以生命践誓言的黄文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员用行动践初心、以生命赴使命,[3]9-14擎起真理的旗帜,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展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守为培育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指明了思想方向。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每一段革命岁月,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员凭着理想信念的明灯一往无前。另一方面,新时代大学生出生于和平年代,没有经历战火纷飞的洗礼,体验国家民族遭受苦难的深重,加之现实世界和网络生活中各种诱惑和干扰,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而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铸就的鲜明政治品格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光辉形象为大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提供指引。中国共产党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源于坚定的思想理论,坚持不懈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终身课题是使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坚定理想信念的思想密码。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掌握是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根基。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主渠道,要将真理的种子播撒在大学生心中。“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11,思政课教师要用生动风趣的语言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深、讲透,达到说服大学生的目的。同时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作为批判的武器同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想、错误理论作斗争,扭转错误认识,达到正本清源的效果。“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4]11,大学生一旦求得马克思主义真经,就能武装头脑,坚定信念,指导实践。其次,大学生自身要从思想和行动上主动探求马克思主义真理。思想上要正确对待高校设置的四门通识必修课程。抛弃“反正不挂科,划水也能过”的错误思想,学中思,思中信,信而行。结合四史学习,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马克思主义真理潜移默化地武装头脑。行动上要积极阅读一些马克思主义专著,例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等。尽管晦涩难懂,但是其中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蕴含着真理的光芒,大学生能从中获得巨大收获,实现思想升华,深刻改变看待世界、社会的方法和眼界,体验陈望道“真理的甜”。

二、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培育大学生本领担当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作为伟大建党精神逻辑架构的行动层次,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的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自觉和任务导向。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指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5]2。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在经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的失败后,风雨中的中国摇摇欲坠,内忧外患,人们热切期望一个坚强的政党带领他们开辟出一条新的救国道路。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和愿望,将救国救民的担子挑了起来,以不可阻挡的趋势登上了时代舞台。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冲锋在前,战斗在前,遇到危难和灾害第一时间奋斗在一线的永远有中国共产党员的身影。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共产党不断回应新时期、新阶段人民群众新的期盼,依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强大的政治勇气进行自我革命,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5]2,面对四个危险和四个挑战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强化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始终以初心赢民心,以生命践使命[6]9,承担起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重担。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展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目标和担当行动为培育大学生本领担当提供了目标导向。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从建党时就明确自己的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在担当使命的征途中分阶段、定目标,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当前,青年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应当要明确新时期自身的目标任务和行动指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引下,接续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实现路径是做好本职工作,掌握本领技能,以本领助担当,以本领强担当。首先,学校和社会作为大学生掌握和锻炼本领的重要平台,要根据专业背景架设丰富多样的实践渠道,增进校社合作,基层锻炼,国际交流,项目合作,完善大学生联合培养机制,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双向转化。其次,大学生自身要增长知识见识,强化知识储备,筑牢知识本领。既要立足本领域本专业,又要延伸其他领域其他专业,拓展知识广度和深度。既要立足国内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又要放眼国际最新科研成果,具备中国情怀和国际眼光。最后,大学生要端正求学态度。让终身学习,与时俱进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普遍具备的品质。要躬身实践,综合发展,筑牢能力本领。用好社会大平台,积极寻求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渠道和机遇,将无字之书与有字之书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刻苦钻研,掌握真才实学,朝着成为现代化发展急需人才、全能型人才的目标奋进。

三、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作为伟大建党精神逻辑架构的特质层次,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以怎样的坚强意志面对和克服前进征途上的困难和挑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风貌和意志品质。习近平指出:“我们讲的斗争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5]2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英勇斗争史。[7]31-3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是为了唤醒沉睡中的中国民众,推翻三座大山压迫,建立一个新中国,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是为了打破资本主义的封锁,在资本主义建构的国际框架里站稳脚跟,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变贫穷落后的新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是为了在国际交流上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以更高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为了带领中国全体人民奔向小康生活,增强人民幸福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示文化自信的中国;全面打击境内境外敌对势力和黑恶势力,维护中国人民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整治生态污染和环境破坏,营造碧水蓝天的居住环境,在各领域各方面带领中国人民强起来,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展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和坚强意志为培育大学生的奋斗精神作出了精神表率。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实质就是奋斗精神,熔铸在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幸福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的具有时代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印证在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艰苦奋斗汇聚而成的伟大成就里。另一方面,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成长于物质富裕的环境下,没有吃过苦受过累,心理韧性不足,在挫折面前容易一蹶不振。面对就业市场的求职压力、职场上资本的剥削和各行各业加速的内卷化,部分大学生选择躺平,寻求安稳的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还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阶段,易受“丧”文化和“佛系”思想的诱导,与“奋斗精神”背离。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为新时代大学生磨练坚强意志,砥砺奋斗带来了精神鼓舞。新时期,面对复杂交织的社会大环境,青年大学生要明晰无论是实现个人幸福还是担负民族复兴,承担社会责任,都需要积极向上,不懈奋斗的精神状态。首先,社会上要更多关心关注大学生,从关注大学生就业到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物质精神两方面,软硬两手抓,更多将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红利惠及大学生,创设奋发有为的社会大环境,增强大学生幸福感。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要发挥其育人育心功能,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最后,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青年永久奋斗的传统不能丢,奋斗的青春才是最美好的。面对就业压力和激烈竞争,大学生要丢掉逃避恐惧的精神包袱,摒弃假装努力的无用行动,展现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和奋力拼搏的实际行动,做好自身思想建设和心理建设,警惕消极腐朽思想入侵,躬身实践,学思结合,扎稳扎实,用奋斗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四、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怀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作为伟大建党精神逻辑架构的情感层次,回答了中国共产党的情感维系和政治立场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重要体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担当和人民立场。党性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性[8]4-11,是政党性质、本质属性的外显,包括其立场、观点、方向等。人民性是指人民在社会中扮演角色、所处地位的政治认知。在我国党性和人民性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从理论上讲,我国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从实践上讲,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性和人民性从理论的高度和实践的深度实现了高度统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怀着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9]33-41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展现出的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真挚情感为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怀奠定了情感基础。一方面,爱国与爱民本质上是统一的,中国古代就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民本思想。当前也有习近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因此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同时也内含在对国家民族美好未来的深刻考量中。另一方面,青年大学生普遍爱国热情高涨,首先是由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上了不可逆转的征途,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强烈。其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以及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但是,部分大学生还存在爱国认知偏差和知行不一的问题。将爱国的内涵和外延片面化,孤立化、狭隘化理解,割裂了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三者的联系。爱人民作为爱国的重要内涵和实践展现同样十分重要。部分大学生缺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奉行个人主义、利己主义,集体意识淡漠,集体情感冷漠,缺少人民情怀。因此,青年大学生作为具备逻辑思考能力的成年人,自身要理清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三者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纠正自我认知偏差,做新时期忠诚的爱国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新时代00后道德模范和最美大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例如在抗疫工作中默默奉献的00后大学生以及为国争光的00后奥运冠军杨倩、为国捐躯的00后边防战士陈祥榕,调动起大学生内在奉献品格的文化基因,引导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精神。社会上应当创造弘扬奉献精神的文化环境,完善相关奖励机制,激励大学生积极奉献,服务社会和人民。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丰富和规范党内仪式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