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艺劳育的高职机电类专业实习实训课堂育人目标研究

2022-11-24肖志芳

今天 2022年18期
关键词:机电类技艺实训

肖志芳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51)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培养技艺精湛的工匠固然重要,劳动品质、劳模精神的养成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如何培育“爱劳动、精技艺”的工匠,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面临的头等大事之一,而高职课堂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尤其是机电类专业的实习实训课堂,更是培育装备制造类人才的重要场所,承载着更加重要的改革使命,因此实习实训课堂的育人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1.技艺劳育的内涵

1.1 技艺育人

不仅技艺传承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育人同样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在机电类专业实习实训课堂中,有意识地将工匠精神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是高职院校值得研究的课题。技艺传授的能力一般包含观察力、模仿力、迁移力等能力[1]。

1.1.1 观察力

观察力是技艺生成的前提条件。小孩通过观察大人走路开始蹒跚迈步,理发小哥通过观察理发师剪头发开始拿起剃刀,汽修工通过观察师傅拆装发动机开始拿起扳手……机电类专业亦是如此,焊工、钳工、车工、电工等等,无一不是从观察入手,开始技艺的学习。可见,观察力是技艺传授的关键能力之一。

1.1.2 模仿力

模仿力是技艺生成的必要条件。技艺的学习通过观察,领悟动手要领,在此之后就要开始模仿,不然,那些动作要领永远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不能被自己掌握。机电类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实训的课堂上,通过观察老师的示范,知晓每一个操作的要领,接着就是模仿,在模仿中把操作要领变成动手实践,通过模仿发现问题、纠正动作,习得技艺本领。可见,模仿力是技艺传授的核心能力之一。

1.1.3 迁移力

迁移力是技艺生成的必备条件。迁移力与观察力、模仿力相比较,更多的是侧重于创新能力。有了观察力,通过不断的模仿,可以熟练地掌握技艺,然而,技艺的传承需要一定的创新能力。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技艺的传承也不能因循守旧,需要创新,不然传统的技艺往往面临淘汰的危险。可见,创新力是技艺传授的重要能力之一。

由此可见,观察力需要专注,模仿力需要精益,迁移力需要创新,而专注、精益、创新等内容恰恰是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机电类专业培育装备制造工匠,技艺的传承与工匠精神的培育有着天生的关联,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割裂。

1.2 劳动育人

恩格斯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所谓劳动,是指人们利用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开展的有目的性的活动。劳动的一般包括脑力劳动、体力劳动[2]。

1.2.1 脑力劳动

知识的学习无疑需要开动脑筋,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机电类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实训课堂上,需要学习大量的工艺流程、操作标准和规范,花费脑力,这些尽管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同样也是劳动。

1.2.2 体力劳动

技能的训练需要将知识的学习进行消化,转化成操作实践。机电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练习,熟练掌握技能。可见,技能的习得离不开体力劳动。

不难看出,无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是劳动。机电类专业实习实训的课堂无论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技能操作的训练,劳动都贯彻始终。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劳动品质。

1.3 技艺劳育

技艺劳育是技艺育人与劳动育人的有机结合体,机电类专业实习实训课堂既是技艺传承的阵地,更是劳动育人的场所,技艺育人和劳动育人在育人目标、育人过程、育人阵地等方面有机契合,不可分割[3]。

1.3.1 目标相同

技艺育人是通过技艺的传授,将敬业、专注、精益、创新的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学生。劳动育人是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技能操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劳动品质。技艺育人与劳动育人,两者在育人目标方面是一致的,都是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1.3.2 过程互融

技艺的传承通过观察、模仿和创新来实现,而观察需要开动脑筋、开展脑力劳动,模仿需要消耗体力、开展体力按劳动,创新更需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可见技艺育人与劳动育人在育人过程方面是互融的,两者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两者不可分割。

1.3.3 阵地协同

机电类专业学生通过实习实训习得技艺,需要充分的实习实训场地作为保障。劳动育人同样需要场所,机电类专业的学生除了学校设置的一些劳动岗位,比如在办公室搞卫生、在图书馆清理书籍、在绿化区域修剪花草等,实习实训场地同样是很重要的劳动阵地。可见,技艺育人与劳动育人在育人阵地方面是协同的,两者密不可分。

总之,技艺劳育是将技艺育人与劳动育人有机结合,技艺育人通过劳动来实现,劳动育人通过技艺传授来实施,两者完美契合。

2.实习实训课堂育人目标的定位

湖南机电职院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机电类专业实习实训的课堂育人目标。将“技艺育人”和“劳动育人”融入课堂,构建让学生“爱劳动、精技艺、展技能”的机电类专业实习实训课堂[4]。

2.1 爱劳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劳动教育的纲领性重磅文件——《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该文件明确指出: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因此,如何将劳动教育有效落实到职业院校的实习实训课堂,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面临的艰巨任务和重大课题。

湖南机电职院将机电类专业实习实训课堂打造为劳动育人的主阵地,在技艺的传授中明确劳动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把“爱劳动”作为实习实训课堂育人目标之一。

2.2 精技艺

新时代职业院校大学生是既能掌握本专业精湛技艺,又具备能将技艺应用于实践中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离不开他们。

因此,湖南机电职院同时将机电类专业实习实训课堂打造为技艺传承的主阵地,在技艺的传授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共同学习、制作习得等手段和途径,培养学生的精湛技艺,把“精技艺”也作为实习实训课堂育人目标之一。

2.3 展技能

技艺的传承需要场地,劳动品质的培养需要阵地,无论是场地也好、阵地也罢,都需要一定的保障,这些保障主要包括实习实训硬件条件的保障,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有线上的、也有线下的。

湖南机电职院同时也将机电类专业实习实训课堂打造为展现技能的主阵地,通过课内课外、线上线下、虚实结合,打造立体多元的实习实训场所,把“展技能”亦作为实习实训课堂育人目标之一。

3.实习实训课堂育人目标的改革实践

3.1 打造课堂劳育文化

围绕制度、场域、教法等课堂的三个隐形要素以及教师、学生、资源等三个课堂的显性要素,将技艺劳动精神融入管理、融入教学、融入成长,“三融六进”打造劳育课堂文化[5]。

技艺劳育进制度,把技艺劳育的要求融入到学校课堂教学管理、师生课堂教学行为规范等制度中,做到“事事育人”;技艺劳育进场域,将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场域,形成浓郁的技艺课堂文化氛围,做到“处处育人”;技艺劳育进教法,开展制作中习得等教法改革,动过动手劳动制作掌握技艺,做到“时时育人”;技艺劳育进教师,以技艺精湛、品质高尚为目标培养教师,促进教师能力提升成长,做到“人人育人”;技艺劳育进学生,课内通过劳动习得技艺,课外将技艺服务于社会劳动实践,做到“生生育人”。技艺劳育进资源,构建“知识点+技能点+素质点”三点融合式教学资源,做到“课课育人”[6]。

3.2 制定课堂劳育标准

湖南机电职院根据知行合一教学理论,制定学生实习实训第二课堂劳动教育的标准。围绕机电类专业实习实训课堂“爱劳动、精技艺、展技能”三个育人目标。从德育发展、专业学习、技能等级、社会服务、创新制作等五个维度明确学生劳动与技能发展指标体系,制定各阶段能力标准和培养措施[7]。

通过参加一次劳动志愿服务,撰写一份劳动调研报告,参加一次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劳动”。通过设计一个创新作品,参加一项技能竞赛,参加一次专业实践,培养学生“精技艺”。通过获得一个技能等级证书,参加一次科技作品比赛,参加一次专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展技能”[8]。

3.3 重构课堂劳育内容

将真实工程实践项目和教学项目有效融合,结合产业的新动态、劳动的新形态,以两个真实递进的工程项目为引领,以若干个生产性劳动任务为支撑,设计生产性实训内容。

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围绕“屏幕零件精加工生产性”设计2个递进的工程项目和12个生产性劳动任务,形成贯穿于现代工匠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内容体系,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造性劳动能力。

结语

技艺育人和劳动育人对高职机电类专业实习实训课堂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职教育势必要将技艺劳育融入到课堂改革中,将机电类专业实习实训课堂打造为“爱劳动、精技艺、展技能”的育人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机电类技艺实训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浅谈机电类创业人才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校机电类“双师型”教师培养探究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