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问题引领,打造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

2022-11-24李正军

今天 2022年18期
关键词:圆柱深度核心

李正军

(白银市靖远县北湾镇教育管理中心 甘肃 白银 730605)

核心问题的有效设计和提出,可以帮助深度学习的有效推进。伴随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小学数学为促进与中学数学的教学衔接需要增强学生相关的思维训练和能力拓展,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因此,探究核心问题的要义,促进核心问题与深度学习的结合,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影响学生的中学学习乃至终身学习。

1.核心问题的含义与特点

1.1 核心问题的含义

核心问题的实质是有意义的问题,其设计与提出都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其一是教师对于教材的深入理解,即教师准确剖析具体的知识结构及其内在关联而设计出整节课程的关键与核心;其二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即在核心问题的提出后,教师以此引导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结构体系与脉络,提高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从而实现深度学习,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1]。

1.2 核心问题的特点

1.2.1 潜在性

核心问题的发现与提出,常有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与分析[2]。因此,核心问题是教材中的潜在因子,需要依靠教师研究教材或通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等一系列探究过程才可以被发现与挖掘,才能被应用至具体的教学之中。

1.2.2 关键性

核心问题顾名思义是最关键的问题,其有效提出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热烈讨论,对学生思维拓展和能力训练有着十分积极的重要意义[3]。它与课堂中其他繁杂、细致、浅薄的问题不同,它在课堂中占据主导作用,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它是独一无二的。

1.2.3 灵活性

核心问题可以被应用至不同学科,可以被应用至同一学科的不同知识范畴。因此,它极具灵活性,可以针对一个知识点提出,也可以针对一个章节提出;针对不同教师,它有不同的变换形态;针对不同学生,它有不同的理解与延伸。从而借助核心问题的灵活性,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1.2.4 发展性

核心问题具有发展性,其发展将根据教师教学进度的推进和知识掌握程度的深入等逐步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与脉络,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4]。根据前后关联、螺旋上升的知识推进,核心问题将启迪学生、引发思考与讨论、推进科学探究,从而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经验,落实数学素养。

1.2.5 留白性

核心问题的提出与解答并非就是课程的结束。当学生完成核心问题的解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将持续陷入对话与讨论、质疑与辨析的思维交流之中,从而推动知识结构不断深入、拓展;核心问题在启迪学生、引发思考后,将给予学生大片的思维留白,进而鼓励学生完成自我探索与发现、自我研究与获得,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拓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思维。

2.深度学习的含义与意义

2.1 深度学习的含义

与生本课堂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学习的主体始终是学生。而在深度学习的范畴中,思考的学生是深度学习的学习主体,其注重鼓励学生正视自身学习主体的地位;与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深度学习的学习方式是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其动力原因是学生自身包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深度学习的学习目标指向知识迁移和知识深化,深度学习的应用目的指向生活实际中的数学问题,而深度学习的显著特征是质疑。因此,深度学习是基础学习的拓展与深入,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思考的思维习惯,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能力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2.2 深度学习的意义

基于深度学习的含义,它是针对原有知识完成再认识、在创建和再构造的知识深化过程,引导学生应用辩证思维完成新知识、新思维的知识吸收,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基于深度学习的发生机制,它需要借助创设教学情境和引入问题导学模式才能被学生理解与开始分析。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和问题导学模式的引入,可以有效深化核心问题的意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基于深度学习的维持机制和促进机制,它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参与,即通过生活化教学或模型构建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促进质变从而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知识应用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继而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独立的数学探究过程掌握相应的探究方法和发展相应的探究能力,最终完成数学高阶思维的升华,成功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以深度学习的支持机制为基础出发,它将借助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优势,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或线上教学等形式丰富课堂形式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完成具象化数学的知识简化,从而降低数学学习的学习门槛,树立学生的数学自信,提高综合素养。

综上,深度学习的有效应用,将帮助学生完成个体感知、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的知识深化过程,帮助学生完成体系脉络的剖析和个性化知识框架的构建,最终激发并升华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并完善学生的应用能力,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3.基于核心问题引领,打造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的优化策略

3.1 创设教学情境

基于核心问题引领,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需要坚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赋予教学情境以人性化的设计和层次性的问题推进,从而促进核心问题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深度学习的推进。第一,教学情境具有生活性。因为数学的源头是生活,而数学的归途也在生活,所以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教师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时候,教师可以连接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应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入学生陌生的数学或生活现象具象化数学知识,从而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增加学生对于陌生知识的熟悉感,以此促进学生对此展开深度学习。例如,根据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的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入校园,引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鼓励学生展开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探讨出圆柱与圆锥的含义与特点,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小型的数学探究过程,发展学生的基础探究能力。第二,教学情境具有形象性。因为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至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首先需要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征,帮助学生解决形象与抽象之间的矛盾以促进感性与理性之间的过渡与转化。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当将重点放置在感性与理性的过渡与升华之间,同时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思考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开发,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产生科学发展的互动。比如,根据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的教材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小道具,通过亲身展示与表演为学生呈现“稍瞬即逝”的圆柱,即在学生面前快速转动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在长方形围绕棍子转动期间形成了“圆柱”的形状。继而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发放绕着棍子的三角形,引导并带领学生转动手上的三角形,与学生共同发现,三角形围绕棍子快速转动的期间形成了“圆锥”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跨越与发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询问如“半圆形围绕直径快速转动会形成什么图形”等问题,以此引发学生的课后思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在课后发挥自身主动性完成深度学习。第三,教学情境的本质属性是学科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可以有目的性地开设数学独一无二的严密抽象型教学情境,带领学生感悟数学的魅力与数学的实在。例如,根据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的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引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两位学生各自扮演行进的车辆,让课室环境变为一条公路,在课堂环境中提出数学书上的相遇问题。如此可以引发学生对于生活实际问题的思考,为学生揭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的具体应用价值与形式,有利于使学生获得生活化的鼓舞而产生学习热情,从而展开由主动性驱使的主动学习和学习能力指引的深度学习。第四,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学生将沉浸在有趣的教学环境中而导致情感的迸发,从而促进学生的情感教育发展和营造乐学的学习环境。基于教学情境这一特性,教师在应用教学情境突出核心问题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时,应当注重首先激发自身的教学热情,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落实学生的深度学习。

3.2 引入问题导学

问题导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课堂教学模式,它的实质是通过核心问题以及衍生的一系列有意义的问题完成指导学生的教学过程;期间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此外,问题导学模式的具体应用还将促进传统的单向讲授模式转化为由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导的双向交流模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效率与质量。因此,基于核心问题引领,教师应当围绕核心问题引入问题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促进核心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推进。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以此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导学模式。首先,教师应当在上课前深入研究教材的具体内容、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从而有序、高效地展开相关教学方案的合理设计。继而,教师应当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积极联系生活中的新闻热点,通过新闻热点或生活现象作为教学导入的切入点,消除学生掌握陌生知识的割裂感。最后,教师可以将问题导学模式的所有问题单独独立出来验证问题之间的逻辑联系与知识层级递进,从而提高问题导学模式的可行性,使其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发展特点。比如,在“圆柱与圆锥”的第一节课引入前,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完成若干个密集的点和若干根密集的直线。在课堂开始之后,教师可以随机抽取一两位学生上前仔细观察黑板上的点和线,继而让两位学生走到课室离黑板的最远端又重新观察一遍黑板上的点和线,此时学生可以发现“若干个点可以连成线,若干根线可以连成面”的数学规律,教师以此可以向学生提出“那么若干个面呢”的问题。在问题提出之后,教师应当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或发动独立思考,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提示或给予学生相应的探究工具如若干个四边形或三角形等。此时,有些学生就会指出面与面的不断延伸将会制造更大面积的面;而有的学生则提出异议说若干个长方形的堆积将会形成长方体;但是又有另一批学生指出,将若干个长方形同时围起来可以形成圆柱的形状。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疑问和质疑,可以引导并帮助学生通过教学工具完成一系列的数学探究和问题解答,从而达成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在学生提出质疑与反复验证假设的期间,学生也将促进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和深度学习。

3.3 开展实践活动

由于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且根据小学生客观的认知发展规律,小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获取数学知识的效率更快,相比于普通的理论教学,实践活动教学则显得更为深入与高效,还可以高效地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展,为终身学习夯实基础。因此,基于核心问题引领,教师应当围绕核心问题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教学,从而促进核心问题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持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推进。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以此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教学具象化该数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印象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课堂开始时,教师拿出一个圆柱形的纸盒,在学生的观察之中将圆柱形的纸盒沿高剪开并拆解圆形的上下底,此时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便是一个长方形和两个相等面积的圆形。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从前学习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体的计算面积公式。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询问“每一个圆柱体都可以拆解为这三个图形吗”,以此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推进学生的深度学习。继而,教师可以向学生普及安全教育的知识,随机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将圆柱形纸盒完成拆解与展开,当若干个学生都完成圆柱形纸盒的拆解,就可以以此证明圆柱体的表面积皆由两个等圆和一个长方形组成,从而完成知识深化,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以此设计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教学完成数学知识的具象化,从而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印象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课堂的一开始,教师可以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引导学生回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过程,以此类推至圆柱的体积计算,帮助学生构建起这三个知识点之间的具体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继而,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例子,引导学生将若干个硬币进行堆叠形成圆柱,从而验证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否符合科学常理,从而完成实践活动教学的验证证明,以此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最终落实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3.4 引入多媒体教学

基于素质教育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教育教学大背景,教师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可以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促进现代化教育的持续推进,通过现代化教育的深化反作用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落实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例如,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为例,教师可以在此引入多媒体教学,通过创作相关的教学视频为学生展示圆锥和圆柱之间的体积比,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完成数学知识的简化。又如,根据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线与角”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中的微视频教学,将“线的认识”、“相交关系”、“垂直关系”、“平移与平行”、“旋转与角的生成”和“角的度量”等各大知识点浓缩为一个又一个精炼的微视频。微课的引入可以借助微视频短小精悍、教学速度快等技术优势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驱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开展主动学习;同时微课的引入还将借助微视频给予学生巨大的学习满足感,学生基于持续的学习满足感刺激将不断提升自身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并引导学生完成数学学习、思维拓展和能力训练,最终推进深度学习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基于核心问题引领,打造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需要教师联系教材内容发掘并确定核心问题,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入问题导学、开展实践活动和引入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促进小学生的深度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圆柱深度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