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追求普适性到强化适应性*
——探索新时代五年制高职特色发展之路

2022-11-24

江苏教育 2022年76期
关键词:学制五年制特殊性

李 政

五年制高职被视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创新之举,它开创了全新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实现了对优质中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探索了依托长学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可行之路,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试点。但需要指出的是,在“中等职业教育—职业专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然形成的当下,五年制高职仍然面临着在已有学制体系中的定位问题。五年制高职的发展尽管已历经数十载,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然而,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仍有必要明晰发展的核心思想,确立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探索五年制高职培养的适应性规律

五年制高职作为长学制人才培养的重要制度和组织创新,的确产生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一方面,五年制高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高等教育选择机会,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通过五年一贯的长学制设计,的确能够产生相较“3+3”“3+2”等学制衔接所不具备的人才培养优势,例如有效教学时数高、有利于职业道德的养成和职业习惯的形成等。但当前,在人才培养的细微层面,对于为何要开办五年制高职,什么样的专业应该通过五年一贯制进行培养,五年一贯培养的专业选择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范式,选择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与供需关系有何关联,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条件等问题,讨论并不深入,甚至存在空缺。尽管五年制高职在建制层面确立了合法性,但是想行稳致远,必须对中微观层面的关键问题有所回应,构建专属于五年制高职及教育发展的问题域。

研究五年制高职的适应性,需要找准五年制高职相对于其他类型高职和贯通项目的特殊性。总的来看,五年制高职的特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五年制高职生源的特殊性

五年制高职生源具有两个突出特点:本土性和未成年。五年制高职的生源基本来自本省、本市甚至本区县内,本土化的生源构成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和在地企业的联系。这对于降低学生的流动性、提升学生的本地就业率大有裨益,甚至可以优化现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基本形态和操作模式。此外,五年制高职学生绝大多数要经历从未成年到成年的在校过渡,学生的身心条件、价值观等都在这5 年内产生了巨大变化。这给学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思想教育工作模式如何创新,师生关系如何实现动态调整,教师育人模式的动态完善,等等。

2.五年制高职组织的特殊性

五年制高职究竟是按照中学进行管理,还是按照高等院校进行管理,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会对五年制高职的组织定位和内部治理产生不同的影响。五年制高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办学形式,培养专科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其理应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但是由于学生入学时为初中毕业生,因此行政管理上又被划入高中阶段教育的范畴。这种相对错位的组织定位,带来了组织内部治理行为的失配问题,突出体现在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受限,同时也使学校在和三年制高职争取国家和省级资源中存在一定劣势。五年制高职的组织定位问题不仅要在认识上予以澄清,更要在具体的治理体系和模式中予以明晰。

3.五年制高职在学制设计上的特殊性

同中高贯通、中本贯通、专本衔接、本硕连读等一样,五年制高职本质上也是一种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贯通人才培养的最大优势是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通过将高层次人才培养理念和资源前置,实现早介入、早培养、早成才。五年一贯的学制设计淡化了中职和高职的分界,将课程体系合理分布于5 年的成长期中,在效率上比“3+3”的自然衔接学制高,在衔接的水平上比“3+2”的贯通学制高,但也产生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例如,如何根据专业特性合理分配5 年的课程内容;在长时间的连续学习中,如何处理好企业用人和学校培养之间的关系;课程结构、形式、评价等是否可以有所创新以匹配连续长学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等等。普通教育内的本硕连读、本博连读、硕博连读等贯通培养项目在人才培养创新中有很多有效的尝试,例如学术导师提前介入、为每个学习阶段设定一个里程碑式的任务等,职业教育的贯通培养也应有所创新,确保学制的连续设计能真正发挥应有的效果。

二、夯实五年制高职办学的制度化基石

规律的探索需要实践的验证和完善。五年制高职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也面临很多新挑战和新问题,未来应通过制度创新的方式,破除五年制高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1.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办学自主权,落实二级管理

五年制高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展空间受限的情况仍然存在。例如,教师招聘的自主权缺失导致学校难以及时引进高质量师资或科研力量;教师考评机制和职称评定序列的限制导致很多教师难以在研究员或教授序列评定职称。从这个角度看,扩大办学自主权是解决五年制高职发展质量问题最为紧迫的举措。扩大办学自主权并不是一定要争取升格或改变管理归属,而是能在现有的管理格局中获得更多的自主发展权限。这种对自主发展权的争取,是基于五年制高职在人才培养规格、生源特征和发展方向等方面的特殊性而言的,是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的重要体现。

此外,治理结构上应注重对五年制高职在二级管理、治理制度建设、高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维度的评价。高等教育治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发挥中间组织的治理效能,以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为代表的中间治理组织在学校运转、质量监控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职能。这种学术治校的风气及对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贯彻,是未来五年制高职治理水平评估的重要观察指标。

2.办学评价标准改革:体现高教特征,反映职教特色

五年制高职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其内部治理、办学理念等方面都应该体现高等教育的特征。尽管目前五年制高职大多仍按照中等职业学校的建制进行管理,但未来对五年制高职办学质量的评价应逐步过渡到高职层面。具体而言,对五年制高职办学标准的评价应从以下3 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重视五年制高职的教科研层次和质量。应重点评价教师在技术研发、产品研发、生产实践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成果,倒逼教师重视自身专业科研水平的提升,以及以科研能力反哺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二是在治理结构上注重对二级管理、治理制度建设、高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维度的评价。三是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瞄准区域内产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变化,重点关注中小微企业对复合型人才、规模产业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真正体现五年制高职在服务区域中小微企业和在地生源生涯发展方面的独特功能。

此外,未来五年制高职的办学评价标准应把职业教育特色放在首位,强化五年制高职在发展方向、人才培养规格、教科研、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特殊性。与普通高中相比,五年制高职的职教特色主要体现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生源的独特性及教学研究选题的特殊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特殊性及课程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和灵活性等。同时应该在制度层面强化省、市级的职业教育教研体系建设,提升教研工作对职业教育办学的促进作用。

3.人才发展制度改革:深化1+X证书制度,改革职称制度

五年制高职要将学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达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技能水平的提升的目标。1+X 证书在制度层面为此提供保障。1+X 证书的本质是人才培养的复合性和核心素养的指向性,其特色在于“1”与“X”之间的协同配合。“1”所代表的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培养为职业领域专项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基础,而“X”所代表的专项能力的形成又反过来促进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效果巩固和内涵丰富。未来,五年制高职应该通过1+X 证书制度深化课证融通,提升五年一贯体系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职称制度是评价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能力的一项主要制度,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但目前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之间的衔接度不高,很多领域暂时无法评定职称,人才培养环节难以和职称制度评定之间融通,职称制度和学历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之间没有形成积累、转化等机制。因此,深化高技能人才的职称制度改革,是发挥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优势的重要制度支撑。职称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破除工作年限在职称评定中的不合理限制,开辟更多的工程技术职称类别,并对高等职业教育学习经历予以合理的认可和转化。

猜你喜欢

学制五年制特殊性
《五年制高职一体化育人论纲》推介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五行真经
代数中的从特殊到一般
学理与法理:中小学学制变革的依据
学制不缩短,那要怎么改?
代数中的从特殊到一般
代数中的从特殊到一般
五年制高职 人才培养方案的标准化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