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职能定位及优化建议

2022-11-24薛丽芬路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环球市场 2022年27期
关键词:内审审计工作企业

薛丽芬 路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来,企业的内审、内控和风险评价等组织活动,受到来自上交所、证监会等国家机构的高度重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运作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规定中,对企业内部审计提出全新的标准要求,这就需要企业精准定位内部审计功能与岗位职能,开展高质量的内审工作,实现审计风险的有效识别,带领组织整体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但如何采取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应用价值,是现代企业值得深度思考的话题,也是本文的重点研究课题。

一、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分析

(一)以监督为目的的财务收支审计

内部审计是以“两权分离”为需求的新型管理模式,也就是企业管理权、生产所有权相互分离而产生的受托责任关系,其存在的意义,便是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与管理,判断财务报表、会计记录等重要资料是否真实且可靠。财务收支审计的涉及领域比较广泛,主要包括:①以会计资料等经济信息为基础,查看是否在国家法律规定范围内合法填写;②加强企业财产与资金检查,保证各项内部资源的安全与完整性;③重点查看经济活动、经济业务以及财务收支等重要经济活动是否合法,能否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符;④加大会计控制有效、适用的检查力度;⑤审计人员的审查重点,主要以执行层、管理层的经济业务处理为侧重点,使保证企业管理决策合理性的有效手段。

(二)以考核为目标的经济责任审计

伴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但扩大,所涵盖的业务领域愈加广泛,管理层次也就随之增多,导致企业利益主体与内部投资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而各层次管理人员的严格选拔与任用,自然成为当下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方向。对于被审计单位各层级决策者、经营生产负责人工作作风、职责履行情况的审查与测评,俨然成为当下内审工作的重点内容。以经济责任审计为导向的内审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被审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评价;二是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完成情况,例如:财务收支、外部投资、经营收益、担保情况以及经营目标的完成度;三是要求审计人员找出审查重点,便是以经营目标实现情况为基础,对各项经济活动、非经济活动的完成情况进行严格审查,为实现目标作出努力。

(三)以延伸审计职能为目标的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属于政府审计方式中的一种,主要以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经济活动为主要对象,是以审查评价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为内容,以提高组织机构经济效益为目的所实施的审计方法。针对现阶段的审计工作来看,企业经济审计的内容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对被审计单位的部门、岗位职责及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价;查看现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内容是否完善,能否满足当下企业的经济发展需要;针对被审项目,是否在经过慎重选择下确定,查看审计项目的效益价值;对各项项目执行期间的问题进行追踪管控,分析短板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与措施,以此保证整个经营项目的实际效益情况。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维护企业的利益

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在企业利益维护方面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以企业的财务报表、会计资料为基础,加强信息真实性、准确性的检查力度,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展开深入审查,在保证经营活动项目合法的同时,确保企业的各项经济项目能够在国家法律政策、财务制度下规范进行。并且,通过加强财务信息的对比分析,能够便于企业经营管理中职务侵占、徇私舞弊等不良问题的及时发现,促使企业的利益得到有力保障。并且,通过开展内部审计,加强财务信息分析、财务审查以及财务监督,准确掌握企业资金的使用方向、金额,最大限度规避资金滥用、过度消耗情况的发生,真正起到维护企业经济效益的效果。

(二)有助于企业经济损失的控制与降低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和确认活动,是监督、审核、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真实合理性的有效手段。内审工作的实施目的,能够以保证企业经济活动为基础,严格把控活动项目质量关,是企业实现良好发展的有效途径,自身具备显著的风险防范作用。通过开展事前决策审计,严格审查企业资金投放,审计投资风险,将企业的经济利益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仅如此,将内审重点放置在企业经济合同审计中,能够有效排除合同履行期间的纠纷因素,减少纠纷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与冲击,严厉杜绝多种不必要的麻烦与经济损失的出现。

(三)促进企业完善管理体系

内部审计贯穿在企业经营建设全程,与各部门的业务情况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内部审计的顺利开展,促使企业各项运营情况得到真实体现,并将最终审计结果及时上报至企业领导部门,使领导干部清晰了解各项业务活动中存在纰漏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手段进行改进。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推行,推动了内部控制的准确落实,企业管理流程与人员工作行为得到规范,管理组织得到优化,进一步促进企业管理体系的完善,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不仅如此,通过加强财务分析审查力度,详细了解企业资金使用去向、流动情况,以便企业领导准确掌握真实财务状况与运营情况,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企业开展内部审计的优化策略探讨

(一)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增值型审计工作模式

在我国《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政策文件中第三条内容中重点强调,“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内部审计人员。”为此,企业在建立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时,企业应认真解读理清审计业务范围,梳理工作重点,从组织架构、制度流程、资源投入、技术支撑等多方面入手,不断完善保障管理体系,实现制度化、专业化的审计工作,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审计服务。

首先,高效权威审计组织体系的建立。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时,需要将其划分至企业董事会、党组织范畴内,同时增设审计委员会,配套落实总审计师制度,只接受来自企业董事会与党组织的直接领导,认真完成审计报告制定工作,以此从机构设置方面,更好满足新时期审计工作权威性、独立性的基本原则。

其次,内部审计质量考核体系。在该体系的建立环节,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从内部审计计划、实施过程以及报告阶段三个方面入手,保证每个审计流程设置的合理规范化;加强审计考核机制建设,主要分为部门自评、同行评审两种形式,对审计成效做出客观评价;成立内审质量评价制度,搭建内审绩效管理模型,合理运用定量化审计指标,对内审工作成效做出综合衡量,为“降本增效”目标实现打好扎实基础。

最后,内部协同机制。通过建立内部协同机制,加强企业内外部的协调与沟通,全力构建起良好的协作文化。针对企业内部,需要搭建起完善的信息监督共享机制,要求财务部、业务部、纪检监察部门积极参与到其中,协同审计人员完成审计信息的搜集、分析与汇总,并对审计成果进行“双验收”处理,以此形成监督合理,确保整改问题的及时发现、准确落实。对于外部经营环境而言,需要在当地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外部审计师的正确带领下,强化审计结果的合理运用,提高其应用价值。为保证内审工作的独立与专业性,企业可以与专业审计机构建立长期战略关系,向其购买审计服务,避免因主观因素存在而影响工作效果,以此来保证审计工作的权威与严谨性。

(二)优化内审流程,突出审计工作重点

为保证内部审计的有序进行,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对审计流程做出明确规定,重点指出审计重点,指明工作执行方向。

其一,合同审计。重点检查合同签订双方是否具有行业资质证明,查看合同内条款条例是否真实、完整、合法,双方的合同权限是否得到明确,合同条款与前期准备材料二者之间是否保持高度一致,强化补充合同的内容审查,做好合同当事人合同职责履行情况的追踪管控。

其二,采购与付款审计。加强物资采购价格的审计管理,主要审计内容包括:采购计划、供应商选择、采购项目招投标、合同签署、入库验收、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根据其资料文件开展相应的审查工作。

其三,成本费用审计。企业生产期间的材料出入库、劳动消耗定额、部门预算控制等项目执行情况为成本审计重点,通过系统性的检查监督,深度挖掘企业内部成本潜能,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费用的损耗,提升其效益潜能。

其四,销售与应收账款的审计。针对项目销售期间的合同签订、商务判断、出库发挥、账目回收等重点项目,实行全过程追踪管控,尽可能降低债权损失对企业带来的影响。严格控制货物仓储量,加强过程控制力度,严厉杜绝资金闲置、存货损失浪费情况的出现。

(三)合理借助中介机构力量,便于审计新职能的发挥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内部审计要开展多类型的审计业务,企业在实行内审工作时,不应局限在外包方式中,还需灵活运用补充式外包、咨询式外包、全部外包等多种外包形式,梳理内部审计业务,将工作量大、核心审计项目向中介机构进行外包处理。在此期间,内审机构要恪尽职守,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对外包审计业务的目标、标准、范围、质量、期限等进行明确规定。针对中介机构的筛选,需要充分考虑业务水平、行业信誉度等重要参数,督促中介机构认真落实审计职责,严格把控审计质量关。通过企业内部审计与外审机构二者的融合运用,从内、外双方角度出发,补充审计内容,扩大审计范围,促使审计新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四)强化审计结果运用,突出指导职能

企业应全面加强内部审计的结果运用,建立成果共享机制,对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项目完成情况做出相应判断。因为审计工作关系到诸多内容,所以需要搭建起多部门联合闭循环机制,根据审计结果进行问题判断与整改。在此期间,需要落实配套的内审结果整改追踪管控机制,对企业内部的整改情况实行全过程管控,对于整个效果不佳的部门,需要在企业内部进行通报处理,联合督办权限部门进行督办通知下发,以此保证内部审计效果。加强内部审计分析,定期汇总审计成果,制定成审计报告形式,定期上报至领导部门,为企业经营决策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根据审计工作执行情况,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将审计参与职责准确划分到各部门、各岗位,对于配合不佳、玩忽职守的部门和人员,实施严格问责处理,酌情做出相应的惩罚工作,以此来保证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同时,将审计结果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标准,通过与员工的个人利益相互挂钩的方式,利用奖惩分明的激励手段,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使其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内审工作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指导作用。

(五)做好审计风险控制,增强企业风险应对能力

风险是企业发展道路中不可避免的重要话题,也是开展内部审计的核心内容。在开展审计风险管理时,企业应适当拓展风险分析视阚,提升风险敏感度,以风险导向审计为突破口,针对重大审计风险类型,应建立内部风险防控体系、风险预警检测机制,做好风险隐患的追踪管控,通过“外重预警、内重防控”的方式,夯实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基础。此外,企业需要适当创新审计工作形式,合理运用现代化手段,搭建数字化审计平台,在传统审计模式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下,搭建起完善的全过程风险检测与预警审计系统,全力推动风险预警、风险提示的准确落实,促使风险审计管理工作得到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将各类审计风险控制扼杀在萌芽阶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属于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分支,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不但能够规范企业各项经营活动,还能够对相关业务情况实施有效监督,为优化、完善内部管理体系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企业需要给予内部审计高度重视,深刻意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充分了解内审工作内容与职能定位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战略,适当优化审计工作流程,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加强风险防控,从多角度出发推动内部审计的准确落实,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内审审计工作企业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