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2022-11-24樊婷婷陈松林高丽杰

关键词:养老银行社区

樊婷婷,陈松林,高丽杰

(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41)

一、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概念界定

(一)国外观点

时间银行缘起美国,20世纪8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埃德加·卡恩提出了时间货币的概念,起初是为了应对经济危机、高失业率及人力资源浪费,试图使用时间货币获得产品和服务的效果,帮助别人一小时可以获取一个单位的时间货币,从而换来别人对自己一个小时的帮助[1]。德国、日本等最先将时间储蓄应用于养老服务。德国推行时间储蓄服务是为解决养老服务人员不足的困难,通过让公民利用闲暇时间为老人服务,将服务时间存入提供服务的时间储蓄卡或劳务档案中,当该公民需要有人照料护理时,再把储蓄的时间提出来享受免费服务。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时间储蓄养老服务发展得比较成熟,不仅能够运用信息技术管理时间银行,而且政府完善了时间银行的法律法规,严格规定了模式运行的资金来源、权责关系和培训等[2]。

(二)国内观点

我国时间储蓄养老服务是中国学者在国外学习后引入中国的。上海虹口区的晋阳居委会在1998年初最早推行时间储蓄型养老服务,并制定了相关的措施、方法及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现在时间银行广泛运用于社区实践,将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的时间存进银行,等到自己高龄时可以用存下的时间兑换养老服务[3]。中国对时间银行的概念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劳动代际交换说、劳动成果延期支付说和志愿服务时间积累说[4]。劳动代际交换说认为时间储蓄是一代代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存储时间并在需要时提取服务的一种养老模式[5]。劳动成果延期支付说的提出者认为时间储蓄本质是劳动成果的延期支付,时间银行中储蓄的劳动成果是指等量时间的劳动,且支付周期较长[6]。志愿服务时间积累说认为时间银行是志愿者存储时间积累服务时长,待自己需要时支取同等时长的服务。时间银行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时间银行不限制志愿者年龄,他们通过储蓄时间满足年老时的服务需求。从狭义上讲,时间银行仅指低龄老人的志愿服务活动[7]。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概念界定主要从目的、方式、作用来描述的,目的是应对社会老龄化和养老服务队伍不足的养老压力;方式是在社区设立时间银行站点,积累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的时间,待自己需要服务时可以兑换养老服务;作用是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已经成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一种创新养老模式,是积极老龄化理念的充分体现。

二、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理论基础

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理论视角出发,学者们研究了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

(一)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社会学理论基础

陈际华(2020)从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研究了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发展困境及对策,主张加大对志愿养老服务的宣传推广,增加老年人志愿养老服务参与路径[3]。李海舰、李文杰、李然(2020)扎根理论,探明了时间银行的构建思路,旨在打造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一体化的养老服务生态[8]。杨帆、曹艳春(2019)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分析了我国时间银行的四个模型,并提出了改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政策建议[9]。徐雅(2016)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资产建设理论应用于社区发展,形成了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社区微公益坊”新模式[10]。综上所述,学者们从社会学理论出发,研究了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难点、应对策略、构建思路、影响因素及发展模式,关注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法学理论基础

王笑寒(2020)在社会法视域下研究了时间银行的公益互助养老服务机制之法律关系界定与构造,明确表示劳动关系是理想方案,并确定了参与该机制主体的权利与义务[11-12]。柯达(2019)将补充性货币的相关理论应用于私人数字货币和法定数字货币领域,论述其具有的补充性特征并提出相应的监管建议[13]。高留志、栗婧怡(2019)认为城市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应遵循互助理念,预防和规制该模式构建中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构建多元化的养老模式[14]。综上所述,学者们从法学理论出发,研究了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法律关系界定、时间货币运行机制和多元化养老模式,明确了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法律规制逻辑。

(三)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金融学理论基础

郑红、李英、李勇(2019)基于金融创新视角研究互助养老时间储蓄,论证了引入有政府担保的社区货币可以增加互助养老的服务供给,扩大互助养老的规模[15]。郑红、王慧莹、李英(2018)从现代货币理论视角分析了时间银行的基础模型和扩展模型,提出引入有国家信用保障的时间货币将会成为支持社区居家养老的有效补充[16]。综上所述,学者们从金融学理论出发,研究了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引入有政府担保的社区货币的必要性。

(四)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计算机理论基础

肖凯、王蒙、唐新余、蒋同海(2019)针对时间银行系统的信息安全、时间币发行、流通和结算等问题,引入了区块链技术,提出并设计实现了公益时间链(PWTB)系统[17]。梁磊、郭凤英(2016)基于现有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探明并构建了养老模式体系结构,详细解释了“寸草心”养老平台应用系统,完善了社会化的养老体制[18]。综上所述,学者们从计算机理论出发,提出两种具体的时间银行实施系统,即公益时间链系统和“寸草心”养老平台应用系统,解决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实际运行和操作问题。

三、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价值研究

(一)经济价值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它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种低成本战略,有利于社区低龄老人人力资源的开发,拉动社会经济效益增长,有利于培养社区的社会资本、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陈际华(2020)认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可以缓解老人社会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3]。李明、曹海军(2019)认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有利于开发低龄老人人力资本[19]。祁峰、高策(2018)认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可以丰富养老资源,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4]。蔡婷婷、曹梅娟(2016)认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可以加强社区老人之间的互动,促进社区社会资本的积累及社区和谐[20]。黄少宽(2014)认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有利于培养社区的社会资本、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2]。综上所述,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开源节流,通过开发低龄老人作为养老的服务人员节省了社区的养老成本,促进社区社会资本的积累和互助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价值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社会价值不容小觑,它可以加强社区老人的社会互动,丰富老年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增进邻里关系与社区和谐。陈际华(2020)认为老人参与时间银行可以发掘老年人自身潜能[3]。李明、曹海军(2019)认为时间银行模式可以增进邻里关系与社区和谐[19]。祁峰、高策(2018)认为时间银行模式可以丰富老年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和社区和谐[4]。张晨寒、李玲玉(2016)认为时间银行模式有助于和谐社区的建设[21]。蔡婷婷、曹梅娟(2016)认为时间银行互助模式促进了社区参与及社区和谐,极大地满足了老人生活及精神层面的养老需求,增强老人自我价值感[20]。夏辛萍(2012)认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可以激励志愿者的参与,保障互助养老行为的长期性[22]。综上所述,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社会价值主要是使得老人与邻里、社区的关系有所改善,提升老人的生活品质,促进老人与邻里、社区的和谐关系。

(三)文化价值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可以实现养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助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推广志愿者服务理念,倡导义工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陈际华(2020)认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可以发掘老年人自身潜能,倡导志愿者服务理念,推广义工文化[3]。李明、曹海军(2019)认为时间银行模式可以促进互助养老的可持续发展[19]。黄海娜(2019)表明时间银行模式有利于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3]。祁峰、高策(2018)认为时间银行模式可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4]。张晨寒、李玲玉(2016)认为时间银行模式有利于互助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21]。彭炎辉(2017)、纪春艳(2020)认为农村发展时间银行有独特优势:人际关系的紧密性、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劳动力转移的暂时性、农村养老志愿服务的实践积累[24-25]。综上所述,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社区文化的推广上,通过低龄老人参与时间银行形成一种倡导志愿者服务理念的文化氛围。

四、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广泛推行具有战略意义,目前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研究了其发展问题与对策。

(一)顶层设计问题与对策

以往学者认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缺少政府的顶层设计,缺乏相应的制度规则、规范性文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组织管理制度建设较为滞后。张文超、杨华磊(2019)认为我国时间银行的突出问题是缺少相应政策的引导、对时间银行的关注不足、没有建构相应的制度规则、组织管理制度建设较为滞后[26]。祁峰、高策(2019)认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面临政府顶层设计不足的问题[4]。张晨寒、李玲玉(2016)认为目前政府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支持力度较小,缺乏法律保障[21]。夏辛萍(2017)(2014)认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缺少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完善的制度保障,未建立相关的规范性文件[27-28]。邓志锋(2012)认为时间银行模式缺少政府的支持和有效管理手段,相关制度不健全[29]。

因此,学者们认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要加强政府的顶层设计,完善政府的政策制定,明确相关的法律规范,理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监管职能。陈际华(2020)认为制定相关法规和规章可以为时间银行运行提供制度保障[3]。张文超、杨华磊(2019)提出要完善政府扶持政策,明确时间银行的制度规范,加强组织制度建设,提升服务队伍的执行力[26]。祁峰、高策(2018)强调政府要进行顶层设计,加大投入,整合资源[4]。夏辛萍(2017)认为时间银行应提供合理有效的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27]。蔡婷婷、曹梅娟(2016)认为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确立管理组织,明确其职责[20]。邓志锋(2012)表明要以政府为主,加强法律层面对时间银行服务者的保障[29]。

综上所述,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顶层设计问题与对策集中在政策制定、法律法规、组织管理制度这三方面,未来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必须注重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否则难以维持其基本运营。

(二)技术问题与对策

以往学者认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缺乏统一的时间货币计量标准、不同服务类型换算标准的依据无法确定、缺乏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致使时间货币的转让、继承及通存通兑存在困难。纪春艳(2020)认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通存通兑和跨地区信息共享问题突出[25]。祁峰、高策(2019)认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的发展存在不同服务的换算标准不统一、人口结构变动导致时间银行储蓄不足、通存通兑困难等问题[4]。张文超、杨华磊(2019)认为我国时间银行的相关服务换算存在困难,价值衡量的依据无法确定[26]。李明、曹海军(2019)表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滞后[19]。黄少宽(2014)认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缺乏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统一的计量标准[2]。夏辛萍(2014)认为时间银行模式未完善社区信息化系统,缺少技术上的支持[28]。

因此,学者们认为时间银行互助模式要制定统一的时间货币兑换规则,为不同服务换算提供依据,完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时间货币的转让、继承及通存通兑。陈际华(2020)提出要完善《时间银行兑换细则》,探索完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服务信息系统,实现通存通兑[3]。纪春艳(2020)认为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必须构建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建立较高级别的信息管理系统,促进供需最优匹配[25]。张文超、杨华磊(2019)建议政府制定和完善服务比例换算评价标准[26]。祁峰、高策(2018)建议要建立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兑换评估机制,确定不同服务类型的价值衡量标准,加强时间银行网络平台系统建设,实现资源共享[4]。夏辛萍(2017)提出要构建统一的互助养老网络平台和评价体系,提高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信息化管理水平[27]。

综上所述,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技术问题和对策集中于时间货币计量标准、信息管理系统、通存通兑这三方面,时间货币计量标准的统一、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对促进时间货币的通存通兑至关重要,加强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技术建设可实现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最优结合,促进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高效运转。

(三)人才问题与对策

以往学者认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缺乏高质量的服务团队和对服务人员规范化的培训及持续性的激励。纪春艳(2020)指出时间银行模式的人才队伍专业水平与稳定性不高[25]。张文超、杨华磊(2019)提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服务队伍及志愿者能力很难适应高龄老人需要[26]。李明、曹海军(2019)认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服务队伍质量偏低[19]。陈功、黄国桂(2017)提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中年轻群体参与程度仍然不高[30]。张晨寒、李玲玉(2016)认为目前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低[21]。夏辛萍(2014)认为时间银行模式目前缺乏对服务人员规范化的培训及持续性的激励[28]。黄少宽(2014)认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缺乏高质量的志愿者团队,缺少规范化培训[2]。

因此,学者们认为提高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至关重要。纪春艳(2020)、黄海娜(2019)认为要加强养老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培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提升互助服务专业化程度,减少服务风险[23,25]。李明、曹海军(2019)认为要完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培训体系,为工作人员提供系统的业务培训,同时可建立考核机制作为激励,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19]。张文超、杨华磊(2019)提出要强化工作人员及志愿者服务能力建设,建议从为志愿者提供专业培训、壮大志愿者队伍、引入评估机制三方面入手[26]。印荷杨、陆方、黄琦程(2019)研究发现必须建立大学生参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的长效机制,完善激励制度[31]。陈功、黄国桂(2017)提出要注重年青群体特别是高校学生的参与[30]。

综上所述,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人才问题与对策集中于服务人才的质量、专业性、培训体系、年轻化四个方面,服务队伍是养老的主力军,促进养老队伍的专业性和年轻化,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资金问题与对策

以往学者认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资金来源单一且不稳定。李明、曹海军(2019)认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参与主体相对单一[19]。张晨寒、李玲玉(2016)强调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资金来源不稳定[21]。黄少宽(2014)、邓志锋(2012)认为今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研究需要关注自我的造血功能[2,29]。曹艳春、吴蓓、戴建兵(2014)研究表明制约农村老年人长期受照顾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32]。

因此,学者们认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要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推动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良性发展。李明、曹海军(2019)认为要吸引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互助养老,提供更多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的支持[19]。蔡婷婷、曹梅娟、张晨寒、李玲玉(2016)认为要丰富资金来源途径,为时间银行的运作筹集稳定资金[20-21]。黄少宽(2014)认为要整合和拓展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优化和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注意培养自我造血功能[2]。邓志锋(2012)认为要从国情出发提供激励和保障机制,培养自我造血功能,设立“国家时间银行”专项基金,尝试与企业合作,多渠道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筹集资金[29]。

综上所述,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资金问题主要集中于资金来源单一且不稳定,这必然影响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运营和推广,阻碍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良性发展。

(五)推广问题与对策

以往学者认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社会认知度较低、宣传推广不足,使老人参与积极性不强。陈际华(2020)认为公众不信任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3]。周建芳、徐钰茹、俞晶晶(2020)通过调查了解到城市老人对志愿养老服务参与率较低的原因是缺乏对志愿养老服务的宣传推广[33]。张文超、杨华磊(2019)认为政府对时间银行的推广不足且推广规模小,致使公众对待时间银行的积极性不强、认知度不高、信任感不足[26]。陈功、黄国桂(2017)提出以社区为基础的时间银行覆盖范围过小[30]。纪春艳(2020)、张晨寒、李玲玉(2016)强调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社会认知程度不高[21,25]。邓志锋(2012)认为我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规模较小、普及度不高[29]。

因此,学者们认为要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多种推广方式,提高时间银行的民间认知度。周建芳、徐钰茹、俞晶晶(2020)认为需加大对志愿养老服务的宣传推广,增加老年人志愿养老服务参与路径[33]。纪春艳(2020)认为应扩大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社会参与,加强线上宣传,为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发展奠定群众基础[25]。黄海娜(2019)认为要借助媒体传播平台,提高公众认知度与参与度[23]。祁峰、高策(2018)建议推动社区参与,拓展社区资源,不仅要吸引社区内低龄、健康的老人加入,还要倡导社会志愿者和大学生等年轻人加入[4]。张晨寒、李玲玉(2016)强调要加大对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宣传,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各个层次人群的参与[21]。

综上所述,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推广问题与对策集中于推广方式、推广规模、推广针对对象这三个方面,探索多种推广方式、扩大推广规模和针对对象,将是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今后注意的方面。

(六)运行问题与对策综述

以往学者认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实施方案不健全,运行管理和风险防范方面存在欠缺。纪春艳(2020)指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运作和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组织力量薄弱,可利用的资本有限,权威和信誉不足;二是管理效率较低;三是操作机制不健全[25]。陈际华(2020)认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运行过程存在风险管理的问题[3]。陈功、黄国桂(2017)提出时间银行模式的自身运作尚不规范[30]。黄少宽(2014)认为今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研究需要关注时间储蓄的运行问题和风险防范问题[2]。

所以,学者们强调要完善互助养老模式的实施方案、健全运行管理和风险管理、创新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实际运行模式。陈际华(2020)认为要优化时间银行实施方案,防范延期支付风险。利用公益创投项目的方式推广时间银行,与社区附近的医院、理发店、超市等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增加服务供给[3]。纪春艳(2020)认为要完善“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运行机制、服务兑换评估机制、通存通兑和继承转让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25]。黄海娜(2019)认为要明确社区管理职能和管理权限,授权、引导和监督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运行[23]。吴香雪、杨宜勇(2016)按照运行实际将社区互助养老的模式分为了八类[34]。彭炎辉(2017)在时间银行的基础上提出“代际双重绑定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模式,通过两家签订合同进行代际间的养老互助[24]。石人炳、王俊、梁勋厂(2020)提出在欠发达农村地区可以发展类市场性质的“互惠养老”模式,以低于市场价格进行付费来获得服务,向老人提供养老照料[35]。

综上所述,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运行问题与对策集中于实施方案、运行管理、风险评估、创新模式这四个方面,所以,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在运行中要更加细化操作机制和规章,使运行管理有章可循。

五、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研究展望

回顾以往学者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研究成果,关注点主要在实际运行问题上,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理论出发,研究了包括顶层设计、技术、人才、资金、推广、运行六个方面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在未来的研究中,学者们的研究视角可以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可以开展合作研究。在研究内容上,宏观与微观研究结合,关注管理体制机制、服务体系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等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因素,紧密结合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发展实际,关注时间银行与其他社区服务组织之间的竞争和协作、管理志愿服务队伍、提供时间币交易机制等微观问题。

猜你喜欢

养老银行社区
江西银行
养老生活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记忆银行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养老更无忧了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把时间存入银行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