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定喘方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

2022-11-23吴辰苏闫玉琴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11期
关键词:气道支气管哮喘

袁 利 孙 佳 彭 娜 吴辰苏 张 娜 闫玉琴

(北京市隆福医院,北京 100010)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其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疾病,典型病理特点为气道高反应性和气流受限可逆性[1-2]。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常出现气道炎症和痉挛,引发胸闷、喘息、气急、咳嗽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肺心病、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3]。近年来我国哮喘的发病情况严峻,对于该病的诊治仍是临床关注热点之一[4]。目前西医针对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多采用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抗胆碱能药物等,虽能短时间内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用药安全方面存在不足[5]。研究发现[6],中医药治疗哮喘具有一定优势,因此本研究通过探讨自拟定喘方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病情分期标准及严重程度分级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7];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风痰哮证辨证标准[8]。2)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年龄18~75岁;病情分期处于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为轻中度;依从性良好;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3)排除标准:病情分期处于缓解期者;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危重者;合并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者;合并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等其他肺部疾病者;严重过敏体质或对研究应用药物成分过敏者;激素依赖者;入组前2周有肺部感染史者;未能按规定完成治疗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呼吸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排序编号,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25~67岁,平均(45.35±6.24)岁;病情轻度14例,中度31例;急性发作病程1.2~3.8 d,平均(2.32±0.24)d。联合组男性19例,女性26例;年龄23~62岁,平均(45.71±6.10)岁;病情轻度19例,中度26例;急性发作病程1.0~2.9 d,平均(2.11±0.32)d。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急性发作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纳入后参照《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评估及处理中国专家共识》[9]均予给氧、抗感染、祛痰、对症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常规治疗。1)对照组给予雾化吸入沙丁胺醇(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208)2.5 mL加布地奈德混悬剂(普米克令舒,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LOT321012)2 mL,每日2次,使用多索茶碱(黑龙江福和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758,20 mL∶0.3 g)0.3 g静滴,每日1次,感染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抗生素治疗。2)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定喘方:老鹳草、石韦各30 g,钩藤15 g,葶苈子12 g,乌梅、防风各10 g,炙麻黄7 g,炙甘草3 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均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 1)肺功能指标:采用德国康讯Powercube肺功能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变异率。2)症状评分: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气急喘促、胸闷、咳嗽咯痰、大便秘结症状进行评分,分值范围为0~6分,得分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3)采集两组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采用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由同一位医师进行操作。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拟定,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症状体征得分,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体征总得分-治疗后症状体征总得分)÷治疗前症状体征总得分×100%。临床控制:疗效指数≥95%,哮喘症状、肺部哮鸣音等基本消失。显效:70%≤疗效指数<95%,哮喘症状、肺部哮鸣音等明显改善。有效:30%≤疗效指数<70%,哮喘症状、肺部哮鸣音等有所改善。无效:疗效指数<30%,哮喘症状、肺部哮鸣音等未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前气急喘促、胸闷、咳嗽咯痰、大便秘结症状评分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两组治疗后3、7、14 d的气急喘促、胸闷、咳嗽咯痰、大便秘结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3、7、14 d的气急喘促、胸闷、咳嗽咯痰、大便秘结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P<0.05。下同。

组别联合组(n=45)对照组(n=4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气急喘促4.84±0.77 4.02±0.64*△3.31±0.52*△1.45±0.41*△4.79±0.82 4.49±0.75*3.78±0.64*2.51±0.52*胸闷4.41±0.65 3.43±0.52*△2.89±0.48*△1.72±0.50*△4.55±0.67 3.84±0.59*3.49±0.52*2.03±0.42*咳嗽咯痰3.97±0.68 2.77±0.57*△2.10±0.42*△1.43±0.33*△4.02±0.69 3.29±0.58*2.84±0.43*2.11±0.36*大便秘结2.47±0.52 1.98±0.49*△1.21±0.32*△0.74±0.18*△2.51±0.48 2.03±0.45*1.65±0.34*1.13±0.23*

2.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前肺功能指标FEV1水平、PEF变异率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两组治疗后FEV1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EF变异率则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FEV1水平高于对照组,PEF变异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联合组(n=45)对照组(n=4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FEV1 65.17±7.24 81.64±9.24*△65.97±7.12 75.51±8.33*PEF变异率32.33±3.51 18.21±2.42*△31.89±3.64 21.51±3.17*

2.4 两组治疗前后IL-4、IFN-γ、FeNO水平比较 见表4。两组治疗前IL-4、IFN-γ、FeNO水平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两组治疗后IL-4、FeNO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IFN-γ水平则治疗前上升(均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IL-4、FeN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均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IL-4、IFN-γ、FeNO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IL-4、IFN-γ、FeNO水平比较(±s)

组别联合组(n=45)对照组(n=4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IL-4(ng/L)12.01±3.14 7.11±1.56*△11.91±3.22 9.43±2.31*IFN-γ(ng/L)8.87±1.32 21.62±3.39*△9.08±1.42 15.17±2.81*FeNO(ppb)54.51±1.63 27.54±1.12*△55.12±1.51 39.51±1.34*

2.5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肝肾异常。

3 讨论

哮喘是呼吸科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哮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具有反复发作、久病不愈的特点,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11-12]。研究表明[13],我国哮喘患者约有3/4为轻中度哮喘,及早治疗对预防复发、延缓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实际上患者由于症状轻,并不能及时就医或完全遵循治疗,导致哮喘控制不佳,增加急性发作的次数,对肺功能造成损害,增加患者医疗负担。由于哮喘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采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茶碱类等药物可迅速缓解患者哮喘症状,但长期使用会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骨质疏松、电解质代谢紊乱等不良反应[14]。因此寻找一种简便价廉、效果良好、副作用小的方法对减少哮喘的急性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从中医学角度来看,哮喘属于“哮病”“喘证”范畴,《金匮要略》中“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与现代哮喘类似,现代中医学学者认为该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痰,痰饮遇感引触,痰随气升,痰气相互搏结,肺气宣降失常,致喉鸣如吼、气息喘促。研究发现[15-16],“风稽痰阻、肺失宣降”是哮病主要中医病机之一,同时哮病患者常存在情志抑郁等情况,而情志失调易引发肝风内动,肝阳上亢,进而上冲于肺,诱发哮病发作或加重,因此治疗宜宣肺平喘、清热化痰、平肝熄风。本研究所用自拟定喘方中麻黄降气平喘;葶苈子泻肺平喘,石韦清肺止咳;老鹳草清热解毒,钩藤平肝熄风、解痉平喘,防风祛风解表,与敛肺止咳之乌梅相配可防肺阴耗伤;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宣肺平喘、祛风化痰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麻黄中麻黄碱可通过提高β受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兴奋性,发挥平喘的效果[17];老鹳草对中枢兴奋引起的咳嗽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18];防风醇提取物可通过抑制PAR-2表达进而阻断肥大细胞脱颗粒以发挥抗过敏作用[19];乌梅所含有机酸、挥发油等成分具有良好的抑菌、镇咳、抗氧化、免疫调节等作用[20]。本研究结果示,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7、14 d的气急喘促、胸闷、咳嗽咯痰、大便秘结症状评分亦低于对照组,治疗后FEV1水平高于对照组,PEF变异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自拟定喘方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效果良好,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

随着现代研究对哮喘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探讨,总结出慢性炎症是哮喘发作的关键因素。Th1/Th2失衡是造成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的重要因素,而IL-4、IFN-γ分别是Th1、Th2分泌的特征性细胞因子,IL-4可通过诱导释放促炎因子发挥抑制气道炎症反应的作用;IFN-γ可通过抑制IgE生成发挥抑制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21]。因此本研究选择以上指标作为评价哮喘患者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的观测指标。研究结果示,联合组治疗后IL-4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联合组治疗后FeNO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自拟定喘方治疗可有效控制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气道炎症水平,减轻哮喘病情程度。

综上所述,自拟定喘方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控制哮气道炎症水平,减轻哮喘病情程度,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由于哮喘具有易复发的特点,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猜你喜欢

气道支气管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支气管扩张CT与中药治疗34例
苏黄止咳汤治疗气道高反应性咳嗽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