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政策的实践
2022-11-23李娅蓉
刘 葵 李娅蓉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条件,金融资源应更多倾向于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同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随后,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出健全完善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体系,促进乡村金融资源回流。202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再次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加大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资源投入、丰富乡村振兴金融产品体系、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能力等举措。五年来,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效果如何,有哪些基本经验,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该如何做,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成效
自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经济受到巨大冲击,国内农村经济也受到很大影响。农民无法在农时及时种植农作物,成熟待销的农产品也无法外销,农产品大量积压造成价格下跌;农村养殖场缺少饲料,养殖户关闭养殖场,出栏畜禽无法屠宰销售,使得养殖业陷入困境;疫情期间,市场供求失衡,许多中小企业破产倒闭,大量农民工无工可打,没有收入却又无法及时返乡,农村经济所受冲击极大。
疫情肆虐下,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金融帮扶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一股活水,为农村经济恢复活力作出了重要贡献。据中国银保监会统计数据,2019年10月,银行业中农村金融机构资产占比份额为13.4%,2022年1月上升至13.8%,2022年6月达到14%。2021年三季度末,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为8.76万亿元,至2021年末涉农贷款余额达43.21万亿元。2020年一季度,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内的农村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金额为4.5万亿元,到2022年二季度增加至6.6万亿元,贷款金额增加超过2000亿元,农村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额呈现平稳上升趋势,2021年三季度至2022年二季度增长趋势更为显著。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若干举措
以政策为导向,凝聚发展共识
为加快构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体系,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乡村振兴领域,优化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全国多省市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发布地方指导性文件,强化政策导向,引导金融资源流向乡村振兴薄弱环节。
山东省财政厅发布《山东省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制度试点实施意见》,提出“市县为主、省级引导、示范引领、奖优罚劣”的基本原则,同时提出以创新突破乡村产业融资难题为抓手,致力打造“齐鲁样板”。
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立足自身特点发挥差异性竞争优势,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湖南省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出台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完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配套支持、创新乡村振兴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等30条措施,并提出“两个不低于”“两个高于”的目标。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按照“回归本源、专注主业、支农支小”的发展思路,出台《陕西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关于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提出围绕陕西省“3+X”优势特色产业聚焦产业建设,推广乡村振兴产品体系,保障信贷需求。
以服务为着力点,加大资源倾斜力度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多省市金融机构寻找农村发展过程中的短板,明确发展薄弱点,加大各项资源的倾斜力度,以此推动当地全面快速发展。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多地查漏补缺,找寻自身发展薄弱点,加大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薄弱点的力度,提出了多种符合当地现实情况的措施,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兴动力。
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助力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建设,研发开展投贷联动、权利质押和活体畜禽抵押等新模式,为养殖农户提供信贷便利,并指出金融机构应注重小农户融资差异化特点,推广“主动授信、随借随还”模式等。
贵州省榕江县农信社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创新“党政主导、政策引领、社社联建、社会参与”的发展之路。
江苏灌云农商银行推出多种“金融+”模式,“金融+联动合作”“金融+党建共建”“金融+整村授信”等,构建多渠道金融助力机制,推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落实。
以科技为翅膀,提升服务质效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大金融机构与时俱进,不断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不断拓展农民贷款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建设银行推出手机银行农村专版“裕农通”,农业银行推出掌上银行乡村版,工商银行手机银行推出美好家园版“惠民、惠商、惠农”三大金融服务。
运用科技力量完善金融体系,不仅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全天候、自助式服务,而且丰富了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方式方法,充分运用了科技力量助力乡村各产业振兴,提升了金融服务质效。
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差异较大,下辖的市县乡镇差异也很大。因此,各省在贯彻党中央金融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时,应针对当地乡村具体实际情况,针对乡村转型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点,出台适合本地的政策,有针对性地加大资金投入。
以创新为驱动,满足多元需求
为强化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驱动力,多地注重金融产品的研发创新,以满足农户多元化需求。甘肃推出活体畜禽抵押,宁夏创新开办“动物活体抵押+保险+第三方监管”“枸杞贷”等信贷模式,同时以政策为导向,升级“扶贫保”为“防贫保”,有效解决农民致富路上的融资保障难题。
微众银行打造出国内首个线上无抵押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产品“微业贷”,并与50余家的农业核心企业达成合作,触达现代农业产业各个领域,不仅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门槛,而且为农户带来了更为贴心的金融服务。
新兴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应用,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能够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不足之处和相关建议
存在的不足之处
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信用社大多位于县城乡镇,村社基层金融服务薄弱。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农村宽带用户总数达1.58亿户,全年净增1581万户,但农村宽带接入用户占比仍然较低,仅为29.4%。农村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未铺设完成,任重道远。
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农村金融机构应不断为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但针对农村的金融产品创新成本高,金融机构缺乏创新动力,一般只提供最基本的贷款服务,且要求客户有固定收入来源,农民很难满足贷款条件,贷款需求因此无法满足。
农户贷款意识欠缺。受经济条件、文化水平等因素影响,农民对金融产品及服务流程了解较少,对金融服务的期望值低。农户在需要资金周转时,更愿意向亲朋借款,而非向金融机构贷款,无法最大程度运用金融工具致富。
相关的政策建议
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差异较大,下辖的市县乡镇差异也很大。因此,各省在贯彻党中央金融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时,应针对当地乡村具体实际情况,针对乡村转型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点,出台适合本地的政策,有针对性地加大资金投入,探索有特色的金融帮扶机制,给农民带来切合自身情况的金融支持。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设村级金融帮扶服务社,加强5G、光纤网络铺设等农村通信设施建设,致力于发展数字金融。普及乡村数字信息、数字金融,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建立试点村,以点带线扩面。选择合适的村社,通过建立试点村,运用新的金融帮扶办法,如通过“整村授信”变被动为主动,解决农户担保困难无法融资的难题,实现全村生产经营资金扶持,吸引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建设;通过“妇女创业贷款”扩大农村就业,并吸引青壮劳力回村,促进乡村的长期发展;通过“活体牲畜贷”针对游牧少数民族地区,以牧民家养牲畜为抵押物,实现金融帮扶;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点,让试点村庄先富起来,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富裕,逐步实现乡村振兴。
加强金融意识培养。当务之急是加强村民金融意识的培养,让金融服务走进农村,深入各家各户。通过加强农村地区金融知识的普及与宣传,为村干部开设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培训班,让基层干部深入了解金融帮扶政策,为村民答疑解惑;为村民开设金融培训班,讲解适用的金融知识;利用村社广播、电视广告、网络交易平台、自媒体宣传平台等渠道,宣传乡村振兴金融帮扶政策的相关信息,以此提高村民的金融意识,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