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支气管镜对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
2022-11-23黄长明
黄长明
(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江苏 淮安,223300)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肺癌在国内外的患病率和病死率都明显上升,其中85.0%以上为非小细胞肺癌。影响肺癌预后的因素比较多,其中常见的为病理因素,如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肺癌早期即可发生转移,5 年存活率较低[2]。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是肺癌较为常见的转移方式,但是在诊断上比较困难,潜伏较深,很难早期检出[3]。影像学检查是肺癌转移诊断常用的辅助检查,比如超声检测的敏感性比较高,可明确肺内病灶部位、性质,还可显示其对邻近结构的侵犯等,但是诊断的效果不佳[4]。原发病灶病理组织的获取有利于进行早期诊断,但对于较小病灶或影像学难以检出的病灶在操作中存在一定难度。支气管镜是当前呼吸道多种肿瘤的诊断方法,但是白光支气管镜检查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低[5-6]。荧光支气管镜是利用气道内异常黏膜(红色荧光)、正常黏膜(绿色荧光)的荧光差异显示,指导活检取材,进行病理诊断,从而判断黏膜细胞是否异常,有利于提高诊断效果[7]。本文具体探讨与分析了荧光支气管镜检查对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以明确荧光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5 月~2022 年1 月在江苏省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诊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 例。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充分了解研究相关内容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得到了江苏省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标准[8];②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学资料;③入院前均未接受任何治疗,荧光支气管镜检查后均行手术切除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④年龄41~75 岁;⑤同意接受荧光支气管镜检查。
排除标准:①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支气管镜检查者;②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③有精神性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配合完成检查者;④正在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患者;⑤严重的心律失常及心功能衰竭患者;⑥凝血功能障碍,有明显出血倾向者;⑦有支气管镜检查史且已行活检、刷检者。
1.3 方法
1.3.1 荧光支气管镜检查
采用自发性荧光电子支气管镜(生产企业:日本奥林巴斯公司,型号:BF260)检查。所有患者术前禁食、禁水4~6 h,减少气道内分泌物的产生。采用2.0%利多卡因(生产企业: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049)进行喉部深部喷雾,同时采用2.0%利多卡因经口滴注,监测生命体征。经口腔置入电子支气管镜,在白光状态下观察支气管各部位的状态与性质,并记录相关病变情况,然后切换至荧光状态,对上述重新检查,重点检查相关病变部位。发现异常的病变部位进行灌洗、活检、刷片检查。在活检中,每一个病变部位取3~5 块组织标本,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进行,然后进行细胞学病理检查。
1.3.2 病理检查
所有患者都给予手术病理检查,手术过程中清扫锁骨可疑性淋巴结转移区域,确定淋巴结转移情况。
1.4 观察指标
①白光分级标准。白光1 级:不伴有充血水肿、黏膜色泽正常、先天解剖异常、外压性病变、单纯支气管间嵴增宽;白光2 级:黏膜充血、色泽改变、血管聚集或扭曲、水肿;白光3 级:黏膜颗粒样或明显新生物。白光2 级和白光3 级判断为异常。②荧光分级标准。荧光1 级:先天性解剖异常,黏膜绿色;荧光2 级:黏膜色泽轻度改变,表现为粉色或棕色;荧光3 级:黏膜表现为品红色或紫红色。荧光2 级和荧光3 级判断为异常。上述所有判定都由支气管镜检查医师在不知晓病理结果的情况分别对图像进行评级。③病理结果评定。病理诊断由2 名病理科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工龄≥8 年),在不知晓支气管镜检查医师级别的情况下对病理做出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白光支气管镜和荧光支气管镜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计算公式: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假阳性)例数×100%,敏感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100%,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④记录与观察所有患者的支气管镜检查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检查结果
在80 例患者中,手术病理确诊为锁骨上转移淋巴结16例(转移组),占比20.00%。
2.2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转移组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理类型等与非转移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组织学分化、临床分期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n]
2.3 白光支气管镜检查结果
在80 例患者中,白光支气管镜检查判断为白光1 级56例,白光2 级14 例,白光3 级10 例,异常24 例。
2.4 荧光支气管镜检查结果
在80 例患者中,荧光支气管镜检查判断为荧光1 级63例,荧光2 级13 例,荧光3 级4 例,异常17 例。
2.5 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
在80 例患者中,白光支气管镜与荧光支气管镜检查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锁骨上转移淋巴结的敏感度分别为93.75%(15/16)和100.00%(16/16)、特异度分别为85.94%(55/64)和98.44%(63/64)、准确度分别为87.50%(70/80)和98.75%(79/80)。见表2。
表2 白光支气管镜与荧光支气管镜检查锁骨上转移淋巴结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 (n)
2.6 诊断效果对比
荧光支气管镜检查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准确度明显高于白光支气管镜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法检查的敏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白光支气管镜与荧光支气管镜检查对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对比 (%)
3 讨论
肺癌为临床上的主要恶性肿瘤,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肺癌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严重危害居民的身心健康[9]。肺癌主要的转移方式是淋巴结转移,特别是肿瘤细胞可从血液进入淋巴管,为此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率随着患者病情的恶化而增加[10]。本研究显示,在80 例患者中,手术病理确诊为锁骨上转移淋巴结16 例(转移组),占比20.00%;两组的组织学分化、临床分期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转移途径,但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无特异性的影像学和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检查是明确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金标准,但是对于患者的创伤比较大,很难进行筛查[11]。早期肺癌可以被有经验的支气管镜医师使用白光支气管镜检查发现,但白光支气管镜检查很难发现淋巴结转移。随着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荧光支气管镜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是使用电脑图像分析技术、细胞自发性荧光技术所研制的一种支气管镜,能改善普通白光支气管镜应用的不足,其根据荧光色彩的不同来判断黏膜的病变状况与病变程度。有研究显示,荧光支气管镜诊断的阳性病例在白光支气管镜下看似为正常黏膜,白光支气管镜检查容易漏诊此类病症[12]。而在荧光支气管镜下可见黏膜呈淡粉红色、粉红色,容易提高诊断效果。本研究显示,白光支气管镜检查与荧光支气管镜检查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93.75%和100.00%,特异度分别为85.94%和98.44%,准确度分别为87.50%和98.75%,表明荧光支气管镜检查在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准确性与特异性。当前有学者使用光敏药物进行辅助诊断,可选择性地在肿瘤组织中浓聚,增加照射光的强度和纯度,增强肿瘤组织的荧光辐射,从而提高诊断效果[13]。
现代研究显示,当组织细胞表面被白光照射时,白光被散射、吸收、反射后,可引起组织发出荧光[14]。在荧光支气管镜检查中,通过蓝色光照射支气管黏膜,激发黏膜下的荧光物质,可以辐射出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显示不同颜色的图像,从而提高诊断效果,为此可明确典型病变部位[15]。其中,正常黏膜皱襞表现为浅棕色、绿色,出血或黏膜充血部位出现红棕色或黑色,轻度炎症、增生或水肿黏膜、气道内陈旧瘢痕可表现为粉色,肿瘤组织可表现为品红至紫红色,通过上述颜色不同的差异变化盘点,可进行临床诊断[16]。本研究显示,荧光支气管镜检查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准确度明显高于白光支气管镜检查,表明荧光支气管镜检查对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诊断可在保持高灵敏度的基础上提高诊断的特异度。从机制上分析,荧光支气管镜可增强对病变黏膜的识别能力,进一步提高荧光支气管镜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与相关研究类似[17-18]。本研究由于经费问题,没有采用其他影像学方法进行诊断分析,且调查人数比较少,没有分析正常人群,将在后续研究中探讨。
综上所述,荧光支气管镜检查对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诊断可在保持高灵敏度的基础上提高诊断的特异度、准确度,具有很好的诊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