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名校长工作室评价机制建设
——以青岛市名校长工作室为例

2022-11-23黄雪琪王吉霞乔资萍田道勇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24期
关键词:成员校长机制

■黄雪琪,王吉霞,乔资萍,田道勇

中职名校长工作室项目以中等职业学校的名校长培养为目标,进一步辐射引领区域内职业学校的发展,从而促进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协调发展, 实现区域性职业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2022年5月17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名校长培育等项目建设,开设研修专栏,逐步实现项目申报、组织、评价等一体化建设”[1]。在工作室的实践活动中,校长既是学校的领导者,也是工作室的学习者, 对中职名校长工作室进行评价,明确中职名校长培训导向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中职名校长必要的关键性环节。

一、中职名校长工作室评价的价值诉求

中职名校长工作室的发展目标分为成员个人发展目标、团队集体发展目标、区域发展目标,须结合各层面主体的具体需求来分析项目评价应秉持的基本方向。

(一)个人专业价值

“校长有三个职业角色: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校长职业的专业化具体而言就是这三种职业角色的专业化。”[2]“中职校长作为学校领导者,其改革创新意识、战略思维素养、决策执行能力和学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影响到学校的创新与发展。”[3]中职名校长工作室为校长群体提供专业成长与职业生涯发展的途径,其目的在于提升校长的教育管理、领导、研究等各项专业能力,为规划学校发展与师生管理提供经验与资源。工作室的各项活动着力于服务中职校长的综合领导力的提升。工作室成员的自我成长是项目的首要价值目标,从工作室成员的选拔到成员个人成果的验收,不仅要对校长的研究成果以及职业学校发展规划进行客观审核,同时也要检验项目活动能否为成员个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制订个人评价目标时,校长的个人成长成为资料收集的重点,但考虑到个人素质能力量化评价的难度较高,可借助“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社会培训”等具体的学校实践成果,辅助个人评价工作的开展。

(二)团队协同价值

工作室管理采取领导负责与团队协作的形式,工作室培训活动的开展是通过发挥名校长各自的专业优势,团队内部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享与共进。 “只有建立组织的各层面之间系统有效的相互学习和转化机制, 才能有效实现知识的流动和共享”[4],因此,名校长工作室是具有服务导向的协商沟通平台。中职名校长工作室内部成员结构兼具同质性与差异性,同质性是指同一工作室内部成员参与管理的教育类型是一致的。中职名校长工作室成员所面临的职业发展与管理实践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而差异性是指在不同学校管理背景下成长的名校长,其自身的经历与知识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团队协作的目标建设在于明确一致目标,合理分工,集合资源。不同团队可以基于合作项目与成员构成,打造自身的特色主题活动。 工作室的价值诉求仍然是从成员发展需求出发,以成员共同的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作为主要评估内容。

(三)区域服务价值

中职名校长在职业教育学校系统中处于关键位置,不仅关系着一所学校的发展,也是影响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校长的教育管理方式与领导理念通过其所带领的团队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等多方面的实践活动中,影响着学校的发展走向;另一方面,以校长为轴心带动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通过优秀校长将职业学校的管理经验与优势资源进行区域内分享。以名校长工作室项目计划的目标为切入点,将教育实践的现实需求与名校长的成长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对名校长工作室的实际工作效能作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可为项目工作的整体优化提供有效参考。

二、中职名校长工作室评价的基本特征

导向性、过程性与灵活性是中职名校长工作室评价机制建设顺利实施应达成的基础性要求。

(一)导向性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已经取得的)或潜在的(还未取得,但有可能取得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5]。评价机制建设应有明确的价值导向性,纵向贯穿评价的各要素与组织机构的建设,横向覆盖评价内容与指标。 评价目标是对项目预期实现价值的具体表述,明晰评价目标与评价机制建设的关系是选择评价标准依据的基础。目标规定了工作室活动质量的基准线要求,明确了名校长工作室评价的基本范畴与定位。 从评价范畴的角度,中职名校长工作室的实际价值以直接与间接两种方式,存在于项目计划中的目标范围内, 也有计划外的附加性成果的产生。 因此,工作室评价机制建设应与目标价值保持一致,以个体、团队、区域为核心的目标群为基本导向,同时也需关注目标群周边的附加效应。 工作室评价的定位从个人、团队与区域层面都与中职学校的发展需求息息相关, 中职名校长的评价参照标准,应以中职学校的办学需求为依据,职业指导、实习实训、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等具有较强的工具价值导向,但中职学校对于目标价值的挖掘需要通过评价活动进行有目的价值引导,通过评价实践活动平衡校长组织办学活动的内外价值取向。

(二)过程性

斯塔弗尔比姆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并基于此提出了CIPP 评价模型,指明“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旨在为后续的教育活动提供决策的材料与依据。 他将评价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在该模型中评价过程与评价对象的实践活动是协同进行的,各阶段的评价所得材料与结论最终都会用于改进具体的实践活动。在名校长工作室的整体活动中,评价客体的展现呈现出个人、团体、区域的延时顺序。个人的发展需求是最优先被考虑与满足的,个人专业成果的显现存在一定的延时,校长的专业化水平需要时间去检验。团体的总体规划需要综合各成员的需求判断进行协商,综合各成员在一定时期内的实践进行考量。而以校长领导力提升为动力的区域教育资源优化须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因此名校长工作室的评价活动具备显著的过程性特征,评价的实施过程在不同的阶段需要针对性地对个人专业、团队建设以及区域服务质量进行评估与审核,这就决定了评价实施与项目执行应阶段化推进。名校长工作室的评价周期具有前置性与后延性,如此才能实现较为全面的资料收集与判断。

(三)灵活性

斯塔克的价值协商理论主张置于情境中考虑个体的价值诉求,协商各主体间的价值差异,需要基于不同的具体情境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充分征求当事人的愿望与需求。中职名校长工作室评价机制因评价对象层次的多样性,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应具备灵活的工作机制以及可调控的评价内容。个人层面的成长评价注重个人科研以及相关学校的办学成果,集体层面的评估则侧重活动开展的质量与活动报告的呈现,区域层面则要对名校长工作室项目的整体服务效果、教育帮扶与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等进行评估。中职名校长工作室共同探讨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园文化建设等问题也与普通教育的名校长工作室所探讨的热点内容存在较大差异,用相同的评价方式和标准评价不同性质的名校长工作室项目会存在偏差。 因此,评价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评价机制需要具备能够灵活调整的空间。

三、中职名校长工作室评价机制建设

中职名校长工作室评价需要构建规范化、可操作性的实践机制,既要考虑到考核工作开展的实际难度,也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完善评价阶段与评价内容,明确各阶段的评价目的、各主体的评价任务以及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使用,使评价工作的开展条理清晰。名校长工作室的评价机制建设需要基于已有的制度规范,借鉴CIPP 模式的流程框架,以评价活动的全过程作为机制划分的依据, 从组织、执行、反馈三个方面明确推进评价计划所需要的基本要素与关系。

(一)组织管理机制

通过明确开展评价工作部门的组织架构以及工作划分,为后续的专业指导、实际操作以及监督反馈提供基本的人力支持与制度支持。组织管理系统架构涉及评价管理部门的成员构成、任务划分及各部分间的衔接关系、权责关系。 名校长工作室的外部支持是教育行政部门,承担总体的统筹管理工作,委托教育科学研究院辅助执行。 工作室内部以主持人组织、各成员参与配合的工作模式开展评价工作。 评价组织架构呈现出层级管理模式,但工作室评价的着力点是各位校长自身的专业成长,并进一步关注中职学校的办学成果与区域职教质量的提升。 不同层级在开展评价工作的过程中,其评价导向都应坚持为工作室成员的发展需求服务。行政部门所负责的统筹管理工作在工作室的项目筹备阶段,依据各阶段类型校长专业标准以及管理规范,制订评价制度及奖惩标准,为日常评价管理提供基本参考依据,但是在管理实践中需要依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二)运行操作机制

评价工作的运行需要制订详细的计划并转换为切实的行动,从各类材料的收集、整理、评估,到评价结果的审核与认证,各部门不仅在行使管理部门所赋予的权利,同时在对操作过程与结果承担着应有的责任。以名校长工作室运行过程中的环节为依据,评价工作流程划分为四个部分:准备、执行、保障、评估。 运行准备既要对已经形成文本的工作计划进行诊断性评价,基于各工作室的实际成员组成与现实情况及工作计划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也要对其所需要的后勤保障进行初步的预判,明确是否能够为工作的实施开展提供相应条件。运行执行要实施评价计划,进行评价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形成终结性结果。 运行保障通过科学开发评价工具、系统培训工作人员、落实人才保障等,为评价提供全方位支持。运行评估是对评价实施过程的计划执行与质量进行监督与调控,以确保评价工作的信度。实施评价是评价机制的核心工作,其他各系统为评价实施的整体过程提供人员支持与各项保障。

(三)结果反馈机制

结果反馈机制是将评价与实践相联结的有效途径。优化中职名校长评价反馈机制是中职名校长工作室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具体的解决措施包括建立360 度评价反馈体系、采用对话型评价反馈方式等[6]。 评价结果的表达及应用是评价实施过程的后续工作,是赋予评价实践意义,发挥项目持续性效用,实现循环发展的渠道。 中职名校长工作室评价应坚持“选、培、管、用”一体化的原则,构建完善的等级评判标准,为后期的任命与荣誉评选提供参考。 应强化过程管理,建立工作室成员量化积分管理和退出机制。奖惩分明的评价考核制度是推动发挥项目的持续性作用,调动名校长自我发展积极性的有效方式,例如将考评结果与考评对象的工作经费、职级评定、荣誉申请等建立联系。 因此,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更要将有效评价信息反馈于工作室实践活动,进一步优化校长专业成长的实际效果。

名校长工作室评价机制建设涉及多部门的统筹协作,需要明确共同的价值追求,服务于名校长专业水平与领导力的提升,充分考虑学校管理的众多影响因素,灵活选择评价方式方法,合理利用资源,广泛收集材料,做到评价与实践共行。

猜你喜欢

成员校长机制
两只挂钟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我家的新成员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皮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