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济常态下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2-11-23孟琳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地质队

品牌研究 2022年23期
关键词:非税税收管理预算编制

文/孟琳(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地质队)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必须强化创新和改革,以促进自身健康发展,提供更优质、全面的社会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在新经济常态下,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由于过度依赖政府财政支持,市场化发展缓慢,不利于单位深化改革。对此,事业单位要立足于社会发展,高度重视财政税收工作,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转效率,减少经营管理风险。财政税收工作专业性强,涉及多个部门,因此实践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如何优化财政税收工作流程,保证财政税收工作的有效性,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成为事业单位管理层的研究重点。

一、事业单位财政税收概述

(一)财政税收的概念

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性的机构,在政府财政的支持下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不以提升经营效益为目标,无须通过各种举措提高经营利润,来维持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除依靠政府拨款外,还通过社会组织、机关单位等机构的补助维持日常业务的开展。从资金的来源途径看,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烦琐、复杂,因此收缴工作存在各种困境;在财政补助收入和拨出中,都包含政府的拨付支出,保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所以其不属于纳税范围[1]。另外,事业单位的应缴纳税款种类烦琐,包括活动收入、培训收入等,受传统理念和模式的影响,部分事业单位缺乏纳税意识,导致增值税、房产税等税种缴纳中出现诸多问题,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无法体现出其公益性特征。

(二)财政税收的意义

新经济常态下,对事业单位的发展经营提出了严格要求,使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面临一系列挑战和机遇,只有事业单位提升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在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财政税收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更是决定事业单位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在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要求,事业单位需不断提高财政税收管理效率,增强发展动力。在财政税收工作中,只有事业单位依托健全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才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防止资源浪费情况的出现。科学、透明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既能稳定事业单位的发展,提高各项工作的规范性,又能及时发现事业单位的风险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进而为事业单位的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新经济常态下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常见问题

(一)财政税收管理观念薄弱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的纳税人认为税务监管工作复杂、麻烦,不愿意在上面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由于税务人员不了解税务监管的必要性,将全部精力放在其他工作上,难以监管税务工作,降低税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税务人员缺乏税务管理知识,无法有效开展税务管理工作。上述现象的出现,不利于事业单位发挥财政税收管理的价值,给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带来影响。

(二)财政税收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都需要管理人员给予支持,他们的业务水平、工作素养等,都影响着各项工作的开展和成果[2]。因此,必须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其技能水平。事实上,很多事业单位忽视员工的培训,导致财政税收人员的综合素质、技能水平不高,甚至个别员工并未参与培训,无法满足财政税收工作的要求,降低工作效率和质量。此外,事业单位领导层不重视自身水平的提升,影响其他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财政税收工作整体性、综合性强,需要很多的专业人员,然而由于现有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给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三)税收缴纳不规范

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具有复杂性特征,随着单位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也呈现出隐蔽性的特征,给财政税收人员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困难。工作缺乏规范性,会影响信息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无法为单位的重大决策提供支持,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事业单位的经营风险。财政税收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免税、应税,工作人员不了解相关标准,使得财政税收工作不严谨,无法在复杂、烦琐的工作中保持专业性。举例票据管理,工作人员未遵循操作标准和规范,影响票据的完整性,降低票据管理的效率,影响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部分人员不了解财政税收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对此项工作的认知,引发票据失真、账目混乱等问题,影响财政税收工作的高效落实,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四)缺乏预算编制机制

在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中,预算编制是一个核心任务,需要多个部门团结协作,才能保证其科学性。从当前来看,部分事业单位尚未形成完善的预算编制机制,具体表现为:(1)预算编制手段不科学,未结合相关规定和标准编制。预算编制过程中,未立足于自身情况,多借助自身经验进行,导致预算编制脱离工作实际,影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2)由财务部门单独编制,其他部门不参与,编制任务重、时间紧张等,影响预算编制的合理性;(3)预算执行情况,是事业单位考核季度、年度资金应用情况的主要标准[3]。然而很多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从而引发预算执行效率低、资金去向不明等问题,影响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非税收入管理松散

事业单位是非营利组织,承担社会的公益事业,部分单位还承担着鉴证、教育等非税收入执收职能。具体工作中,要求事业单位严格执行《非税收入管理办法》,推行“两条线”管理模式,及时、足额缴纳非税收入。目前,部分事业单位不重视非税收入管理,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导致个别单位延期缴纳收入(非税),甚至有的单位出现挪用收入,未及时将其收入国库等情况。总的来讲,事业单位在非税收入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松散、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六)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缺失

1.管理制度不完善

制度是保证财政税收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如果事业单位不重视制度的建设,或投入不足,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和成效;部分制度体系不全面,没有从社会发展角度重新考量制度细则,导致相关制度无法适应工作要求,更无法对财政税收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制度建设存在盲目性,不了解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和需求,导致制度执行时出现各种冲突,造成资源浪费。在制度体系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全面的监管,限制其约束效能的发挥,引发形式化的问题;缺乏完善的奖惩制度,无法约束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导致财政税收管理工作过于随意,不利于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2.监督机制缺失

事业单位在开展财政税收工作时,通常会依赖外部机构,未结合自身情况构建监督机制,影响税收财政工作的效果,使得财政税收监管体系出现更多缺陷,影响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缺乏完善的内部管控机制,无法有效监管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受人为因素影响大;监督方式滞后,无法起到全程监管的作用,虽然个别单位在该工作上投入了很多的物力、财力和人力,但效果不佳。另外,部分事业单位未设立单独的监督机构,导致实际工作缺乏组织性,缺少和外界审计、财政部门的交流机会,限制了监督效能的发挥;未按流程和要求公开财务数据,无法发挥社会群体的监督作用,降低财政税收工作的透明度,造成税金大量流失[4]。

(七)其他问题

(1)财政税收法律体系不健全,由于财政税收人员缺乏税收管理意识,纳税意识不强,导致实际工作缺乏完善的税收法律依据,限制了收税人员权力的约束,导致执法人员出现违法违规操作的现象;(2)新经济常态下,事业单位仍使用传统的财政税收管理方式,影响数据信息的可靠性,降低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效率;未及时引入先进技术,部分工作仍由工作人员手工操作,增加工作量和错误率,影响相关信息的时效性。

三、新经济常态下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税收管理观念

虽然我国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制度具有较强的独特性,但也不能逃避依法纳税的义务。税务机构在开展办税工作时,要严格宣传依法纳税的重要性。

比如事业单位在内部加大宣传,带动单位员工的纳税意识、守法意识,将自身作为纳税主体,积极向税务机构申报纳税。当地税务部门要主动和事业单位交流,帮助事业单位了解其在税收管理中的义务和职责;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税法知识,为依法纳税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提高依法纳税工作的规范性、合法性;深入分析财政税收问题,将纳税义务落实到每个环节,并建立问题反馈通道,引导工作人员及时缴纳税款,防止偷税漏税情况的发生。作为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要重视自身纳税法律意识的提升,建立健全税务系统,实时分析税务数据信息,逐渐提高纳税服务的效果和质量。

(二)加强财政税收人员的培训

为提高财政税收工作的成效,需要事业单位加强对财政税收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才能保证财政税收工作的高效开展。培训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事业单位管理层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自觉投入到技能培训工作中,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为其他员工树立榜样,带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保障财政税收工作顺利进行;(2)财务人员要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明确税收制度和政策,并贯彻落实到每个环节,避免工作失误问题的出现,保证财政税收工作高效推进[5];(3)重视财政税收人员的培训,通过案例教学、专题讲座等方式,满足各岗位员工的需求,全面提升工作素养,提高财政税收工作的专业性。培训过程中,要明确培训内容和方法,使员工系统学习先进技能和理念,充分认识财政税收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及时调整工作思路;(4)从社会上引入高素质的财政税收人员,优化工作队伍,增强竞争意识。重视人员的考核,将考核结果和工资、绩效挂钩,避免形式化问题的出现。

(三)规范缴纳行为

全面规范事业单位的缴纳行为,有利于提升财政税收管理水平。(1)明确财政税收工作流程和手续,掌握每个环节的操作方案,维持事业单位的运营发展,减少运营和财务风险的发生;(2)在单位内部开展宣传推广工作,使每个部门认识到纳税的意义,防止漏税偷税情况的出现;(3)建立完善的税收体系,督促事业单位切实履行纳税义务,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创设条件;(4)在票据管理中,基于经济活动特征,严格遵守国家要求,合理使用税务发票,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制定税收缴纳票据“时间表”,规范票据管理流程,将票据管理制度落实到每个岗位和环节,使管理制度覆盖至事业单位的每个角落,保证票据的连续性、准确性。安排专人负责核算工作,保证各项内容的规范性;推行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模式,增进和财政、税务部门的沟通,保证核算数据的真实性,以免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

(四)完善预算编制机制,强化预算管理

(1)完善预算编制的建立。在预算编制建立过程中,要确保各部门相互配合,明确财政税收的主要环节,为完善预算编制机制的建立提供保障。同时,改善预算编制方法和模式,建立工作责任制度,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合力,使每位员工都能自我约束和规范,提高工作效率。在完善的预算编制制度下,各部门要进行有效交流、实时交流和分享信息,提高财政税收工作的效率;(2)强化预算管理。在财政税收管理中,预算管理是一项核心内容,结合单位实际制定预算方案,控制方案的执行情况,保证事业单位和谐发展。部分预算项目时间跨度大,涉及内容多,需要明确相关因素的影响特点,采取各种控制方式,为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预算执行期间,总结出现问题的原因,合理调整预算,保证预算结果和预期相符,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6]。

(五)加强非税收入的监管

对于具备非税收入执收职能的单位,要合理运用收缴系统平台,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即收缴分离、收支两条线,确保非税收入及时、完整的入库。审计机关、财政机关要加强非税收入监管,利用信息技术分析、比较此类收入的收缴风险点,通过强有力的监管,避免事业单位出现截留非税收入等行为。

(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1.完善管理制度

(1)管理层提高重视度,结合时代特征、单位发展建立相应制度,防止制度滞后影响财政税收工作的开展;(2)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对于工作表现好的员工,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为全员树立良好榜样;对工作失误的员工进行处罚,提高工作主动性;(3)建立责任制度,明确每个部门的职责,在工作中充分配合,防止责任不清造成巨大风险。

2.构建监督机制

(1)建立专业的审计部门,发挥内部审计的优势,拉近各部门的关系,相互监督;(2)在预算方案编制中,各部门要实时监管财务部门,保证预算方案的合理性。充分发挥管理层的作用,加大各种资料的审核力度,严格遵循审核流程,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7];(3)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外部监督机制,全面掌控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情况。及时公开财政税收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扩展监督渠道,发挥群众的监督权,通过群众的反馈信息改进工作方法和模式。

(七)其他对策

(1)健全财政税收法律体系,结合中国国情制定法律规章,在地方、中央合理划分,保证财政税收工作有法可依;严格遵守法律,明确权力清单,及时发现法律规章的漏洞并修正,快速有效地解决立法问题,使收税人员在法律监管下执行税务政策,防止出现知法犯法的问题;(2)引入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管理体系,实现无纸化办公,减轻财政税收工作压力,保证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建立数据库,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收集、共享各类数据,提高数据管理和处理的高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经济常态下,财政税收管理是推动事业单位经营发展的基本保障。目前,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存在诸多问题,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树立正确的税收管理观念、完善预算编制机制、加强非税收入的监管等方面,提高财政税收水平和质量,推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

猜你喜欢

非税税收管理预算编制
“互联网+”视域下大数据对税收管理的影响
规范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税收管理——以某副省级城市平台企业的税收管理为例
区块链技术在税收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基于长沙市税务系统房地产和新业态税收管理的案例分析
房地产行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旧公路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对比与分析
企业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问题探讨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非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