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反思

2022-11-23张子龙刘攀峰

萍乡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经济学理论教学

张子龙,刘攀峰

当前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反思

张子龙,刘攀峰

(萍乡学院 商学院,江西 萍乡 337000)

当前西方经济学在我国高校发展迅速,但是在教学中存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不足、问题导向不足以及我国历史文化融入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我国改革开放实践问题的导向以及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实行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内容、教材以及师资的全方位教学改革,以实现西方经济学在我国高校的健康发展。

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中国高校

西方经济学自引入高校课堂后,影响日益深远,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西方经济学更是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全国高校财经专业大多开设了西方经济学这课程。原版教材、纯英文授课等成了很多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标配,西方经济学在我国高校的影响日益上升,因此,有必要对当前我国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西方经济学在我国高校的发展

改革开放前,我国西方经济学中的“西方”是指“西方资产阶级”,虽然也引进了一些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但其目的是在了解和研究资产阶级的经济学理论后进行更好地批判。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经济学主要是指关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理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学界对西方经济学的态度变化很大,其中,西方经济学在我国高校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西方经济学在中国高校的出现(1979—1992年)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已经承认自然科学比外国落后了,现在也应该承认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比外国落后了。我们的水平很低,好多年连统计数字都没有,这样的情况当然使认真的社会科学的研究遇到极大的困难[1]。”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岱孙等17名经济学前辈建立“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通过讲座交流等方式在全国讲授西方经济学。1979年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由高鸿业翻译出版,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学界开始接纳西方经济学。之后,“颐和园计量经济学讲习班”、1985—1996年“福特班”的举办标志着西方经济学教学交流活动日渐频繁。张培刚、胡代光、厉以宁、宋承先等老前辈开始以吸收学习而不是批判否定的方式编著西方经济学的教材。到1989年,国家教委更是明确规定西方经济学为财经专业的核心课程,教育部也在1990年组织了高鸿业、吴易风等知名西方经济学专家编写《现代西方经济学》,从此,中国高校开始出现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课程[2]。

(二)西方经济学在中国高校的发展(1992—1998年)

1992年,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但是对于如何利用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如何利用宏观政策进行合理调控并没有经验,因此,亟须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论指导和经验介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经济学走进了越来越多的高校课堂,研究的学者、学习的学生也逐渐增加,西方经济学原版的文献资料和教材也大量的进入高校课堂,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993年西方经济学的硕士和博士点获批准设立,并且成为理论经济学的二

级学科[3]。在这个阶段,虽然西方经济学中还有一些意识形态方面的争议,但是,其中一些科学的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西方经济学在中国高校进入了较快的发展阶段。

(三)西方经济学在中国高校的普及(1998—现在)

1998年教育部明确规定西方经济学为经济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知识体系[2]。全国高校掀起了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热潮,原版教材、留洋师资、美式英语、数理模型等成为很多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流行的方式,甚至一些老师和学生认为经济学指的就是西方经济学,“西化”思想的苗头逐渐出现。为此,1999年教育部在全国经济学基础较好的13所大学实行了经济学教育和教学模式改革,目的是探索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模式,为全国经济学教学树立榜样。在这个阶段,西方经济学逐渐占据了中国经济学教育的“主流”地位,西方经济学在我国的影响大大加强,在中国高校进入了普及阶段。

西方经济学虽然是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角度研究市场经济,但它们也分别从不同层次、角度对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和规律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形成了一些适合于不同社会形态的优秀成果[4]。这些理论是西方国家在几百年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相对比较成熟。习近平认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对人的需要与资源配置、技术选择的关系进行比较详尽和深入的分析并达到了相当高的科学水平”。[5]因此,现阶段学习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是必要的,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二、当前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不足

西方经济学是从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始终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理论。在商业资本盛行时期,西方经济学推出重商主义,为商业资本辩护。随着商业资本的主导地位被产业资本代替,为了维护产业资本的发展,西方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也从流通转向生产,重商主义被古典经济学取代。在古典经济学的鼓吹下,生产资本迅猛发展,资产阶级获得了超额利润,无产阶级在被剥削压榨后与资产阶级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劳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此时,西方经济学也从古典经济学进入了新古典经济学,其目的是通过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让无产阶级接受劳动获得工资、土地获得地租以及资本获得利润是一件很公平的事情,试图掩盖资产阶级剥削剩余价值的事实,从而调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新古典经济学自由思想的引导下,市场机制的弊端无法克服,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均出现了失衡,1929年人类出现了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面对世界大萧条,新古典经济学束手无策,德国、日本等国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用大炮取代黄油,给世界带来了灾难,美国也走上了以救济、复兴和改革为特征的新政,凯恩斯主义彻底取代了新古典经济学,其实质是以国家直接干预经济运行的反经济周期手段为特征的垄断资本主义,目的是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的背景下,通过国家干预实现暂时的妥协,从而恢复国民经济,缓和矛盾。随着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西方世界普遍出现了凯恩斯主义无法解释和解决的滞胀现象,此时,以稳固的私人财产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为特征的新自由主义出现了,其实质是在保障私人财产的前提下,通过全球化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制定、价格制定等手段,使发展中国家成为西方世界原料来源地、产品倾销地的新殖民主义。此时的资产阶级也从生产的繁荣转向资本的繁荣,利润的秘密也从生产的剩余价值转向资本的剩余价值,掠夺的对象也从本国的无产阶级转向全世界的无产者,其同样具有很强的隐秘性。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浇灭了新自由主义的幻想,资本繁荣的泡沫无法无限吹大,为了走出危机,以量化宽松等为代表的政府干预措施重新出现,但是,时至今日,西方世界仍然没有完全走出危机的泥潭,再加上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西方经济学界更是手足无措,无法拿出带领西方世界走出危机的理论和办法。

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不难发现,该理论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虽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良,但始终是为资产阶级掠夺无产阶级提供方案和辩护,而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理论等非资产阶级理论,通过控制主流话语权等手段进行否定和打击,通过自由主义和利己主义等核心信条阐述西方世界的经济思想,一直试图维持着西方经济学世界主流的地位,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从价值观上来看,西方经济学无法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经济理论思想。因此,我国高校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不能完全按照其理论体系和方法,而要通过对其观点、理论进行整合,研究哪些中性科学的观点符合我国的价值观,进行有的放矢地教学。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方面明显不足。

1.在认知方面,把西方经济学等同于现代经济学

随着西方经济学在我国高校的大量引入和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部分应用,西方经济学在我国高校影响逐渐上升,有一部分老师和学生把西方经济学当成了经济学中的“圣经”,形成了西方经济学中心论的观点,认为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研究范式、话语体系才是经济学的中心,出现了经济学教学“西化”的现象。根据竺立军和杨迪雅对北京高校的调查,发现大约56.83%的学生认为中国的主流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大约59.04%的学生认为,指导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经济理论是西方经济学,大约62.69%的学生认为经济学就是西方经济学[6]。从这个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认知方面,很多高校在校生事实上已经把西方经济学等同于现代经济学。

2.在教学课时设置方面,西方经济学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课时

目前,很多高校财经专业的教学课时有一半以上,甚至是80%以上都是西方经济学相关的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成为财经专业最核心的课程,不仅内容广,而且还按照初级、中级和高级不同的层级来开设课程,因此,在教学课时设置方面,西方经济学占据了财经专业的绝大部分课时。此外,在很多高校财经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招考中,也把西方经济学作为最重要的考试内容,甚至某些高校只考查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由此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的价值观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

3.在师资和教材方面,“西化”现象尤为严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的腾飞,中西方学术交流更加频繁,中国高校也加大了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力度,很多高校不惜重金聘请海外知名经济学家、“海归”博士等专家当经济学院、商学院的院长。在这些院长的主导下,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教学推崇原汁原味,全英文教学、原版英文教材以及“西式”的授课和评价方式。这些“西化”的行为,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高校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如学习资料的丰富、视野的扩大以及思维的多样化;另一方面,由于过分地强调原汁原味,使得西方经济学的价值观在全国高校迅速传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通过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有一定程度的渗透。

(二)问题导向不足

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一些假设,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该学科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推崇一般性,排斥特殊性,不从经济社会的现实问题出发进行分析问题,而是用抽象的经济学原理生搬硬套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企图用统一的模式分析复杂多样的现实社会[7]。自从1870年代边际理论被提出后,传统的研究范式被认为过时了,逐渐被抛弃,占据主流的研究范式则是通过脱离现实的严格假设,高度抽象现实的经济社会问题来展开研究,研究的视角逐渐从全面综合转为具体微观,依赖数学化、模型化等计量方法来研究某些经济变量的局部影响。总之,这种数学化、抽象化和模型化的西方经济学虽然被西方学者标榜为社会科学中的硬科学,能够像自然科学一样进行精确的研究,但是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方法上,西方经济学都严重脱离了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无法很好地指导现实的经济社会问题,如:面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和2020年的新冠疫情,西方经济学都无法给出对策良方,然而中国却出台一系列政策办法,成绩斐然。贾根良指出,西方经济学的教科书缺陷是很明显的,它几乎成为数学的练习场,而对现实发生的经验性内容却很少关注,因而给广大学生用这些理论去理解复杂多变的现实经济社会问题造成了困难[8]。因此,我国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不应该照搬照抄,应该以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为依托,从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这样既能解决现实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又不会枯燥无味,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当前在我国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经院哲学”式的、不接地气的教学研究却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9]。

1.教学方法的高度计量化造成问题导向不足

纵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学历背景,不难发现大量的获奖者具有数学的学位或者具有极强的数学理论功底,西方顶级经济学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也充斥着大量复杂、高度抽象的数学模型,现代西方经济学似乎已经演化成为一门数学化的学科。由于评价标准的严重“西化”,国内高校很多西方经济学教师为了能够“出成果”,教学研究往往不是从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而是通过已有的文献和可获得的数据来设计模型,这种静止的、孤立的、甚至是形而上学的计量模型往往还需要建立很多苛刻的、甚至是不符合现实的假设条件,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纯粹的、抽象的理论分析框架。在这样的“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西方经济学课程变成了数学公式推导、模型检验等远离现实的课程。这样的教学也必然导致理论无法贴近现实,问题导向不足,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指导作用越来越小。

2.教学内容的高度抽象化造成问题导向不足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西方经济学已经具有了独特和经典的理论体系,为了使其研究高度精确化,西方学者往往通过模型等工具,把现实复杂的社会和人进行高度的抽象化,形成了很多的经典理论。我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创造了人类奇迹,同时也为经济学提供了很多可以研究的改革实践素材。但是在我国高校的教学中,很多老师为了追求理论的经典,往往忽视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教学中并没有以我国丰富的改革开放实践作为教学研究的对象,而是将这种高度抽象化的经典西方经济学理论“严谨”的讲授给学生,这种讲授由于过分强调经济因素、而忽略非经济变量,同时还忽略科学与人文结合教学的方法,甚至可能已经不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在面对现实中的经济社会问题,往往无法理解和分析,此时学生就会认为这些理论偏离了能够感知的实践,这样既造成了学生很难理解这些高度抽象的理论,只能靠记忆来弥补理解的缺陷,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0]。

3.教学评价的功利化造成问题导向不足

教学评价是老师授课的指引。目前我国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评价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研究型名校以科研成果为评价标准。研究型名校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进入世界名校进行深造,并且能够在世界顶级刊物发表文章,平时教学比较注重国际化和前沿化,即课堂上采用西方原版教材、英文授课、西方经济学的话语体系以及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甚至是标准化的文献、数据到模型假设再到模型计算和检验,最后得出结论。这种现代“八股式”的教学研究,虽然确实提高了学生的世界名校录取率和科研成果产出率,但是很多科研成果缺乏问题导向,造成成果无法贴近我国的现实经济社会,无法给予实际的指导,学生也变成了西方经济学科研工具主义者。另一类是普通地方院校以考研录取率为评价标准。目前我国考研热度持续升温,2022年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突破了460万人,其中金融学、会计学等经济管理类热门专业在十大报考专业中占据了六个,西方经济学是这些专业主要的考试课程。普通地方院校为了能够提高本校学生研究生的升学率,往往采取应试教育的办法,即以考试大纲、历年试卷为导向,采取知识的灌输、刷题、试题疑难讲解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学生也是以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前复习笔记、考后全都忘记这种死记硬背的考试模式为主。这种缺乏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必然会造成教学脱离现实,难以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和目标[11]。

(三)我国历史文化融入不足

西方经济学是西方国家从资本主义进程中抽象出来的经济理论,其实践来源于西方国家的历史发展,有着西方国家的文化印记,其风格与中国历史文化区别较大。学者Reynolds曾在他的著作《经济学的三个世界》中指出:“现代经济学主要是在西欧和美国培育出来的,尽管它渴望具有普遍性,它却带有这些地区所特有的制度和问题的印记[12]。”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也根据他在美国大学任教的经验发表过观点,认为美国的经济学界对数学模型、高度理想化的纯理论有着盲目的追求,却经常忽略与其他社会科学,如:历史、政治以及社会学的联系,他认为这样的经济学是可笑的,在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应该改正过来[13]。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各地哲学社会科学的面貌应该由各地丰富的社会实践决定。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沉淀了丰富的社会实践,因此,在中国发展的社会科学应该有中国历史文化的烙印,西方经济学在中国高校的教学也理应如此。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唐庆增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经济思想史》一书中就提出适合我国的经济学必然是以我国的国情历史为依据这样的观点。然而我国高校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脱离中国历史文化的现象却非常普遍。

1.教学内容的模型化、抽象化,很难较好地融合中国历史文化教学

通过前文的分析发现,西方经济学很多内容进行了高度的模型化和抽象化,形成了经典的理论,如:讲到经济增长理论必然以哈罗德多马模型作为经典模型进行介绍,这些经典模型是以西方的历史文化实践为依据,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学说,再加上很多高校为了与国际接轨,选择全英文的西方原版教材和全英文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很难将其与中国历史文化很好地融合,因此,这种教学也必然会脱离我国的现实经济社会。

2.海归学者对中国历史文化了解不深,很难较好地融合教学

熊彼特曾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的经济现象。”[14]目前很多高校引进了较多的海归学者,虽然对我国西方经济学教学的进步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是由于海归学者长期接受西方的教育,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相对匮乏,因此,对中国经济社会中的很多经济现象就无法深刻理解,更无法进行灵活生动的分析,在教学中也就难以实现生动活泼,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5·17”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曾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我们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三方面资源。一是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三是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通各种资源,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15]。”著名经济学家程恩富也曾指出,中国的经济学现代化推进,须以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世情为鉴、国情为据,以此来综合创新[16]。作为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西方经济学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同样应该把握好三方面资源的融通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我国改革开放实践问题的导向,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证中国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育,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熟悉中国国情和中国历史文化、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经济学人才。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因此,我国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必须时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一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之中,使“中、西、马”能够更好地有机融合,构建新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体系。因为西方经济学是社会科学,有着鲜明的阶级属性,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业务素质很好,但是崇尚西方的价值观,为资产阶级服务,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所以,西方经济学的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教育,之后才是分析的工具,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体系关系到我们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才,是否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否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否能够确保中国的经济建设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下去。二是不能简单地、机械地套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而在教学中完全否定西方经济学。有些教师认为西方经济学是来自西方的资产阶级实践,是为西方资产阶级服务,因此应该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和否定它。三是要预防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有些教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名,而无马克思主义的实。有些老师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却善于伪装,这样的伪马克思主义教师自然也就无法培养出新一代合格的经济学人才。

(二)坚持我国改革开放实践问题的导向

理论是实践的反映,问题是理论思考的起点,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个个解决的办法,从而完成了巨著《资本论》,并且找到了共产主义是解决资本主义存在问题的根本答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理论的发展。“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是十九大报告的精彩名言,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绩。因此,在我国高校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也应该汲取时代的思想和实践的营养。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实践活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也应该随着时代和实践活动的变化而变化。当今世界新冠疫情、逆全球化、民粹主义以及我国正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些实践活动都具有当前时代的鲜明特征,这些新事物的出现,可能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需要解决的问题,教科书里不可能有现成的答案,这为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丰富的数据、丰富的行为和实验。因此,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应该有的放矢,提高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找寻教学研究的动力和方向,把理论落到这些新问题中来,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教学研究,既可以解决这些新问题,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还可以丰富学术,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形成适合中国人理解和表达的当代中国式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

(三)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历史传统博大精深,是一个具有智慧思想的古老民族,这些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然而,西方经济学是在西方传统文化的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也是以西方传统文化思想作为指导,因此其很多理论在分析我国的问题时,效果可能并不好,如新冠疫情背景下世界主要西方国家经济均是负增长,而中国却能够快速恢复,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的儒家思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再如同样是改革开放,为什么有的国家发展很慢,而我国却创造了发展奇迹?世界银行在《90年代的改革和计划的作用》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之前的物质投资滞后收益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必须立足中国国情,结合中国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比较、融合、吸收、升华西方和东方有益的思想营养,才能很好地分析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中面临的问题,同时在深挖中国历史经济思想中,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辉煌经济思想,更好地建立“四个自信”。

四、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教学评价体系指引着教师教学的方向,因此,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改革首先应该从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着手。一是破除名校追求SCI、SSCI等的评价标准。中国课堂的西方经济学主要是给中国经济问题做理论指导,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力的强盛,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经济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研究的一个主要话题,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指引那些以科研为目标的名校学生更多地采用中国思维研究中国问题、采用中国特色经济学的范式和话语体系进行研究,做到“四个自信”。二是改革硕博士入学的考试内容。在硕博士初试和复试中,不仅要考查西方经济学,还应该增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比例,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理论,结合中国历史文化,对中国目前的经济问题进行理解和思考,探索中国特色的经济规律。三是改变过去单一的闭卷评价方式。将原来的单一闭卷评价转化为过程评价,提高课堂提问、案例参与、小组讨论、小作业、社会实践、口试、开卷考试等各种形式的评价权重,科学合理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改革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研讨式,与案例相结合,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改革。课前,任课教师通过线上布置理论知识的预习和热点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关注热点经济事件的意识;课中,老师立足于案例,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热点案例和现实生活经验之中,将经济理论通过现实生活经验和热点案例呈现出来,实现知识与生活、案例的有机结合,启发同学们以案例为载体进行思考,经过各个小组开放式的讨论后,选择优秀学生进行课堂展示,提高大家的参与度,实现师生的双向交互;课后,在线上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进行练习和答疑。这样,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逐渐关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存在的问题,并且主动思考分析,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也能让他们在问题导向下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并将之转化为现实的理论应用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改变过去的死记硬背式学习模式,寻找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党中央提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因此在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方面,不宜全盘讲授,应当对那些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相容的内容实施“剔除术”、那些对中国有用,但是需要进行改造或修整,不宜直接套用的理论实施“整形术”和那些可以直接拿来用于分析中国经济问题,解释中国经济现象的知识实施“移植术”,使西方经济学的内容能够符合我国的价值观,正确地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服务,为中国经济学的创建和发展服务[17]。此外,还应加强产学研合作,增加校外实践内容,让学生切实参与企业的真正生产经营活动,在实践中提高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学习理论,实现问题导向下的理论实践双向互动学习。

(四)教材的改革

虽然教育部门已经组织编写了马工程教材,但是近年来,成百上千的西方原版教材仍然源源不断地涌入我国高校的课堂。事实上,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这些教材不仅在传播经济学理论,也通过讲述西方“本土”的故事进行意识形态传播[11]。因此,应该在西方比较经典的教材基础上进行多元化的改编和建设,如:增加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和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国故事内容,特别要突出当前我国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结合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以中国特有的方式讲述模型理论,甚至是完全基于中国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发展故事建立全新的西方经济学范式,这样的教材既让学生喜欢听、听得懂,也能将“四个自信”融入教学,更好地传递正确价值观。

(五)师资的改革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落实者,基础和关键,因此,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我国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欢迎海外归国学者以及西方外籍学者到我国高校讲授西方经济前沿理论,但是必须要了解这些具有海外背景的学者具有什么价值观、研究什么理论、主张什么观点。其次,要对教师队伍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历史文化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培训,使其能够具备马克思主义素养,在讲授知识的时候具有中国意识,讲述中国故事。最后,还要不断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增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0–181.

[2] 孙大权. 新中国70年理论经济学的演变与发展[J]. 人文杂志,2020(5):13–21.

[3] 方福前. 引进西方经济学40年[J]. 教学与研究,2018(12):67–79.

[4] 习近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完善[J]. 经济学动态,1998(7):3–6.

[5] 习近平. 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再认识[J]. 东南学术,2001(4):26–38.

[6] 竺立军,杨迪雅. 北京高校政治经济学教育调查研究[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4):91–95.

[7] 张宇. 构建中国经济学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N]. 经济日报,2015-04-10.

[8] 贾根良.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重大改革的一种尝试——由《理解资本主义:竞争、统制与变革》引发的思考[J]. 教学与研究,2010(9):61–65.

[9] 祝玉峰,徐一. 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教学创新探微[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17(1):74–78.

[10] 齐红倩,孙巍,李伟,等. 跨学科视野下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 中国大学教学,2013(8):22–24.

[11] 周文. 当前中国经济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与反思[J]. 当代经济研究,2017(9):56–63.

[12]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5-19.

[13] 程恩富,何干强. 论推进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学术原则——主析“马学”、“西学”与“国学”之关系[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4):5–16.

[14] 方福前. 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何和如何借用西方经济学[J]. 经济研究,2019(5):16–29.

Problems and 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of Western Economics

ZHANG Zi-long,LIU Pan-feng

(School of Business, Pingxiang University, Pingxiang Jiangxi 337055, China)

The study of Western Economics is developing rapidly in China’s universities,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such as the lack of correct value guidance, the lack of problem orientation and the lack of integration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principles of Marxism as the guid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s the orientation, and inherit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s the principle. The all-round teaching reform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teaching mode and method,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faculties so as to realiz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in the teaching of Western Economics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stern Economics; teaching reform; Chinese universities

G642.3

A

2095-9249(2022)01-0101-07

2021-10-24

张子龙(1979—),男,浙江丽水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经济。

〔责任编校:吴侃民〕

猜你喜欢

经济学理论教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首届中国应用经济学年会在京举行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雷人的经济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