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11-23侯青云

普洱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政农村大学生

侯青云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现今,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问题尤为普遍,已成为困扰高校农村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基于乡村振兴发展背景,做好高校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改革,积极提升思政教学能力,这是有效解决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问题的核心关键。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强乡村经济建设与教育发展协同推进

教育工作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一环,推动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发展,对提升农村地区大学生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及培养奉献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推进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其重点需要放置于加强农村人才资源储备及对于农村地区发展的回馈。引导和提高农村大学生能更好地投身于农村地区发展建设的重视,降低外界因素及环境因素对农村大学生思想认知及思维意识的影响,为后续阶段农村地区高等人才的储备夯实基础[1]。所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是实现乡村经济建设与教育发展协同开展的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农村地区高等人才流失问题,使农村地区高等人才储备能达到更高水平,为未来农村地区建设发展创造良好人力资源条件。

(二)提升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发展实效性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区高校针对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通常采用一以贯之的基本策略,甚至部分教育工作仅满足形式上教育需求,未能从未来阶段助力农村建设发展角度做好教育规划,导致农村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难以取得良好成果。新时期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为农村地区的建设发展创造诸多有利条件。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也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做好科学决策。所以,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为载体,完善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提升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则成为加强高校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的核心关键。

(三)强化农村地区基层教育机构思政教育工作水平

高校的思政教育是我国人才教育培养的重中之重。城镇地区由于教育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促使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及大学阶段思政教育形成完整的整体,这对系统和深入推进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然而,农村地区由于教育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加之缺乏足够思政教育资源支持,其初中阶段、高中阶段思政教育质量难以得到充分保证,不利于后续阶段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培养[2]。对此,基于推动农村振兴战略发展,强化农村地区基层教育机构的思政教育能力,则对于更好实现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具有深远影响。因而,从思政教育工作长效化推进的角度来看,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应以基础建设为核心,推动经济建设带动教育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思政教育体系,为未来农村地区高等人才教育培养做好充分的教育铺垫。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困境

乡村振兴发展对农村地区经济环境、生活环境及社会环境等均产生了一定的改变,这使得部分农村大学生由于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及攀比心理,容易被网络环境不良风气所侵蚀。此时,农村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将面临诸多问题与困境。

(一)思政教育缺乏针对性

营造公平、公正及和谐的教育环境,是高校维持教育秩序的基础。由于部分高校面对农村大学生,未能在思政教育工作方面制定长效化教育规划,循规蹈矩的教育模式,使农村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这导致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流于形式。所以,高校面对农村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应从心理环境营造、学习认知概念改变、教育环境优化及教育方法调整等多个方面做好有针对性的教育布局,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质量能得到显著提升。

(二)思政教育内容与现实环境脱节

教育内容与现实环境脱节,是思政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面对农村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应将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成果及农村建设发展现状融入教育体系,提高思政教育对农村大学生感染力及代入感,使农村大学生能基于自身感受,更好投身于思政学习实践。然而,现阶段部分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更多是将城镇地区发展成果及发达地区城镇面貌的概念融入思政教育体系,未能考虑农村地区及欠发达地区发展变化,使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难以对农村大学生形成足够的教育影响力,其教育质量与教育有效性势必有所下降。

(三)思政教育方式及教育模式单一

当前,部分高校的确以推动教育未来化发展为主题,将部分具有时代前瞻性及教育先进性的方式纳入思政教育体系,这极大地提高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但在基础教育改革方面,部分农村地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甚至对思政教育存在抵触心理,这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受阻,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循环。对此,高校的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改革,必须要以乡村振兴发展为目标,切实加强对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诸多方面内容的优化,保证高校思政教育能面向农村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为未来阶段农村地区开展思政教育布局奠定良好根基。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推进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策略

高校应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做好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的工作规划,充分了解乡村振兴发展对农村大学生思想认知的影响,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把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劣势转化为高校思政教育优势。

(一)加强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多元化教学对接能力

加强针对农村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多元对接,是指根据农村大学生思政教学特点及教学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规划,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发展,潜移默化地提高农村大学生思政学习能力,使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能紧跟城镇地区思政教育发展步伐,充分吸纳城镇地区大学生思政教学经验,明确多元化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思想,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切实满足针对农村大学生的思政教学需求。这其中,高校不仅要做好对各个基础学科之间思政教学联动,也要为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及思政学习打造良好平台,解决农村大学生面临思政学习难题,帮助农村大学生养成良好思政学习习惯,基于扬长避短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农村大学生实际学习优势,形成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

乡村振兴发展改善农村地区基本面貌,优化农村地区实际的居住环境,提高农村地区人均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对此,高校思政教育应将乡村振兴发展成果及对农村地区发展变化纳入思政教学体系,使农村大学生针对思政学习能产生一定亲切感,切实提高农村大学生思政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农村大学生跨越思政学习鸿沟,促使农村大学生能更好融入现有思政学习环境[4]。另外,高校应针对农村大学生的思政学习特点,对部分乡村振兴发展内容进行截取,将其运用于思政教学的案例分析,使农村大学生能基于自身感受更好利用思政知识进行学习表达,为未来阶段农村大学生思政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三)完善乡村振兴为背景下的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评价机制

完善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大学生思政评价机制,并非是破坏高校思政教育评价的公平性,而是从提供教育帮助的角度,降低农村大学生对思政学习心理压力,使农村大学生能以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视角,更好对思政知识学习进行接纳。对此,高校必须在教育考核上做好教育平衡,根据城镇大学生及农村大学生学习差异,对部分思政教育评价内容进行调整,并以人文关怀思想为载体,打造和谐思政教学环境,避免外部环境因素及心理环境干扰农村大学生的思政学习。此外,要积极推进高校思政教学评价的平衡性发展,进一步满足农村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多元化需求。

(四)推动农村基础思政教育及高校思政教育一体化融合

为更好面向农村大学生教育培养做好思政教育布局,高校应在教育资源的应用方面向农村地区教育倾斜,帮助农村地区中学做好思政教育规划,提高农村地区基层教育机构的思政教育能力,以便为后续阶段高校农村大学生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做好多层次的教育铺垫[6]。除此之外,高校应基于农村地区思政教育发展现状,建立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思政教育机构,将高校思政教育与农村思政教育进行对接,使农村地区思政教育能力、教育有效性及教育实效性等均能有显著提升。

(五)营造具有乡村振兴发展特色的思政教学环境

高校应结合自身思政教育需求,适时地做好思政教育调整,围绕农村地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特点,积极营造具有乡村振兴发展特色的思政教学环境,提高农村大学生对思政学习适应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大学生对于思政学习的兴趣。另外,高校应根据现阶段教学条件,在必要时做好农村大学生思政教学监控,掌握农村大学生思政学习动态和面临的思政学习难题,积极帮助农村大学生解决实际的学习问题,为后续阶段高校深层次思政教学工作推进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地区发展建设提供了诸多机遇。然而,人才储备不足及农村大学生学习适应能力不足等问题,则再次成为困扰乡村地区教育发展的瓶颈。高校应从思政教育角度做好对农村大学生多元化教育培养,提升农村大学生多方面思政学习能力,为其未来更好投身于农村地区发展建设提供教育保障。

猜你喜欢

思政农村大学生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