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历史起源及演进
2022-11-23王宁
王 宁
滁州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通过深入分析太极拳的历史发展脉络,无论是晚清和民国的“张三丰说”,还是上世纪30年代的“陈王廷说”,都明显的偏离了我国太极拳发展与演变的主线。这些学说或者过于主观和片面,或者过于“神话”,缺乏对明朝戚继光所提出的“三十二势拳法”以及其在民间发展和演进的研究。梳理并分析太极拳历史发展需要以太极拳技术发展和演进为主线,深入探究太极拳理论与拳架对太极拳所带来的影响,进而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太极拳。
一、太极拳的概念界定与基本特点
深入分析和调研太极拳方面的文献资料可知,关于太极拳的界定相对分散,不够系统。譬如部分学者将太极拳界定为以“右盼”“左顾”“退步”“进步”“靠”“肘”“采”“按”“挤”“捋”“掤”等十三法为技术核心,涵盖散手、推手、套路级功法的徒手项目称为太极拳。而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和理论摸索,我国有关太极拳的研究,主要以太极拳“健身功能”“文化内涵”“技术特征”“流派类别”等方面为主,对太极拳的界定一直没有得到统一的认可。
太极拳是以中国儒道哲学中的阴阳辩证和太极理念为思想,集强身健体、颐养性情、技术对抗等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无形知变、古代导引术、中医经脉学的一种缓慢、柔和、内外兼修、刚柔并济的传统拳术。太极拳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门派众多,其中,最常见的门派主要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等五大流派,不同流派拥有鲜明的传承和借鉴关系,自身特征鲜明,并且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特点。由于近代我国太极拳种类丰富、流派众多,并且拥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太极拳在我国武术拳种中拥有较强的生命力。太极拳是我国最富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态,是基于阴阳理念而形成的,能够帮助习练者通过以气催形、以意导气、入静放松的练习,进入运化乌有、一运一太极的进境,从而让练习者达到延延益寿、强身健体、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等目的。
在特征上,太极拳通常拥有较强的全面性、适应性、安全性等基本特征。首先是全面性。太极拳是一种拥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拳法,广泛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问题,涵盖心理学、生理学、武学、养生学、物理学、文学等方面的学科知识,体现了我国武术的竞技观、人生观及道德观。其次是适应性。太极拳速度缓慢、动作柔和,架势或低或高,运动量或小或大都可以根据练习者的体质、年龄来调节,并非老弱者特有的运动。最后是安全性。由于太极拳兼顾医学、养生学、生理学等内容,动作缓慢,适应性强,因此,安全性较高,不会对练习者及他人造成威胁。
二、太极拳起源的问题缘由
有关太极拳历史起源的问题,我国学术界可谓是众说纷纭,并且都有理有据。湖北地区的学者普遍支持太极拳源于武当山,而河南学者则普遍支持唐豪说法,指出陈家沟是太极拳的历史发源地。我国各大百科网站及武术教材也普遍采用唐豪说法。然而通过探寻《李氏家谱》,陈王廷和李氏兄弟有共同创建太极拳的可能。当然还有部分学者和专家提出太极拳源于唐代许宣平。路迪民、李师融及武当人士认为太极拳起源于武当山,并且有民国时期的历史资料作为佐证,然而所列的资料都是有关张三丰和道教的,缺乏理论性。陈氏太极拳、唐豪太极拳的传入,能够论证太极拳源于陈家沟,并且我国很多历史资料都能对太极拳起源于陈家沟,进行佐证。但这些历史资料,都来源于陈家沟,或者说是从陈家沟获得的,这样太极拳起源于陈家沟的结论便有待商榷。魏美智等学者认为太极拳源于唐村,由陈王廷和李氏兄弟共同创建,但其所依托的文献,也仅仅是李氏家谱。其实,在历史考证和探索的过程中,历史文献所提供的信息都存在鲜明的局限性。因为史书或资料是由某些人或某个人撰写而来的,在创作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受到个人情况及历史环境的影响。譬如封建社会的历史资料通常会考虑到统治者的形象和利益,从而刻意歪曲某些历史情况。此外,创作者在资料撰写的过程中,还会受到情感、学识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在引证历史资料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当时的历史环境,从诸多层面和角度出发,探究太极拳的起源。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分析太极拳的起源,才能切实的传承与弘扬太极拳,让太极拳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旺盛的生命力。
三、太极拳的历史起源
(一)太极理论
太极拳是受传统阴阳转化理念所指导的,其形成与发展必然是在太极理论产生之后。通常来讲《周易》在我国古代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通过剖析宇宙万物、大千世界的运行规律,为我国传统文化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太极一词最早出现于《周易》的“易有太极”中,表达了事物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而道教作为我国最具本土化特征的宗教,其理论多数来源于道家思想和理念,道教文化在历史发展中与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形成了相互均衡的渗透关系。《太极图》是对我国道教阴阳转化理论的概括和总结,能够形象地表现阴阳转化、相互影响的内涵,揭示出太极拳动态平衡与派生万物的本质关系,其为太极拳的形成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太极拳的历史发展和形成,一定在《太极图》之后。一般来说,王宗岳所著的《太极拳论》是我国太极拳拳术的核心思想,对《太极拳论》的理论研究也相对较多,然而该理论的指导思想应来源于老庄哲学以及太极图,并非作者所独创。《太极拳论》首次采用了阴阳转化的理念,分析和看待格斗竞技与武术功法,提出了以弱胜强的观点,能够用哲学的理念来指导武术。在《太极拳论》推广的过程中,武禹襄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功能和作用,他所创作的“太极拳谱”在后世太极拳发展中得到广泛流传,并得到了不断地丰富,最后衍生出不同的版本。由此可见太极拳理论经历了漫长了历史发展时期,是从太极拳论衍生出来的。每个历史发展阶段都对太极拳的形成,拥有鲜明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太极拳归纳为某个人或群体所创建的。
(二)太极拳架
中国传统的太极拳运动追求连贯缓慢的动作,讲究动作与呼吸的融合,因此太极拳并不追求现代体育运动的“更高、更快、更强”,只是在追求阴阳协调与平衡,所以太极拳运动与其他运动所拥有的特征和特点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从太极拳拳架特征可知,它与我国古代的养生导引法存在诸多的相似之处。譬如缓慢的动作,便与道教所强调的柔和缓慢相契合,如八段锦、五禽戏等都属于典型的导引之术。而注重呼吸,则与道教的六字诀存在异曲同工之妙。太极拳能够将武术动作中的步伐、身、眼、受等动作协调起来,通过吐纳结合,让太极拳成为内外统一、整体协调的内功运动。因此在某种层面上,我们可以确定太极拳与道教导引之术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其拳架应衍生或来源于道教所提倡的“导引方法”。而根据《李氏家谱》的理论研究发现,太极拳的最原始形态应是以休养生息为目的,只是在后来的演进和发展的过程中,太极拳逐渐转变为技击与养生相互融合的综合体。譬如孙氏将其与八卦融合、陈氏将其与炮捶相融合等。从引导养生为主的太极拳,成为以注重技击为主的武术运动。总体来讲太极拳架势起源于我国道教的导引功法,在后世中与传统武术融合起来,并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太极拳架,所以从拳架发展的层面,我们能够确定,太极拳并非由特定的个体所创建的。
四、太极拳的历史演进
太极拳从养生到技击,再到养生的历史发展历程,契合太极拳论所强调的阴极而阳、阳极而阴的观点。但通过对太极拳理论与拳架的分析,可知太极拳理论源于太极拳论,太极拳拳架源于道教导引功法,不能将太极拳简单地归纳为某个人或群体所创造的。在太极拳技术演进的层面,太极拳与长拳、炮锤在技术传承上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能够为我国后世太极拳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太极拳与长拳的演进推论
从民间武术发展与传承的角度出发,戚继光所著的《拳经》思想与技术实践影响了后代拳术的发展,陈家沟、赵堡等地区所流传的炮捶和长拳是直接从《拳经》中汲取营养和经验的。根据相关理论分析和文献资料,陈家沟陈子明、陈季牲等著名拳家的拳谱中拥有诸多类似戚继光“三十二势”“拳经总歌”的长拳名称,而在孙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中,也存在诸多与长拳技术相似的太极拳动作技巧。譬如陈氏太极拳拥有刚猛有力的特征和特点,演练速度快,发力弹抖动作相对较多。但迅猛之中,能够明确其与我国传统的长拳技术存在诸多的相似之处。在上文论证中,我们得出太极拳是从道教导引功法中衍生出来的,后来通过与武术技击技巧的融合,形成了现代形式各异的太极拳。而这种融合过程,显然与传统长拳的演进和发展存在紧密联系。根据实践和文献研究,可以确定晚清发展和成熟的五大太极拳流派都包含着长拳的技术体系,并且在拳法名称和技术特点上,有存在较为紧密的内在关联,因此可以推论,在导引功法与长拳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很多太极拳流派都汲取了我国传统长拳的营养。
(二)“炮捶”与太极拳雏形
陈家沟普遍被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并被各大网站和教材所宣扬。究其原因在于陈家沟炮锤对后世太极拳发展拥有深远的影响,能够被其他太极拳流派所借鉴。但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可以确定陈家沟炮捶在某种层面上,衍生或起源于长拳,是由长拳而演变而来的。在整合和抄录陈家沟拳谱中,部分专家学者发现十五炮、十五拳、炮捶架子等武术技术和拳法,其在动作、内容上与戚继光的三十二势存在诸多的相同点和相似之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陈家沟炮捶应源于戚继光的长拳。因此,陈家沟太极拳在武术技巧和动作名称上与传统长拳,尤其是戚继光长拳存在诸多共同渊源,并且其所创建的炮锤并没有脱离传统长拳的范畴。而在《太极拳考信录》中,陈氏太极拳传承者,本为炮锤,并非太极也,因此在后期的拳法传承中,陈家沟太极主要以炮锤技术为主。直到近代,现代太极拳的快速发展,才使炮锤的身份转变为太极拳,并在各种技术演进和加工中,发展为我们耳熟能详的陈氏太极拳。当然,陈氏炮锤对现代太极拳的发展与形成产生了鲜明的影响,让太极拳技术体系更加完善。因此在某种层面上,我们可以将太极拳的演进过程,归纳为从长拳演进为炮锤,再由炮锤,演进为太极拳。
五、结语
通过太极拳理论与太极拳拳架特点,可以发现太极拳理论最早源于太极拳论,太极拳拳架源于道教的导引功法,因此太极拳并由非某一人或群体创建的。从技术演进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断定,太极拳技术源于长拳,是在戚继光三十二势基础上发展为炮锤,最后才逐渐演变为当今的太极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