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党史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路径

2022-11-23尹盈欢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党史培育中国共产党

石 娟,尹盈欢

(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一、引言

百年党建历程中,党的建设文化历经筛选、凝聚和沉淀,形成了有关党建知识、党建思想、党建精神等内容的优秀文化。这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2]。百年党史独特的实践土壤、文化传统和理念认知不断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养料。立足百年党史视角,探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二、百年党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价值意蕴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历程中,依托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极具中国特色与新时代特征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内涵的根本观点。百年党史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文化基础与精神积淀,具有积极的实践引领价值与理论参考意义。

(一)意识引领:党政精神引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向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3]大浪淘沙,百年党建孕育了优秀的党政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先列、立于世界之林。中国共产党建设过程中生发出来的精神力量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向标尺。

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精神领导力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强起来到富起来两次阶段性跨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南湖红船、井冈山与苏区建设、万里长征、延安革命、抗日战争、沂蒙山、西柏坡等等实践孕育出了不屈不挠的社会主义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抗美援朝、好八连、大庆油田、铁人、红旗渠、雷锋、焦裕禄、“两弹一星”孕育出了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建设精神;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女排、经济特区拓荒、新时期创业、孔繁森、抗洪、抗击非典、抗震救灾、北京奥运、载人航天、新冠抗疫等事件孕育出了不忘初心、开拓未来的新时代精神。这些精神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孕育出来的优秀文明,以中国共产党精神为出发点,以中国共产党精神为出发点,以党员先锋模范的榜样精神引导大学生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征程中的浴血奋战、英勇拼搏、保家卫国,感召革命先辈的人格境界和道德力量,体会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精神作风,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文化基础:百年党史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体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4]的国家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追求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百年逐梦的历程中所形成的党史文化,逐步凝练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这成为滋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文化本体。

在国家层面,“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现代华夏儿女的社会担当与历史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建设四个现代化”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5],这一百年征程是一部奋斗史,也是一部奋进史,为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百年党史提供丰富素材,使其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家国情怀,并在实践中做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在社会层面上,“争自由,争人权”、推翻三座大山、开展土地革命、确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政权、实施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只有民族的独立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人民自由;一直将公平与正义放在首位,给予弱势群体、偏远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等群体更多的关怀与帮助。努力建立属于新政权的法律制度体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百年党史激发大学生从社会层面思考国家的法治建设、公民的自由、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等现实议题,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与发展,培养其时代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做新时代有责任感的大学生。在公民层面上,中国近代诸多能人志士面对“三座大山”,不畏强权,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运动,维护国家权益。抗日战争中大批有志青年投笔从戎,守卫家园。新中国成立以来,钱学森、李四光等大批青年学子学成归国,改变了我国科技落后的局面。新中国建设中更是涌现出诸多具有家国情怀的爱国者、劳动者,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中国不断发展壮大正是因为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诚实守信、待人友善,才得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百年党史感召大学生理解与内化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并外化为自我的实践行动,引导大学生做爱党爱国、诚实守信、真诚友善的好公民。

(三)工具价值:共产党的实践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方法借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6],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方法借鉴,奠定党史文化的工具价值。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革命时期的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给予党的建设经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盘苏化、文化革命时期的艰难险阻让共产党领袖意识到社会主义建设本土化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在“摸着石头过河”的不断实践与探索中,积极总结成败经验、创新传统做法,走出了一条正确的中国道路,其发展的方向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经过实践的检验,科学可靠。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党史文化的重要性,这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理解共产党人百年实践征程的实践的精神内核与本质。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实践为新时代社会发展提供实践参考与文化动力,引导大学生更透彻的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新中国从独立、发展到富强的来龙去脉,学习党史所蕴含的精神与文化,使大学生好好学习、夯实基础,为未来奠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成为大学生扎根实践的精神指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百年党史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文化主体

中国共产党的党政精神、党政人物、党的历程所蕴含的文化基因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精神主体、人物主体、实践主体。

(一)“神”:催人奋进的党政精神

党政精神中国共产党百年兴盛的根本源泉,是中华民族不断富强的内在动力。催人奋进的党政精神应当是党史教育的首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孕育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家危难之际对社会主义的坚守,体现了社会主义方向的正确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抗美援朝、大庆油田、红旗渠、“两弹一星”蕴含的精神力量彰显了共产党人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大无畏的优良品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小岗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充分彰显了现代人民群众坚定不移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与毅力。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政党角色历经转换,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升华,执政风险的应对能力逐步提升,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能力日益增强,在每次实践中使中国共产党精神特质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尽显党的国家担当与社会使命。这些催人奋进的党政精神传“神”于党史教育,增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深度与厚度,进一步扩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引导学生养成爱国意识、敬业意识、诚信意识与友善品质,并在不断践行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与情操。

(二)“人”:党政人物的报国之行

人民群众是党政建设的服务对象,同时也是国家的主体,党政人物生平事迹是党史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大学生了解党政人物的报国之行提供真实素材。

党政人物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党的领袖人物、英雄烈士和基层党员。第一,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率先垂范的引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故事无不闪耀着光辉、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青年毛泽东的志向与追求、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锐意革新精神、习近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等内容为大学生砥砺前行提供学习典范,引导大学生坚定不移的信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作为自己信仰,为大学生刻苦学习、努力奋斗指引前进的方向,矢志不渝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第二,英雄烈士的英勇事迹感召大学生积极前行。英雄烈士的英勇事迹给大学生超越现实场域的感动与震撼,为其产生积极的感召力量,时刻将英雄烈士视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共同绘制中华民族的美好中国梦。第三,基层党员为大学提供更加鲜活的榜样示范。基层党员的故事是身边人的平凡故事,从“小人物”出发,从“小事”出发,更能引起广大学生的共鸣。各行各业基层党员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以平凡铸就伟大的真实事迹给大学生以情感感召与榜样示范,引导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待人友善的良好品质,用爱谱写自己美妙的职业人生。

(三)“行”: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历程

帮助大学生厘清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奋斗的历程、党的自身建设的历程是党史教育的关键一环。

其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2018年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缅怀了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了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7]2019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提出五四运动在马克思伟大思想引领下,实现了民主与科学的伟大觉醒。[8]历史表明,党的建设成功在于拥有先进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通过党史教育引领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念信仰,鼓励大学生为共产主义奋斗。其二,党领导人民群众奋斗的历程帮助学生明确祖国建设的理想抱负。中国共产党引领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期,我国新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建设、国际实力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迎来一个又一个发展重要节点;在这个过程中,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逐渐焕然一新。党的奋斗历程熏陶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建设理想抱负,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宏愿,脚踏实地确定自我发展目标,为建设第二个“百年”目标而努力,使大学生明确自己是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自己的努力将推动共产主义的早日实现。其三,厘清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历程引导高校学生爱党爱国。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建设历程是筚路蓝缕、奋发图强的百年,百年中有丰富的优秀经验,也有惨痛的现实教训,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实践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鲜活的内容与行动指引,鼓励大学生汲取精神力量,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将自我理想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积极行动,推动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完美融合。

四、百年党史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路径

要实现百年党史在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有效融入,需要依托覆盖全面且文化主体突出的培育内容,多元立体的培育渠道,政治素养高的研究型培育队伍。

(一)内容选取:囊括文化发展全貌,依托新时代背景有目的择选

内容是培育的基础。在培育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内容选取需要遵循整体与局部相统一的原则,囊括文化发展全貌的同时依托新时代背景选择性甄别。

社会发展永无止境,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同样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百年党史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规律的历史,是在科学的理念下成长起来的历史。党史文化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的系统总结。因而面对党史文化,需要结合社会、国家、大学生价值观需求创造性的学习、应用、宣传,需要引导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方方面面,包括党的百年建设、党的思想路线、人民群众的奋斗、党的杰出成果与优良品格、党的精神等等方面,以此把握党政建设的全局观与整体面貌。与此同时,党史的动态特性赋予百年党史多样的形成背景,百年党史文化具备鲜明的时代色彩。因此,百年党史在新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价值实现必定需要考量新时代的时代特征,有选择性地融入高校课堂,突出党的奋斗历程、党的新时代建设、党的精神等内容的教育教学,分层、分类培育学生的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和公民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功能,实现将党史精神转化为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内驱力的教育目的。

(二)渠道开发:拓宽培育阵地,挖掘百年党史中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9]百年党史本身含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蕴含在文本、影像、音频、建筑等等载体之中。深入挖掘百年党史中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载体,增强党史教育的趣味性,提升党史教育的现实价值,形成百年党史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多元途径。

首先,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高校课堂是党史教育的主要阵地,为了使大学生充分了解百年党史,并以此为契机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课堂需结合大学生实际开展主题研讨、情景话剧、辩论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启发与收获,形成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体系,并明晰百年党史在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与意义。其次,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阵地,党史教育的渠道拓展应当和高校校园文化氛围营造高度联系。如以校园文化艺术节为载体,深化大学生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党政精神、党政人物的理解,消解校园负能量的传播;基于成人自我导向学习,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为牵引,引导大学生社团创办党史问答、报国行等文化活动,在党团组织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术研究活动中、以党史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传播中国共产党精神,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社会观、公民观。再次,充分利用网络开展线上党史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数字化平台加强党史教育活动,以网络答题、线上课堂、研讨直播间等多样形式将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借助多元的的网络宣传教育,以党员模范先锋人物鼓舞、启发和引导大学生认识与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征程的丰功伟绩,培育大学生树立深厚的爱国情操、树立集体主义意识,爱岗敬业,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骄人的成就,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三)师资建设:协同创新,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将教师视为打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筑梦人[10]。首先,高校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党史姓党”,实施党史教育的教师应当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客观理解党的历史文化,正确把握党的思想、贯彻党的发展路线、客观讲解党史的文化内涵,坚决摒弃歪曲和丑化党史的不良倾向。其次,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功底。教师在党史培育过程中应当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人生阅历点燃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宏伟蓝图的美好向往,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创新学生精神境界。再次,高校应积极建设具备党史教育研究团队。教育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实践活动,这项活动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互惠成长。如何促进百年党史有效地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求教师开展研究型教学,建设具备党史教育研究能力的师资团队,对百年党史的精神内涵、百年党史的文化体系、百年党史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契合点等内容展开系统研究,结合新时代大学生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教学,赋予党史教育时代内涵,增强教学的鲜活性与可教性。

五、结语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百年党史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下党和人民的奋斗信仰与实践作风,这些内容正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素材。学明白、理清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是传承革命文化、赓续红色文化、守住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选择。立足学生发展需要,科学择选培育内容,开发培育渠道、建设培育师资是将百年党史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的着眼点。

猜你喜欢

党史培育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党史篇
党史上的今天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