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涛经济思想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2022-11-23林鹭航
林鹭航
( 福建省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 福建 福州 350001 )
宋涛(1914—2011)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 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主任, 一级教授, 他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带头人, 从教70 多年, 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经济理论和经济管理工作者。
在新中国老一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经济思想中, 宋涛的经济思想十分丰富且颇具特色。目前, 对宋涛经济思想的研究以片段式的回忆叙述和概括总结居多, 专题式的深入分析很少。 本文区别于其他学者的主要研究特点是对宋涛经济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契合点进行梳理归纳, 并着重在此基础上总结宋涛经济思想的重要启示, 以更好地理解贯彻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 (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
一、 宋涛经济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共同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审时度势、 统揽全局, 使中国经济这艘巨轮乘风破浪、 行稳致远, 并逐渐形成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基本遵循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认真研究总结宋涛的经济思想, 可以发现二者在思想内容上存在许多契合点, 概括说明如下。
1.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宋涛高度重视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早在1992 年他就曾指出: “坚持党的领导, 党会指明我国经济运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揭示出经济运动的规律, 使人们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去办事。”[1]2000 年他进一步强调: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 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 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可见,宋涛一直强调党在经济工作中的领导作用。
众所周知,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能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 就在于党能够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能够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经济实际相结合。 在新时代,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下, 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强化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确保我国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宋涛早年投身革命事业, 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英勇奋斗。 难能可贵的是, 在新中国成立后, 不管是在计划经济时代还是改革开放后, 他始终都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去分析和解决经济学问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经世济民” 是宋涛经济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者的本质是一致的。
首先, 早在1992 年宋涛就明确指出: “广大人民群众是从他们得到的切身物质利益中, 去体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1]这和现在所提倡的要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真正做到 “多谋民生之利, 多解民生之忧”、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观点是一致的, 都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其次, 在 1998 年 《桂海论丛》 第 1 期, 宋涛发表的论文 《周恩来的政府形象思想》 曾经系统总结了周恩来总理关于人民政府的论述。 如他将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概括为:“最重要的是制订的路线、 方针、 政策要符合实际情况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3]“一个政府形象的好坏, 往往取决于它是否体察民间疾苦、 能否解决民生问题、 是否践行为民宗旨,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3]这些表述深刻体现了 “人民情怀”, 同当前大力倡导的将 “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经济建设的各项活动之中的要求是高度一致的。
3. 强调市场作用并重视发挥政府作用
有关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宋涛曾在 《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4]、 《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5]、 《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6]、 《加强宏观调控问题》[7]等文章中提出许多颇有见解的观点, 对于如何在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早在1982 年, 宋涛就强调: “计划管得过死, 曾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损失惨重。 所以, 在现阶段, 市场调节带有必然性。”[4]针对当时大量商品积压的情况, 他有针对性地指出:“之所以会出现大量的商品被积压, 就是由于对市场研究得不够造成的。 轻视研究市场需求的情况, 已经给我国经济建设和居民的经济生活造成了很大损失, 绝不能让这种现象再继续下去了。”[4]
1985 年, 宋涛进一步提出 “市场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必要途径” 和 “市场可以真实的表现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生产的比例关系以及各部门的比例关系” 等观点[5], 强调必须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 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另一方面, 宋涛一直强调加强宏观调控和发挥好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先后发表 《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6]、 《加强宏观调控问题》[7]等论文, 指出: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虽然在性质上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但市场在对资源进行配置和调整企业和国民经济运行时, 必然也会出现短期性、 波动性和盲目性。 因此,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 也必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7]同时, 在经济学界, 他较早就开始研究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 要求和手段等。
宋涛的经济思想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首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 政府可以综合运用经济、 法律、 行政等调节手段,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 “市场失灵”, 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共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其次, 应充分肯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市场规律的认识不同, 宋涛强调基础性作用,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决定性作用), 充分认识这一点, 有助于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基础上, 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最后, 应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作用, 着力提高政府的科学管理水平, 具体举措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 政府要真正发挥市场机制的内在动力, 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 给企业 “赋权松绑”, 而这本身也是为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另一方面, 政府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 在构建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的环境、 完善强化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主动作为, 更好地发挥政府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 保障市场竞争公平有序、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作用。
宋涛的经济思想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存在的共同点再一次佐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并不过时, 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都能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行动指南。
二、 宋涛经济思想对理解贯彻党和国家重大经济方针政策的启示
作为一代经济学宗师, 宋涛擅于把 《资本论》 等著作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经济实践相结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理论成果。 这些经济思想内涵丰富, 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作用。
1. 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启示
1984 年, 宋涛在全国率先提出这样的观点:“新的技术革命给社会主义社会, 尤其是发展中的我国, 带来了经济大发展的良好机会, 它将会给我国人民带来巨大的利益与光明的前景。”[8]2007 年, 他继续指出: “单纯依赖引进只会使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受到抑制并弱化, 使我国的企业 ‘空心化、 边缘化’ 问题更为严重。”[9]另外, 宋涛反复强调: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在于技术进步创新, 而基础则在于拥有一大批掌握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
回顾中美贸易战, 美国公布对华征税清单,将中兴、 华为等中国高科技通讯企业列入实体清单, 对我国迎头赶上的某些技术(如5G),美国甚至不惜举全国之力进行打压。 正如宋涛生前所总结的那样:“单纯依靠引进和购买,我国的工业现代化是没有发展基础的。”[9]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实施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是十分必要的。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科技已经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如何引领科技创新,是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实现原始创新重大突破、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创新发展难题,这是党中央始终关注的重大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湖南等地考察调研企业时曾多次强调:“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0]“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10]
党的十九大后,我国的创新红利持续释放,市场活力被有效激发。 据统计,2020 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突破2.4 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11]。 在实施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指引下, 据2021 年9 月20 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 《2021 年全球创新指数》 显示, 中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持续多年保持稳定进步态势, 从2020 年的第14 位上升至2021 的第 12 位[12]。 从 “嫦娥” 探月到 “祝融”探火, 从 “蛟龙” 入海到航母入列, 从国产大飞机上天到 “复兴号” 智能动车组投入使用……, 一个个奇迹般的工程, 编织起新时代的创新版图。 这些科技创新领域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 足可告慰当年为我国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而“大声疾呼” 的宋涛。
2. 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工作的启示
作为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和教育家, 宋涛对于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观点, 这些观点对当前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启示。
首先,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 2001年宋涛在 《经济研究》 上撰文指出: “中国的改革开放, 给予了经济理论工作者许多新的课题,尽管我们当前的认识还受到诸多限制, 但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持之以恒地认真探索, 就一定能够对之作出科学的回答。”[13]宋涛在文中高度肯定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研究解决我国经济问题的指导意义, 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当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内核。 这些观点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提出的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 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 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 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 当作一种精神追求, 用经典涵养正气、 淬炼思想、 升华境界、 指导实践”[14]的要求是一致的。
其次,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宋涛一直强调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不断发展的, 是科学的行动指南而不是教条。 在 “纪念孙冶方逝世十周年座谈会上”, 宋涛以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孙冶方教授为例, 指出: “孙冶方所以能够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一方面是由于他熟悉马克思的经济著作, 又不是照搬, 而是利用这些理论的方法来分析他所处时代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另一方面是由于他清楚地了解他所处时代的社会主义实际经济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发展的, 不发展就不是科学。”[15]这些话的核心就是强调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必须结合实际加以运用, 在指导我国经济建设实践的同时, 不断加以发展完善。 这实际上也是在倡导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中国化和时代化。
最后,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大众化方面, 宋涛也为之不懈努力。 在教书育人方面, 他要求师生熟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特别是要学深悟透 《资本论》, 强调高等院校应提高马列主义经济理论教学水平, 重视 《资本论》 教学, 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科建设方面, 在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工作期间, 他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 为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科建设成 “人民满意, 世界一流” 的学科而不懈努力。 在著书立说方面, 他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其著作和教材的始终, 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我国的传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3. 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宋涛始终强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要重视保护生态平衡, 强调要重视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他认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发现了马克思学说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学与生态经济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先声。”[16]他赞同刘思华教授的观点: “马克思的生态学思想与生态经济理论是整个马克思学说中最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感的科学理论, 已在充分显示它在现时代的科学价值和强大生命力。”[16]
宋涛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滥用自然资源、 严重污染环境、 生态系统退化等现象十分关注, 认为这些现象违背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最终会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不协调和不可持续。
早在1984 年宋涛就强调: “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结果, 会使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从而也就大大妨碍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要求。”[17]他认为, “三废” 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如果得不到遏制, 将日益严重地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于保护环境、 治理污染和维护生态平衡,宋涛认为, 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通过制定有效规划、 集中资金人员、 执行责任制、 出台政策法规等 “组合拳” 积极治理环境污染和保持生态平衡。 其中, 在政府有关部门、 行业和企业设立专职的防污治污检查监督机构是极其必要的。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中资源环境、 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逐渐突出, 人民群众对实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愿望与日俱增。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生态是有价值的, 保护生态, 就是生态价值和生态资本增值的过程。 近年来, “消除环境污染和保持生态平衡” 已经被更有寓意和内涵的 “生态文明” 所替代,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逐渐成为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2012 年11 月, 党的十八大作出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的战略决策; 2013 年 11 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 “建设生态文明, 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2015 年 10 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国家五年规划;2017 年10 月, 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从体制机制上保障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2021 年11 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强调要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建立全球生态经济发展新格局贡献了中国智慧[18]。
可见, 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 逐步推进的过程。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 需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 法治化轨道, 通过构建多元参与、 产权清晰、 激励约束并重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以实现 “绿色发展” 和 “绿色生活方式”。 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需要多管齐下, 群策群力, 以严格的制度和法治作为有力的保障。
回顾宋涛在改革开放之初对社会主义生产与生态平衡问题的精辟论述, 结合还在世界范围内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教训, 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党中央提出 “建设美丽中国, 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方针政策的远见卓识和良苦用心。
三、 结语
宋涛作为老一辈政治经济学家和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奠基人, 他的经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紧密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宝贵理论。 宋涛的经济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强调市场作用并重视发挥政府作用等方面有着共同点, 对人们更好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