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下的高职学生管理新路径探讨
2022-11-23刘春林
刘春林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山东 青州 262500
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兼职教育模式,是一种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在高职教育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工学结合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必须每天在学校和教室里学习,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学生不仅要完成教育,还要经历生产实践,完成实际任务。针对这一变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必须改革创新,引进新的管理方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从理论上讲,工学结合对学生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学结合模式的含义与特征
(一)含义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是指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如果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相关实践中,不仅可以得到工作报酬,还可以将课堂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工学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注重学生整体就业竞争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落实以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以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这既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1]。
(二)工学结合模式的特征
1.职业性
在高职教育中,工学模式包括职业特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改变学生的身份,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深化融合,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和社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在课堂上学习,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要求高职院校改变学生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和员工的身份的转换,创造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对工作场所的认同感和适应性,将学生的活动场所从学校和教室转变为企业、工厂和车间。通过现场职业指导和培训,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未来职业发展的相关信息,加深对职业和社会的认识,实现从学生到专业的转变。
2.开放性
工学结合对高职院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打破以往的封闭式教学,从传统的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社会教育转变,走出课堂和校园,走进社会。工学结合是一种吸引企业、学校参与的管理模式,它可以将封闭学习转化为开放学习,进而实现多层次、开放式的教学管理。通过进入社会和公司实践,加强校企结合,为学生创造学习专业技能的良好环境。工学结合,就是学校、企业、行业参与多层次、开放式的教学管理,它使学校从传统的封闭课程向开放课程转变。这种模式打破了过去封闭学校的传统学校课程,将原来封闭学校转变为开放的社会教育,让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室和学校里学习,还可以在公司实践中学习,真正把在公司实践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社会中去[2]。
二、工学结合模式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
(一)教育主体走向多元化,教学实施走向差异化
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教师分为学校教师和企业实践教师。为保证产学研结合的顺利实施,并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指导、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等服务,建立培训机构间的合作管理组织,加强双方的联系和沟通,提高反馈效率,要求学生在不同的岗位环境中进行实践、训练。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将这些实践与岗位相结合,运用多种方法解决产学研结合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学生身份走向双重化,教学内容走向实践化
在工学结合的类型下,受公司制度的影响,学生在公司的生产和工作中有很多错位,有逃避、厌恶等心理问题。帮助学生适应双重身份的变化,发展和提高学生教育质量,教师要及时考虑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学生必须进行企业实习或实训。保证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实训等环节,有效提高实训效果,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工学结合的情况下,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企双方认知与目的不一致
传统思维制约了对工学结合教学法的认识。公司认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责任,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因此,大多数公司只安排有简单实践,有的管理者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懂得教育与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性。学校缺乏对企业参与人才开发的政策支持,不能发挥工学结合的主导作用[3]。因此,无论是创造就业机会还是管理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满足自己的实际需求,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也导致学生对工学结合教学方法的认知偏差,学生不再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来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学生对自身定位的转变困难
在工学结合的实施中,工学结合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许多学生还没有做好从学生到员工转变的准备。学生习惯了学校生活,很难立即接受公司的规定。他们还不知道如何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他们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许多学生经常抱怨学校和公司的制度。他们总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认为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由老师或同学来解决。他们不能从合理的角度看到学校和企业的优缺点,产学研结合不能有序进行。
(三)学生岗位分散分配,管理困难
由于离校学生人数与企业员工人数不相对应,同一班级的学生不能去同一家公司,这使得学生管理很困难。此外,一些高校在为学生提供专业咨询服务方面缺乏政策支持,学生管理依赖学生的自我调节,这严重影响了工学结合的预期效果。
四、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创新思路
(一)创新理念
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不仅是研发的有效参与者,也是创新的实践者,是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保障,为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人力和物力的支持,并充分调动企业形成人才的计划和措施,确保产学研的有效实施,积极适应企业需要,调整和改革课程内容,努力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公司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承担足够的社会责任。学生必须明确就业观念,有效连接社会与工作,强化职业道德观念,强化自身职业技能,将学生角色转变为劳动者角色。
(二)创新制度
作为产学研结合顺利实施的保证,该系统在高校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我们必须确保学生熟悉公司的政策,学校不仅要开展一般职业培训,而且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组织学生学习公司的日常管理、操作流程、考核评价等相关制度;其次,加强学校与企业制度的联系,学校可以从公司的实际经验中学习。在制定实践规则时,必须严格遵守公司的相关要求,鼓励学生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模拟真实情况,有效减少学生进入公司的不便;最后,学校要创新传统的管理模式,充分考虑企业实际经营的规律性,有效保护企业的经济利益,鼓励企业参与管理制度和计划的制定。同时,企业应考虑人力资源开发和学校教育的需要,确保优势互补。
(三)创新组织
首先,高校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定并实现双方的责任和目标,明确学校和企业的职责和权力划分,加强相互合作;其次,企业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学生管理。公司派专人对学生进行管理,学校聘请有资质、有经验的员工担任学生导师,教授学生相关技能,加强日常管理,并给予一定的补贴;再次,学校必须与企业保持联系,建立制度,加强综合指导,派专业人员到公司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最后,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应当从企业中选拔符合条件的专业人员,要求员工到企业进行临时培训。
(四)创新方法
学校应掌握工学结合的具体规律,积极探索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管理方法。首先,职业规划。学生可以确定自己未来的方向和资格要求,有效解决自己的思想疑虑,积极学习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其次,加强教育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再次,加强企业文化教育。在校园中创建模拟的商业环境,让企业的价值理念公布于众,让学生感受到公司的文化氛围,为今后更有效地适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注意过程评价。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具体的评价方法,以企业评价为核心,以学校评价为补充,综合评价学生的实际成绩。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学生成绩的一个指标,公司可以将评价结果作为未来招聘的实际参考,并将评估结果与就业挂钩。
五、工学结合人才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策略
(一)开放教学管理理念
当前,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必须贯彻工学结合的理念。第一,以市场调查为基础,又要适应时代和业务的需要;第二,突破课堂的刚性约束,组织课堂,实施多维度、多空间的教学组织,促进课程与商业、社会的紧密融合;第三,搭建完善的学习平台,作为现行教学体系的一部分,高职院校应该制定一个灵活的教师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将工学结合的学生工作理念树立起来
在工学结合背景下,传统的学生管理已经无法为学生服务。根据社会需要和高等教育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辅导服务,确保学生在工学结合的道路上前进。此外,学生的活动空间也从过去的学校转变为社会和企业,这种空间环境的变化对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改变以往封闭的管理模式,形成校企合作的认识和理念。只有这样,学校和企业才能紧密合作,妥善解决学生管理问题[4]。
(三)加强实习动员和岗前的培训,将思想动员工作做好
实习前动员宣誓会是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这是学生离开学校进入公司实习的最后一次培训。这些课程让学生更加意识到参与实践的目的和重要性,为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良好表现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离校前,学校会向学生介绍企业的特点,包括公司简介、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等,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环境。提高学生对企业实习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提高认同感。此外,学校还应为学生举行相关实习讲座,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实践状态。
(四)培养学生干部,发挥学生党员及干部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处于实习期的学生比在校时更加粗心,充分尊重学校干部、党员的模范作用,积极发挥群体作用,正确引导学生自主教育。同时,这些学生也应该成为老师的小助手,以便在实习期间帮助老师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五)完善育人机制
高校可以从四个方面优化教学、教育、管理、实施相结合。高校可以结合校企合作和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建立以高校总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整合院系专业教师队伍,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企业与学校合作小组,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实施学生管理。此外,工学结合中的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因此,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对工作更加负责,有效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实行校企结合,形成长期的合作教学机制
为了建立有效的教育合作机制,学校必须在企业中建立课堂,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与公司一起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为学生成为应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以弥补学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就业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参加公司培训,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掌握企业文化,制定职业发展目标。此外,企业应该在高校建立人才储备基地,释放自己的企业文化,缩短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距离。
总之,工学结合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建立合理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职业指导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不断完善实践指导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满足学生职业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