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策略研究

2022-11-23

山西青年 2022年12期
关键词:辅导员管理工作管理

郝 媛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一、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具体而言,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安全监护。我国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普遍存在缺乏丰富的生活经历的问题,父母包办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往往以学业为重心,一旦离开父母到大学生活,学生就很容易出现不适应、遇到诸多生活困难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安全监护职责,指导、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当然,高校辅导员的监护职责并非像家长一样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事无巨细的看顾,而是结合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培养其自主意识,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的空间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1]。

其次,情感交流。虽然大学生已经成年,其独立自主意识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但实际生活中却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以及情绪调节能力,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感情就会比较脆弱。因此,辅导员要承担起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职责,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注重其心理健康的发展。辅导员要与学生融为一体,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及时发现其异常情绪,提高心理辅导活动的针对性,给予学生更具体的帮助[2]。

最后,成长引导。大学生进入校园后已经是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成年人,但仍然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影响,尤其是信息环境,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的信息良莠不齐,而网络诈骗信息、虚假信息则会导致学生的生活受到影响。例如,大学生校园贷等。这种情况下高校辅导员就必须承担起引导的职责,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动态,加强社会知识的普及,提高学生的信息辨识能力,避免学生受到虚假信息的欺骗。此外,高校辅导员还应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制订职业发展规划及人生规划,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3]。

二、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管理理念缺乏创新

在信息时代,学生接触各类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大学生无论是生活内容还是生活观念,都与上一代有着很大的不同,且与学生高中时期也有很大不同,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然而实际情况中,我国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仍然侧重于学生的共性管理,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后无法适应严格的统一管理,一直处于学校管理的边缘;有些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过早接触社会不良风气,出现形形色色的问题[4]。目前,在校大学生多为“00后”,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在家中又是独生子女。因此,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还有一些学生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自卑心理等。高校辅导员要认识到学生情况的复杂性,了解学生性格的独特性,不能再以传统的只注重结果、忽略合理引导的管理模式进行学生管理,摒弃陈旧、落后的学生管理理念,吸引先进的、与当代学生性格特点相符的管理理念,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摸索更具针对性的、多元化的学生管理模式。

(二)辅导员自身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上文中提到辅导员需要承担学生引导、安全监护以及情感交流等多种责任,管理范围宽泛,涉及多项内容,且工作细节多。因此,要求辅导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管理学素养,还要具备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才能够更好地承担起一个辅导员的职责[5]。然而,实际情况中,我国高校大多数辅导员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综合素养都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甚至无法达到班级管理的要求。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多采用年轻教师担任辅导员职责,虽然年轻教师潜力大、与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加接近,但同时也存在资历浅、教学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且年轻教师自身就处于需要不断学习、提升的状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可能会显得力不从心。

(三)未实现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因此,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管理的效果,更好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们成长、成才,能够增强高校的师资力量,促进整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辅导员而言,打造一支专业化的队伍就需要辅导员自身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然则实际情况中,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鲜少有达到专业化水平的案例。很多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追求年龄结构年轻化,忽略了辅导员的实际工作经验,往往侧重其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忽略了综合能力、共情能力等等。

(四)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一味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越来越高的工作要求,高校辅导员也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及效果。不过在实际情况中,大部分高校辅导员都未开通专用的多媒体通道,且辅导员自身应用信息技术提取学生管理有效信息的能力也十分有限,无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管理及预警,无法保证管理效率。一些高校辅导员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例如,部分辅导员还采用纸质签到的形式统计学生的出勤率,或者在与学生沟通时效率不高。学生管理工作也要紧跟时代节奏,融入信息技术元素,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及效率。

三、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策略

针对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创新工作思路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辅导员是学校管理制度的直接执行者,是学生反馈信息的收集者与传达者。因此,辅导员本身的工作思路会对其工作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上文中提到,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存在理念缺乏创新的问题,因此,辅导员要积极参考当下各种新型的学生管理模式,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提炼出与学生实际需求相适应的内容进行融合、创新,将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结合起来,为学生构建更加优质的学习氛围。高校辅导员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根本目标,与学生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给予学生充分尊重。严格遵循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各项工作,并在工作中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个人发展目标,为社会输送更高质量的人才[6]。

(二)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

实际工作中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性不足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管理的效果。因此,高校要对辅导员队伍结构进行优化。首先,可建立校内辅导员与校外辅导员相结合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辅导员工作复杂、琐碎,涉及范围宽泛,仅靠校内辅导员很难保证实际工作质量。高校可以采用校内辅导员与校外辅导员结合的工作机制,将社会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例如,辅导员就业指导专业性不足,就可以聘请社会人员进行就业指导,校外辅导员可能是企业人员、公职人员,也可能是退休人员,选择具有一定教育背景的、参与学生管理意愿强烈的人群作为校外辅导员[7]。这类人不仅知识面广,且社会阅历丰富,可针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就业指导等,效果远远优于缺乏社会阅历的校内辅导员。还可以聘请“企业班主任”,即邀请对应专业的企业管理人员担任高校的企业班主任,这类人群往往具有较强的管理意识及管理能力,对企业的人才需求有准确认知,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并且企业对于优秀人才的渴求也是十分迫切,企业班主任可对学生进行产业发展引导、岗前培训及专业技能训练等,进一步提高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其次,还可以建立学业导师与行业导师相结合的学工制度,辅导员工作范围虽然没有具体涉及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但是,却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长远的人生规划,帮助学生做好自身定位,制定明确的人生目标,而专业能力则是学生进行人生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建立学业导师与行业导师相结合的学工制度,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从而帮助其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行业导师可以协助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从专业、实践、实用的角度给予学生更多建议;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制定毕业设计项目,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学生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行业的新技术、新知识,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三)融入信息技术进行人性化管理

高校大学生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传统强硬的、机械的管理模式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反而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辅导员要采用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学生更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学生管理,信息技术就是一个高效、便捷的渠道。例如,学生宿舍管理中引进人脸识别技术,并在系统中设置晚归次数提醒,外来人员无法进入宿舍,保证了宿舍学生的安全性,且便于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住宿情况;再例如,课堂布置的课后任务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打卡,打破了时间及空间的局限性,不仅方便了学生,而且也便于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学业的完成情况。此外,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也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等社交软件,有些问题学生不便于与辅导员面对面交流的,可以先通过社交软件进行沟通,便于学生及时得到帮助与指导。辅导员也可以创建专辅的管理群账号,在群里定期推送能够正确引导学生成长的文章、资料,分享学习心得,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及学习环境。

(四)构建高校辅导员专业培训机制

构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模式不仅是高校发展的需求,更是信息时代高校更好地适应学生管理工作形势的要求,只有辅导员经过专业化的培训才能真正实现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因此高校要构建辅导员专业化培训模式。首先,加强专业学历的提升培训。辅导员工作几年后工作效率就会有很大幅度提升,自身的学习时间也相对更多,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就可以根据自身的专长、兴趣攻读相关专业更高的学位。例如,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这不仅能够提高实际工作效果,对自身后续的职业发展也十分有利。

其次,加强理论学习。辅导员要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通过主题讲座、座谈交流、专家报告等多种形式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多鼓励辅导员接受培训、交流,使其在工作之余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

最后,强化专业培训。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辅导员入职前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通过校内的相关政策支持高校辅导员进行脱产或在职学习,日常工作中对其进行不定期的业务知识培训,强化理论训练;针对特殊、典型案例可以组织会议进行专案研讨,并在会中讨论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以为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提供更多思路;针对优秀的青年辅导员进行全面的深化培训,树立辅导员工作典范,充分发挥榜样的辐射作用,提高辅导员整体队伍的综合能力[8]。

总之,高质量的学生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够促进高校整体办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高校辅导员都要充分重视学生管理工作,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的了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猜你喜欢

辅导员管理工作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