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2022-11-23

山西青年 2022年12期
关键词:职场校企职业院校

柳 贺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山东 济南 264504

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已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新阶段。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逐步建立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产教融合紧密结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决定》强调要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步探索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2018年教育部正式启动本科职业院校试点工作,全国先后共计批准21所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提出到相关院校正式挂牌成立四年时间,标志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正式列入我国高等教育中,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在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针对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经济结构快速调整的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提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健全、相关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的建设不够完善、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企业参与度较低,导致产教融合产出较少等问题,进一步提出要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为进一步规范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教育部办公厅于2021年1月22日印发《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通知》再次细化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新发展理念、人才培养定位、设置标准、专业建设规划、专业设置的可行性调研分析、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这标志着教育部对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试点工作的专业设置指导与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同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四十三章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又提出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推动了本科层次职业的发展,《意见》中指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鼓励高校积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力争在“十四五”期间,高标准建设一批职业本科学校和职业本科专业,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至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已经打开了中国职业教育新篇章。

职业素养是指从业者在具体职业活动中所体现出的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及职业行为准则,是职业精神的综合体现。被誉为“中国创新培训第一人”的吴甘霖出版著作《一生成就看职商:一流员工的职业素养》,被称为是“一本打造一流工作者职业之魂的著作”,在前言中写道“一个人,能力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在职场上要取得成功,最关键的并不在于他的能力与专业知识,而在于他所具有的职业素养”。曾有人用“冰山理论”来分析职业素养,认为职场能力就是一座冰山,冰山水面上的八分之一为职场人的形象、知识、技能等,这些属于容易被人发现的显性因素,而隐藏在水下面八分之七的冰山则是不容易被看到的,这部分代表了职场人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隐性的因素,这部分隐性因素则是起到关键作用的职场素养。曾经也有人将职业素养比作为大树的根,能力、形象、技能等为大树的枝叶,茂密的根部吸取养分缔造出了枝繁叶茂。可见职业素养是毕业生职场成败的关键因素[1]。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不是高职高专的升级版本,也不是本科层次教育与高职高专的嫁接组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最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任何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规划都会有大量的调研论证,专业设置都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基本不会存在专业设置违背社会发展需求的可能性。当今的企业大多都面临着招工难现象,众多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同样也面临着难择业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职业素养的缺失应该占据一定原因。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中,目前还未有关于职业素养的培养具体要求,通过调研、座谈、查阅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在众多开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院校中,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未凸显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做出两条明确规定:培养方案应校企共同制订,需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突出知识与技能的高层次,使毕业生能够从事科技成果、实验成果转化,生产加工中高端产品、提供中高端服务,能够解决较复杂问题和进行较复杂操作。未设置职业素养培养类课程,仅仅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需求。职业素养类课程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树立正确职业观。

二、陈旧的实践教学模式不利于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直以来,实践教学容易出现两个方面问题:一是能力知识化,认为记住某些理论知识就具备了相关的能力;二是能力技能化,以为掌握了某些技能就具备相关的能力。这两类问题的出现是具有普遍性的,实践教学的设计往往习惯于从教的角度去看待学,而不是从学的角度看待教,教法与学法完全重合,这种陈旧的实践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容易导致教学模式机械化、重复化,让学生感到实践课程的枯燥,容易流于形式,无法真正体会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意义,久而久之丧失兴趣与学习的动力,陈旧的实践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教师对职业素养的认识不够,阻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我国,教师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很高,但社会对具有一定技能技术工匠的认可度偏低,且两种职业很少产生交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职业教育领域,二者已经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在《办法》中,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本专业的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不低于50%。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占一定比例并有实质性专业教学任务,其所承担的专业课教学任务授课课时一般不少于专业课总课时的20%。关于“双师型”。虽然至今相关部门没有给出准确、科学、权威的定义,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已经成了教育界和社会的共同呼声。关于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普遍有以下几种看法:一是从字面意思理解,双师型教师就是双证或者双职称的教师,具有教师资格证,同时具有其他一种职业资格证。例如,“教师+会计”;二是从能力方面解释,技能传道授业解惑,在讲台上把理论知识传授好,也能指导学生开展实践训练的老师,也称为双师型[2]。将持有“双证”的教师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就会激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双证,部分教师持有的职业资格证书与所讲授的课程完全不对口。例如,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教师,所讲授的是国际贸易类的课程。通过不断的参加理论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缺乏对职业的真实体验与感受。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职场环境有充足的认识,却未必能胜任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关于行业企业一线兼职教师的选择要求,目前还未有相关规定。企业一线兼职教师的授课模式很容易造成能力化,忽略职业素养的培养。

四、社会对于职业院校的认可度低,影响学生梳理正确的职业观

目前,虽然职业教育越来越被关注,但社会普遍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比较低,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长期处于高等教育中的低端代表,不仅表现为成绩差、管理松、更表现为就业率低等等。从而,对于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中的学生会先入为主,贴上“职业”的标签,就是退而求其次。对于学生来说,普遍进入职业院校学习是能力落后的体现,加之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利于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五、校企合作不深入,影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企业数量呈逐年上升状态,紧追社会需求不断升级改造,竞争十分激烈。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很难主动花费太多时间、开展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往往占有主动权,对于学校来说,处于弱势。在《办法》中,明确要求培养方案应校企共同制订,需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突出知识与技能的高层次。但是,对于合作企业的选择,没有明确的标准。全国32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基本都需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合作的企业多数来自当地。合作企业的规模、文化氛围、技术技能人才数量、开展合作必要性、校企合作深度等都良莠不齐,势必会影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选择优秀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这类企业有一流的生产运营管理经验,积极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踏实拼搏奋进的企业精神,这些都会在无意之中浸润学生内心,逐步形成一定的职业素养;不重视校企合作,很容易造成敷衍了事,只做表面文章,无法真正开展校企合作,互惠共赢。

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难题,从原来的传统院校到现在的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看似是教育环节中的边缘一环,其实对学生个人和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具有相应的职业素养后,在面对未来就业时,就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建设,避免工作时出现更多的不适应。对企业而言,如果刚就职的员工职业素养较强,也会避免出现由于不适应的离职率过高等问题。所以,对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而言,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增设职业素养类课程,发挥多角度育人合力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在原有基础上紧紧抓住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增设职业素养教育板块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职业素养板块课程包括职场利益、沟通技巧、职业价值观等方面课程。

首先,可以依托专业技能课,开设职业素养类的选修课程。例如,心理健康教育、审美教育等课程。职业素养类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在掌握相关职业技能同时,拥有高尚的道德、良好的审美、健康的心理、敏捷的判断力等,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成才。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课外活动辅助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升职业素养课堂的吸引力与活力,定期开展相关活动。例如,“职业素养知识竞赛”“职场礼仪模拟大赛”等,丰富职业素养教学形式与内容,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其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授课形式、教材选择上,务必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特色。除了设置国家规定的人文素质课程以外,对应企业需求,设置职业素养课程。授课形式多元化,加大实践课时比例,不再让实践课程成为一句空话,从而达到进一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在挑选专业课程教材的基础上,实践课程可以适当补充企业内部的培训资料,提前让学生体验职场,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与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职业素养认同感

职业素养的提升不能仅限于外部环境,学生职场意识的建立才是内因。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只关注考试成绩,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常常被忽视,不知道什么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有什么作用、认为以后工作后再提升也来得及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本身忽视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因素。不仅仅是学生,甚至有的高校教师对于职业素养的课程也表示可有可无。因此,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就要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意识,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和辅导员的责任重大。为此,加强授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职业素养,要求在日常授课和生活中向学生传输相应的职业素养意识,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整个学习阶段,由在校的职业素养培养到终身的职业素养养成,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三)加强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室和实训基地是师生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场所,实训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授课效果,甚至关乎学生就业。校企合作直接参与到实训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可以将“模拟”转化为“真实”,还可以为师生营造真实的就业环境,实训实习期间,要求学生从着装到礼仪,完全遵照职场要求,增强紧迫感,对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史上一次全面的、意义重大的教育改革,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必然趋势。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必须树立全新发展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更高标准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为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必须要贯穿学习和就业的始终。

猜你喜欢

职场校企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职场要减龄 特立独行第一名
疯狂的职场/等